链式流程管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价值
2024-03-28韩锋
韩锋
DOI:10.19435/j.1672-1721.2024.03.011
【摘要】 目的 观察链式流程管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急诊科收治的45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管理进行救护,另外选择45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链式流程管理进行救护。比较2组患者抢救效率、抢救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早期漏诊率和医患纠纷率。结果 观察组病情判断时间、生命体征判断时间和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确定手术30 min达到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86.67%)高于对照组(66.6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早期漏诊率(4.44%)和医患纠纷率(2.22%)均低于对照组(22.22%,15.56%,13.33%)(P<0.05)。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救护中应用链式流程管理可明显提高抢救效率和抢救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早期漏诊率和医患纠纷率。
【关键词】 链式流程管理;急诊;严重创伤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3-0033-04 文献标志码:A 中國图书分类号:R605.97
创伤是各种外部因素对机体脏器组织造成损伤,同时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程反应。闭合性创伤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受伤部位出现局部疼痛不适、淤血及血肿等,若受伤部位深组织、器官组织同时出现严重的破坏,则可能因为内出血而引起呼吸急促而浅、脉搏速度明显增快、每日尿量显著性减少、四肢皮肤湿冷、意识功能严重障碍等较多休克相关症状体征。开放性创伤患者局部组织出现伤口是最明显的临床症状,伤口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外出血现象,若开放伤口较深、脏器组织或者深部血管受损则可能引起内出血,开放性创伤较为严重时可导致患者休克[1]。
严重创伤患者病情进展速度较快,情况危急,导致患者死亡存在2个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为创伤后数分钟内,第2个高峰期则是创伤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后者为急诊科救护的关键阶段[2]。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具有病情进展速度快、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等多个特点,需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正确有效的救治并对病情进行准确评估,救护通道滞留的具体时间也是判断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评估指标,若滞留的时间过多,延误治疗的风险就越大,同时也对其他患者的急诊室救治造成不利影响,出现较多的医患纠纷事件。但是既往采取的常规护理措施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予以干预时,医院内部各科室的配合程度相对较低,护理环节和步骤较多,而且缺乏持续性,使得患者外伤的确诊及救治时间均明显延长,导致患者的急救成功率较低,最终对医患之间的关系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这个阶段应加强护理流程管理,对患者进行科学有序的救护,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减小死亡的风险[3]。与常规的护理措施不同,链式流程管理是一种根据具体环节制定的管理理念,依据管理内容分析期间存在的关键因素,通过相应方法寻找影响管理环节的因素。该种管理模式可通过专业性护理团队全方位负责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护理过程,院前、院内医疗救治与护理之间的有机结合使得每个环节更加完美地对接,从而确保护理过程的连贯性、有效性,最终为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提供有利和完整的保障[4]。潜江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将链式流程管理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护中,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潜江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45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45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13例;年龄22~75岁,平均(43.5±15.7)岁;损伤原因,交通意外损伤22例,坠落损伤15例,锐器损伤8例。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11例;年龄24~73岁,平均为(44.6±14.8)岁;损伤原因,交通意外损伤25例,坠落损伤13例,锐器损伤7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2组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及体格检查确诊为严重创伤;患者年龄均超过18岁。
排除标准:处于昏迷状态、意识严重障碍或合并有精神系统疾病的患者;合并有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严重损伤前即有重要脏器组织及系统疾病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规流程管理进行救护,接诊的急诊科医护人员首先评估患者的基本病情,根据既往的工作经验给予患者相应的临床治疗和抢救护理,对呼吸、循环等系统进行检查和管理,同时确保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处于稳定状态。观察组患者入院后采用链式流程管理进行救护,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构建管理小组。选择急诊科护士及护士长组成链式流程管理小组,护士长为组长,负责对组员进行培训,主要内容为链式流程管理的内容和目的、模拟急救现场处理、急救各项措施配合、急救相关操作等,组员培训结束后经组长考核合格后方可入选小组。(2)流程管理的实施。由预检护理人员将患者送至急诊抢救室,其间初次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早期行影像学(CT、MRI、X射线)及实验室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再次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及四肢、言语功能等。小组成员根据流程管理分配相应的站立位置,组长处于患者头位附近,持续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备好各种救护药物和设备,确保患者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予以高流量氧气吸入,协助急诊科医生进行呼吸道气管插管、排除气道内黏稠痰液、呼吸机连接等,指导组员进行其他护理操作。组员处于患者体侧部位,负责管理患者循环系统,在最短时间内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采集患者血液标本进行各项实验室检查,同时密切监测患者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相关指标,对于休克患者予以快速大量补液及输血处理,然后备好导尿并完成其他手术治疗前各项准备工作,在救护过程中详细记录各项操作、使用药物和患者的病情变化等。
1.4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1)比较2组患者抢救效率。抢救效率包括病情判断时间、生命体征判断时间、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确定手术30 min达到率。(2)比较2组患者抢救效果。患者原始创伤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辅检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且未出现并发症,患者经相应急诊救治后可自主出院为完全救治;患者原始创伤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辅检指标稍有异常,出现少量并发症,需在急诊科留观方可出院为有效救治;患者原始创伤相关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但辅检指标存在较多异常,同时有并发症出现,需转至医院其他科室继续治疗为救治困难;患者原始创伤相关临床症状体征未改善,同时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患者最终死亡或患者家属自动出院为抢救失败。抢救成功率=(完全救治例数+有效救治例数+救治困难例数)/总例数×100%。(3)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早期漏诊率和医患纠纷率。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抢救效率比较
观察组病情判断时间、生命体征判断时间和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而确定手术30 min达到率[82.22%(37/45)]明显高于对照组[57.78%(2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8,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抢救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早期漏诊和医患纠纷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早期漏诊率(4.44%)和医患纠纷率(2.2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15.56%、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我国交通运输及建筑事业的迅速发展,在安全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的状况下,交通意外损伤、高处坠落损伤等事故的发生率显著性升高,其中尤以交通意外损伤所致严重创伤最为多见,目前已纳入国家疾病控制计划中[5-6]。严重创伤患者病情极为复杂,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至医院急诊科救护期间需采取及时和针对性的急救操作,这就要求科学安排抢救前后的顺序及衔接,从而获得最优的抢救效率和效果,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趋于稳定,降低死亡率[3]。既往急诊科采取的救护流程管理中护理人员仅遵照医嘱进行护理,存在护理人员站位不合理、救护顺序混乱无章、救护配合工作衔接不紧密等缺点,使得整个救护时间明显延长,抢救效率和效果欠佳,最终导致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的风险性大大增加[7]。因此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护中应寻找更为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
医院急诊救护管理在患者收治、转运、抢救、分诊和住院等多个过程中均有所涉及,各个管理环节之间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因此对急诊科医护人员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急诊救护管理着重于各个管理环节之间的链接、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交流沟通,增强急诊救护管理质量的关键是有效降低各种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急诊转运的成功效率以及维护医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最终为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获取最佳時机,提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8]。链式流程管理是急诊科常用的一种管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患者救护、危重病救护等的管理中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学者将链式流程管理纳入了急诊严重创伤急救的管理中,结果显示抢救效果较常规管理更为理想,在提高合理救治率、缩短转运时间、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方面均有明显的管理意义。
本研究采用的链式流程管理着重于横向和纵向等不同形式在内部管理中的相互结合,具有人性化、对称化、链式结构等特点。急诊科中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护可形成一种明显的链式结构,通过链式流程管理加强整个救护环节中的管理,从而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最终实现严重损伤患者急救的优质护理服务[9]。将链式流程管理融入严重损伤患者急诊救护的过程中,使得整个护理管理变得简单化、专业化和标准化,不但可明显提高抢救的实效性和有效性,而且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病情判断时间、生命体征判断时间和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而确定手术30 min达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链式流程管理可明显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效率。分析原因可能是常规救护流程管理只能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但在处理突发性和不确定因素时缺乏预见性和主动性,且急救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存在医护配合程度不高、医嘱执行不到位等情况,从而影响最终的抢救效率。经链式流程管理干预后,组员职责明确,抢救操作也得到科学合理的安排,同时医护之间的衔接明显增强,最终抢救效率显著提高[11]。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链式流程管理可明显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分析原因可能是常规救护流程管理中无组长负责制,护理人员的职责不明确,分工不固定,且均为随机站位,仅仅根据医嘱进行各项抢救护理和操作,护理目的不够明确。经链式流程管理干预后,护理人员接诊后对患者进行初步识别和处理,入院后在最短时间内深入诊治,患者等待时间较常规救护流程管理明显缩短。链式流程管理使得护理人员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清晰了解各自的职责,同时抢救过程也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避免因工作经验不足、抢救步骤烦琐等而出现的疏漏,最终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12]。此外研究还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早期漏诊率和医患纠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采用链式流程管理后整个抢救环节紧密相连,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和预见性,避免了抢救过程中出现慌乱无序的情况,最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和早期漏诊率,改善了医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救护中应用链式流程管理可明显提高抢救效率和抢救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早期漏诊率和医患纠纷率。
参考文献
[1] 黄萍,徐杰丰,陆雯,等.危重患者跟踪系统在抢救室创伤患者护理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浙江医学,2018,40(6):651-653.
[2] 杨静静.急诊创伤患者院内转运的创伤评估方案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8,23(1):97-98.
[3] 容玉佩,刘侃,郭建杰,等.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6,6(8):148-150.
[4] 卢玲,何喜军.链式流程管理在急诊严重创伤病人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2019,5(11):1033-1036.
[5] 许士海,王进,史菲,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创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时效分析[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8,6(6):313-317.
[6] 窦江兰,常荷.创伤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对急诊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11):118-120.
[7] 王成林.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实用性[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4):166.
[8] 彭琴,周海燕,郑斌.急诊抢救链式护理在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7,16(3):53-56.
[9] 李正刚.链式流程管理在急诊多发性创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4):4579-4581.
[10] 秦秀芳.链式流程护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急救中的临床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1):96-97.
[11] 陈碧华,谭爱梅,罗敏.链式流程管理模式在急诊抢救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34):183-185.
[12] 涂仁娜.链式流程管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醫疗装备,2019,31(11):59-60.
(编辑:许 琪)
作者简介:韩 锋,男,本科,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