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级创伤救治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损伤患者的影响分析

2024-03-28王蓓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3期
关键词:院前急救并发症

王蓓

DOI:10.19435/j.1672-1721.2024.03.024

【摘要】 目的 探究初级创伤救治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2019年6月—2021年2月诊治的80例急性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时间顺序分成2组,对照组(2019年6月—2020年4月入院)患者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2020年5月—2021年2月入院)患者给予初级创伤救治院前急救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和急诊科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运途中意外事件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残疾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筛除死亡患者,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级创伤救治院前急救护理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急性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效率,极大地避免意外事件发生,改善急救效果及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 急性脑损伤;院前急救;初级创伤救治;急救效率;并发症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3-0075-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6

急性脑损伤是急诊科的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多数是由外部暴力作用于头部引起,包括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等,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居全身各部位创伤的首位[1-2]。急性脑损伤多发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运动意外等,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后果。院前急救是能使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维持生命的重要措施,已在各大医院得到推广应用。但在院前急救过程中,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可实施初级创伤救治(primary trauma care,PTC),使患者能在院前急救中第一时间有效处理创伤,改善患者到达医院时的神经功能、精神状态等,提高抢救效果[3-4]。本研究分析PCT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2月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收诊的80例急性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的患者。根据入院的时间顺序分组,对照组为2019年6月—2020年4月入院的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28~72岁,平均(48.5±10.2)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4例,高空作业坠落10例,打架斗殴3例,其他原因3例。观察组为2020年5月—2021年2月入院的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4~73岁,平均(48.1±10.5)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2例,高空作业坠落11例,打架斗殴3例,其他原因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损伤;年龄≥18岁且≤75岁;均经院前急救入院治疗。

排除标准: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的患者;合并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昏迷的患者;合并其他部位创伤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接听到急救电话后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特点、所处位置、联系方式,在2~5 min内出车,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询问病史等,初步诊断患者的病情,给予针对性的处理,包括心电监护、心肺复苏等,快速选择最佳体位转运入院接受下一步的抢救治疗,患者送入医院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将患者快速送往抢救室,根据急性脑损伤的急救流程抢救,并通知麻醉科、脑外科等科室医护人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进行颅内CT检查、输血输液、颅脑损伤抢救手术等。

观察组患者给予初级创伤救治院前急救护理。(1)组建护理小组。护理小组由1名脑外科专家、1名急救医生、1名急救护士和3~4名责任护士组成。小组成员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查阅相关资料库,回顾综述、Meta分析等有关院前急救、急性脑损伤、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等方面的指南、专家共识、文献资料等,结合患者特点,制定符合医院急救工作实情的、以初级创伤救治为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计划。(2)培训管理。护士长向组员发放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计划,专家医生为组员讲解护理干预计划的相关注意事项、急性脑损伤抢救中的相关技巧等,并定期组织组员开展模拟演练,由护士长提前为组员分配工作任务,组员相互协调配合完成急救护理工作,全体组员熟练掌握院前急救护理操作,确保急救护理工作能顺利完成。(3)伤情分析。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第一时间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初步评判,采取有效措施紧急处理。时刻关注患者的意识、瞳孔变化、有无开放创口、创口大小及污染程度、躯干和四肢损伤情况等。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4)初级创伤救治护理。急救人员根据PTC的流程进行相关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主要步骤如下。评估气道和呼吸状况,急性脑损伤患者多伴有口鼻出血、呕吐等症状,到现场后急救人员应立即为患者清理呼吸道内的阻塞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若患者伴有呕吐症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必要时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同时检查患者有无胸部血气胸等,若有立即给予胸腔闭式引流,以免反常呼吸的发生。循环管理,对有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的患者立刻进行包扎止血,保留撕脱离体的头皮。对于出现动脉出血的患者给予止血钳止血或是结扎止血。对于大出血的患者,立刻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维持内部循环平衡,输注时注意速率以免引起急性肺水肿和肾损害。对于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的患者,给予质量分数为20%的甘露醇静滴,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神经功能障碍评估,在急救现场简单采用快速意识状态评分系统(alert,voice,pain,unresponsive,AVPU)评测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做到对患者的病情心中有数,抢救时有轻重缓急。全身检查,对患者进行从头到脚的彻底检查,及时发现隐蔽的挫伤等并立刻处理,对于有疑似颈部损伤患者给予颈托固定并制动。对患者进行全身伤口的暴露处理,并再次深入检查是否存在内脏破裂、骨折等损伤,给予加压包扎止血等处理,清洁处理患者的耳廓局部,用头套固定头颅。若患者的头皮有撕脱伤,立即进行加压包扎,并保留脱离的头皮,以备手术中使用。若存在颅底骨折现象,避免冲洗脑脊液;若患者出现耳漏、鼻漏等症状,避免填塞,让漏液自行流出,保证耳鼻的清洁,预防感染。(5)安全转运护理。待完成PTC抢救后,抢救人员将患者搬运到救护车上,搬运时保持患者头颈部与身体处于同一直线,避免扭曲,以免发生二次伤害。对于休克患者将下肢抬高30°促进静脉回流,改善患者全身器官组织的供血情况,若患者伴有躁动表现,适当给予患者镇静剂、约束带。上救护车后,检查导管确保导管通畅。在转运过程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测病情,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对症处理,若转运途中发生病情变化应及时上报,以便于急诊科医护人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1)急救效率相关指标。记录2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2)转运途中意外事件发生率,包括失血性休克、昏迷、呼吸衰竭。(3)预后指标。2组患者均随访观察6个月,判断预后情况。治愈为相关症状消失,身体恢复健康,无后遗症;良好为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生活能自理,但有轻微的后遗症;轻度残疾为生活部分自理,需他人的帮助,能自主行走;重度残疾为意识清醒,生活完全无法自理;植物生存为无意识,缺乏对外界的认知反应,呼吸心跳正常;死亡为入院后抢救无效死亡。以治愈和良好为治疗有效,轻度残疾和重度残疾为残疾,植物生存和死亡为无效。(4)并发症发生率。筛除入院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收集2组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脑疝、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颅内感染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急救效率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和急诊科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

转运途中发生的意外事件概率比较,观察组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残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筛除死亡的患者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急性脑损伤多伤及中枢神经,病情严重,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由于病情危急,发展迅速,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研究表明,在患者受伤后1 h内的黄金时间给予有效的救治能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因此在急性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中需争分夺秒[6-7]。由于转运需要时间,院前的现场急救和转运过程中的急救是提高救治效果的关键所在。良好的院前急救能应对突发事件,缩短急救反应时间,使患者能快速得到有效的救治,避免不可逆的损害,降低病死率。

目前院前急救尚无系统的救治体系,一般只进行简单的紧急处理和分诊,还需不断结合实际情况改进优化处理,提高急救人员的院前急救水平,从而提高急性脑损伤等危重疾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初级创伤救治院前急救护理是在院前急救过程中遵循PTC原则,在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对患者进行初步的救治[8-9],比如疏通呼吸道、控制出血、维持血液循环等,早期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脑疝、休克等并发症发生,使患者脑复苏救治的时间提前,把握脑损伤的黄金抢救时间,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早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避免隐蔽的伤口因时间过长血液凝固加大处理难度。该护理模式注重整体观念,强调基础生命支持,注重诊疗措施的时效性和规范性,使得患者能在院前急救中得到规范、系统、科学的救治[10]。急救人员接受规范的培训教育,提高了急救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掌握有关急性脑损伤患者的快速、实用急救技巧,并且能相互配合实施抢救,从根本上改变了院前急救的弊端,能让急性脑损伤患者在短时间内获得快速有效的抢救,提高抢救效率。初级创伤救治院前急救护理既能确保救治的谨慎性和完整性,还能通过全身检查评估等避免漏诊现象,合理利用急救资源处理患者的创伤,以达到完美急救的目的。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和急诊科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转运途中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残疾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筛除死亡患者,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与常规的院前急救护理相比,基于PTC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的开展有助于提高急救效率,极大程度避免了转运途中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急诊科的接诊救治效率和救治成功率,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初级创伤救治院前急救护理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急性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救治效率,避免意外事件发生,改善救治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海莎,周方玲,吴祥燕.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在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1,19(12):1654-1656.

[2] 杨小丽,姜丽娟,顾玉慧,等.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護理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对急救效率及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3):324-327.

[3] 高帆,葛波涌.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5):65-66.

[4] 马静,马玉龙,李海霞,等.初级创伤救治教学模式在宁夏南部山区特种职业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0,32(10):1265-1268.

[5] 李敏,张莉,陶红伟,等.多科协助的急救护理结合创伤救治原则在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5):90-92.

[6] 李艳君,郭凯,姜秀霞.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20,8(8):455-456,462.

[7] 高维玲,胡玉萍,贾应茂,等.院前急救中不同评分系统评估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价值比较[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9,40(8):88-92.

[8] 陶品月,黄惠桥,黄霜霞,等.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在提高社区居民创伤急救能力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7,38(2):288-290.

[9] 陈剑平,廖念蓬,杨家有,等.初级创伤救治系统在创伤院外急救的临床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8,13(3):237-239.

[10] 杨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外科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1):340-341.

(编辑:郭晓添)

作者简介:王 蓓,女,大专,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院前急救并发症
探讨车祸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方案的应用效果
以组织建设促急救工作发展
院前急救救护车及急救物品的细节管理
院前急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