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
2024-03-24侯健
侯健
[摘 要] 在舞蹈教学中,作为教师除了教授肢體动作、开发身体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学习舞蹈过程中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将舞蹈审美能力运用到未来工作之中,这也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教学的最终追求。作为教师除了专注于教学,更要深挖其理论研究价值,因此,本篇论文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例,分析美育视域下的实际教学趋势,以期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建设与教学发展提出一些具有参考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 美育视域;学前教育;舞蹈课程
[中图分类号] J7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4)03-0142-03
一、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
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现状
本校学前教育专业是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也是投入较多精力与物力的专业。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考学的必学科目,舞蹈课程所占的比重较大,为了深入研究该校舞蹈专业课程并加快建设进度,笔者首先对该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舞蹈审美认知不足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作为引导学生学习艺术的技能类课程,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自己的肢体表现美,积累专业知识学会分辨美,再将自己所学到的表现美的方式方法以及积累的艺术修养传授给幼儿,但目前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是表现美的方式有限,并一定程度影响了其专业舞蹈的审美认知。[1]针对学生审美学习的状况,笔者访谈了学生并进行了数据分析。
首先,对于学生学习的内容,85%的学生可以说出学习的民族风格名称,仅有35%的学生可以清晰说出所学习的动作元素,5%的学生可以将之前所学的民族风格和对应的动作元素清楚说出。
其次,肢体表现方面,78%的学生可以跳出指定民族风格的舞蹈动作,但是对于其动作完整度95%的学生无法准确地说出自己舞蹈的问题,也从侧面说明了学生对于认知水平不够。
最后,在舞蹈欣赏方面,92%的学生对于欣赏舞蹈是感兴趣的,对于欣赏的内容,仅26%有明确指向;在欣赏完毕之后,仅13%的学生有想要深入了解的学习欲望;而对于每次欣赏的内容的表述以及表达个人情绪和感知觉体验时,仅有5%的学生可以清晰表达。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学生尽管学习内容的广度有保证,但是学习内容的深度不够,同时能将组合串联起来并准确表现的学生数量非常少,在薄弱的学习基础上,学习进度缓慢,并一定程度影响了欣赏舞蹈的水平,从而对舞蹈的认知更为局限,具体表现为他们阐述自己在感知作品和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时的语汇较贫乏,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舞蹈审美认识是有限的。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专业技能水平偏低
由于目前大部分高职学校在招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时有面试环节,但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技能加试,也就意味着在专业技能上没有设置具体的门槛,入学后由于升学压力等,在舞蹈技能上耗费的时间也偏少。
除了入学门槛以及在校研读期间,毕业考核也有具体表现。从毕业考核的成绩来看,26%的学生可以完成竖叉;21%的学生可以按照老师要求完成下腰;10%的学生可以做出一些技术技巧;再从舞蹈的表现来看,由于人数较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的舞蹈剧目以小组创编舞蹈形式进行考核,98%的学生参与到了创编的过程中,其中各个班级表现较好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18%~23%。
基本功是舞蹈技能最重要的基础练习环节,从调查数据来看,在基本功练习环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五年的学习积累,完成的数量偏少,导致了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再从舞蹈专业技术技巧完成人数来看,更是少之又少,以专业的眼光来判断学生的完成水平,学生对于专业技术技巧的完成度也不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舞蹈编创剧目水平高的人数占比较少同样可以得出,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舞蹈剧目的表现上水平也是较低的。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专业技能水平是偏低的。
(三)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认知较片面
教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了解之后,会将自己原先学习舞蹈的方法教给学生,但是目前学生面对未来学前教育教师工作的需求以及学校课时安排与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是相矛盾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太理想的。这是教学经验的缺乏所导致的舞蹈认知片面的结果。
除此以外,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舞蹈教师由于其学习背景,对于幼儿园中所运用到的舞蹈相关技能训练了解程度不高,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过程中会着重把注意力放在舞蹈专业技能的训练上;而幼儿园所运用到的舞蹈技能是音乐领域的韵律活动,而韵律活动对于舞蹈专业技能要求并不高,只需要按照音乐节奏进行简单表现,手脚协调即可,活动的重点也都是在现有的旋律上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创编,所以教师侧重于舞蹈技能的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是没有太大帮助的。
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将美育引入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学生来说,可以丰富他们的学习内容,扩展他们的认知,通过感受美激发学习兴趣;对于教师来说,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有效提升教学质量,通过研究美进行终身学习,不断在专业上成长。因此,笔者将详细阐述实际教学中引入美育的可行性,并提供详细策略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融合美育的重要性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必须具备的特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与舞蹈学科的课程不同的是需要具备更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1.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需要具备综合性
为了促进幼儿在3~6岁这个阶段身心的全面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必须具有综合性,舞蹈课程同样不例外。
前文中提到学前儿童在幼儿园中运用到肢体最多的就是音乐领域中的韵律活动,韵律活动不仅引导幼儿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包含旋律、节奏,同时也会帮助幼儿运用肢体表现音乐,尤其是舞蹈作为没有声音的艺术,更需要结合音乐表现这种声音艺术的直观形象美。
除了在音乐领域的韵律活动中会用到舞蹈之外,舞蹈还贯穿于学前儿童生活的始终,在早操、游戏以及日常活动之中也同样需要舞蹈,比如引导学前儿童在学习活动开始前集中注意力经常玩的游戏——一二三,木头人。
2.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需要具备实用性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与舞蹈学科同样需要具备实用性,不止局限于艺术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课程只有实用才能发挥其本身的价值。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其职业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大量的教育实践,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必须具备实用性,否则将出现课堂教学与工作岗位割裂的情况。比如在幼儿教师专业招聘考试中,针对舞蹈表现就有专门的考核标准,还有教师职称考核“三过关”时,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肢体表现,这与舞蹈都有着高关联性。
此外,学习舞蹈也可以改变和提升人的气质,舞蹈对于形体的训练,影响着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姿与教态,良好的教姿与教态对于教师形象树立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舞蹈课程具备了实用性,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来看,也就具备了可行性,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在具备了实用性与综合性之后,再将美育融合其中,就可以将学前教育舞蹈课程建设得更加符合目前的社会需求同时也能满足学前儿童的发展需要。
接下来,笔者将以教学活动《幼儿双圈集体舞表演活动》为例,详细阐述其融入美育之后对课程建设带来的变化,分析其课程设计中的巧妙部分,为提供具体的策略做好思路上的梳理与准备。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引入美育的优质案例
将美育融合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在教学活动《幼儿双圈集体舞表演活动》中,主要体现在讲授新课与具体编创方面。
在讲授新课这一环节时,围绕着江苏民歌《茉莉花》进行双圈集体舞的编排,在选材上,就选取符合幼儿审美的动作,并设置一些有趣且美的情境,让幼儿更容易记住动作;创作双圈集体舞的动作,不仅要简单、有趣,存在一定重复的动作,对于动作的美感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注意集体舞的美感。
江苏民歌《茉莉花》本就是婉约清丽的江南风格,更具有江南“雅”的审美意蕴,在讲授新课时就引入具有美感的动作,并且在集体舞时对串联起来的组合动作的美感也提出了要求,从动作到组合的审美要求,也是对幼儿审美学习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以美感为出发点和最终价值追求回归都立足于美育视域。
在具体编创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率先明确集体舞的核心动作,即根据茉莉花外形进行艺术夸张设计并围繞此元素进行动作的创作。
编创动作中最重要的是核心动作,其他的动作与组合以及舞蹈节目都是以核心动作展开延伸,核心动作具备了较高审美价值也就意味着围绕其展开的创编内容也是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
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融合美育的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融合美育的发展重点主要还是需要从教师和学生同时入手。
(一)提升教师的舞蹈美育素养
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是提高学前教育舞蹈课程中美育水平的关键。提升教师舞蹈素养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教师培训时,向舞蹈美学方面倾斜。学习舞蹈美学的专业知识需要相当专业的教师,但是目前针对舞蹈美学的培训活动较少,因此,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关注一些专业舞蹈院校的公开知识论坛,比如北京舞蹈学院的“BDA舞蹈论坛”,每年针对舞蹈类别以及舞蹈理论的类别都会召开水平很高的学术会议。
除了关注舞蹈美学的相关论坛,在实践上,教师可以参与相关的群文活动以提升美育素养。群文活动是有效提升教师舞蹈美育素养的有效途径,群文工作看似比较简单和基础,但是在向群众普及舞蹈专业知识的同时,对于教师自身的舞蹈修养也是考验,更是学习和拓展自己认知的机会。
(二)积极为学生创造舞台实践的机会
舞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也具备非常强的实用性。因此,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
首先,就是舞台实践,在学校可以组织舞蹈类的比赛,以提高在舞蹈专业上的水平,比如舞蹈技能大赛,设置稍高于学生平均舞蹈水平的考核标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除了竞赛专业舞蹈,还可以与教学相结合,比如开展韵律教学活动相关教学——幼儿舞蹈说课,这会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未来教育生涯中能更得心应手。比如,在学生参与教学实习之前的实践,教师可以首先将优秀案例展示给学生,接下来给出主题让学生即兴开始进行说课和试讲,虽然并非传统定义上的“舞台实践”,但从实用程度来说,也符合“舞台实践”的具体内容。
(三)引导学生把舞蹈美学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教师的美育素养影响着学生,但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引导学生学习舞蹈美学理论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过程中,舞蹈美学的学习更重要,但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舞蹈美学的理论学习的内容要注意广度而非深度。
舞蹈美学研究的内容广泛,研究的对象为专业舞蹈,舞蹈以人体作为美感的物质基础和艺术的表现媒介,通过人体的造型和有节奏的、程式化了的动作来塑造形象,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与精神风貌,给人以美的感受,研究的范围和对象以舞蹈的审美特质为基点,自始至终将舞蹈的特殊矛盾和特殊规律把握住,这是构成舞蹈美学这一学科的中心对象。那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舞蹈美学时,把握住研究对象和核心矛盾即可。
除了舞蹈美学理论的学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还需关注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学习,比如在幼儿园时可以开设专门的舞蹈鉴赏课,在舞蹈鉴赏课中注重欣赏舞蹈美的各个方面;除此以外,还可以在学前儿童的音乐领域引入舞蹈美学的理论,比如在韵律活动中的肢体表现的动作编创灵感来源于一些古代舞俑经典造型。
(四)深化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改革与创新
课程改革是教学中永恒的主题,因此,作为教师更要将深化课程改革当作自己的任务与使命。课程改革主要就是从教材以及教法上的改革。
教材的选用上,过去的教材存在的问题是对舞蹈专业基础知识过于重视,并且阐述的教学案例也都是许多年前的,这与目前的发展状况是不匹配的,因此除了舞蹈基础理论,更需加入关于幼儿动作发展规律的相关图示,还可以加入一些目前幼儿园中传播广泛的案例;除此以外,学校也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与当地幼儿园对舞蹈的需求制定校本课程。
教学法的改革与创新也是重中之重,传统的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吸引已远不如前,所以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2]比如,在舞蹈课时,将重难点前置,也可以结合目前影响深远或者口碑不错的舞剧作品引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教学法与教材的改革和创新都需要教师保持终身学习,不断进步。
结 语
在新时代高职学前教育过程中,美育与学前教育的各个领域融合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之势,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案例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依旧有不足之处,并且将美育贯穿其中也是具备一定难度,因此教师更应保持学习之心,不断充实自我,追求成长,为提高教学质量与帮助学生成长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高舒娉.舞蹈艺术修养在高职院校美育中的实施[J].文存阅刊,2018(07):71.
[2] 朱博,杨永娜.论高职学前教育中舞蹈专业美育技能培养实践[J].大学,2020(41):157-160.
(责任编辑:庄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