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医大师张志远辨治哮喘经验

2024-03-23范淑月孙彤彤倪钰莹罗再奕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款冬花志远平喘

范淑月,孙彤彤,倪钰莹,罗再奕,刘 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介导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异质性,临床表现为喘息、气促,伴或不伴有胸闷或咳嗽[1]。目前,我国14 岁及以下儿童哮喘总患病率为3.3%[2],成年男、女性哮喘患病率分别为1.87%和1.76%[3]。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哮喘患病率在我国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张志远(1920-2017 年),男,山东德州人,国医大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张志远从医70 余年,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尤其对于哮喘的辨治,多用仲景经方化裁,师古而不泥古,用药精当,疗效显著。张志远生前笔耕不辍,将其临证经验毫无保留传授,著述颇丰,笔者有幸拜读张志远系列著作及相关论文,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哮喘的宝贵经验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将哮喘归为“哮病”“喘证”的范畴,病机是“宿痰”伏肺,外邪引动而病发,出现痰鸣气喘,喘促气短等临床症状,常夜间及凌晨加重。张师认为,哮喘常突然发生,与外寒、内热、痰饮、体弱密切相关,同时与花粉、海鲜、灰尘等刺激因素有关,发作时出现呼吸困难、咳逆上气、胸中压抑感等,时间长达数小时至一周不等,并伴有少量痰涎,汗出、拒卧、端坐呼吸等,可向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转化,严重者出现呼吸声高、吐纳障碍[4]。治疗哮喘当首先避免外界环境刺激,解除过敏原,使空气流通,在辨明外感、内伤的基础上,据证处方施治,恢复肺之功用,以达平喘目的[5]。

2 治法方药

2.1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法

此法代表方为麻黄汤、小青龙汤。张志远认为,肺脏是人体内外沟通的桥梁,风寒邪气侵袭肌表,皮毛最先受邪,邪气从其合,传之于肺,影响肺宣发肃降功能,进而发生哮喘。因此,治疗上当辛温发汗,因势利导,引邪外出,气机升降有序,则哮喘自止。麻黄汤是典型的发汗解表方,张志远临床常用量为麻黄12 g,桂枝、杏仁各6 ~10 g,炙甘草3 ~6 g,为突出平喘功效,常用炙麻黄[6];如外感风寒,肺气郁闭所致呼吸不利者,应加旋覆花、款冬花,张志远称之为“二宝花”;气逆上冲者,旋覆花重用10 ~20 g,称“金沸花汤”;涎涌痰鸣明显者,款冬花更要重用10 ~20 g,称“看灯花汤”[4];寒痰壅盛者,则加白芥子、地龙、细辛以温化寒痰[7]。哮喘伴有胸闷时,在排除肺气肿的情况下,张志远常用麻黄汤加枳壳、瓜蒌皮以宽胸开结,痰多时加桔梗、紫菀、橘红以宣肺祛痰[6]。

若表邪经久未解,影响津液输布,出现水饮等有形病理产物,引发哮喘并伴有咳嗽、痰白而稀、浮肿、脉象弦紧时,辨为外寒内饮证,治以小青龙汤散寒解表、蠲化水饮。张志远运用小青龙汤具有独到经验,首先,强调方中药物剂量随证变化,如:恶寒、无汗等表郁症状明显者,要增大麻黄、桂枝用量以求解表,并减小芍药用量防其敛邪;气喘不已者,重用麻黄、细辛以平喘蠲饮;呕恶、逆气上冲者,则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呕;痰多者,重用半夏、干姜,有半夏干姜散之意,取其辛热驱痰之效,并减甘草之量以防壅滞;喘轻咳重者,则重用白芍、甘草、干姜、五味子以敛肺止咳。张师将芍药甘草合用即为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可缓急,以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再重用五味子酸以敛肺,增强芍药甘草平喘止咳之效。张志远还强调五味子要打碎入药,从“辛能胜酸”出发,重用干姜,以防止芍药和五味子的酸敛太过。其次,除了原方药味剂量变化之外,张志远还根据病机变化,对小青龙汤进行加减[4],若喉中有痰鸣声者,加射干、茯苓、葶苈子以泻肺化痰利咽;内热烦躁重者,加石膏以清泻肺热;若病情缠绵,长久未愈者,乃元气不固所致,以收敛为主,突出一个“涩”字,重用龙骨、牡蛎各30 g,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散中寓敛[6]。

2.2 清泻肺热、止咳平喘法

此法代表方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该方出自《伤寒论》“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临床治疗肺热咳喘的典型经方。方中,麻黄配伍石膏,辛温佐辛凉,发散郁火,兼清肺热,止咳平喘;杏仁利肺平喘,与麻黄宣降相因;甘草调和诸药,防止石膏损耗中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载:“阳盛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素问·疟论篇》亦云:“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外内皆热则喘而渴,故欲冷饮也”,二者明确指出了肺热是哮喘发作的重要病机,治以清泻肺热、止咳平喘,此时麻杏甘石汤当为基本方。

张志远认为,春夏季外感风热,出现汗出而喘嗽者,均可使用本方[5]。若肺热兼痰饮突出明显者,症见咳而上气,呼吸困难,目如脱状,则在麻杏甘石汤基础上加半夏、生姜、大枣、葶苈子,此加减也可视为越婢加半夏汤化裁,方中葶苈子强心利尿,祛除饮邪,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7]。对于外感风寒、内积痰热之哮喘,于麻杏甘石汤方中加入桂枝、生姜、大枣,即变为大青龙汤,发汗清热,达到开肺、宣通气道作用[7]。张志远强调,大青龙汤仅适用于体质强壮之人,体质弱者不可服用。张志远认为,羸人受寒兼有内热,哮喘急性发作,临床表现为咳逆上气、面目浮肿、不得卧时,使用《古今录验》续命汤效果更好[7],其组成为麻黄、桂枝、人参、甘草、干姜、石膏、当归、川芎、杏仁,基本可认为是大青龙汤加人参、当归扶正之品而成正邪兼顾之剂。从大青龙汤、越婢加半夏汤、到麻杏甘石汤,三方均可治疗肺热所致哮喘,但各有不同,大青龙汤治疗因表实不解,阳气内郁所致哮喘,麻杏甘石汤治疗肺中已自成蕴热之哮喘,越婢加半夏汤则治疗外邪入里化热或内热兼外寒之哮喘,处于其他两个方剂的中间阶段。与此同时,张志远临床用麻杏甘石汤治疗肺热哮喘时,常加减使用“三竹汤”,即竹茹15 ~30 g,竹叶15 ~30 g,竹沥15 ~30 mL,协助原方清火化痰,锦上添花[7]。

2.3 攻下逐水、祛痰平喘法

此法代表方为大陷胸丸。该方出自《伤寒论》“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主治水热互结证,病位在胸膈之上,邪结阻滞,气机失常,出现胸胁硬满疼痛,项部经脉受阻,津液不得濡养,可见柔痉状,治以大陷胸丸攻下水热之结。方药组成以大陷胸汤为底,大黄、芒硝、甘遂合用,泻热、荡涤、软坚;加葶苈子、杏仁泻肺、利肺,恢复肺之功用;白蜜甘缓,调节药性;剂型上变汤为丸,荡涤结实,和缓为用[8]。

哮喘发作时,病情急骤,以邪实为主,当攻邪治标;缓解期多反复发作,本虚标实,当扶正祛邪;若发生喘脱危证,当扶正固脱。张志远临证重视标本缓急。认为哮喘急性发作除外寒、肺热外,痰饮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可对哮喘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产生重要影响。当患者因痰、水、气、食停滞上焦,导致哮喘伴有呼吸困难、胸中阻塞、项强、不进饮食、不能俯卧等症状比较突出时,治疗当“急则治其标”,投以大陷胸丸,通腑宣肺平喘。张师使用大陷胸丸的常用服法为每次6 ~9 g,日服2 ~3 次,若出现大便转溏,则一日2 次,临床收效良好[4]。

大陷胸丸在《伤寒论》中本为热实结胸、邪结位高而设,但被张志远灵活用于哮喘发作痰涎壅盛者,从中也可印证张志远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大陷胸丸组方特色,一是方中用大黄,配伍芒硝、甘遂,从汤改丸,峻药缓攻,可以自上而下导邪下行,而肺与大肠相表里,大黄、芒硝、甘遂泻下攻逐痰饮巧妙地达到了治疗哮喘的目的;二是张志远治疗哮喘时,仿葶苈大枣泻肺汤之义,肃肺降气、祛痰利饮,并且突出其用量,可以使用达20 ~40 g,对于哮喘兼有心功能障碍者,葶苈子又可同时发挥利水、定喘、强心三大功效,与现代药理学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妙[6];哮喘急性期,若失去治疗的关键时机,出现气虚而致呼吸衰竭者,张志远认为当补益元气为主,投人参、蛤蚧、坎炁、紫河车等补虚扶正,平息哮喘则退居次位[9]。

2.4 培土生金、滋阴润肺法

代表方为麦门冬汤。该方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主治肺胃津伤、虚火上炎证,津伤不能制火,虚火上炎,气机上逆,故咳逆上气;津伤不能上润咽喉,而出现咽喉不利[10]124。治以麦门冬汤培土生金、滋阴润肺。方中重用麦冬,甘寒养阴润肺;半夏少量,降逆气,除结聚;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益胃生津;脾胃健,津液充,则致化源无穷尽也。

哮喘发作期以祛邪为主,缓解期当扶正祛邪。在哮喘缓解期,张志远尤其强调治本,并且辨分阴阳,主要包括肺阴不足和心肾阳虚。其中肺是哮喘所涉及的主要脏腑,其宣发肃降功能有赖于肺中阴津和雾露之气的滋养和灌溉;因其又有“娇脏”“华盖”之名,最易受损,且根据肺脏“喜润恶燥”的生理特性易知,不论外感六淫邪气、情志内伤、他脏累及或是哮喘长期反复发作由实转虚等,最易伤及肺阴[11];肺中阴津来源于胃中水谷精微,根据五行生克规律,可通过培土生金、滋阴润肺法来治疗。对于肺阴不足者,张志远喜用麦门冬汤以补虚润燥,若出现气逆上冲、干咳无痰者,加五味子10 ~30 g,命名为“参麦半夏汤”,麦冬、五味子酸甘化阴,可起到补气养阴,促进津液化生、止咳平喘的作用;若中气不足,出现疲劳感,则加胶饴或麦芽糖30 ~60 mL 以培土生津[6]。

2.5 扶阳固本、温散寒凝法

代表方为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主治心肾阳虚气分证,阳虚不能温化,导致阴寒凝结胃脘,出现心下坚硬、触之如盘如杯的症状,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扶阳固本、温散寒凝、通利气机;方中桂枝温通心阳,去阴寒之芍药,佐麻黄、细辛宣肺、利气、散寒、兼化水饮;附子温补肾阳,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脾胃,共奏“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之效[10]269。

对于心肾阳虚而出现阴寒凝结所致的哮喘,张志远认为,切勿用霸道之术如瓜蒂散等催吐,应当给与温补之剂[6]。《伤寒论》曰:“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实证者因势利导,“其高者,因而越之”,当施吐法去膈上痰食之邪,虚证则为脾肾阳虚不能温化津液、寒饮停于膈上所致,当用温法,阳复则饮去[12]。由此可见张师对于《伤寒论》运用的娴熟之处,其中前者使用吐法,若举一反三,亦可对应上文张志远运用大陷胸丸治疗哮喘经验,均以祛邪为主导,同时,针对后者所致哮喘,张志远选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用保本药附子补火壮阳,离照当空,则阴霾自散。张志远认为,哮喘若出现无汗以麻黄、桂枝、细辛为君药,生姜为臣;若出现有汗则以熟附子为君药,小量麻黄、细辛为臣;兼见咳嗽不已时,可加紫菀、款冬花、五味子[9]。

3 病案举隅[6]

1958年初诊,济南某山区农民感冒后气喘、咳嗽、额头出汗,无恶风寒现象,已达数月。服通宣理肺丸、小青龙汤依然如故,施以麻黄加二宝汤,处方:麻黄6 g,杏仁10 g,桂枝6 g,甘草10 g,旋覆花20 g,款冬花20 g。水煎,每日1 剂,分3 次服。连服8 日,病退而安。

按语:本案患者感冒后遗留咳嗽、气喘等呼吸不利表现,症状缠绵难愈,因无恶风寒等表证,亦无水饮内停之象,故服用通宣理肺丸、小青龙汤罔效。张师予麻黄汤加旋覆花、款冬花,其认为凡外感风寒刺激皮毛,肺气被郁,导致支气管发生炎变,出现咳嗽或者哮喘者,均可应用此方。款冬花为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之良药,凡一切咳嗽,无论外感内伤,寒热、虚实、新久皆可用之,对肺寒咳嗽尤宜[13]。款冬花消痰,旋覆花降气,二者一降一消,且均能温肺止嗽,张志远于麻黄汤中加入此二药,因患者无明显表证,故减麻黄、桂枝用量,重用款冬花除痰止嗽,重用旋覆花,以其咸温沉降,平肺气上逆,张志远言此二药在方中起了栋梁作用,故如此寥寥数药,药证相符,其病告愈。

4 小结

张志远在治疗哮喘时,以人为本,注重阴阳平衡,辨证论治。首辨外感内伤,注重标本缓急,同时结合虚实寒热。在治法上采取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法,清泻肺热、止咳平喘法,攻下逐水、祛痰平喘法,培土生金、滋阴润肺法,扶阳固本、温散寒凝法,以此五法,因势利导,攻补兼施。善用经方,药随症转,尤注重药物加减配伍以及特殊药物炮制、剂量选择等,胆大心细,遵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其诊疗思路和用药经验对后世医家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款冬花志远平喘
Ganoderma lucidum: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hytochemistry,eff icacy,safety and clinical study
Pingchuan formula (平喘方) improves allergic asthma in mice through inhibiting nuclear factor-kappa B/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款冬花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止咳良药款冬花
Atom interferometers with weak-measurement path detectors and their quantum mechanical analysis∗
千年古方三拗汤,止咳、化痰、平喘
地龙生姜平喘
化痰止咳款冬花 等
款冬花治咳嗽两方
香喷喷的年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