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导向下价值观育人融入高职教材的策略探究

2024-03-22王玉栋

出版参考 2024年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王玉栋

摘 要:课程思政是价值观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观念革新,也是新时代价值观育人的重要方式。价值观育人秉持“以德为先”的课程价值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职教材融入思政内容的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大多数在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的做法却难以将专业教育和价值观育人有机融合。本文依据编写教材的基本规律以及知识与社会关系的认识论,探究了课程思政导向下价值观育人融入高职教材的策略:践行知识传授与价值观育人相统一的高职教材编写理念;构建基于社会取向定位的高职教材课程育人框架;创新开发旨在增强价值观育人效果的学业评价。

关键词:课程思政 价值观育人 编写理念 社会取向

课程思政是价值观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观念革新,也是新时代价值观育人的重要方式。研究表明,价值观育人只有与学科知识教育相融合,有机融入各类专业课程,方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精神世界和行为活动的价值引领。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方式,课程思政在于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寓价值观育人于知识传授、教育实践和能力培养中,切实发挥社会导向的核心价值观、道德体系、主流思想观念等意识形态的教化功能与育人价值。

当代关于知识与社会关系的研究验证了知识不仅有理性、客观性,而且还有文化性、政治性等社会属性。这为重新定位专业教育的课程特质、探寻专业教育与价值观育人的内在融合点、确立课程思政的载体提供了新视野。思政教育的实质在于发挥意识形态的育人功能,即化社会导向的意识形态为个体维度的思想意识与道德品质。其中,意识形态作为价值观的思想集合与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是关于社会的,并在社会之中形成的,因此,课程思政的载体在于知识与社会的内在融合处。

一、课程思政导向下价值观的认识

价值观是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对人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价值观教育是通过对文明价值体系的阐释和传播,引导受教育者形成对某种价值理念的认知和对主流价值文化的认同,为人类活动规范价值立场、提供价值导向,引导人们自觉趋向于崇高的价值追求。

价值观育人秉持“以德为先”的课程价值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价值观育人将思想政治课的一部分德育功能融入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价值情感与品德素养。注重情感教学,强化师生沟通,以共鸣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价值观育人将教学目标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求相联系,充分提炼专业课程中的情感因素和德育思想,以隐性的方式融入教学过程,增进学生的政治认同和价值信仰,实现对人意义世界的建构和精神信仰的重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材是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载体,理应体现国家、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因此,高职教材作为教材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建设实践层面上,既要体现人类优秀的文化积累和创新成果,又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职教材课程内在包含着知识教育和价值观育人两个功能,对学生而言,相对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识所承载的内涵、精神、价值对人成长带来的影响。在课程思政导向下,高职教材里的价值观育人须通过情感共鸣使学生真正对知识传授中的价值引领和道德理念产生认同,并在实践中将这一价值理念外化为行动,真正做到知信行合一。

在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如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更好地落实教育的育人目标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作为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载体——高职教材,深入挖掘学科体系的核心知识以及蕴含的思想精神和育人价值,发挥其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属性,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凸显教材的文化育人、价值观育人作用,对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至关重要。

二、课程思政导向下价值观融入高职教材的现状

价值观育人的核心就在于人的内在精神的丰满和人格的健全,实质在于精神之教,而人始终需要来自心灵深处的精神支撑和灵魂归属。这便客观上要求教育工作者既要注重“教的内容”,更要关注“学的需求”。可见,实现精神信仰的重塑是价值观教育的应然功能。教育教学本应是“心灵的向导”,引领人们实现精神的成长,然而目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受传统教育理念和功利主义取向的影响,课程教材的编写过于偏重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内容编排,忽略了学生的精神成长和个体需求,仅把教育看作一种知识、技能传递的过程。

随着课程思政的实施,德育优先、价值观育人的教学理念逐渐融入高职教材,专业知识的价值性得到了更多关注。经过多年的努力,高职教材融入价值观育人的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大多数教材在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采用“贴标签”“叠加式”或“拼盘式”等简单、机械的做法添加思政要素,常常表现为简单列举关于思政教育、价值观等目标,或在课程内容中置入科学家故事、移植相关思政知识要点等,使得专业教育和价值观育人难以有机融合。部分教材注入思政内容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了错误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比如,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设计中出现了尊崇西方文化、贬低中国文化的现象。

一些教材编者的价值观育人意识及能力有待提升,缺乏价值观育人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理解和认识,难以把握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及思想深度。教材从策划阶段未规划思政内容的融入策略,缺少顶层设计和体系化构建,缺乏整体性思维,设计的学业评价体系未与价值观育人维度匹配。

三、课程思政导向下价值观融入高职教材的策略

(一)践行知识传授与价值观育人相统一的高职教材编写理念

基于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高职教材从策划编写阶段就规划思政内容的融入,践行知识传授与价值观育人相统一的教材编写理念。

教材在进行内容编排时,须以整体性思维对待价值观育人问题,有效整合课程思政教育资源,通过将知识与价值、知识与信仰相结合,实现知、情、意、信、行等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不仅注重知识与技能层面的教学开展,而且注重教材知識内含的文化与价值属性,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高职教材设计可多采用现实情境素材,在生活情境、生产情境中展示真问题、真操作,搞好实习实训。学生通过日常学习和拓展的教学实践活动,运用课程知识开展真实性的社会问题解决实践,将主人翁意识、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等价值观作为知识运用与问题解决的价值取向或标准。价值观育人便得以内在地、有机地融入这一过程,充分挖掘课程知识的社会价值。只有实现知识的社会价值,关心并服务社会发展,高职学生才能增强社会责任感、职业成就感等,进而从内心油然而生一种利用这门知识去报效祖国的志向。期间,社会导向的思想意识形态便得以自发地融入与生成,课程思政导向下的价值观育人过程也由此得以充分实现。

教材内容高度重视知识、数据、案例的及时更新,并需要积极关注知识在社会现实中的转化与应用,除了讲清知识本身,还要讲清知识的价值,即这门学问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其能帮助人类认知或解决哪类问题、与国家的未来发展有何关联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亲历解决社会发展的问题,自发地生成社会性情感,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平衡,促进学生从个体自我走向共同体的成长。

践行知识传授与价值观育人相统一的教材编写理念要求高职教材编写者要有高观点、高站位,既要将价值观教育置于国家与社会的横向维度中,揭示专业知识与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内在关联,培养学生的四个自信,又要置于历史与现实的纵向维度中,展现专业发展过程中相关专家、工匠勇于探索、精益求精、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以榜样的力量感召、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增强职业责任感,树立崇高的职业目标。

(二)构建基于社会取向定位的高职教材课程育人框架

社会取向区别于个体、自我取向,是以社会导向的核心价值观、道德体系等意识形态为育人诉求与结果定位,旨在实现学科性与育人性、事实性与价值性、个体性与社会性的有机整合。

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要求上看,基于不同专业教材课程在教学目标表述一致性地凸显了社会层面价值,均指向了社会导向的核心价值观的生成、社会责任感的树立等。如,理工科教材课程要着力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凸显课程目标的社会维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的进程和伟大梦想中。这就是说,这一课程目标维度不仅关注相关专业知识的获得、相应专业思维与专业技能的发展,还要求能够将课程知识与国家、社会、民族等建立起内在的联系,能着眼于国家战略需求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理解专业教育的社会基础及其社会价值,进而深度实现专业教育社会导向的育人功能。

因此,强化知识与社会内在联系为价值观育人融入专业教育的内部与深处提供了精准的载体,为创新课程思政的实践提供了新策略,高职教材可以基于社会取向来定位专业教育的育人属性。将增强学科课程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作为课程思政内容组织或设计的策略,教材可以提供充分、合适的内容与情境载体,设置知识教育与价值观育人内在本质性的融合点或结合处,将专业教育置于更加广阔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社会情境之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科课程知识及其社会价值。

教材编写不仅要求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专业教育实践作为课程知识,而且还要求对课程知识进行在地化与情境化的社会性建构。也就是说,这一策略诉求在于将专业教育的课程内容统整、开发与转化为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话题与议题,帮助学生识别课程知识与经济社会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使社会导向的意识形态具有了意向性载体与内容性中介。在这一过程中,高职教材编者的“转化”功夫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大有可为。

教材将专业教育的课程内容选择、组织与设计融入社会情境之中,使课程知识能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方向等形成广泛联系。这一策略的实施,一方面增强了课程知识的社会性、生活性与情境性,另一方面将课程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应用到社会的实践资源。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须秉持少而精的原则,既要遴选专业教育的核心概念、关键原理与重要理论,又要挖掘这些内容与社会生活之间存在着真实、内在与深度的联系,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和生拉硬拽等情况发生。

(三)创新开发旨在增强价值观育人效果的学业评价

教材编者要重视开展社会价值导向的学业评价,破除以认知取向为主导的学业评价,丰富能体现学生个体人格健全与精神境界提升等隐性效果的评价,以增加价值观育人效果。社会价值導向的学业评价可以引导学生从国家角度、民族立场、社会维度,理解知识生产、知识运用与知识创造的意义与价值。

教材在评价题目设计时,应考虑安排维果茨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的评价内容,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倡导高职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探讨、合作交流,驱动学生展开“个人又能够做些什么”等社会责任、社会价值、社会意义层面的追问,增强价值观育人的效果。

教材编写注意评价题目要富有时代性、思想性和先进性,引导学生结合专业进行科学思考,强调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强化价值观培养,以“专业教育对国家、民族与社会的意义与价值”为学业评价标准,将专业知识的学习置于整个社会的立场来考察,启发学生将客观、理性的专业知识或技术体系与社会情境、现实世界建立起内在联系,深刻理解专业教育与社会福祉的互动关系,以及社会责任与价值观等的发展情况,从而深度增强课程思政导向下价值观育人效果。

(作者单位系教育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