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培训教材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2024-03-22赵云波

出版参考 2024年2期
关键词:融合出版数字化转型

赵云波

摘 要:随着出版载体由纸质媒介向数字融合的发展,全媒体出版成为新常态,在大力倡导降本增效的今天,行业培训教材出版必然也要积极响应,数字化转型也势在必行。本文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十四五”热点培训教材》为例,分析了数字资源引入行业培训教材的必要性,提出了数字资源在行业培训教材中的使用建议。

关键词:行业培训教材 融合出版 数字化转型

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充分把握数字时代不同受众群体的新型阅读需求,推出更多广为读者接受、适合网络传播的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在不断强化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新时期,加大对职业道德、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安全环保等领域人员素质培训教材精品化、数字化的开发势在必行。[1]传统培训教材在数字化风暴席卷出版行业的潮流下,想要继续保持旺盛持久的生命力比较困难,而数字化培训教材可以打破纸媒本身的局限性,以新颖的呈现方式出现在众人眼前。[2]因此,数字化行业培训教材大有可为。

一、行业培训教材的现状

(一)行业培训教材的读者对象

不同于传统类型的培训教材,以笔者参与策划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十四五”热点培训教材》为例,本套教材属于行业培训教材范畴,内容以“十四五”时期住房和城乡建設部结合国家发展方针政策,重点推进建设的行业热点领域为背景,以助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高水平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人才培养和发展为目标,以提高从业素质及安全生产法律意识为根本,以适应当前环境下住房城乡各专业领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读者对象明确是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因覆盖专业广,受众群体量大,所以综合考虑,策划该套系列丛书。

(二)行业培训教材的时效性

由于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属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简称四新)更新迭代较快的行业,新的发展环境下,与之相应的行业规范、地方标准等也随之配套逐步完善,而目前部分行业培训教材的规范和法律法规仍然沿用已经废止和过时的,没有及时修订,教材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书中相应的实操办法不能满足新时代建设行业人员培训和人才培养,势必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三)行业培训教材的理论与实践

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聚焦于建设工程领域,要求受训者,不仅要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更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而目前的培训教材一方面大量内容都是侧重理论公式的推导和术语释义,而行业人员亟需培训掌握的干货内容往往很少,或者理论内容与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出现脱钩现象,导致培训效果不佳。在岗位培训过程中,由于纸质培训教材中理论知识晦涩难懂,不能很好地将课程理论和实训操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创新性发展和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不力,不能有效促进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

(四)行业培训教材的合作协同性

行业培训教材编写过程中企业参与度不深入。建设类行业培训教材的编写人员来自建设类专业院校的专职教师,对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较少,对各岗位、工种操作技术规范和要求的认识并不全面,同时加之编写精力和时间投入有限,对学习者的具体需求剖析不到位,很难准确及时地反映施工现场需求和关键节点的处理,缺乏系统性、实用性、指导性的教材。与此同时,虽然部分培训教材采取了校企合作编写模式,但各参编单位之间沟通交流较少,教材的编写工作受各方面投入成本的限制,真正能够高质量、系统性完成的教材较少,编写内容也相对单一,难以形成内容矩阵,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

二、行业培训教材数字化转型探索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化转型思路不清晰

目前的行业培训多以企业的自主培训为主,部分出版社没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缺乏市场危机意识,面对行业发展引起的培训市场变化以及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在线培训等,思路转换比较慢,在出版的数字化转型理解方面有所偏差,主动出击意识不强。[4]由于实际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转型思路不明晰,对转型目标、方法、营收模式等,在目前的行业培训教材出版实践中没有确定且较为成熟的范例,同时出版社没有盘活现有自身的资源优势,在边实践边总结边调整的探索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给数字化出版转型过程带来了成本、周期、效果等的不确定,又会导致不敢投入过多的资源,数字化转型项目决策较为慎重,更多出版社还是把更多精力放在传统出版,数字化出版转型进程相对缓慢。

(二)数字资源形式和价值的评估不明确

相较于传统纸媒,在培训教材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不确定性。一方面由于数字资源的呈现方式取决于培训内容,如笔者策划的这套热点培训教材之一《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防控图解》,由于培训内容为施工现场安全,因此配套数字资源为关于安全生产的动画演示操作视频,生动形象,同时动画制作等成本较高、制作周期较长;另一本《碳排放管理员》,主要围绕“双碳”发展战略讲解碳排放的概念体系、国内外碳交易市场现状及趋势等,因此配套数字资源为碳排放领域的专家讲解视频课程,由于数字资源的成本、定价高,制作周期长等,同时缺乏行业标准,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精准评估。另一方面,数字资源的选题立项、出版流程、定价管理办法、稿酬费用支付等由于缺乏政策依据,依旧参照传统出版做法,显然不太符合数字化转型下的出版业务需求。

(三)资源平台建设不够完善

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势必要有相应的数字资源平台作为支撑。现有的出版社综合考虑资金、时间、成本、人员等多方面因素,选择自主开发平台的出版社目前并不多见,一般都是与相关技术支持单位合作开发平台,由于数字资源的平台搭建、资源库填充需要一定周期,同时考虑培训群体的数量较大,可能存在集中访问平台的可能性,因此对服务器配置参数要求较高,同时考虑资源及时补充更新,对平台稳定性也有要求。[5]出版社自主开发的平台也许能满足基本的制作视频、课件,开展直播授课等需求,自给自足,对外部已经成熟的、标准化的培训教材、数字产品、资源需求量反而减少。但平台的普适性不强,部分资源个性特色较为明显,对其他企业培训适用性不强,导致平台的使用效率不高,不能充分发挥资源库的优势。

(四)转型智库团队意识不强、保障不足

培训教材出版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文化、组织架构、管理机制、考核机制、编辑人员等多方面的保障支撑。当前,数字化转型的思维框架、战略战术大多在出版社决策层或者数字出版部门人员的脑海里,在基层的编辑队伍中还没有广泛形成转型的意识和思维,往往感觉转型不是当下首要任务。在日常编辑选题策划中,没有过多注入数字化转型的元素,对数字化考核量化不明确,部分出版社也设置了专门的数字化转型部门,但对其考核没有统一标准,往往导致数字部门只关注该任务目标,忽视和传统编辑出版部门的协同合作,传统的出版数字化转型仍然没有得到有力的智力支撑。

三、行业培训教材建设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中指出,要推进培训资源库开发应用,支持职业技能线上培训平台建设。作为职业培训的实施主体,企业需要积极落实政策要求。而出版社则需通过不断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提升职业培训服务水平,以更好地助力行业培训工作,并把握培训教材出版数字化转型的风向标。笔者结合新形势下数字化发展趋势以及本人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案例问题,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同时发力,以更有效地促进行业培训教材数字化转型。

(一)加强顶层设计,保障顺利转型

从出版社层面考虑,应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组织架构、管理机制、考核激励、人才保障等方面,以推动行业培训教材数字化转型。出版社应当明确数字化转型的定位目标,梳理框架机构和岗位的设置、转型定位与组织管理办法。确定从决策层到各编辑业务部门的职责分工,设计转型成效的考核指标,优化数字出版流程,明确数字资源开发定价和稿酬支付标准,强化数字资源产品的版权保护力度等。要确保在数字出版的环节中做到上下一致,共同朝转型目标努力。众所周知,编辑是出版社的龙头,是数字化转型的落地者,他们的数字化转型意识、选题策划方向、产品设计思路、数字化载体工具运用能力等的强弱,也是决定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业的价值观。此外,由于编辑对已参与全流程策划的培训教材内容了如指掌,在进行全过程的数字化资源深度加工的同时,对资源分类、内容亮点、产品形态设计等,都需要编辑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

(二)优化产品结构,多种形式交替呈现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并非所有的培训教材在数字化转型中都使用同一种数字媒介,选择何种数字媒介,要看具体培训的内容和对学员的能力考核要求。区别于传统纸质教材的单一书面呈现的晦涩难懂的方式,新型数字化行业培训教材呈现形式多样可以通过链接教学视频、动画演示、微课等数字资源,将简明的文字理论与抽象的实际操作形象化、具体化,避免实际操作中经常出错的操作要点再次发生,更加便捷掌握技术要点,达到培训效果。出版社也可以采取与合作公司开发测试平台、测试题库等途径,通过刷题、模拟考试等途径来达到培训考试通过的目标。数字技术与出版业务深度融合,使行业培训教材逐渐摆脱单一厚重的纸质形式,书本由厚变薄,内容由晦涩变通俗,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数字化培训形态,如互联网教材(即二维码教材)、移动交互教材、数据库产品、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在线测试题库等。[6]当前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可以实现教材内容的分解与重构,同时可以定制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培訓数字产品,多样化应用于不同的行业培训场景,使数字化教材易于复制、宣传、更新。

(三)强化资源协调同步,创新性与实用性并举

要控制好纸质媒介与数字资源节点的制作周期,努力做到步调一致。纸质培训教材的出版周期受限于“三审三校”一审读原则,一般为4到6个月,在此过程中有些内容需要不断调整、优化更新,因此数字资源创作过程中,也要同步更新。同时,数字资源创作过程中,不能为了过分追求创新形式,脱离培训本来的目的和效果,不应花过多精力放在华而不实的包装上,要依托培训主干内容,在此基础上注入数字元素。数字资源也与传统纸质载体一同严格遵循三审三校一审读的原则,确保资源政治站位准确、适用性强、获取方式通畅。对不符合要求、不具备行业代表性的产品及时筛选剔除,保证所创即精品、所创即优品。考虑到我国南北地区地理环境等多因素,不同地区培训教材所用的数字化资源要有所区分,不能千篇一律,如建设行业的施工工法等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南北方做法差异较大,因此要注意个性化的需求和创作。

(四)打造稳定资源平台,全方位做好服务

一方面,发挥编辑的市场洞察力,关注行业热点动态和发展方向,配合作者及时做好资源的更新修订,另一方面,要与平台开发人员保持畅通互动,及时共享信息,注重数字化资源的全流程把控。数字资源系统平台、应用程序等更新升级时,应避开培训测试高峰期,将最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再者,做好信息安全保护,防止数字资源外泄。在使用培训数字资源时,尤其要注重保护资源的所有权。积极探索更多的培训服务模式,优化服务体验,推进数字资源产品的普适性应用。如果传统出版社仍把精力集中在传统的内容产品开发上,迟早会受制于互联网公司以及网络培训科技公司,在数字经济市场化和技术的双重作用下,发展路子会越走越窄。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下,融合出版为出版内容的呈现拓宽了思路。作为出版工作者,要把握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规律,主动转变思维方式,充分意识到数字化转型是出版业的必然选择,融合出版与数字化转型是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融合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出版社要积极应对数字化转型,抓住机遇,克服挑战,不断创新出版内容,创新传播形式,才能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稳住自身的市场地位,为助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系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融合出版数字化转型
互联网思维下的期刊融合出版
出版融合发展中的高校出版人才培养
国际首部ISLI MPR出版物《古文观止》的出版与思考
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结合下的“融合出版”分析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出版业管理人才培养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从微信公众号看纸媒数字化转型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