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铁军运用中药麻黄扶正祛邪经验探微

2024-03-13黄旭鹏王汉苏博扬张芮王毅刘铁军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307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300

江西中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通阳辛温腠理

★ 黄旭鹏 王汉 苏博扬 张芮 王毅 刘铁军(.长春中医药大学 长春 307;.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长春 300)

刘铁军教授从医40 余载,临床善以小剂量麻黄鼓舞正气以预防和治疗疾病,颇有效验。刘教授认为遣方用药中配伍小剂量麻黄可鼓舞正气、抗邪外出,达到“四两拨千斤”之效,自出新意。余跟师临诊,理病疏方,诊病之暇,多有思存,现将其运用麻黄扶正祛邪之理论浅析如下。

1 中医学对正气的认识

正气首载于《黄帝内经》,原书意为与时节所应、方位相正的应时之风[1],后代医者对其相继发挥,概念也渐与之不同。《诸病源候论》以“凡云邪者,不正之气也,谓人之脏腑血气为正气”,赋予了正气维持人体生命基本生理之气的内涵[2]。《中医基础理论》指出正气为调节机体平衡、适应环境变化、抵御外邪侵袭以及防治疾病和修复自愈的生理能力,涵盖了气、血、精、神、津、液的范畴,代表了人体有序的整体的系统的生命活动状态[3]。《难经·八难》言:“气者,人之根本也。”正气充盛者,病无以发,或虽发病,邪气难以深入,病势轻浅,预后良好。《灵枢·百病始生》亦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到“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正气虚而邪气客,继而邪气夺,疾病由此产生[4]。正气伴随人体生长壮老已的始终,并贯穿疾病的产生、发展、转归和预后[5]。

2 麻黄的作用与功能

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外,麻黄仍有诸多功效散见于古代医籍中,其中辛温通阳、轻清透邪在鼓舞正气、抗邪外出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2.1 辛温通阳

《神农本草经》首载麻黄既言“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已有麻黄性温而通阳的描述。张洁古甚言其“性温,味苦而甘辛,气味俱薄,轻清而浮,阳也,升也”,更加明确了麻黄性辛温清轻而具有通阳发越之性。麻黄辛温故能温通表里,然需借助其轻清之性方能越达全身[6]。《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称其:“凡风寒之在表者,无所不治。”《本草正》亦载:“若寒邪深入少阴、厥阴筋骨之间,非用麻黄、官桂不能逐也。”可见无论风寒外伤表气,亦或凝结筋骨,麻黄皆能温而通之,以助药力,其辛温通阳之性可见一斑[7]。

2.2 轻清透邪

麻黄气味轻清,能上行下达,走气分而通毛窍。《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称麻黄“轻阳上达,无气无味,乃气味中又最轻者,故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麻黄以其轻清透邪之力遂被后世誉为“治感第一要药”。外邪侵袭,若正气不充或邪气偏盛侵入肌表,客于表经气分,则腠理闭拒及营卫气血郁滞,麻黄以其“通腠理”“开毛窍”之性可通达肌表气分,外解客于皮毛腠理之阳分余邪,驱邪透表而出[8]。

3 麻黄鼓舞正气、抗邪外出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麻黄辛温通阳以鼓舞正气,轻清透邪以抗邪外出,在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下从中医和西医的角度对其发挥作用之机理进行浅析。

3.1 辛温通阳,鼓舞正气

3.1.1 中医阳气角度 《说文解字》言:“阳,高明也。”阳者具有光明、温煦、向上、趋外、兴奋、发散等特性。人体正气虽涵义广泛,但总体上亦分阴阳两类,阴精以滋养为用,是阳气产生之基础,阳气以温煦为要,是顾护阴精之屏障,阳气受损则导致正气失衡[9]。《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体阳气虚衰,脏腑气化功能受损,气血、津液输布代谢紊乱,久之可成正气虚的状态[10]。麻黄性温,药性纯阳而“发其阳”,即有通阳散寒、发越阳气的能力,其温煦、兴奋脏腑机能,调和气血,改善阳虚阴盛的状态,进而恢复人体正气。

3.1.2 西医神经系统角度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麻黄中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其是麻黄发其阳特性的药理基础[11]。麻黄碱亦能兴奋交感神经系统以发挥正性肌力的作用[12],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脏输出量[13]。《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载:“心为火脏,烛照万物。”心脏亦被称为阳脏,以阳气为用,麻黄辛温通阳而振奋心阳,鼓动心脏输送气血温煦和滋养人体血脉,从而达到鼓舞正气的作用。

3.2 轻清透邪,抗邪外出

3.2.1 中医卫气角度 卫气属于人体正气重要的组成部分,《素问·痹论》谓:“卫者,水谷之悍气也。”李中梓《内经知要》亦云:“精气,即正气也,乃谷气所化之精微。”卫气与正气同源,属于正气的一部分,发挥着抗御外邪,卫护人体的作用[14]。风寒侵袭肌表,卫气首当其冲,麻黄气味轻清,专走气分,鼓动卫气,卫气实而正气充,驱邪而出,拒邪于外。

《景岳全书》载:“汗发于阴而出于阳……其启闭则由阳中之卫气。”卫气司毛孔开合,为抗邪卫外的第一道屏障。《素问·疟论》有云:“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作。”卫气走于腠理,其气虚弱而邪气犯卫,麻黄气味轻清,可通腠理、透毛窍,即从毛窍透邪而出,助卫气抗邪于外。

3.2.2 现代免疫学角度 中医正气与现代免疫学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关系密切,主要体现在西医免疫调节功能方面,即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稳定[15]。第一,免疫防御。与正气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类似,免疫防御功能为保护人体的重要屏障,可以抵抗病原体及微生物侵害,缓解毒素损伤。第二,免疫监视。免疫系统的监视作用可以及时发现并清除突发变异细胞等有害物质,降低癌变的风险。第三,免疫稳定。正气能够调和阴阳平衡,维持人体生理稳定状态,相当于免疫稳定功能,若其失常,容易引发自身免疫疾病。正气可以发挥类似作用,纠正气血津液等输布异常,避免瘀血、痰饮、结石等病理产物的形成及五邪内生。现代研究表明,麻黄通过调节免疫机制,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发挥预防和抗邪外出的功能[16-19]。

4 验案举例

4.1 验案一

患者赵某,男,61 岁,2021 年11 月19 日初诊。腔隙性脑梗死病史10 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21 年。3 年前因乏力、腹胀被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少量腹腔积液,给予对症治疗,症状缓解。近半年来,每至天气转冷之际容易感冒,迁延难愈,愈后反复,经某医院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IgG、IgM 值偏低,血常规见淋巴细胞值稍低,曾服用辛温解表的中成药,效果不明显。感冒半月余,1 周前腹胀加重,刻下症见:乏力,腹胀,食后加重,畏寒,怕风,精神倦怠,情绪低落,舌暗苔黄,脉弦无力,体重下降5 kg。行彩超检查见乙肝肝硬化,脾大,腹腔积液。肝功检查见ALT 与AST 偏高。中医诊断为积聚,正虚瘀结型;西医诊断为乙肝肝硬化,脾大,腹腔积液。投以小续命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麻黄5 g,防己15 g,党参15 g,生甘草15 g,黄芩10 g,杏仁10 g,桂枝15 g,川芎15 g,防风15 g,白芍20 g,生姜10 g,附子5 g,山药30 g。10 剂,水煎取汁,早晚分服。嘱其继服抗病毒药,给予螺内酯片与呋塞米片联合使用以利尿。

2021 年12 月5 日复诊,患者腹水退去大半,腹胀明显减轻,自觉精力充沛,乏力和身体怕冷较之前改善。刘教授言:“小剂量麻黄可鼓舞正气,故用之患者精神为之一振。”因患者自觉脚凉难耐,彻夜不温,刘教授在上药的基础上加入鹿角霜20 g,10 剂,煎服法同前,并减轻利尿剂用量。3 个月后电话随访,腹水已消,自行彩超检查示仅有微量腹腔积液,感冒亦未再发,身冷肢凉较之前皆好转,自觉抵抗力增强。嘱其避免劳累,定期复查,必要时巩固治疗。

《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载:“肝和则生气,发育万物,为诸脏之生化。”五脏之生长发育有赖于肝脏的推动,肝气升则气血和,五脏得以运行不息。患者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肝气已虚,升发无力,致使诸脏气化不行,营养不受,日久则演变为正气虚的状态[20],故《四圣心源·六气解》谓肝为“五脏之贼”。肝体阴而用阳,肝阳升动温煦无力则见精神低落,肝气虚弱,失于疏泄,因虚致郁甚见精神抑郁。肝为罢极之本,肝脏受损,多倦怠乏力,外合风寒之邪故畏寒、怕风。《素问·玉机真脏论》曰:“故邪气胜者,精气衰也。”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IgG、IgM 值偏低及淋巴细胞值稍低提示可能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刘教授在临床治疗肝硬化时尤其注意正气的调护,在使用抗病毒药及利尿剂的同时,以小续命汤助阳驱邪,其中小剂量麻黄辛温通阳,发越阳气,激发五脏气化功能,兴奋人体中枢,临床上能改善患者精神状况,提高治疗疾病的信心。麻黄气味轻清,专走气分助卫气抗邪,其通腠理、透毛窍之性可使邪气从毛窍而出,同时亦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鹿角霜是刘教授临床治疗脚部发凉的经验用药,尤其适用于脚底部发凉,彻夜不温,常用剂量为20 g 左右,颇有效验。纵观本方诸药,虽不乏温阳之品如附子,益气之品如党参、山药,然刘教授独以麻黄为其中之点睛之笔以助鼓舞正气、抗邪外出之功,用于外有表邪、神疲乏力、精神不振、畏寒肢冷等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多能改善其症状。

4.2 验案二

患者苏某,女,17 岁,学生,2020 年11 月27 日初诊。母亲陪同,代述患者自幼体质羸弱,每至秋冬季节易感冒,迁延难愈,愈后反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曾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抗病毒药等,效果不佳。现已感冒1 个月余,刻下症见:恶寒怕风,精神倦怠,情绪低落,胸闷,气短,记忆力差,月经量少色淡,食欲欠佳,眠差,便溏。舌淡苔滑,脉虚无力。中医诊断为感冒,肺卫气虚型;西医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方用归脾汤加麻黄、防风:防风15 g,生姜10 g,生白术20 g,炙甘草10 g,炙远志10 g,党参15 g,木香10 g,黄芪50 g,龙眼肉10 g,炒酸枣仁10 g,茯神15 g,当归20 g,大枣10 g,麻黄5 g。7 剂,水煎取汁,早晚分服。2020 年12 月2 日复诊,感冒已不明显,药证相契,原方继服10 剂。2 个月后电话随访,被告知服药后感冒痊愈并未再复发,嘱其必要时复诊。

《难经·八难》言:“气者,人之根本也。”患者先天禀赋不足,精不化气,脏腑气化功能低下故正气不得充养,临床表现为免疫力低下,肺卫气虚,每至季节更替之际易发为感冒,尤以风寒感冒多见,正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曰:“故邪气胜者,精气衰也。”刘教授在归脾汤中加入防风一味,与生白术、黄芪相合组成玉屏风散,借麻黄辅助药力,以恢复正气,益气固表,提高人体免疫能力。麻黄气味轻清,专走气分助卫气抗邪,以其轻清透邪之力驱邪于外,其通腠理、透毛窍之性可使邪气从毛窍而出。患者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心脾气血两虚,正气乏源,合以归脾汤补益心脾之气血,符合“四季脾旺不受邪”之理。

5 小结

《类经·摄生类》云:“人之有生,全赖此气。”人体正气充足,气血阴阳平衡,则人体安和。正气理论是中医治病防病的重要思想,刘教授在治疗疾病中以正气理论为基础,妙用麻黄以鼓舞正气、抗邪外出,收效良好。然临床使用时要审慎求因,辨证准确,明确其禁忌之证,亦不可剂量过大或长期使用,避免产生毒性损伤等。

猜你喜欢

通阳辛温腠理
腠理玄解*
腠理部位当属半表及腠理病的治疗探析
湿温病“通阳”治法探究
腠理概念辨析及运用初探
浅述“从寒论治”白癜风
结合《伤寒论》探讨“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通阳中药的特点及分类
西医常规疗法联合滋肾通阳活血方治疗心绞痛临床观察
减轻雀斑姜洗脸
腠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