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辨”思维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医问诊中的应用

2024-03-13周惠敏吴长汶赵文周常恩杨朝阳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州350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证研究基地福州350

江西中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证候糖尿病症状

★ 周惠敏 吴长汶 赵文 周常恩 杨朝阳(.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福州 350;.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证研究基地 福州 350)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绝对缺乏引起的[1]。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不断上升,患病人数居于全球首位,其中2 型糖尿病占了90%以上,成为我国亟需防治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3]。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在当今“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国家战略引导下,我国形成了特有的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协调发展的糖尿病防治模式[4]。问诊作为“诊病之要领,临证之首务”,在中医诊法中占据极重要地位。通过规范、全面、准确的问诊获取糖尿病患者相关病情信息,有助于医生正确分析病情,推断疾病部位、性质和正邪盛衰,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传统的中医诊疗体系包含了病、证、症三者结合的诊疗思维,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5]。李灿东等[6]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中提出综合“五辨”的中医临床诊断思维,即辨症、辨证、辨病、辨人和辨机。“五辨”思维的提出及应用有利于全面、规范、准确地采集四诊信息,为中医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又体现了中医临床诊断的整体、动态、个性化特点[5]。笔者将“五辨”思维应用于2 型糖尿病患者特点的研究中,从辨症、辨证、辨病、辨人和辨机5 个方面入手探讨2 型糖尿病患者的问诊信息采集,以期能为2 型糖尿病的中医诊疗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提高诊断准确性。

1 应用“辨症”思维分析主次矛盾及特点

在临床中,症一般包含症状和体征,是疾病最直观的外在表现,但对中医而言,症还包含了和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一些其他因素,如气候条件、饮食习惯、地理环境及各种检查指标和临床表征等[7]。在对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问诊中,应从宏、中、微三观角度应用“辨症”思维进行相关症状的问诊,以利于全面、准确地采集症状信息,分析疾病主次矛盾及特点,提高诊断准确性。

微观参数包括“理、化、病”3 个参数,主要指借助现代技术手段采集到的病理检查、理化指标及部分中医可以量化的信息[8]。在糖尿病的诊断中,可通过询问患者的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OGTT 2 h 血糖检查结果,为糖尿病的诊断提供主要依据,当患者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时,可重复检测以上指标以确认诊断。此外,掌握糖尿病患者的微观指标对其住院采取的治疗措施起着重要作用,当血糖值区间不同时,采取的治疗方案则不同[9]。因此,在对2 型糖尿病患者的问诊中,尤其当出现“无症可辨”时,可通过了解微观参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中观参数则主要包含“生、心、社”3 个部分参数,主要指患者个体的症状和体征[8]。在临床中,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往往是从“有形可征”开始的,所谓“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所以对糖尿病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在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中,其以多饮、多食、多尿及原因不明之消瘦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当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急性并发症有失水等表现,病久则出现与大血管、微血管、肌肉、骨关节等各种并发症相应的体征[10]。因此,在对糖尿病患者的问诊中,应详细询问以上相关症状,了解每个症状和体征及其变化,并关注其与时间的关联性、加重与缓解因素、伴随症状等,从症的有无、轻重、真假、偏全着手进行询问,避免出现漏问影响临床诊断[11]。

宏观参数主要包括“天、地、时”3 个参数,如与健康状态相关的天时、气候、地理环境、季节、节气等[8]。在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中,多数以血糖升高为主诉,并且早期病情较轻,多无明显体征,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临床典型症状也不多见,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带来一定难度[12]。但经研究发现,2 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多与环境因素息息相关[13],主要包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劳欲过度、自身禀赋等,如2 型糖尿病患者多有过食肥甘厚味的生活习惯。因此当糖尿病患者临床出现“无症可辨”时,还可从宏观参数角度进行问诊获取信息。

从宏、中、微三观应用“辨症”思维进行中医问诊,可全面、规范、准确地采集到相关问诊信息,可为分析糖尿病的主次矛盾和特点提供充足的依据,尤其当临床出现“无症可辨”的情况时,可为医者提供新的问诊思路。

2 应用“辨证”思维辨识阶段性病理状态

在“五辨”中,辨证是中医临床的核心环节[14],是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当前阶段病理状态的辨识和判断,是中医整体思维的体现。在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在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证候特点,根据证候特点可以推断出疾病的部位、性质,进而确定疾病证型,如根据证候判断出患者病位在肝,病性是阴虚,则可诊断为肝阴虚证。

在2020 年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将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方法概括为三消辨证、三型辨证和分类辨证[9]。在对糖尿病患者的问诊过程中,普遍认为患者若主诉为口渴欲饮则为上消,多食易饥则为中消,饮一溲一则为下消。而根据糖尿病患者病程的不同,又将其按病程演进顺序分为郁、热、虚、损4 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又根据证候的不同分为不同证型[10]。如患者在郁的阶段若出现脘腹胀满、嗳气、大便量多等症状,则为脾胃壅滞证,若情绪抑郁、喜叹息、易紧张焦虑,则为肝郁气滞证。

在应用“辨证”思维的过程中,需注意证的演变是一个动态过程[14]。因此,在对糖尿病患者问诊的过程中,需注意辨别证的有无、证的轻重、证的缓急、证的兼杂、证的演变、证的真假六大方面[7]。如患者在糖尿病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以实证为主,可能虚实夹杂,可能虚多实少,也可能出现真实假虚或真虚假实,正所谓“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因此,在临床问诊中要做到边问边辨,问辨结合,综合判断患者当前状态,以正确指导治疗。

在应用“辨证”思维进行问诊时,不能简单将证理解成固定的证型,要认识到证的动态性,关注证演变的动态过程,从证的有无、轻重、缓急、兼杂、演变、真假等方面进行问诊,全面把握证的特点,从而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3 应用“辨病”思维掌握糖尿病发展及变化规律

病是对疾病发生发展全过程的概括,“辨病”则是通过对疾病全过程的把握辨识出病种,进而诊断为完整病名的过程。对病名的辨识有助于从宏观、整体的角度掌握疾病病位、病性、病势、邪正盛衰及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体现中医诊断的整体、动态、个性化特点[15]。在临床应用“辨病”思维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问诊时,需注意病有中西、病有因果、病有善恶、病有新久的特点,对这些特点的掌握有利于认识糖尿病发生发展全过程的基本矛盾[5]。

糖尿病是西医病名,以血糖升高为临床诊断的金指标,临床多将其归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而“消渴病”与“糖尿病”实则是2 个概念,消渴病是指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消渴”症状为主的一种疾病,二者有重叠之处,却不能将其概念混淆[16]。许多学者通过研究2 型糖尿病的证候特点作了中西医病名对照研究,如方朝晖等[17]对糖尿病的中医病名渊源进行了探讨,认识到从《黄帝内经》开始,与糖尿病相关的中医病名有消瘅、脾瘅、鬲消、高消、肺消、消中、中消、内消、消肾、肾消、急消、三消等,每个病名都有其渊源、病因和证候表现,根据病名即可诊断其病位、病性、病势等规律。因此,在问诊时需注意病名有中西之别,并且同一个中医病名也对应着多种西医疾病,不可生搬硬套,如甲亢、尿崩症、库欣综合征等疾病也可能会出现“消渴”的症状[18]。

在《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糖尿病发病过程分为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和糖尿病并发症期[19]。在糖尿病的病理演变过程中,有学者根据病之新久指出,糖尿病进展遵循着脾瘅—“消中、鬲消、肾燥”—消渴—消瘅的规律,若糖尿病患者早期在问诊中出现“口甘”的症状,则为“脾瘅”;若出现口渴、善饥或小便量多而频数,则为“消中、鬲消、肾燥”;若出现“三多一少”或小便味甜则为“消渴”;如果出现变证较多,证候各异,诊断病位主要与脾、肾、肝相关,则为“消瘅”[20]。所以在问诊时根据病有新病、久病之别,在每个不同阶段需注意糖尿病的中医病名都有所区别,其病位、病性、病势等也不相同。

从“辨病”思维出发进行问诊,分清中西病名、病的新久之别等特点,有利于掌握糖尿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整体规律和方向,可为临床确立基本治则提供把握。

4 应用“辨人”思维以指导因人制宜进行诊疗

中医诊病时强调因人而异、因人制宜,更多注重整体的人,需在综合辨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习惯、体型等方面差异的基础上,最终对患者做出诊疗措施[14]。因此,在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问诊中,“辨人”思维也至关重要。

首先需问清患者年龄。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对男女性不同年龄阶段生理病理特点做了概括,如“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等,说明年龄不同,其生理病理反应也不同。据研究显示,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较高,50 岁前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平均寿命缩短9 年,可见年龄因素在糖尿病患者的诊疗中占有一定影响成分,临床中不可漏问[21]。

其次需对体质状态进行问诊。不同的体质对糖尿病的发病率有不同影响,可决定发病与否,并且影响着病后的演变趋势[22]。李红等[23]通过统计研究发现,阴虚质、痰湿质、气虚质及阳虚质是2 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危险因素,其中男性最常见的偏颇体质是痰湿质,女性最常见的偏颇体质是阳虚质。因此需通过问诊对患者的体质状态有所了解,进而指导中医精准诊疗,这也体现了中医“因人而异”的特点。

再者需注意生活习惯对糖尿病患者影响甚大,在问诊时需格外关注。有学者指出,饮食逐渐倾向高糖、高脂、高蛋白是2 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习惯特点,并且在2 型糖尿病的不同分期阶段,与饮食习惯也有不同关系,如糖尿病前期患者饮食上主要喜欢油腻、偏甜、喜凉饮等,糖尿病期则饮食较清淡、有规律,糖尿病并发症期则饮食减少,饮冷不多或喜热饮[20]。生活习惯的不同可影响患者的病位、病性,如偏甜、油腻者病位主要在脾、胃、肝,病因以痰、气滞为主。因此在问诊时,需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详细询问,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辨人”思维反映了人的个体差异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因人而异,因此在问诊时需注意人有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等差异,以整体观念辨识人的个体化特点,指导临床诊疗时做到因人制宜。

5 应用“辨机”思维把握糖尿病的内在机理

“辨机”即辨病机,“辨机”思维是中医诊断的特色之一。在历代中医古籍中,病机主要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原理,可反映疾病的病位、病因、本质和关键部位等信息[24]。通过辨病机,有利于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共性规律,掌握其动态过程,对疾病的诊疗及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7]。因此,应将“辨机”思维应用在对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问诊中,为最终的病证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辨机”包括辨病证之机和动态先机[5]。病证之机主要根据证候来辨,如《黄帝内经》的“病机十九条”就体现了根据证候辨病证之机。但是当糖尿病患者前期没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时候,那么就需要通过尽可能详细地问诊,采集和疾病相关的因素,如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居住环境等,若患者恣食肥甘则多痰湿,过度饮酒则多湿热,过食辛辣则易致燥热等,如此也能辅助临床在“无症可辨”时辨病证之机,分析机体本身的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等病理情况。

再者辨动态先机,其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并掌握疾病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吴峥嵘[25]指出,糖尿病的基本病机是脾肾亏虚,气郁、痰湿、瘀血为其常见病理,阴虚燥热是直接病机,掌握糖尿病的动态先机,有利于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既变防传、瘥后防复。因此,在糖尿病患者的问诊中,应详细采集和辨识糖尿病每个阶段的症状,为辨动态先机提供充分的依据,进而指导精准治疗,做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辨机”是对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机制的分析和认识,应用“辨机”思维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问诊有助于认识疾病的本质和规律,也有助于提高医者的临床诊疗水平。

6 “五辨”思维的综合应用

“五辨”思维是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所得,是整体观念的应用及体现,因此,对临床也有很高的指导价值。在对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问诊中,应灵活应用“五辨”思维进行问诊,不必强求“五辨”都要用上,也要避免仅靠“一辨”以偏概全。如患者女性(性别),40 余岁(年龄),肥胖(体型),通过问诊得知其近3 个月血糖指标高(微观指数),伴有腹胀、嗳气、矢气频繁、纳减(症状),既往喜食肥甘厚味(饮食习惯),平时工作压力大导致常晚睡(生活习惯)。综合以上问诊信息可以初步诊断出患者是糖尿病初期(病名),气机郁滞、运化失司(病机),导致中土壅滞(证),治宜辛开苦降、行气导滞。以上综合应用了“五辨”的诊疗思维,但患者若无明显症状,也可通过其血糖指标高(症)和生活习惯(症、人)初步得出其属于糖尿病初期郁的阶段。应用“五辨”思维进行问诊,可避免漏问、无内容可问,有助于训练年轻临床医生的中医问诊能力,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中医治疗2 型糖尿病并非降低血糖即可,而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把握机体状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调整病理状态,改变机体内环境,使其阴阳调和,以平为期。“五辨”思维的提出,为全面、客观、准确地采集2 型糖尿病患者相关问诊信息提供了重要指导方法,为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依据,提高了中医诊断的准确性。“辨症”思维指导从宏、中、微三观采集相关问诊症状信息,特别对于“无症可辨”的情况更是提供了信息采集方法,有利于分析糖尿病患者的主次矛盾及特点;“辨证”思维应用于中医问诊中,可通过辨识证候特点判断糖尿病患者每个阶段的病理状态,以指导阶段性准确治疗;“辨病”思维通过辨病的中西、新久等特点可以掌握糖尿病发展和变化规律,以确立基本治则;“辨人”思维指导问诊时需注意患者的年龄、体质及生活习惯等差别,以利于诊疗时实现因人而异、因人制宜;“辨机”思维通过辨病证之机和动态先机,可掌握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共性规律,指导临床进行防治。因此在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问诊中,应结合辨症、辨证、辨病、辨人、辨机的“五辨”思维,为临床实现整体、动态、个性化的中医诊疗和健康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和把握。

猜你喜欢

证候糖尿病症状
Don’t Be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