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静与荒诞

2024-03-10何娜

今古文创 2024年7期
关键词:何多苓荒诞

何娜

【摘要】作品是人内心世界的缩影,何多苓的作品《乌鸦是美丽的》画的是那个时代的他自己,画的是他眼里所见,见的是一首诗,是一类人,更是他心中所念。他只是画出来,不在乎别人的解读,此幅作品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出现得突兀,像是不应该出现在同一个画面里的物像。沉静无表情的彝族女人,黑色地掠过头顶的乌鸦,成片的荒原和远处的地平线……恰印证了他的那一句:创作的本质是无中生有。而人们从这幅作品中不难窥见作者的人生哲学,作品和他本人的巨大反差,作品的荒诞与人的平静自洽构成了何多苓这个立体的人,豁达、包容与知足,才能说出“艺术是幸福的”,才能热爱绘画,并画了一生。这样一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①的道家哲学,才是作者追求的有价值的艺术。

【关键词】《乌鸦是美丽的》;何多苓;平静;荒诞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7-010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7.032

《乌鸦是美丽的》这一作品名称来自华莱士·史蒂文斯的诗,“二十座覆盖着雪的山岭之间,唯一移动的,是乌鶇的眼睛” ②。都说画家是天生的情绪传递者,何多苓也是这样,他的画是写实的,但离现实很远,他认为艺术就是艺术,与现实是有距离的,是对他那个若有若无的理想世界的描绘,对他“理想中的天堂”的探索追寻。有人评价他的画是孤独的,画面中只有一个人,甚至后来人都没了,抽象到更抽象。

一、由“象”到“诗”入“画”

意象,最开始是从《周易·系辞》的“立象以尽意” ③中出现的衍生词,“意”指的是作品中想象意义和作者的内在情感,“象”意味着作品的艺术形象,艺术创作的发生时画家的主观和客观对象的融合。在宋代之时,就多用“意象”品评绘画,如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提出:“尤于画松,特出意象。” ④

由“象”产生的情感,对作品的解读已经上升到精神层面。《乌鸦是美丽的》作为何多苓女性油画题材前期的作品,有哀而不伤的诗意,这与中国式的隐喻不同,没有中国式的间接、婉转。中国式的婉转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毫无关系的事物所构成的,是不贴合实际的想象。而象征在油画中的运用不只是画家画出的事物或事件的意义,更多的是传达出一些超越物质或事件本身的精神世界。它更多的是作者借助材料,现实中的物象,抽出其中的一部分或者一瞬间,向观者展现出另一个无限的世界,是作者在向这个世界表达自己,这样的作品是极具氛围感的。

中国传统艺术呈现出来的大都是对“诗意”的美学精神的追求,不仅仅是在绘画领域,还体现在音乐、戏剧、雕塑等艺术门类中。诗要写的不朽,全靠“意”的出彩,古人写诗非常注重“意”的表达。何谓“诗意” ?是诗人情感和志向的抒发,寄托于文字创造出来意象,用抒情的方式展现出生命的光芒。“诗画同源”,自古以来,诗歌和绘画的关系就非常密切。如东晋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而作的《洛神赋图》,以此来表达画家对这神话一样的爱情的向往与歌颂。苏轼论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些都说明,虽然诗与画的艺术呈现方式不相同,但在追求“意”这一点上可以互通,两种艺术形式的互相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才能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那个时代的美术创作,大都具有一些说教性质,理性较于感性过盛,随着时代的改革发展,必定会出现一些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在这样需要新力量注入的时代,何多苓出现了,一时间“伤痕美术”风靡,何多苓的脱颖而出并留名美术史,除了乘上时代这辆快车,具有诗意美学的精神,更在于他敢于做自己,敢于画出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并且让绘画和诗歌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从表达到内容都完美融合。不可否认,在绘画中表现“诗意之美”难度颇高。要在绘画作品中凸显出诗意之美,做到画中有诗,对艺术家的文化艺术修养、精湛的绘画技巧等都是有要求的。

作品中的诗意或许来自何多苓丰富的文学积累,他出生知识分子家庭,他妈妈有很多书,他最爱的便是他妈妈的藏书;他也热爱音乐,甚至自己编曲创作了上百首音乐作品。文学、音乐这两种浪漫的因子和绘画的碰撞,总是能迸发出新的灵感表达在绘画作品中,使艺术更加艺术,使艺术也有了教育的意义,去窥探人心,去塑造人格。

何多苓内心浪漫主义的因子并没有使他就止于此,“对优雅的迷恋从一开始就折磨着我,现代艺术的粗野成癖和虐待狂使我不安,而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中的高贵优雅却使我激动不已。命中注定我选择了复杂的道路,企图熔巴洛克式的纪念碑性、抽象主义的超验性、世纪末艺术的神秘与优雅于一炉,或者说重建具有古典的庄严、现代的惶惑与浪漫主义激情的艺术” ⑤。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呈现

培根说:“艺术,就是人与自然。”

和许多艺术家一样,何多苓的油画作品也是强调对于过去生活记忆的再现。但是何多苓非常注重描绘人与大自然的神秘关系,追求文学的意象。《乌鸦是美丽的》是何多苓一件重要的作品,在这件作品中,何多苓的隐喻是比较直接的。并且与他另一些作品相比,这件作品的构图更加简洁和紧凑:彝族女子身体处于整个画面的正中央,头和身体像是一个三角形,呈现出金字塔式的构图,这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结构,女子身后是一条横跨整幅作品的地平线,而天空在整幅作品中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地平线虽然长长的一条,但却被压到了画面底部,在女子的头顶,一只乌鸦飞过,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给人一种宁静突然被打破了的观感。黑色的乌鸦又给人一种不祥的预感,彝族女子的形象远离现实,平视的眼神坚毅勇敢,这幅画的整体氛围呈现出一种剧烈的死亡气息,无论是眼神坚定,身形如雕塑般稳定的女子,还是象征死亡的黑色的乌鸦,抑或是灰暗的天空与荒凉的地平线。这些有不同象征意义的意象相加给此幅作品平添了很多神秘与优雅,也具有了“诗意”,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⑥这样宏大的诗。也表现出了一些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彝族女子肃穆的形象与乌鸦的诙谐不羁这两种事物的极大反差,使整幅作品呈现出了一种拉扯和撕裂的感觉。这幅作品表现的是新生,是向往,是解除枷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男女性之间的不平等,一系列的社会现实赤裸裸地摆在眼前,理想化的,浪漫主义的尊严得不到尊重,死亡却不会离你远去。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却敌不过无常的现实和命运的无奈。在用笔上,整个背景都是平铺的方法,没有运用复杂的变幻,更加突出意象的细腻表达。所以,这幅作品画出了他关于美学的理想世界,即理想化的世界总会被带有威胁性质的事物所破坏。

何多苓作品中的意境,清冷而富含生机、沉静而幽远、淡泊而空灵。他总是与当代艺术潮流式的动态若即若离,走在边缘,更多的是“即”是表象,是一个阶段,而“离”才是本质,是整体。何多苓多年来所追寻的神秘,与如今的生机,灵动相关联,展现出了一种轻飘飘的艺术,看起来毫不费力,却给人心灵极大的震颤,美的感受。正是这种未知和对未知的神往,使他的作品足够纯粹细腻,足够浪漫诗意,也足够忧郁,拥有年轻的热血与梦想。而所谓艺术不就是创作者内心世界的表达与欣赏者的精神富足吗?

他说他从不写诗,但以诗入画。草木本心,自在佳色。

人们形容他的作品是哀而不伤。人们用哀而不伤来形容画,是赞叹它的中和之美。在《乌鸦是美丽的》这一作品中,何多苓给人们塑造了一个空灵又精神化的空间,彝族女子眼神坚定,陷入自我的沉思,灰褐色的色调让人感受到了哀伤与孤独。这种间接地表达哀伤的方式,非常有中国隐喻的风格。这种情感的婉转表达是需要观者意会的,要结合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性格特征去和创作者共情,这样不露骨的情感表达正是对哀而不伤的确切表述。

画面中的人占据很大篇幅,但和延伸出去的地平线,天空相比依然显得如此渺小。象征死亡的乌鸦看起来那么小,却从头顶平稳飞过,留下阴影。就像何多苓的绘画是对他知青生活回忆的再现,干活之余可以唱唱歌,可以看看那些漂亮的山,可以看小说。他是真正爱着那片土地,那段时光的。也是那段时光,造就了现在何多苓的纯粹。少年感是何多苓作品的一大特色,少年无畏,所以纯粹,清澈不觉愚蠢,反倒绘成了他作品的底色。作品反映人心,表达思想,所以作品之美,美在天真无畏。

三、灰褐色的创造性应用

看多了的是五颜六色的油画,夸张色彩的运用或许会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但却会让人们忽略了创作者最想表达的内容,在何多苓《乌鸦是美丽的》这幅油画中,最极端的用色不过是彝族女人白色的帽子和头顶飞过的黑色乌鸦,其余的大部分都是灰褐色。弗洛伊德也追求生命的色彩,是说得让画里的人“活”起来,色彩的作用只是展现作品的主题,并不是什么颜色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而是它本来就是这个颜色。汉斯·霍夫曼曾说过:“艺术反映特定的精神,是内省的结果,而精神则在特定的艺术媒介中寻找自己的表现。” ⑦何多苓恰是这样,走非主流的线路,坚持本心,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主义绘画世界中,他深知色彩能带给人的力量,也深知油画色彩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重要,但还是大胆用色,无惧无畏,坚持自己绘画的精神,然后找到了属于何多苓的艺术表现形式。

何多苓沉醉于俄罗斯油画里的灰色,他想它们是很微妙但它们中间又有繁杂关系的色彩,它们高贵神秘,在《乌鸦是美丽的》这一作品中,没有艳丽鲜亮的色彩出现,整幅作品呈现为灰褐色,这些颜色的饱和度很低,大面积地使用灰色与其他颜色中和在一起,这种极致的表达,用灰褐色展现出来的作品给人一种全然不同的感觉。像是在追求纯粹的美与优雅,简化的自由精神内涵,忧郁的冷色调并没有把作品想要表达的生机与灵动覆灭掉,而是更好地传达了作者所感。何多苓运用中国审美的“用墨”,以墨为色,大面积运用灰色,而作为天生的画手,何多苓能够使各种颜色之间微妙的差别达到一个平衡状态,使画面不落俗套,含蓄内敛有质感,又使自己的想法得到更好的表达。

四、结语

了解了这幅画的创作过程,画家说人生应是越过越“松弛”的,而绘画更应如此,绘画中的“松弛”会体现在作品中。这幅作品用了古典油画的画法,是一层又一层颜料的叠加,更像是对经典的致敬。但画所表达出来的是对未来的展望,是挣脱,是打破之后的重组。绘画是创作者人生、态度、经历的表达,这样的表达也是对自己的反思总结,并能从中得到反馈,有新的感悟,对以后的人生有启发,而《乌鸦是美丽的》这一作品在何多苓的绘画生涯中无疑是个转折点。这种内修的自由人格的形成,独立精神世界的建构,在这声色犬马的世界是如此珍贵。

无疑,何多苓所进行的探索和创造是在一种相对孤立的情形中进行的,是一种“边缘”性质的努力。不过,“边缘”状态和孤立或许对于何多苓来说是一件好事。艺术家自己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况且,对于这个迷醉于优雅的浪漫主义者来说,孤立或孤独似乎不成为一个问题,反倒是一种兴致。孤独既在他的作品之中,也在他的追求之中,甚至孤独就是他的生存方式。但他的孤独不是恶性的,是主动选择的,是有治愈性的孤独。他更愿意与任何人和事都保持距离,他的画也是这样,与各种学派画法保持距离,因为这样,他能保持独立,不受影响,完成他心中的画的样子,作为一个旁观者,以旁观者的视角去了解世界,了解绘画圈,旁观者更清醒而从容。

他的画没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只运用很多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把目光聚焦到人本身,作品中的憂伤抒情多是受到了怀斯的影响。美国现当代写实主义的画家怀斯,他的绘画手法十分真实,怀斯还拥有独特又锐利的眼光,以及敏锐的洞察力,这些使得他在对美国乡间风土的描绘上独树一帜。怀斯的作品常以孤独的老人,简单朴素的屋子,一些花草作为意象,给人寂静哀怨之感,多次这样的绘画表达也感受到了怀斯对家乡深沉的爱。何多苓从未否认怀斯绘画对他的影响,甚至公开表达过自己当时的绘画受怀斯的影响,他说:“我喜欢怀斯那严峻的思索,他那孤独的地平线使我神往。”当然,何多苓的成就来源于他的不满足,不满足于只表现现实主义,他更多的是在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下沉浸于西方艺术中的神秘感,所以在他的画作里会看到不合时宜的意象,它们之间的平衡很难把握,比如《乌鸦是美丽的》这幅画作中,荒原、地平线、戴白色帽子的彝族女人、乌鸦,这几种形象在同一幅画作中出现多么突兀啊,所以何多苓一直在寻找,寻找这一种平衡,一种超越了写实主义的神秘美感。在画面的抽象构图中用非常态的色彩、光影、环境等造成一种紧张陌生的感觉。所以,何多苓在吸收怀斯绘画的优点以外,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打破当时艺术固有的框架,保持其精神想法的独立,追寻个人的理想。

绘画中表达的感情思想,对自由思想和自然人格的追求“超越了一般的伤感而使之与现实和普遍的人性相联系,从而使观者以直观自身” ⑧。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新奇锐利的人生感悟对艺术创作的加持无疑是巨大的,所以他天生就是个审美的人。

注释:

①《庄子内篇·人间世》,中华书局2020年版。

②华莱士·史蒂文斯著,罗池译:《观察一只黑鹂的十三种方式》,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

③《周易系辞》,华夏出版社2017年版。

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⑤艾轩、何多苓、王沂东、杨飞云:《一代画风》,辽宁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

⑥王维:《使至塞上》,中华书局2008年版。

⑦唐敏:《油画色彩语言的精神表现性——从古典到后印象主义》,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4页。

⑧管季:《自然主义之“真实感”与新时期的底层写作》,《文艺争鸣》2018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管季.自然主义之“真实感”与新时期的底层写作[J].文艺争鸣,2018,(03).

[2]艾轩,何多苓,王沂东,杨飞云.一代画风[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4.

[3]何多苓.天生是个审美的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4]于洋.怀乡者的凝视——安德鲁·怀斯的怀乡写实主义绘画及影响[J].美术观察,2009,(05):119.

[5]李旭.灰色·人体·何多苓[J].艺术界,2001,(06):7.

[6](美)华莱士·史蒂文斯.观察一只黑鹂的十三种方式[M].罗池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7]陈鼓应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20.

[8]蒋林,蒋烨.自我心灵的写实主义——不同阶段何多苓油画特色研究[J].艺海,2022,(12):67-71.

[9]陈慧.“灰色的诗意”——论何多苓油画语言的意象性表达[D].广州大学,2019.

[10]杨婷.怀斯与艾轩、何多苓绘画之关系[D].曲阜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何多苓荒诞
何多苓:当彗星潜入画
何多苓:人生和艺术是两条并行的路
何多苓女性油画创作探究
何多苓女性题材油画研究
以“幽默”的方式在荒诞中保持平衡
一篇充满荒诞色彩的小说
金承志:人生要“荒诞”,生活得找乐
交织的和谐
聚焦城镇人生的荒诞与神圣
何多苓绘画中的隐喻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