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多苓女性题材油画研究

2017-05-04陈瑶

艺术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何多苓视角创作

陈瑶

摘 要:何多苓是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通过独特的审美观看视角完成了一系列的女性题材作品,他的作品优雅、缥缈、朦胧、诗意,具有一种神秘的现实性。本文主要从何多苓女性题材创作出发,分析其艺术特色,并进行油画研究。

关键词:何多苓;女性题材;创作;视角

1 何多苓女性题材创作概述

何多苓以四川大凉山的彝族女性为题材,他开始不断地转变自身的绘画风格,将古代文人画中的中国元素结合到了自己的女性油画创作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个人绘画风格,他在题材、笔法、色彩等众多元素上的创新为中国女性油画创作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早期的作品中,主要描绘身边的女性,作品含有一定的文学哲思性,对青春的迷茫与现实的关注。随着时代的变换,在九十年代后开始描绘女人体,何多苓认为,从艺术的角度看,人体更能淋漓尽致地体现油画的技巧,是对技术最大的挑战,并通过蓝色调表现出清冷的感觉。在描绘女性题材时,得到的满足是其他题材所不能给予的,对艺术家来说,女性题材就是一个微型的宇宙世界。

2 何多苓女性题材创作艺术特色

何多苓早期的女性题材作品主要描绘对青春的迷茫、光阴的流逝、生命归宿及过去未来的思考,作品具有一种现实性,既重建于古典的庄严,又具备现代艺术的惶惑与浪漫诗意。作品《春风已经苏醒》画中描绘了一个坐在草地上若有所思的小女孩,通过细致深入的刻画背景、环境来渲染情绪和气氛,突出画面的整体效果,注重形与色的表达,善于用柔和的灰色调,细致的描绘枯草地,卧地的水牛和仰视的小狗这极其平凡的农村场景,却在艺术家的笔下赋予了抒情的诗意。

何多苓的这种诗意来源于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生活哲思,他创造的形象,尤其是美的形象,都与文学有关。作品《青春》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意境,透露出哀伤的唯美,具有双重象征现实意义。画中女孩穿着泛黄的军装,眼神坚定地注视着前方,双手不知所措的放在身旁,给人视觉上的静态美,而身后低空翱翔的鹰却造成了视觉上动态感,形成了鲜明的动静对比。画面采用了灰色调,赋予了观赏者更多的情感思考。何多苓刻画了一个知青女性形象,动作、表情、衣着的深入刻画成为了那个时代独具代表的形象之一,画中的女青年与阳光下的土地、倾斜的地平线、翱翔的鹰、灰蓝色的填空构成了一个既稳定又暗含危机意识的象征,构图在视觉上的紧迫感,是对过去的追忆、光阴的流逝、生命归宿等人类永恒的哲学话题联系起来。《青春》这副作品具有深刻的象征现实意义,已不能简单地视作对“文革”的批判和否定或对知青的同情和怜悯,画面的视觉张力已经上升到对人性的思考层面。

《窗前的女人》何多苓借用中国传统写意画法并结合西方写实画法,用细腻流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寂寞忧郁的女性形象,画面采用高密度多层画法,大片的黑色背景烘托出主體人物,与人物白色衬衫形成对比呼应,巧妙地缓解了画家内心的紧张,画中人物的眼睛,忧郁、固执,双手交插于胸前,冷冷的注视着前方,这或许是画家内心的某种写照。何多苓通过具象的表达,企图追求一种诗意的空间和永恒的时间意识。

作品《乌鸦是美丽的》可以看出唯美、荒凉的意境。人物的神情动态与广阔的天空,低矮的地平线,掠过头顶的乌鸦形成了视觉上的冲击对比。飞过的乌鸦打破了画面整体静态效果,彝女形象刻画的柔美坚定。在色彩的运用上,背景采用蓝灰色,突出人物形象,乌鸦的黑色给观者带来了不祥的预感,在用笔上,细腻的小笔触刻画,背景平铺,把怀斯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构图的反差,画面的质感,线条的刻画,无疑让观者得到最完美的视觉享受。画中的元素,具有双重隐喻,黑色的乌鸦象征着危险与死亡、低矮的地平线象征着荒凉与无际、这些都与画面主体人物有一定的联系,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后期作品《兔子森林》以蓝色灰调为主,画面远观模糊,近看却细致,用笔越来越松动洒脱,相比以前作品中常见的短促线条,这种微妙的变化使得作品传达出的气息更豁达、空灵。在技法上,何多苓把画面与空间做一种归纳,通过虚化背景,达到画面的整体和谐,一开始用小笔触皴擦稀一点,再用干的笔触在上面叠加,有的还罩了色,这样既能形成一种技巧上的对比,又会产生一种独特的视觉审美丰富感,再用松散的笔法描绘出现像原有的形态,传达出一种诗意朦胧的感觉来追求画面的复杂性,从而给观者提供更多解读思考的可能性。

3 何多苓独特的审美观看视角

何多苓的画面中经常是一个人而不是两个人,一般做减法,画面的东西非常少,却给观看者留下了很多复杂的东西,他认为空白是很重要的表达,虚的东西比实体更为重要,这就是中国式的。

何多苓对绘画对象的关注是整个创作思考的核心,并试图与对象保持一种对话的关系,既非早期作品青春理想的女性形象,也非90年代初期欲望因素对于观看的影响,绘画的观看在他早期绘画中实际上是一种主观观看,这种主观观看表现为将一种理性意识在画面人物上进行的主观添加,后期不想以照相写实主义纯客观的观看视角,在排除了主观和客观视角后,何多苓以一种独特的审美视角选择了“旁观”,并将与对象一对一的观看,在排除了文学因素的介入后,站在何多苓面前的女人变得更真实而复杂。代表作《小翟》坐在空无一物的屋子地板中央,女主角忧郁、空洞、敏感、怀疑的目光在空屋子里更加强烈,人物的刻画与环境互相衬托出青春的迷茫,对未来的遐想。何多苓致力于女性题材的表现,通过细腻微妙的手法,刻画女性的神韵,赋予女性诗意化的想象。在九十年代中期逐渐从唯美理想性的女性形象向世俗化的真实转变,他并不是要表现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而是通过对象的描绘,达到一种写实的手法,呈现出一种诗意的画面气质。

何多苓站在男性的角度去观看、表现女性,并试图跟传统男性观看的角度有所区别,他笔下的女性形象青春自由,朦胧优雅,人物动态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的。生活中的何多苓更关注女性,并善于跟女性相处,透过他的画面我们能看到这种形而上的和谐感,不管是画彝族女性,还是诗人小翟,不管是女人体,还是都市少女,这些女性形象或许跟画面有所冲突,但在画面中始终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因素。在何多苓女性题材作品中,描绘了很多色情的女性形象,画面呈现的意境甚至会让观看者忽略掉这一点,看不出其中的色情成分,因为艺术家采取了一种很和谐的方式去表现,不像当代绘画中赤裸裸的视觉再现,相反,在何多苓的画面中传达出一种氛围会弱化掉这种色情的东西,所以,和谐是何多苓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

因此,何多苓总是通过独特的审美视角来刻画女性形象,对他而言,借助艺术手段赋予女性诗意的形象是艺术创作的动力。这使得何多苓一直在探索诗意的女性形象创作中,他的作品朦胧,通常虚化背景来强调人物的面部表情,并暗含出一定的忧伤,忧伤,也许就是何多苓绘画艺术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易中天.艺术人类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2] 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 丹纳(法).艺术哲学[M].重庆出版社,2006.

[4] 何多苓.何多苓·忧伤的诗歌[M].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5] 何多苓.何多苓2007[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何多苓视角创作
《一墙之隔》创作谈
何多苓女性油画创作探究
真实世界的寓言
创作随笔
何多苓绘画中的隐喻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