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幽默”的方式在荒诞中保持平衡
2016-12-23李佳芮
【摘要】本文主要是陈诉我在生活和绘画创作这一过程与荒诞世界交手时内心琐碎的想法与选择,无论是对于我的生活或是我的绘画创作,我都在寻找一种相对平衡的方法论。在这一阶段,我选择了以“幽默”的方式来融入我的生活及绘画创作,“幽默”并不是令人发笑,恰恰相反,“幽默”是冷静的,是理性的。我选择“幽默”作为当下我与外部世界相处的方式,它也反映了我对待外部世界给我带来的影响的一种态度——保持平衡,既不妥协,也不极端。
【关键词】厌倦;荒诞;幽默;时代精神;深层精神
一、始于厌倦,启发我的意识运动
在此之前,虽然脑中存有一些对荒诞这一概念的认知,但我总是可以自信并肯定的说:“毋容置疑,我十分热爱我当下的生活,我所有的无聊被我所喜欢的事填充着,我喜欢绘画,它就是我的全部,而且我正在做着它,我有什么理由对我当下的生活说不呢。”起初,荒诞是被我定义在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们日复一日的重复着相同的事情:起床,吃饭,乘车,上班,睡觉……片面的看来,这就是荒诞的生活,而厌倦与烦也是源于这样一系列机械麻木的活动。
但是在我每天绘画创作的这样一种状态下,厌倦和烦依旧会不时扰乱我的生活,甚至不能让我正常的维持绘画创作的状态。我试图在我所喜好的事情上摆脱这种“烦”——画画,拿起画笔,面对空白的画布,脑海中却尽是之前被反复怀疑、否定的绘画的影子和不知如何表达当下或是未来自己絮絮叨叨的交织。我开始担忧生活中令人不安的躁动和荒唐会侵蚀我的真诚,我开始不得不正视我生活中的烦,厌倦驱使我的认识在一段时间的胡思乱想和歇斯底里后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我不愿妥协,也不愿做一个局外人,更不能摆脱我身上市民阶层的烙印,我开始试图找寻一种方式,重新建构我的绘画创作和生活中被打破的平衡。
二、栖息于生活和精神之间被荒诞劈开的裂缝中
在我进一步对荒诞有所认知后,我开始理性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情绪,书中的言论教诲我既不能抛弃我的生活,也不能抹杀我的精神,我认为这是一个长期并且不易的工作。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提到:“应该不断地参考实际的赞同和虚伪的无知——这种无知使我们与那些把整个生活都搞乱的思想共同生活。”虚伪的无知怂恿我顽固地与荒诞对抗,直至消亡;而实际的赞同却坦诚相告:我的力量弱小的还不足以触碰荒诞的一根汗毛。荒诞无处不在,巨大到充满了整个世界。在无力过后,我又反过来思考,我无法对抗荒诞的力量,但是我却可以得到荒诞的力量,这是在我发现“荒诞”于我的生活与我的精神之间劈开了一条裂缝之后意识到的。这道裂缝让我的生活和我的精神不能互相包容,但它们却是相互支撑着的,共同维持之间这个它们所共有的裂缝空间。
在进入了这个奇妙的缝隙空间后,我发现我既能不被生活所抛弃,也能不断的深入我的精神。一方面,我可以源源不断的在生活中提取经验来滋养我的精神,经验必须是被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没有这些经验的沃土,我的精神无可生长,所以生活对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另一方面,我的不断提升的精神也可以指引、丰富着我的生活,这种精神它是具有艺术性质的。对我而言,现阶段,我的精神就是我的绘画,绘画是我精神的寄托之所。
三、Dgances:boredom用“幽默”的方式在荒诞中保持平衡
在实际赞同的引导下,我渐渐的认知到我的“身份”,这身份包含着我渴望并努力向往的,也有生活给我烙上的抹之不去的。我渴望并努力向往的是绘画创作者的身份,我渴望绘画成为我的生活。我抹之不去的是在我身上市民阶层的烙印,我想活着的人都具有作为永恒人性的“市民精神”,在黑塞的《荒原狼》中这样解释道:“市民精神,无非就是企求折中,在无数极端和对立面之中寻求中庸之道。”他们的理想绝不会是牺牲自我,而是保持自我,一个人有可能献身于精神,献身于圣贤的理想;也有可能完全沉浸于他的欲望,一味追求私欲,市民阶层却在两者之间生活,既不禁欲苦行,也不纵欲过度,他们的生活和情感都缺乏这一种走极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紧张和强度。对我而言,我有着渴望达到目的的紧张和强度,我渴望拥有我的“深层精神”,更离不开我的生活。
我饥渴的在精神与生活之间的黑暗的缝隙中行走,我渴望找到一丝光明,一汪泉水。在下一个瞬间,我看见了一座坐落在缝隙中的第三王国,这是一个虚幻而有主权的世界,它被称作“幽默”,我大步的走了进去,我脑海中想着“幽默”这个名字,突然有一个声音,仿佛在向我不厌其烦的述说着“幽默”,这个声音对我说:“如果你的精神在受苦受难中能够变得坚强灵活,那么,你会在幽默中找到妥协的出路。在幽默中不仅能同时肯定圣贤和堕落的人,把社会的两级弯曲使之靠拢,而且还能把市民阶层也包括到被肯定者行列。”我了解到“幽默”本该是市民所特有的东西,但是真正的市民却不能真正的理解“幽默”,这里所说的“幽默”并不同戏谑、玩笑等同,“幽默”是理性的,是一种清醒认知方式,“幽默”一定是在试图深入到世界虚饰的下方,去理解一个真实的世界之后产生的,它是作为某个其他事物的结果存在着。
而这似乎正是我所需要的最平衡的一种方式,在这里即便我是一个平庸的市民,也不至于一文不值;而更重要的是,我可以相对平衡的去追寻我的“渴望”,不仅仅只是生活和精神,还有构成“我”的千千万万的因素都能达到相对的平衡。从此,我不会在因为生活的欺骗而逃离到我的精神里独自悲伤,也不会因为生活的诱惑而沉浸在欲望中无法自拔。我学会了理解生活的“幽默”,生活的绞刑架下的“幽默”。
四、指引着我生活的“幽默”,也融入到我的绘画创作
绘画创作占据着我生活的大部分,在“缝隙之间”发现了第三王国——“幽默”之后,我便迫不及待的将它灌注到我干涸的绘画创作中。我想,绘画对我而言的意义在于:它或许是我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的那一部分情绪、情感的寄托;也可能是我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创伤转而躲避的超出现实的空间,而这个空间是我自身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从而主观营造出来的相对平衡的空间。那么这样看来,绘画如果是一层不变的描绘、记录外部现实世界对我来说就毫无意义了,就如同我从一个“悲惨世界”转而走向另一个“悲惨世界”一般,我做的就是同“荒诞”一般的事情,是对现实世界妥协的行为,“评论荒谬,就是承认荒谬”。因此,我通过“幽默”的方式来实现我对外部世界的理解,由我来创造一个滑稽可笑、荒诞怪异的画面。荒诞并不是扣在我头上的符号,我既非对抗荒诞,也没有承认荒诞,而是希望将我所感受的所谓的“荒诞”变得美好起来,或是变得更糟,只要能够与我的外部世界保持相对平衡即可。若是我的生活过的过于“美好”,那我就试图让它变得糟糕一些;若是我的生活过的苦不堪言,那我就让它美好起来。
【参考文献】
[1] 阿尔贝·加缪, 著. 西西弗神话[M].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2] 赫尔曼·黑塞, 著. 荒原狼[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3] 荣 格, 著. 红书[M].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
[4] 卡夫卡, 著. 变形记[M].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5] 春上春树, 著. 眠[M]. 海口: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作者简介】
李佳芮,男,汉族,山东黄县人,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