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

2016-10-17朱海勇范敬飞冯钰淇李鹏

科技视界 2016年21期
关键词:信仰教育青年大学生

朱海勇 范敬飞 冯钰淇 李鹏

【摘 要】鲁南地区大学生信仰受环境、传统、民族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诸多问题。而坚持主流信仰引导、坚持实践育人走向、坚持新媒体介入,能够有效催化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以此帮助和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进而实现青年学生思想与意识、实践与行动在政治层面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全面素质发展。

【关键词】信仰现状;信仰教育;青年大学生

信仰是人们对其最高价值对象始终不移的信赖和执著不渝的追求。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信仰选择、信仰判断,不仅关乎着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但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忽视信仰、没有信仰、道德淡化、崇名拜金、享乐纵欲并不少见,这些信仰问题,鞭打着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急需解决,迫切眉睫。

而本文通过对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问题调查,分析大学生信仰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信仰引领和整合其他社会多元信仰,聚焦学生的意识形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思想信仰。

1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样本访谈两种方式。在鲁南地区选取6所高校,涵盖本科、专科、高职3个层次,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77份,其中有效问卷953份,问卷有效率为95.3%。调研对象涵盖文、理、工、农、医、师范等专业、访谈对象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共30人,数据分析主要运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数据相关性分析等。

2 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

2.1 青年大学生对信仰的认同情况

调查发现,52.9%的大学生认为当今时代缺乏信仰,27.13%的大学生认为当今时代并不缺乏信仰,19.97%的同学则认为信仰无用;另一项调查中,认为自己有信仰的占比53.02%,认为自己没有信仰的占28.11%,其余同学选择折中态度。并且,认为自己有信仰的学生群体坦陈,认为自己非常容易受到非主流信仰影响。

2.2 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情况

对于是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9.5%的大学生持赞同态度,26.5%表示基本赞同;对于现阶段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态度,35.2%的大学生认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希望和信心”;46.6%的学生表示“坚决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以上表明大多数同学的政治立场是坚定的。

2.3 青年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

调查显示,鲁南地区大学生仅13.3%有宗教信仰,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宗教信仰,且有宗教信仰的学生中35.2%为“受家庭环境影响”而信仰的宗教。从绝对数量上来看,农村家庭宗教信仰学生多于城市学生,女生信仰者多于男生,随着年级升高,学生信仰宗教数量呈增加趋势;从信仰宗派上看,学生对基督教、佛教的了解更多,以基督教为主。关于对宗教态度的调查显示,55.6%的学生对宗教文化比较感兴趣,70.1%的同学认为“信仰宗教是个人的事情,学生信教应持宽容态度”。

2.4 其他信仰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23.1%的大学生参加过一些类似跳钟馗、打秋千等传统习俗活动,48.4%的大学生参加过上坟祭祀祖先的活动,14.9%的同学有祭拜各类神灵,偶尔会找人算命、占卜风水的占13.6%。而参加以上民间传统活动的原因58.2%的是“家乡的传统习惯”,“寻求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的占比17.7%;在进行“民间信仰对当代中国传统文化是否有帮助?”的调查中,38.5%的大学生认为有“很大的帮助”,52.3%的认为“有一点帮助”,1.7%的认为“没有帮助”,其他选择“不清楚”。

3 鲁南地区大学生信仰的差异化分析

综合以上,宗教信仰已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产生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对待宗教的态度更加宽容,思想更加开放。并且,鲁南地区大学生信仰宗教数量所占比例不高,但绝对数量的并不少,且有些问题需要分析澄清。

3.1 信仰的性别差异

男女大学生在宗教信仰、民间信仰和精神信仰上存在显著差异。调查中,有82.1%的女大学生有宗教信仰,并且有学者研究,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在遇到压力事件时,更多地求助于宗教[2];民间信仰的调查中,有祭祀祖先等行为的男大学生占62.6%,高于女大学生,这可能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关于对金钱的崇拜上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基本持平,男性的金钱崇拜观念与其性格相关,认为经济基础与社会地位的关系更加密切;而女生的金钱崇拜,则和享受思想、体面生活的社会思潮有关。

3.2 信仰的专业差异

文科学生比理工科学生在宗教信仰和精神信仰方面有更明显的倾向性,这可能是因为文科学生更注重对生命和人的价值的思考,而对生命神圣性的认同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是产生宗教信仰的基础。调查显示,理工科学生在政治信仰方面比其他专业表现明显,原因可能是理工类学生以男生居多,对时事政治和国事国情的关注更多,以及男性对于权力的欲望要高于女性。

3.3 信仰的区域差异

居住在农村的大学生因受到农村习俗和家族性的影响更多,祭祀祖先等活动更多些,更容易产生民间信仰和神灵崇拜。城市大学生则更易产生拜金主义倾向,原因可能在于城市的孩子受家庭环境影响,更早的接触到金钱的价值。农村大学生由于家庭成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传统的思想影响更重,因此农村大学生的传统信仰更强烈、更牢固[3]。

4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思考

依据调查,青年学生信仰多元多类,中外兼有。依据国家宗教政策和宪法规定的信仰政策,鲁南高校应发现青年学生信仰问题、统计信仰信息、尊重信仰选择、规范信仰行为,依据法律法规帮助青年学生进行规范化、人性化的信仰管理,坚持主流政治信仰导向,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形式,强化政治信仰对其他信仰的引领作用。

4.1 坚持实践育人,通过高校思政实践将理论和实际结合,用行动引导信仰

为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鲁南高校充分发掘本土红色资源,把高校思政理论与学习英雄人物、楷模事迹相结合,以沂蒙精神为重点,带领学生走进孟良崮、走进大青山,把政治理论知识带到战役纪念地、带到红嫂的家乡,同时,鼓励大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实践,通过身体力行的活动来落实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4.2 坚持主流信仰,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和整合社会多元信仰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批判精神、创新态度和超越意识的等理论品质,支撑了当下国家发展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论自信。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我们应当把马克思中国化的内涵继续深入,把符合国家利益的信仰拉进学生的寝室、课堂,让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焦点融化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在理论课堂上讨论,在交际活动中穿插,在日常行为中监督。教师当以时事引导学生信仰的树立,用辉煌成就说明观点,用即时事件解释内涵,用案例故事揭示真理,用身教行动引领示范。

4.3 坚持新媒体教育,积极利用新媒体手段丰富教育形式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在大学生生活中的渗透,使得它成为高校信仰教育不可或缺的平台与资源。高校应充分丰富信仰教育形式,将新媒体和信仰教育有效结合起来[4]:利用微信平台等移动客户端,将信仰教育的宣传主题及电子教材推送到学生生活的时时处处,实现“教育+生活”无缝对接;通过贴吧、论坛、博客等渠道,带动学生对社会热点、学校话题进行理性讨论,积极把政治、时事与生活、休闲结合起来,铺垫学生信仰的思想基础;利用微电影、随手拍、专题APP等,拓展信仰教育的影音空间与原创形式,强化高校信仰教育的效度。

【参考文献】

[1]梅萍,梁明明.大学生人生信仰状况的调查与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1(5):104-105.

[2]黄展.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状况及其心理过程探究[J].心理教育,2012(5):59-62.

[3]张果,李家富,孙楚航.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现状、原则及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88-91.

[4]肖晓哲,刘正球.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4(7):121-122.

[责任编辑:王伟平]

猜你喜欢

信仰教育青年大学生
论网络舆情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
增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信仰教育的思考
论青年大学生群体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
做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析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网络民主观调查研究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艺术类高校学生信仰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