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管理模式下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2024-03-03刘鸿昊高鑫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创业实践自主创业

刘鸿昊 高鑫

摘  要:我国大学生面对的各种就业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就业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各个高校应主动探索就业策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创业精神。高校教改对民办高校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此背景下要推动民办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探索与培养,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对接市场需求。文章介绍了个性化管理模式的背景,在解释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策略,即通过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心理,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創业课程体系,注重创业实践,以及营造创业氛围等进行培养。

关键词:个性化管理模式;创业实践;自主创业

当前中国的教育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部分,承担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工作。随着我国民办高等院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后疫情时代,民办高校毕业生出现了“毕业就业难,毕业即失业”的情况。自主创业成为各个高校毕业生的首选就业方式,其可以有效减少由于就业困难带来的社会压力问题,激发各个高校毕业生的想象力[1]。但是,处于热潮中的自主创业也会存在很多问题,如民办高校学生创业的意识淡薄、创业方向存在偏差、对于创业实践的能力认识不够等。因此想彻底改善就业问题,就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尤其是在目前个性化管理的模式下,更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单项培训,提升自主创业的能力,增加创业成功率,减小就业压力。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民办学校教育体系下的校园教育仍重笔试、重理论,社会和家庭对青少年创新思想培养不足,导致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2]。目前大学的教育模式并不完善,学生很难从大学课堂中学到实际创业所需的知识。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缺乏独立性、缺乏创业自信、不了解法律法规要求等方面,因此面对这种情况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一、个性化管理模式背景

个性化管理模式主要是指根据各个学生的基础状况和需求,制订不同的管理模式,进行高效教育。个性化管理模式的前景广阔,使用这种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教学的高校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由于目前模式并不完善,还需要在使用时依托实施者的管理经验,加入采集到的学生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3]。但是,单薄且静态的数据不足以作为预测、分析、判断和评估教育行为的基础,只从数据出发容易导致学生管理者在工作中沉迷于对个人兴趣的推测,从而产生忽视和误判。

事实上,这种管理模式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各个类型信息,才能够为其制订合理的管理措施。但是这个过程非常困难,学生的信息错综复杂,大到学生的家庭,小到学生的兴趣爱好都需要考虑在内,了解这些信息需要时间,工作推进速度缓慢。但是,在计算机普及后,大数据技术在信息搜集工作中的运用,简化了教师前期的工作,提升了管理效率,个性化管理模式变成了目前最适合的管理办法。因此,详细掌握学生的心理、生理、学习状况等情况后,在尊重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采用个性化的管理模式,可以顺应学生个性化发展趋势,有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创业的能力。

二、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1世纪初,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自主创业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业必须满足相关部门的要求。知识的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更应该在促进专业技能革新方面发挥先锋作用。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风向标,民办高校应尽快将创业教育融入学生课程,并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视为高等教育的新目标。

社会发展也明确了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即培养自主创业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应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将开展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教学变成高校教学的重大任务,改革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也是在响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也为高校提供了新的创业教育机会。充分利用这个发展机会,民办高校能够开拓新的培养路径,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三、个性化管理模式下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树立创业意识

创业不仅指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创业者要有强大的创业精神,才有工作的热情和实力,才能促进创业的成功。创业能力主要是指创业者具备的激励因素和人格倾向,包括创业者对创业动机、自身意志力的明确程度。因此创业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创业意识,积极的创业态度,强大的承受能力和意志力才有可能成功创业,这些都是决定创业的最终走向和成功与否的核心因素,因此在进行创业能力培养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强大的选择能力和主动性[4]。

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不仅在创业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是新时代创业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成功的创业过程是漫长的,只有当个人理想抱负与国家的命运和未来相结合时,企业家才能真正实现他们的梦想。培养民办高校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不仅包括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也要对学生家长的思想活动有所了解并对其进行引导。

民办高校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小组,点对点地帮助学生自主创业,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发展多元化的创业教育体系。这有利于推动民办高校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民办高校对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必须与时代步调相一致,改变传统的固化教育,让学生勇于面对现实,敢于直面社会,从学生最关注、最敏感的就业问题着手,以现存就业问题为出发点,以树立创业意识为抓手,形成开放式的就业教育模式[5]。

学生创业教育的培养从基本国情教育开始,让学生了解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就业困难的根源。国家需要具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简而言之,民办高校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创业培训,从思想到具体的创业行为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创业。

(二)培养创业心理

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与家庭教育、学生个性和学校的个性化管理密切相关。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良好创业素质的培养,这将带来非常积极的作用。心理学将心理素质分为两部分,一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一种高度依赖大脑的智力因素。二是意识品质,主要由非智力因素决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特征[6]。创业者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坚持性、统一性、选择性等方面。

创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因此创业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品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敬业的精神。在创业活动开始之前,要鼓励学生,让学生有清晰的目标和充足的自信心。此外,学生要学会在正确对待创业失败这一结果。选择创业就意味着选择了风险与起伏,如果能够管理好个人情绪以及投资行为,失败往往会成为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三)深化教学改革

为了实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的创新,培养适合社会发展前景的创业人才,高校有必要对创业教育思想、内容及时进行更新,整合经济社会的发展风口和传统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让创业教育能紧跟时代步伐,不能因创业教育思想的落后而影响学生对创业机遇的把握。创业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反映现代自主创业教育的新理念,促进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即基于复杂学科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发展的能力。在提高创业能力之前,需要进行教育改革:

一是完善课程体系,更新培训内容实现跨专业横向教育,减少专业性过强而实用性不高的教学内容。

二是在一些课程中增加创业教育目标,帮助学生发展创业意识,学习与自主创业相关的实用技能。在任何时候都应关注创业教育的新理论、新知识,吸收融合新成果,并且多关注最新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知识、技术。自主创业教育的内容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教育的实用性也要逐步提高。

三是将专业知识融入创业能力培养中,有效利用课堂上现有的资源,扩大创业教育培训的范围,节省创业教育培训时间,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同时必须将真实自主创业案例的分析贯穿整个培训的过程。在培训过程中,创业的案例不仅要有代表性,还应该包含多个成功、失败案例,让学生能够根据案例的特点自主分析案例,从而增加课程的活力,激发学生自主创业的兴趣。

(四)构建创业课程体系

民办高校应依托社会办学平台,整合校企资源,打造产学研一体的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由固化理论教学向动态实践教学转变。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要增加选修课的比例,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创业知识。需要开设更多的人文、经济、管理学科,并以正确的形式开设创业专项指导课。在必修课或选修课中加入系统的创业知识培训课程[6],建立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等学校要采取多种方式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可以增设创业课程,将其列为必修课,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还可以将创业课程作为教学的重点提升目标,提高学生的重视,使学生的创业知识更牢固,让学生的创业能力处于更高水平。

学校可以开展创业实践比拼,增加创业交流的频率,在各种活动中加入创业新元素,从而推广创业精神,提高自主创业能力。还可以定期进行面对面地交谈,由创业者讲述创业经历,并直接与学生互动,讲述其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激发学生的创业自信和创业活力。

(五)注重创业实践

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方向偏离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高校认为学生的创业实践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事实上,各个高校进行创业教育,需要明确学生在创业中的困难,将创业能力培养教学建立在创业困难的解决上。实际上,创业实践为学生开辟了很多现实的途径,也激发了学生对企业家的思考,使学生能真正地理解自主创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因此高校必须提供实用的创业培训课程,这些课程要优化创业环境的布局,美化大学校园的创业课程设计,使校园文化建设和自主创业教育相结合。

民办高校除了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外,也应充分利用民办高校投资方的社会优势,积极寻求行业协会、企业等相关方面的支持,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建立教学实践基地,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为学生做演讲,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和技巧,同时也要让学生参观成功的创业基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企实践基地的创业活动,多方位开展创业实践,通过参与创业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积累创业经验。

(六)营造创业氛围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形成积极适应自主创业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对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也有一定实践意义。

实际上,高校校园中有许多可以充分利用的创业教育资源。如许多高校衍生出“操场文化”“马路文化”,学生们自发地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在操场或马路边进行以物换物的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一种自主创业的实践活动。民办高校也可以通过举办这种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让学生扮演创业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创业活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自主创新和创业竞争,增加创新创业之间的交流频率,融入新的创业元素,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增强自主创业能力。

四、结语

衡量一所大学优秀程度的主要指标应该是其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不是其拥有多少教育资源或社会资源。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慢。国内衡量一所大学是否顶尖的基准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不大,反而取决于一流学科的数量、高层次人才的数量、重点项目以及发表的论文数量。

综上所述,在个性化管理模式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结合国家发布的各类就业创业政策,综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在,需要将培养创业能力内化为各个高校的教学重点,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自主创业教育涉及很多环节,只有把所有的环节都处理好,才能实现自主创业培养的目标。各个高校要贯彻新的创业理念,将其应用在学生教育中,从而提高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创新创业能力,还可以充分探索创业教育中的新战略,努力提高创业教育质量,为后续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宋立巍,袁帅.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导向的学生自主型人才管理模式探究[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03):97-99.

[2] 卢慧.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五年制高职班级个性化管理模式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2021,29(02):137-138.

[3] 武剑英,范桂森,许倩.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的探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0(50):174-175.

[4] 马志元,陈军.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自主创业可行性路径探索与思考[J]. 甘肃高师学报,2020,25(05):94-97.

[5] 李丹,李厚艳.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J]. 学理论,2016(11):194-195.

[6] 程婧. 高校學生自主创业社会生态系统的建构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3):193-194.

(荐稿人:王军,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作者简介:刘鸿昊 (1998—),女,学士,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高鑫 (1997—),男,学士,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人事科副科长,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创业实践自主创业
咖啡与音乐沙龙活动在大学校园的开展
大学生微创业实践教育分析
“飞向梦想—金点子创业大赛”策划方案
民办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做法探析
高职高专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优劣势分析
高校女大学生自主创业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影响研究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创业环境约束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