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党建带团建的创新实践路径探究
2024-03-03陈妮娜林艺茹
陈妮娜 林艺茹
摘 要:高校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践探索出的一条成功路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面对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和青年培养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效能尚未充分发挥,仍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之处。文章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总结了高校立足不同时期党对高等教育和青年培养的要求,在学校党建带团建一以贯之的主线上形成的实践经验,并基于“党建引领团建”和“团建助力党建”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促进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创新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党建带团建;创新实践
“党建带团建”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在基层团组织紧跟党走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党团关系在社会基层层面的一个制度性安排。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上,党始终高度重视高校党的建设和对团的领导。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新变化,对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中央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以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改革作出了新的部署。《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在高校党委领导下,构建“一心双环”的团学组织格局。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坚持党的领导,加强高校党建带团建,能够把党在思想、组织、队伍、作风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到共青团组织的建设中,也能够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优势,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高校党建带团建的实践规律和存在问题
在新的历史任务和时代条件下,继承并不断创新党建带团建的实践传统,回应高校党组织守正创新的建设需要,也是高校团组织深化改革的必然需求。总体来看,目前高校党建带团建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共同规律,但也还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一)在党组织领导下强化党团政治引领
高校党委将党建带团建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工作中,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协同推进共青团深化改革与建设。高校团委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通过不断提升“三力一度”,引领广大青年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在思想建设方面,党组织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头脑,拓宽各项教育培训在青年群体中的覆盖面。团组织通过广泛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在队伍建设方面,团组织通过“推优入党”工作和青年干部培养,参与党组织选拔推优、培养教育工作全过程,为党组织输送源源不断的青年后备力量[1]。在作风建设方面,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组织带动全体团员向先进典型看齐,激发团员青年向善向美的精神风貌。
(二)坚持推进基层组织创新,激发党团组织活力
高校基层党组织紧扣时代任务、学科特点、教育规律和学生特征,运用理论学习、专业实践等不同方法教育培养青年,从价值引领、组织运行等方面创新基层团组织指导工作,增强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成长获得感。
基层党组织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实现信息和资源的统筹调配,指导共青团组织加强新媒体阵地建设,营造体验式、沉浸式教育环境,提高党团新媒体的互动频率及内容品质,实现党团工作在思想、方式、行动层面对青年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精准契合,增强基层党团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注重全链条实施,提升党团育人实效
在组织管理上,高校党委结合校情,统筹协调各部门制定党建带团建多项规章制度,推进工作方案具体化,定期跟进团组织工作情况,推动基层党团组织有效融合。积极探索学生党团组织协同,以党组织“三会一课”带动团组织“三会两制一课”制度的落实,规范“党团班一体化”建设,提高党团组织生活实效,并将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团建设和党团干部年度考核。
在组织选拔和培训骨干方面,落实团干部双重管理制度,畅通人才选拔渠道,吸纳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到共青团接受锻炼,建立团员青年“推优入党”正向循环机制,健全团组织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制度设计。
(四)普遍存在联动程度不深、组织活力不足、工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当前高校党组织在全面从严治党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肩负着一系列重大任务,对团组织建设的具体工作往往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指导和支持力度不足的问题。
高校团组织没有与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等学校党委部门形成深层次联动,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同質化、重复性等问题。学生党团组织协同合作还不够紧密,“党班团一体化”的具体内涵和基本标准还未展开深入探讨。上述问题导致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难以在基层持续发力。
目前,高校党建带团建在实践中还缺乏具体的实施规范。2022年,团中央、教育部党组在《关于改革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 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实效的若干措施》中,将“健全完善高校党建带团建具体机制”列为首要措施,提出“高校党委应当拿出极大精力抓共青团工作,着力强化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基本明确了高校党建带团建的具体职责和评价要素。但在落实中,“党建引领团建”和“团建助力党建”两个方面都还欠缺相应的制度规范,不利于党建带团建工作效能的可持续发挥。
二、中央财经大学党建带团建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总结
1962年,自中央财经大学召开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建带团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从不同时期的党建带团建工作特点中能够归纳出一脉相承的工作要求,即学校党建带团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以思想政治引领作为核心要务,始终坚持尊重团的自身建设和经常性工作,始终坚持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服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同步,始终坚持将团的工作纳入学校党的教育工作大局。
(一)发展历程
1. 学校党团关系的认识形成时期:学校共青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团的经常性工作做好思想政治教育
1962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工会、共青团、学生会也要做好本身的经常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团结人的工作方面更好地发挥党的助手作用。”这指明了共青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作为党的助手的作用,而这个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做好本身的经常工作”来实现的,还未形成关于党领导团的具体认知。
1985年,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第三次团代会报告向全院团干部提出,无论开展什么活动,要着眼于让团员青年在活动中受到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团员青年的“四有”素质,都是学校团组织在主动贯彻党对高校的方针定位。
1987年,复校后第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纽带、桥梁和助手作用,支持他们积极地开展工作。这是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学校党对共青团的组织领导。
2. 跨入新世纪的共青团工作探索时期:党建带团建成为推动新时期团组织建设和服务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机制
2000年,全国基层党建带团建会议召开,将团建工作纳入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这是学校打开党建带团建工作局面的关键节点。这一年,学校党委印发《中共中央财经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积极做好党建带团建工作,指导、帮助共青团搞好思想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发挥共青团团结教育青年的作用和党的助手作用,努力创造条件支持共青团组织开展有利于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活动”。《中共中央财经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等群众性组织,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意识”。
2001年,学校第八次团代会报告谋划新世纪的共青团工作时指明,“要抓住全党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利契机,紧密结合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基层团组织在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年的有机结合中不断增强内在活力……并以实际工作效果服务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建带团建工作成为推动新时期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手段”。这就形成了“党建带团建,团建服务于党建”的双向机制。
学校党委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综合报告》中论述“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其桥梁和助手作用”一部分时详细指出,“校党委高度重视团的工作,基本形成了常委会议定期听取团的汇报、讨论团的工作、团的工作计划和重大活动方案下发前党委给予书面具体指导、党委一位领导主管共青团工作等领导模式,严格按照党管干部、德才兼备、公开竞争的原则选拔团干部,把团的工作作为评估、检查学校工作情况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党委通过上述具体工作将党建带团建落到实处。
同年,学校党委又在《中共中央财经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党委要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共青团、教代会、学生会和统战工作的指导,定期研究它们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支持并指导它们依照国家法律和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积极做好党建带团建工作,指导、帮助共青团搞好思想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
3. 党建带团建的深化细化时期:建章立制将学校各级团组织建设纳入同级党组织建设总体格局
2006年,学校党委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共青团建设的实施意见》,将“坚持党建带团建,使我校各级团组织建设纳入同级党的组织建设的总体格局”作为基本原则,将党建带团建工作细化为“建立、完善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建立党建带团建联席会议制度,各级团组织负责人可以列席同级党组织召开的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相关的委员会议,建立健全党建带团建目标责任制,要在同级党组织指导下扎实做好推优入党工作”等,使学校党建带团建工作进一步具体化。
2010年7月,学校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充分激发共青团组织、学生组织和广大青年学生的朝气和活力”,推动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深化落实。
4. 党的群团工作改革以来:找准共青团建设融入学校中心大局的衔接点,使共青团改革与党的领导紧密相连
2015年,学校第六次党代会报告首次单独强调“以党建带团建,促进团学组织的创新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群团工作改革和高校共青团工作改革。历年来,学校党委始终将共青团工作改革、学生会组织改革、学生社团改革作为党建带团建的重点工作任务和巡视整改的重点任务来抓。2017年,学校在《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检查中,重点围绕“强化共青团思想引领作用、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巩固第二课堂育人实效”三个方面对共青团工作进行了论述。
2021年,学校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明确了未来工作的主题主线,提出了通过“五大战略”“四项改革”“十项任务”来实现“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紧接着召开的学校第十二次團代会,明确了“紧密围绕学校战略目标,强化顶层设计,聚焦主责主业,通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推动思想引领与服务发展有机结合,促进自身建设同中心大局有效衔接,深化改革创新”的工作和建设思路,将共青团工作与党的领导和学校发展衔接得更加紧密。
(二)实践经验
中央财经大学在长期实践中立足于不同时期党对高等教育和青年培养的要求,面向不同时代共青团工作和青年群体的时代特征和问题特点,在学校党建带团建一以贯之的主线上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1. 高校党建带团建的根本在青年思想引领
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属性。中央财经大学共青团在学校党委领导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校“大思政”格局中担负团的政治责任,持续不断地教育引导青年师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党的新思想、新理论,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传承学校红色基因,引导青年师生从学校办学历史中体悟财经报国情怀,树立正确的成长成才观,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长效化地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构建起“理想信念教育+专业精英培养”的青年政治骨干特色培养模式,依托新媒体矩阵建设,在青年聚集的各类网络空间做好“团学产品供给”,完善对青年思想动态的常态化调研,提升共青团网络思想政治引领的生机和活力。
2. 高校党建带团建的核心在青年人才培养
学校党委要牢牢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始终把党建带团建工作当作一项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任务来抓。高校共青团应围绕高等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各项工作,把握青年群体的特点与成长需求,这是决定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
中央财经大学在共青团工作任务的布局和设计上紧密围绕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尊重青年主体性地位,找准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形成与第一课堂目标一致、内容衔接的第二课堂人才培养平台,促进社会实践、学术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劳动教育等工作领域与思政课堂、专业课堂相结合。在联系服务青年的工作上推动学校加强青年服务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健全党委领导、共青团主责、各方齐抓共管的青年权益沟通协调工作机制,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带领青年参与校园共建共治共享的桥梁纽带作用。按照学校党委的发展要求,团结带领全校青年师生发挥学科优势,投身国民经济主战场,在国家大型活动、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大事面前发挥青年突击队作用。着眼团干部整体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作风淬炼,从严从实强化团内作风纪律建设[2],形成团干部系统化培训和联学共学机制,完善“专兼挂”相结合的团干部队伍选配、管理、考核、激励以及提拔举荐机制,将团干部纳入党的后备干部队伍整体建设规划中。严把团员入口关,加强全过程培养,强化团员教育评议,注重各项团内评奖评优对团员的榜样教育意义。
3. 高校党建带团建的基础在组织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努力使团组织成为联系和服务青年的坚强堡垒。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要跟随时代变化,不断创新基层组织建设,落实“一心双环”的团学工作格局,强化班团一体化融合,提升共青团组织力,这是高校党建带团建的必要任务。
中央财经大学共青团根据不同时期青年聚集方式的变化,不断调整创新团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动员方式。根据高等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形式的变化不断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班级建团”模式,不断尝试“社团建团”“园区建团”“网络建团”等新型组织覆盖;在纵向组织体系上,通过成立工作联盟、专门委员会等,实施项目化管理,推动各级团学组织的协同联动和扁平化组织运行。着力于团支部的细胞组织建设,实施“芮+”团支部活力提升计划,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取得实效。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对标落实学生会组织改革,规范学生会组织领导机构产生方式,严格学生会干部选拔和评价标准。落实学生社团改革要求,从“社团联合会”到“社团理事会”再到“社团工作指导部+社团指导顾问”,不断创新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全过程规范社团行为和治理体系。
4. 高校党建带团建的保障在体制机制创新
党建带团建的首要工作是切实加强学校党委对共青团建设的领导责任,把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格局,把团建任务纳入党建目标任务,把团建质量作为检查考核党建工作的重要指标[3]。
中央财经大学在领导体制上坚持由学校党委常委分管共青团工作,切实担负起党建带团建的领导责任。学校党委每学期召开党委会专题研讨共青团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制订相关政策制度、工作方案。协调好共青团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扩充共青团职权范围,安排共青团主要负责同志参与学校各种小组、委员会等综合性组织。实行协同联动机制,将共青团工作纳入学校二级党组织书记例会、学生工作例会、基层党建联席会议的重点汇报事项中,进入基层学院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核心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共青团在“三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共青团要以团章为基本制度,参照党内法规与规章制度,建立一套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党建带团建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以此提升高校党建带团建组织运行的制度化和科學化水平。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健全规范稳定的共青团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干部考核评估制度等制度建设。组织学院基层党委和共青团协同联动,不断完善“推优”工作制度和程序,实施“量化考核+民主评议”的“推优”评价模式,使共青团的工作真正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
三、高校党建带团建的创新路径
随着我国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教育有普遍性和规律性,也有特殊性和时代性。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院校。这也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做好高校党建带团建的顶层设计
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高校要在新时代党建带团建工作中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和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团建对提高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意义,强化破解党建带团建难题的担当作为。学校党委要将党建带团建列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整体规划中,研究制定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具体内容标准、实施标准、考核标准,在考核基层党建工作时将党建带团建的考核指标设置落实落细。
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落脚点,在于充分发挥团组织和共青团指导下的学生组织在推动学校改革建设发展、推动青年师生成长成才、推动校园和谐安全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学校党委定期召开党群部门联席会议,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支持共青团工作,鼓励学院二级党组织层面在党建带团建工作中进行大胆的探索创新,形成“左右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以“带”为关键,以“建”为基础,深化高校党建引领
一是进一步拓宽党团组织覆盖面,提升基层组织力。高校要加强党员联系群众、团干部联系团员、团员联系青年的机制建设,根据教学、科研、管理等组织架构的建设要求和新时代的青年聚集方式,在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架构的同时,努力探索基层团组织设置模式,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建设取得实效。
二是打通党团组织干部队伍通道,带好年轻干部队伍。高校应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员干部队伍,培养共青团优秀年轻干部,把共青团干部纳入各级党组织培训和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纳入党的后备干部队伍整体建设规划中,完善团干部队伍的选配管理、考核激励和提拔举荐机制。
三是建立合理规范的制度安排,提升组织运行的科学化水平。高校要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要求的党建带团建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使共青团在工作经费投入、干部考核评估、工作资源共享等方面都具备相应的制度保障。
(三)发挥好团建助力作用,推动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高校团建对党建的助力归根结底是落脚于为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团结和凝聚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始终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工作重心调整自身根本任务。[4]在新时代高校“大思政”格局中,共青团应该担负起教育引领青年人才和把好人才推荐“入口关”的政治责任。
一方面是要紧密围绕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设计团的重点工作任务。共青团要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整体工作,找准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的青年思想引领体系,加强团员思想政治教育,深化“青马工程”“社会实践”“创业教育”“文化育人”等教育品牌,主动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另一方面是要为党组织把好人才推荐“入口关”。高校共青团要在“推优”工作上积极思考、主动作为,通过科学化、民主化、精细化的评价手段和择优推荐优秀的团员青年,同时与学院基层党组织积极联动,不断完善“推优”的工作制度和程序安排。
综上所述,党建带团建是在基层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成功经验,也必须在新时代的基层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剖析问题、深化创新。对高校而言,“党建引领团建”和“团建助力党建”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5],是一项更加系统的工程,基于不同时期党对高等教育和青年培养的要求,强化党团政治引领,激发党团组织活力,提升党团育人实效。破解当下高校党建带团建还存在的联动程度不深、组织活力不足、工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关键在于做好顶层设计,以“带”为关键,以“建”为基础,深化高校党建引领,发挥好团建助力作用,推动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恒良,刘莹. 新时代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研究[J]. 中国共青团,2019(03):65-67.
[2] 李静,胡术恒. 论新时代“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党建带团建的新路径[J]. 北京教育(高教),2022(04):85-88.
[3] 贺军科同志在共青团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J]. 中国共青团,2021(03):5-14.
[4] 刘继勋. 高校党建带团建历程考察与路径选择[D]. 长沙:湖南大学,2009.
[5] 李昌郁. 新时代高校院系党建带团建的创新路径[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1(01):17-21.
(荐稿人:刘星,中央财经大学学校办公室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石子静)
作者简介:陈妮娜(1983—),女,硕士,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党委组织员,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林艺茹(1985—),女,博士,中央财经大學创新发展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