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说唱艺术贾凫西“木皮词”内质初探

2024-01-30蒋方舟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鼓词杨慎听众

杜 伟 蒋方舟

(①皖西学院,安徽 六安 237000;②曼谷吞武里大学,泰国 曼谷 10107)

鼓词与弹词类似,是一种流传甚广的说唱文学,而弹词流传于江南地区,以琵琶为伴奏乐器;鼓词则广泛流行于北方地区,以鼓板和三弦伴奏。

贾凫西的鼓词又称木皮词,盖他别号木皮散客,而“木皮者,鼓板也:嬉笑怒骂之具也。”[1]有关鼓词起源的解释,学术界有多种说法,众多解释中最为可靠的是郑振铎的观点,即“鼓词的来源始于变文。至宋,变文之名消灭,而鼓词以起。”[2]593他认为陆游的诗《小舟游近村》:“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及《水浒传》第五十一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写白秀英上了戏台,“参拜四方,拈起锣棒,如撒豆般点动。拍下一声界方,念了四句七言诗,便说道:今日秀英招牌上明写着这场话本,是一段风流韫藉的格范,唤作《章城双渐赶苏卿》。说了开话又唱,唱了又说。合棚价喝采不绝。”[2]593二者是接近鼓词一类的说唱艺术形式。

一、贾凫西与木皮词

(一)鼓词溯源

清代的鼓词以长篇的民间说唱鼓词为主。民间说唱的鼓词大多描写金戈铁马、英雄豪杰之事,如《呼家将》《杨家将》《忠义水浒传》《反五关》等,这些作品与北方人民豪气直爽的性格相适应,更是因为以鼓为主要伴奏乐器适宜说唱这类大气豪放的内容,而不太适宜婉约的才子佳人故事。除了长篇的说唱金戈铁马、英雄豪杰的鼓词,还有一类鼓词篇幅不长,如《蝴蝶杯》《巧连珠》《凤凰钗》《千金全德》等,它们主要改编自传统的戏曲和小说,题材较为宽广。大约在乾隆时期,由鼓词发展出来一种只唱不说的短篇鼓词,称为“段儿书”,这就是大鼓书。清代乾隆以后,具有地方特色的大鼓书有“木板大鼓”“京韵大鼓”“奉天大鼓”“梨花大鼓”等,这些说唱艺术形式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

清代流传较为深远的鼓词常以史实为基础进行长篇创作,结合史实对人物及故事情节进行创作,但这类作品模式化明显,因此文学性相对较低。贾凫西创作的木皮词则恰恰相反,篇幅短但文学性则更加显著。陈汝衡认为:“古今来文人采用民间说唱艺术形式所拟作的作品,一直到今天还在唱说的,似乎要推贾凫西鼓子词及清代中叶郑板桥的《道情》了。它们二者艺术性都很高。”[3]

(二)前代作品之影响

贾凫西将历史事件、历代人物与说唱艺术形式相结合,通过说唱艺术的方式对历史进行评判,对历史人物进行辛辣点评,向大众展现他们少为人知的另一面。除了贾凫西之外,明代杨慎所作的《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也非常出名,这部作品通篇下来足足有一万多字,从鸿庞到元季,无论是帝王将相、忠良之臣,还是奸佞土匪、乱臣贼子,都是先唱后叙,夹杂俚俗市井之言,自然成韵,雅俗共赏。

《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这部作品在江南地区被广泛传播,拥有大批读者,并改称《廿一史弹词》。此作后续作者众多,其中梁辰鱼便作有《江东廿一史弹词》,该作以“江东”为域,用作与杨慎作品区别。明末陈忱作《续廿一史弹词》,将明史增加到作品之中,古木散人作有《明末弹词》,但都已不存在,现存的有乍浦宋景濂《明史弹词》和张三异的《明纪弹词》等。这些作品虽对杨慎作品进行了模仿,但实则差异较大,传唱度与影响力都略逊于杨慎的作品。

贾凫西的木皮词受到杨慎《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的影响较为深刻,但二人作品的思想意识有所差异,这种差异源自二人不同的生平经历与创作目的。杨慎虽为正德年间状元,才智超群,但因得罪统治者被贬流放到云南,直至老死。贾凫西才华横溢,但在科举之路上坎坷难行,最终只为贡生。后虽为官,但因嫉恶如仇,对官场黑暗十分唾弃,其心性与官场政治环境格格不入,最终他愤然辞官回乡。杨慎的弹词作品源于对中国数千年重要历史事件的裁剪,明清时期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作通篇充满伤感之情及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例如他在第一段“总说”篇首《西江月》中就感叹道:人间古往今来,无论多少英雄,不论多少成败,到头来一切都将化为灰烬尘埃,最终“青山不改”。在第二段“说三代”篇首《南乡子》中则说道:“赚得英雄头似雪,功名,虎啸龙吟几战争。”[4]无论曾经获得多少功名利禄最终只是“一枕梦魂惊”。第三段“说秦汉”篇首《临江仙》道:“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5]可以看出,在杨慎看来,古往今来人们对江山的争夺之战、世间成败最终都会化作滚滚历史车轮下,一件平常之事,他不免感叹人生如梦,无论中间发生了多少历史事件,最终“都付笑谈中”。

“渔樵”是杨慎词话出现的重要角色,渔翁打完渔之后悠闲喝醉于渔船之中,樵夫在打完樵之后也自在歌唱于山林道路之间,这两者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与历史上帝王将相为争夺江山万里进行的战争与杀戮相对比,展现出了渔夫、樵夫活于当下,不争不抢,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和统治阶级为了利益争得头破血流的血腥场面。作者借此表现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对为政治利益进行争夺厮杀的厌恶之情。贾凫西的木皮词也有类似的苍凉、悲伤情绪,如:“试看那汉陵唐寝麒麟冢,也不过野草闲花荒地边。”[6]还不如粗茶淡饭在茅屋之下感受风露,陵寝、野花、荒地等衬托出悲凉之景。而后又展现了作者对争名夺利的厌恶情绪:“从古来争名夺利落了个不干净。”[7]274但表达情绪并不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其目的是揭露历史上各种黑暗丑恶现象,以及作者对这些现象的抨击与失望。贾凫西认为中国几千年来帝王将相以及圣贤人物身上都隐藏着不光彩的一面,无论是天子大臣还是忠良奸佞,又或是所谓的圣人都应该“一一替他捧出心肝”让世人去评判他的内在,“看他个雪亮”。贾凫西试图揭露历史人物的真实一面,从而看清历史事实与真相。

(三)贾凫西木皮词创作的是非观

贾凫西对于历史上缺乏公正现象十分唾弃,但杨慎则能够以道家清净无为思想轻松化解痛苦。《澹圃诗草》有言:“君不见喜儿不肖舜儿痴,尧水汤旱民苦饥,大孝申生油铛死,烛影摇红发二枝。又不见十二道金牌杀岳飞,虽是秦贼识事机,只可惜武穆忠魂千载恨,空有衔谭定是非。贤奸因果无确据,扶杖间行月下声。”[8]208-209可见,他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极为愤慨。

诗歌更大的作用是自我消遣,而普罗大众却对世道黑暗一无所知。为了揭示世道背后的黑暗与虚伪,贾凫西选择用自己内心隐藏的情感表达对黑暗世道的厌恶,于是他嬉笑怒骂,以说唱方式点评历史。正如他在“引子”中所说,他作鼓词不图名利,也不图与咬文嚼字的文人斗口,只为揭露社会中的黑暗与不平之事。心中为黑暗之事而愤慨,自己又身闲无事,便借书消遣时光,“谁想检开书本,便生出许多古今兴亡的感慨,云烟过眼的悲凉!”[8]13他认为,世间不公“不知便宜了多少鳖羔贼种”,奸佞当道又“不知埋没了多少孝子忠臣!”[8]208-209

普通百姓群众虽有善恶是非观,他们也都为忠臣孝子的不幸而惋惜,为贼子奸臣的得志愤愤不平,但普通大众对历史真相始终未深入了解。那些家喻户晓、善恶有报的故事虽然流传甚广,但却缺乏让大众看清历史真相的能力。统治者将所处时代的黑暗面进行修饰,让广大群众难以触及史实,让其误以为几千年封建专制便是最优制度,从而失去对不公之事的反抗精神。曾有人认为,六月的飞雪、三年的干旱,为洗清忠良之士的冤情,贾凫西却痛批此等言论极不合理,并发问“可为甚么又六月飞霜?打伤了天下的嫩禾苗。”[7]275“孝妇含冤,三年不雨”含冤需去问天理,又为何三年不下雨。三年不雨受害挨饿的最终是天下的百姓们,他为此发出愤慨之言:“究于忠臣孝妇何益之有哉?”[7]275在他看来善恶报应思想已经使人们思想变得麻木,这些思想他已不再相信,他认为:“半空中的天理,原没处捉摸。”[7]281就算是来世的因果轮回,也没有可以对照之处。

尧舜因为禅让而千古流芳,被历代奉为“仁君”和学习的榜样,尧舜时代也成为太平盛世的代名词。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10]孔子认为只有尧能够效法天,所以圣德无边。舜使人敬服地做了君王,占有天下却不享受它,也是伟大之人。贾凫西对于尧舜的禅让有着自己的思考。在尧舜那个物质条件极为贫乏的时代,作为天子享受着同众人一样的物质待遇,却要负担比众人更多的劳累艰辛,因此他们禅让完全是为个人利益考虑,而算不上什么高尚美德,不值得赞赏。他写道:“你说尧为什么把天下让于舜呢?尧想,我这宝座原是我帝挚哥哥的,我把这个热腾腾的场儿,一气占了七八十年……可惜我大儿子不争气,混理混账,立不得东宫。待要于八位皇子中,拣一个聪明伶俐的传以江山,又道是;‘天下爹娘向小儿’,未免惹得七争八吵。况且獾兜、三苗、崇伯、共工,这些利害行货,乘机动起刀……不如把这个天下,早早拥撮给别人……目下又得了个历山的好汉,吃辛受苦,孝行服人;可巧我有娥皇、女英两个女孩儿,便招赘他为驸马。我老之后,把天下交付在他手……不得把天下给了儿,便把天下给了女,总是‘席上掉了炕上’,差也差不多儿。所以么将天下传于舜。”[8]31-32

二、 贾凫西木皮词的意义和影响

(一)讽刺效果与通俗美

木皮词的语言形象通俗,耐人寻味,写武王伐纣:“他爷们昼夜铺排行仁政,那纣王还闭着瞎眼在黑影里爬。多少年软刀子割头不知死,直等到太白旗悬才把口罢。”[9]239用“软刀子”来说明逐渐侵蚀与消磨殆尽,形象生动。鲁迅先生也曾借用过这个词,他的《老调子已经唱完》一文说:“……因为这是‘软刀子’。这‘软刀子’的名目,也不是我发明的,明朝的一个读书人,叫作贾凫西的……我们的老调子,也就是一把软刀子。”[9]239

为了使语言通俗,更符合大众的口味,贾凫西在鼓词中使用了大量口语、俗语和歇后语。如说曹操:“常言道‘狗吃蒺藜病在后’准备着你‘出水方知两腿泥’。”说晋朝:“这不又是那曹操篡汉司马图曹的故事?从来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还讽刺道:“他费尽心机”却只是“竹筒子壶装酒一瓶长”。[9]240木皮词凭借高水平的讽刺艺术对历史进行评判,给人以强烈冲击感和深刻印象。帝王将相们面具之下的样貌被揭露,向世人展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对历史人物的黑暗面进行了强烈的抨击与讽刺。在他笔下秦皇被讽刺为:“‘化家为国,王作了帝’而其实是以吕易嬴,李代了桃!”将借助假遗诏杀害亲哥的胡亥说成“是个忤逆贼种祸根苗”。[9]240不仅如此,唐朝时期的几位皇帝也受到了他犀利的讽刺,将武则天登上王位讽刺为“会养汉的则天戴上了冲天帽”,中宗说成是个“呆瓜”。唐玄宗在他笔下也被一顿嘲讽,说:“洗儿钱递在杨妃的手,赤条条的禄山学打哇哇。”将唐代几位皇帝讽刺为“没志气”“没尾巴的兔子”[8]71。

(二)表演性与文体意识觉醒

贾凫西的木皮词在说唱艺术的发展历程上占有重要地位,为木皮词说唱艺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重要贡献主要在两个地方:首先,《历代史略鼓词》表明确定了木皮词具有表演性质。杨慎《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已表现出对听众讲唱的痕迹,每段结束后,会出现下场诗两句,下场诗为结束语,既讲述也预告次日内容。但是这种结束语带有浓烈的书本文字特色,难以使一些听众更具有代入感,此种结束语现场感有所欠缺。贾凫西对于木皮词的这种情况进行了改善与发展。比如在开场语说白之后,以“拱介”为现场说唱的标志。不仅如此,诸如“列位老东主”这类的称呼也在表演过程中时常出现。这种称呼还有问答形式的说唱方式极具现场表演的性质,听众现场体验感强烈。

在整个说唱表演的过程之中,贾凫西非常重视听众的参与感与互动感,非常能调动起听众情绪,使观众在整个说唱表演中显示出强烈的热情与积极性。如“尾声”部分要唱弋阳腔《哀江南》时,他让听众帮忙“接接声”“大家同唱”,与听众互动的表演形式也具有幽默性。再例如“列位贤东竟没个高兴地喝采一声,岂不把明珠暗投?”[8]95这样的表演方式不仅让听众有了参与感,使听众也融入说唱表演之中,也让说唱表演的效果达到了最大化,整个说唱表演被调动得热闹非凡,加深了听众对该段历史事件的印象。在他的调动之下,听众不仅仅是听众,而是整个说唱表演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其次,贾凫西的“木皮词”相较于前代的词话更具有强烈的文体意识,这是因为他的词是由文人独立创作的,这些木皮词不仅拥有文人的理论思考,还对说唱表演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并提出了一些相对新颖的观点。贾凫西认为说唱文学不可言之无据,所有词话必须有理有据,但又不能只照史料进行叙述,必须生动有趣,必须将枯燥难懂的史实唱得活泼生动,要既获得听众喜爱,极大程度上吸引听众,又要具有自己风格,达到讽刺历史的效果。鼓词作者不仅要让作品充满艺术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作品使普通听众感受历史,这些说唱艺术必须具有历史教育的意义。鼓词作者也需要担起史家的责任,将历史知识以生动有趣的艺术形式传播向普通听众。在这样的客观要求下,鼓词作者不仅要有极高的艺术审美,有文学创作的能力,也要拥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以史为鉴的精神,只有这样才可以推出优秀的作品,才可获得大众认可与喜爱。木皮词面向的是普通人群,无论他们来自城市或乡村,他们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并未受过太多教育,因此木皮词的内容创作上必须简单易懂,它的受众群体决定了它必须是通俗化的作品。

贾凫西的木皮词洋洋洒洒,一泻千里,看似是随意的铺张。其实却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精心安排。《历代史略鼓词》的“尾声”部分唱完《哀江南》曲后,有人问他,既然要说书讲史,为什么“敲起鼓板,又唱个《哀江南》”,他回答道:“列为贤东!在下就是个火头帮军,也要打个诨谈,就是蛮子班里丑脚,也要说几句官话。大凡小说家开端的楔子,要说的松松洒洒,埋伏十面;中间的正文要说的淋淋漓漓,尽情极致;煞局的尾声,要说的飘飘扬扬,有余不尽。”[8]94正是这种不着痕迹的谋篇布局,使得“木皮词”有张有弛,让人时而欢快嗢噱,时而扼腕切齿,有了感人至深的永恒魅力。

三、人心的消解与重构——贾凫西木皮词内核

贾凫西虽然没有在鼓词中对明王朝的毁灭而进行惋惜与哀愁,但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深深的遗民情绪。他并没有沉浸在对先王朝逝去的痛苦与怀念的情绪之中,相反他是看清了先王朝的落寞与黑暗之处,看清了它存在的不足之处,明朝的灭亡让他更清楚地看到了历史更迭的现实。知识分子对于人生境遇,对于内心悲愤与无奈之情通常会选择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满腔的愤慨,屈原用诗歌,司马迁用散文传记,而贾凫西却通过使用更贴近大众的一种传播方式——鼓词。通过鼓词,他将自己内心情绪表达出来,将历史真相层层揭露。虽然贾凫西以狂放不羁的形象示人,但他毕竟是明代遗民,因此他的内心对于明朝的灭亡虽然不会像其他文人那样极度留恋,但却是无比辛酸与心痛的。虽然他狂妄不羁,充满着反抗气息,但他却对儒家学术非常尊崇。“狂狷,亦圣人之徒也!”贾凫西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故“其言语之痛快,文字之激烈,当亦金圣叹、吕留良之流亚也。”[8]182

贾凫西对儒家思想是信服的,但他又与那些腐儒不同,他的目光敏锐深邃,能够发现中国几千年专制的密码,于是他嘲笑那些把商汤桑林祷雨之事信以为真的腐儒:“再说那成汤解网称仁祖,就应该风调雨顺万民安,为甚么大旱七年不下雨?等着他桑林摆桌铺起龙坛!更可笑翦爪当牲来祷告,不成个体统真是歪缠;那迂学包子看书只管瞎赞叹,只怕那期间的字眼有些讹传!”[8]30嘲笑铁骨名臣方孝孺:“大可笑古板正传方孝孺,金銮殿上把孝棒儿拖;血沥沥的十族拐上了朋友,是他那世里烧了棘子乖了锅。”真是“骂尽宋儒,令人通体一快。”

贾凫西的木皮词却没有止于为一姓一朝守节,而是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嬉笑怒骂,即如卧石居士《江湖鼓词引》所云:“是书,木皮骂世之书也。”他又不仅仅满足于骂世,他还要“救世”,即通过他的嬉笑怒骂,使大众在娱乐之余得到些什么。贾凫西在鼓词中没有指出救世的出路,没有像元曲作家们那样面对现实的无奈而徜徉江湖,人道逃禅。他只是让大众认识到从古到今,从无什么神圣可言,世界是不公的,从来都是弱肉强食,不要面向那些虚伪的高高在上的人物高喊万岁,而是要找到个人的尊严。他对传统的伦理秩序进行了质疑,对人们思想上的重塑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四、结语

木皮词这种说唱艺术形式,通俗易懂,理解起来如同理解大众日常言语,唱腔也朴实无华并充满趣味性,可以有效地表达出悲伤愤慨的情感。与杨慎作品内容平正不同,贾凫西木皮词在统治阶层和许多文化精英看来是叛逆和悖乱的,甚至连贾凫西的乡人也不能理解他的这份苦心:“夫笑骂人者,人恒笑骂之,遂不容于乡里。”[11]晚年的贾凫西还要背井离乡,以致客死异地。他是不幸的,但“时间虽然过去了三百年,在今天山东地区还在流传着这一唱本”[12],说明贾凫西最终还是幸运的,他的名字连同他的木皮词终究是不朽的。在有人看来,贾凫西的木皮词离经叛道,放荡不羁且不合时宜,遭到了当时统治阶级、权贵集团的反对与打压,但他却只当这些只是人生境遇中的小风波而已,他依然不畏打压,坚持自我。贾凫西的木皮词,文笔辛辣,总能一针见血地讽刺到历史中的黑暗与不公。他将作品面向百姓,以他“神工鬼斧之笔”作出犀利作品,在广大群众中传播。但他的作品也反映出了明代遗民所存在的消极情绪,难免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

总之,在我国文学史、说唱艺术史上,贾凫西的木皮词是具有特殊地位的一种艺术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独立的思想与人格,也极具艺术价值。不仅如此,他的木皮词更是文人揭露统治者虚伪与黑暗的利器,是向当时的人民大众普及历史知识的文化艺术。

猜你喜欢

鼓词杨慎听众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申遗后的温州鼓词—基于政府、市场、社会的视角①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温州鼓词
鼓词声悠悠
论杨慎词学思想对其词创作的影响
小杨慎智对先生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杨慎:这个状元郎没有情趣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