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英语非故事性语篇主题意义探究的教育戏剧教学应用研究

2024-01-26覃锦霞严妍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19期
关键词:教育戏剧主题意义实例

覃锦霞 严妍

【摘 要】主题意义探究是英语教学的核心,而教育戏剧作为探究主题意义的利器之一较少被用于非故事性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文章从教育戏剧的概念、特点出发,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实例,展示教育戏剧用于非故事性语篇教学的可行性:关键在于用教育戏剧搭建探究支架、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关键词】教育戏剧 主题意义 高中英语非故事性语篇 实例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9-66-05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要创设相关语境,挖掘关键点,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将特定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建立密切关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经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和认识。而教育戏剧天然自带情境、活动、趣味、代入感,是探究主题意义的一把利器。但在实际教学中它常常被限于故事性强的戏剧语篇教学,用于非故事性语篇的情况很少,这对以这类篇章居多的高中英语教学来说是一种损失。基于此,本文聚焦教育戏剧用于此类篇章教学主题意义深度挖掘,探究其路径。

一、教育戏剧概况

(一)概念及内涵

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与剧场之技巧,从事于学校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1]。它是“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把戏剧元素和方法作为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在教学科目和教育目标中,让学生在情景设置、角色扮演、即兴表演、主题深化、意义探讨等环节中,通过共同创造的戏剧活动和戏剧实做达到学习目标和教育目的”[2]。“教育戏剧的重点不在故事戏剧化或扮演戏剧,而是在于如何引导学习者进入学习主题的情况之中,让他们在其中去檢视与学习有关的更多内容。”[3]

(二)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

教育戏剧突破了“以知识为中心,以精讲精练为手段”的教学模式,以“戏”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其中体验、感受、互动、编创、演绎、探索,最终达成新知。他们是这些活动的主要完成人,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推进者。

2.以体验为基石

教育戏剧有很强的体验性,有“穿别人的鞋,过别人的人生”的意思,它的活动无论是游戏还是演绎都是在给参与者创造情境,鼓励参与者从自己亲身经历和情感中去体会和判断,从中领略知识、价值、意义的意蕴,从“戏”中发现可能性,构建新知识。

3.以开放为启发

教育戏剧具有开放性,在课堂中不拘泥于固定的文本、台词、动作,欢迎并鼓励参与者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想象来演绎自己的理解,对于问题的答案不追求唯一,更不追求标准答案,参与者可以自由交流自己的经验和对问题的认知,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常用的教育戏剧方法

平时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情景对话、情境教学法等形式都属于教育戏剧的方法,但它们只是冰山一角,除了以上方法,还有很多戏剧游戏和戏剧模式(也被成为“戏剧范式”),例如教师入戏、专家外衣、建构空间、童话再造等,这里着重介绍用于本课例研究的戏剧范式[4]:

旁述默剧:教师旁白,学生表演出来。

思想追踪:一种在扮演或定格时向角色进行提问的手法,通过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扮演者对角色的观点与立场的思考,从而使参与者更了解角色的心理、动机及思想。

良心巷:一名学生扮演剧中正在面临着两难选择并且犹豫不定的人物。其他学生分成两列,面对面站立,形成一条“巷子”,中间的距离可以容纳一个人通过。这时剧中人站在“巷子”一头,缓慢从“巷子”通过。当他走过的时候,两侧的学生要对他说出他内心的想法、感受或对他该如何做给出建议。两列学生通常持完全相反的观点,以展现剧中人在两种选择间的犹豫。当剧中人走到“巷子”另一头时,活动结束。

画面定格:犹如使用录像机的暂停功能把生活面貌的画面凝固。学生运用肢体形态,通过集体复制一个故事关键时刻的视像画面,具体地呈现生活及事件。

墙上角色:将角色轮廓画在纸上,把描写角色性格、情绪、想法的形容词写在角色轮廓的内部,关于外貌的写在外部。

线索材料:参与者利用线索材料如衣物、简报、信封等和不全面的数据作为建构戏剧的材料,以探讨和发展材料中蕴含的主题、事件和内涵。

二、教育戏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本次案例分析以高二英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UNIT 1 People of Achievement的文章TU YOUYOU AWARDED NOBEL PRIZE为例,探究教育戏剧用于探索非故事性语篇主题意义的可能性及具体办法。

(一)主题意义分析

课文报道了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拯救了无数生命,并介绍了屠呦呦和她带领的团队为治疗疟疾发现、提取青蒿素的艰辛漫长过程。语篇为新闻语篇,其结构为倒金字塔结构,把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及原因、社会价值写在前,把她的简历和青蒿素发现过程写在中间,获奖感言写在最后,整个叙事过程先说结果再说过程。其风格求实严谨,对青蒿素发现和提取过程的描写十分客观详细,试图通过大量精确的数字和事实来展现研究过程工作量的巨大,来让读者感受到屠呦呦团队科研工作的复杂、繁琐和艰辛,以及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精神。

课文的主题意义为:勇于担当,努力攻坚,不懈追求。但由于课文属于新闻语篇,讲求真实性和准确性,内心活动描写很少,主题意义不浮于表层,若不经过深入解读和思考,比较难以体悟。

(二)教学设计

鉴于心理活动描写是揭示本文主题意义的关键,补足该信息是十分必要的,教师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依据,课程标准作为教学指南,围绕挖掘“屠呦呦心路历程”这条隐藏主轴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是理解屠呦呦青蒿素发现过程,挖掘主题意义——勇于担当,努力攻坚,不懈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是屠呦呦青蒿素科研工作的心路历程发掘。

教学组织则以“一核两线”展开(见图1)。

“一核”指的是屠呦呦心路历程这个隐藏核心。其构建策略为教育戏剧中的“线索材料”:引导学生把课文当做线索材料,通过理解分析课文并关联自身过往遇到困难时的各种心境,来推理屠呦呦在不同境遇中遇到的困难和心理活动,填补新闻语篇的内心活动空缺,完成屠呦呦心路历程的构建。

“两线”指的是心路历程的构建路线:一是平行线。增设青蒿素研究开始前疟疾肆虐为时间起点,随后按照课文的先结果后过程顺序展开,整个建构顺序与课文叙述顺序一致。二是关联线。在平行线发展的关键点上,如起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医学古籍回顾发现青蒿素、提取青蒿素,用戏剧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关联自身经验来建构屠呦呦在不同关键点时的心境。关联方式包括人物角色体验、与屠呦呦心境比对、推测心境时的自身相关经验迁移、引入。

教学方法:使用旁述默剧、画面定格、思想追踪、墙上角色、良心巷等戏剧范式,并让学生作为情境参与者构建出屠呦呦的心路历程。

(三)教育戏剧的具体实施应用

1.创设情境,铺垫主题意义

在读前引入环节,教师应用戏剧范式旁述默剧引导学生感受病毒肆虐情境,教师边朗读疟疾肆虐人间语段边向学生散播纸片“病毒”,学生按朗读提示做动作:You're surrounded by malaria. Some of you have a fever, cough and feel cold. And soon more of you suffer from it. But no medicine was taken effectively. Then some people died...

旁述默剧结束,教师引导“亲历者”感受自己面临病祸时的心境:

提问“遇难者”:

T: What were your feelings when malaria was around you?

S: Afraid/ fear, terrible, bad luck, sad.

提问“幸存者”:

T: When malaria was around you, what were your feelings? what did you want to do?

S: Dangerous, fear/afraid and wanted to escape/wished to survive.

教师板书记录学生回答,为接下来的阅读活动作铺垫。

设计意图:在阅读前用旁述默剧创设“病毒扩散”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疟疾带来的痛苦,为学生理解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重要意义做好铺垫。同时,让学生觉察自身在面对危难时的心态,为下一环节的对比作铺垫。

2.对比心境,点亮主题意义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标题及第一自然段获取信息:It is heard that a woman did something great to save people and even won Nobel Prize because of it. Who's she? What has she done? How many people have been saved? 获取信息后,引导学生以亲历者身份谈谈青蒿素价值:

T: What are your feelings now? Do you think the discovery is valuable. why? Is it just because it won Nobel Prize?

S: Feeling excited/lucky/thankful. Yes, valuable not because of the prize but saving lots of lives.

然后,通過引导学生再回到疟疾祸害人间的原点,根据课文“思想追踪”推测屠呦呦在面临疟疾时可能是怎样的心境:

T: What did Tu Youyou think when she saw people suffer from the disease? Just afraid or sad like us?

S: Maybe she wanted to do something to change it. / She feel the responsiblity to save people.

教师将学生答案板书记在“学生心境”一栏旁边。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板书记录对比自身和屠呦呦面对病祸时的不同心境:When we face disaster, What do we care about most? What about Tu Youyou? 学生思考后普遍回答:Most of us care about our own health, but Tu concerned about other people's health, and wanted to do something good for it.

设计意图:首先是应用病患“福音”这一情境,牵引学生阅读理解第一自然段,感受青蒿素带给人类的巨大价值:挽救生命。再应用戏剧范式思想追踪让学生根据屠呦呦的巨大成就及科研价值推想屠呦呦当初在面对苦疾时是怎样的心态。最后,与自己的心态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自省,深谙主题意义,得出结论:屠呦呦有责任、有担当,也许正是她取得成就的重要前提。

3.走进角色,感悟主题意义

在引导学生阅读了解全文后,重点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屠呦呦的具体研究过程中的各个科研步骤,其中,先通过问题(what和how many/much)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第二段中屠呦呦做了哪些工作以及相关工作量是多少,要求各组将动词和数字记在本组卡纸上,例如reviewed; examined-2000; evaluated-280000; discovered and tested-380,让学生关注这些关键步骤并熟悉动词。然后开展旁述默剧活动:教师朗读屠呦呦的每个科研步骤,要求学生根据朗读内容做动作或说话,要求表现出why so many times/things to do。在每个动作表现中使用画面定格,将此时此刻的心理感受写在动词和数字旁,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bored,tired,anxious,crazy,endless。教师追问:

T: How can Tu went through all these?!

S: Maybe she was patient./ She believed she would succeed./ She had to keep doing because she wanted to save the sick people so much...

最后,教师将学生答案总结在板书上:strong minded,confident,patient,determined。

设计意图: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提取与主题意义相关的信息,再用旁述默剧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来理解并内化关键动词、词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屠呦呦大量枯燥性工作的原因是什么,并用语言和肢体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感受一次成功的背后千百万次的辛苦付出,最后通过画面定格和追问让学生从情境中抽离出来,反观屠呦呦是如何度过常人无法承受的辛苦,总结她的优秀品格:耐心、自信、坚定。

4.两难对决,挖掘主题意义

第三自然段是主题意义体现的重点段落,对于这一段的理解,先引导学生梳理段落中屠呦呦具体做了哪些尝试、遇到了哪些“坎”,把相关关键词组找出来记录在卡纸上,例如tested dried wormwood leaves(no effect); boiled fresh wormwood(got stuck); a lower temperature to draw out; tested medicine on themselves。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板书上用高低不同的●标注出来,并连成线(如图2中的实线)。然后开展戏剧范式良心巷活动:学生按意愿站成两列,分别扮演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当教师每朗读卡纸上屠呦呦为提取青蒿素做的一个尝试(及结果)时,“消极心理”和“积极心理”的代表先后轮流说出当下的心理状态,相互对弈,例如当说到“boiled fresh wormwood(got stuck)”时,

消极S1:I failed, so disappointed/sad/bad/tired...

积极S1:Come on! Try again! You would succeed!

消极S2:I will not succeed. I have tried so many times. Give up!

积极S2:Don't lose heart! Calm down. Maybe the way you tried was wrong, why not try another way or look for more ways from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books?

当说到tested medicine on themselves时,

积极S1:We are quite closed to the success. It is worthwhile to try.

消极S1:Don't do it. It is too risky. What if the test fail? You will die! Think about your family.

積极S2:In order to save time, I must do it.

消极S2:If you must do, why not try it on other people?

积极S3:It is unfair to test it on other innocent people. And we don't have much time to wait and see.

每轮“对弈”后,教师根据学生意见将在板书上标记出心理状态高低不同的点(见图2中的△),同时,也让学生用简单的词总结自己悟到的屠呦呦的优秀品质,做笔记。“对弈”结束后,将△连成虚线(见图2),引导学生对比实线和虚线波动起伏趋势,试分析两者关系,得出“Although she met difficulties, she always kept positive attitude, which made her keep going and made things better and better, and finally succeeded.”最后让学生从第三自然段中找出与此意相吻合的词组,绝大多数学生能轻松找出not acknowledge defeat作为总结。

设计意图:先用趋势图梳理课文信息,帮助学生理解青蒿素的提取并不顺利,再用戏剧范式良心巷让学生把日常受挫的积极心理、消极心理迁移到应对青蒿素的“坎”上,切实感受屠呦呦的压力和困境以及屠呦呦的抗打击能力,并以图中的△、(虚)线呈现,以便与事态发展(实线)对比、关联,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意志坚定,扭转乾坤”的深刻内涵。最后,用文中词组总结品质,旨在将所有发散思维收回,回归课文,落定在“not acknowledge defeat”上,深刻理解“不认输”的意义。

5.角色画像,升华主题意义

整个语篇解读完后,引导学生完成“墙上角色”:教師将事先准备好的屠呦呦角色轮廓纸张发给各个小组,各组讨论后将以上各环节戏剧活动中感悟到的屠呦呦的性格、品质写在角色轮廓内部(见图3)。完成“墙上角色”后,各组派代表发表“内心独白”,关于:What do you learn from Tu Youyou? Do you think it would inspire you or help you in your (learning) life? If yes, how?

设计意图:用“墙上角色”引导学生回顾屠呦呦的心路历程,把分开理解的几个自然段串联成整体高度总结,提炼她的优秀品质。最后,通过“内心独白”,让学生跳出角色,反观与自省,觉察自己的不足和应该向屠呦呦学习的地方,将所学的思想、价值、方法运用于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升华主题意义。

三、反思

本课是新闻语篇,虽然故事性不强,但是从学生课堂表现和听课教师反馈来看,教育戏剧依然得以有效发挥作用,能够实现主题意义的深层探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转动,参与度高,投入深,总结其原因是所应用的教育戏剧做到了以下三点:

一是给意义探索提供支架。课文篇章是新闻语篇,以报导真实事迹为主,几乎没有提及屠呦呦是以怎样的心态走过各种困境。为了使学生对主题意义进行深度挖掘,本课以戏剧为手段,深挖事迹后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对屠呦呦的优秀品质拨云见日,主题意义更加清晰深刻。

二是使意义理解情境化。本课用教育戏剧将似乎遥不可及的科研工作具体化、体验化、情境化,最终化成学生身边的生活、学习情境,例如病毒肆虐恐慌,到青蒿素被发现、工作的枯燥无聊,再到提取工作的困难和压力,看似在探究篇章,其实也是在探究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因此学生得以快速地将自己的经验迁移到对主题意义的加工上,深刻理解主题意义。

三是用戏剧启发思辨。以探索屠呦呦心路历程为核心的线索材料戏剧范式促使学生为了构建出屠呦呦的心理状态不停地思考:一边理解文章内容获取事实线索信息,一边根据线索信息关联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例如学习的枯燥无聊、遇到困境时破解内心的纠结,还要将自己的经验迁移应用到心路历程的构建上,最后还要对比反思总结……整个构建过程,学生不停地在转动思维,以解决问题带动语言学习和思维品质的锻炼。

综上所述,虽然高中英语教材中的篇章不以故事性语篇居多,但是主题涉及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与“人”有关系,而戏剧也是以“人”为本的活动,仔细研读篇章,弄清主题意义,找到其中的链接点,是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把教育戏剧很好地用起来的,并以此带动语言、思维、文化、学习方法的同步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晓华.教育戏剧跨学科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7:1.

[2]李婴宁.“教育戏剧性”在中国[J].艺术评论,2013(9):50.

[3]张晓华.创作性戏剧教学原理与实作[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269.

[4]王添强.活泼学习:学前教师教育戏剧起步期教学实务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教育戏剧主题意义实例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下)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上)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一九七七》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劳娜古迪荪诗歌主题研究
小学品德课堂主动参与策略探析
教育戏剧在智障学生情绪管理中的运用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