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汉语流水句及其英译文的句构对比看汉英思维特质差异

2024-01-24李佳音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0期
关键词:骆驼祥子

【摘 要】汉语流水句作为汉语中特有的句式,其自身句构与英语句构存有较大区别。因此,本文拟选取《骆驼祥子》中汉语流水句作为主要语言材料,并选取中国译者施晓菁和美国译者葛浩文的英译文作为对比材料,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对比汉语流水句与其英译文之间句构的差异,然后分析两英译文之间句构的不同,以试图探求汉语流水句与其英译文,以及中国译者与美国译者的译文在句构层面的差异表现,从而窥探汉英思维特质差异。

【关键词】汉语流水句;《骆驼祥子》;英译文;句构特点;思维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5.9;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0—202—03

引言

吕叔湘首先提出“流水句”这一称谓,表示是:“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6]。而后,学者们对其句型分类、句类属性以及结构特点等方面开展了更为深入的研究。王文斌、赵朝永依据主语指认将流水句划分为:单主语流水句、多主语流水句、复杂主语流水句[8],并认为:“流水句是一类带有明显块状性、离散性这种具有空间性特质的汉语特殊复句[9]”。而且,汉语流水句自身的造句特点与英语句型结构存在较大区别[3]。比如,在语义方面,汉语流水句句子与句子之间缺乏连接词的使用,读者需通过语境“意会”句中深层次的逻辑关系,以意尽为界;在结构方面,单从定义也可以看出汉语流水句句型松散,句与句之间独立存在,但整体性较强,以标点为界。

因此,针对汉语流水句与其英译文的对比有利于凸显英汉之间的句构差异。此外,本文将在分析汉语流水句及其英译文的基础上,对比中美译者不同译文的句构特点,以此探寻差异背后汉英思维特质倾向的不同。

一、文献综述

据查阅,目前有关汉语流水句或其英译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内学者,且收获颇丰,对汉语流水句英译以及汉语流水句及其英译文的对比研究等方面均具促进意义。而本节将从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研究主题、语言材料以及研究发现五方面对国内流水句相关研究进行简要概述和评介。

在研究框架方面,目前相关研究所用指导理论或出发视角主要是英汉差异视角、目的论、功能对等视域。多数学者是以某个翻译理论为指导展开研究,亦或是從形合与意合这类英汉表象性差异出发展开研究,缺乏从英汉表象性差异背后的深层缘由层面出发的分析。

在研究方法方面,多数研究采用的是定性分析法。例如,对比语言学界及翻译学界均运用了定性分析法,在分析汉语流水句特点或汉英句法结构差异的基础上开展英译策略或技巧方面的研究。同时需指出的是,也有少数研究在定性分析法的基础上纳入定量分析的方法,例如赵朝永、王文斌(2020)在对比汉语流水句与英语复杂句句读功能特性时通过统计句中逗号的数量来强调英语复杂句的延续性和勾连性[13];翁义明、王金平(2020)也借助语料库对汉语流水句人机英译文的句法差异和篇章差异进行了数据统计,从而借助具体数据探讨汉语流水句人机英译文在句法和篇章上的差异[11]。由此可见,研究相对缺乏定量分析法的使用。

在研究主题方面,重点主要可见于对汉语流水句的研究,比如流水句的语义特征、句型分类等层面以及对汉语流水句英译过程中所用翻译策略或技巧的讨论,此外,也有不少研究通过对比汉语流水句与其英译文来进一步对比汉英在句构层面的特征,并指出差异所在。但针对汉英句构对比方面的研究,更多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分析,对句构层面特质性差异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深。同时也缺乏从中美译者译文的句构差异视角来窥探汉英思维特质差异的研究。

在语言材料方面,由于汉语流水句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叙述方式,因此经常出现在不同题材的文章中。但大多研究选取还是国内文学作品(如严洁 2013;翁义明、王金平 2020等)中出现的汉语流水句,但也都是以某一作品中某一种流水句作为研究对象,缺乏针对流水句的更全面系统的研究。此外,英语语言材料也多是选择一种英译文进行对比,少有研究选取两种或多种英译文。

在研究发现方面,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一是针对汉英句法结构差异提出多种“二分式”的概括性结论,如“意合与形合、流散与聚合”等;二是指出汉语流水句和其英译文或英语复杂句在结构特征层面的不同之处,例如,汉语流水句没有类似英语句构的主谓核心结构和显性衔接词等,这也是众多学者均有提及的差异点。

总之,很多研究在分析汉英句构时仍没有脱离印欧语框架的束缚,概括性地论述为英语是形合语言而汉语是意合语言,缺乏从汉英本质出发的研究;其次,多数研究只是围绕某种汉语流水句与其英译文展开,缺乏对不同地域译者译文之间句构差异以及思维差异的研究。

综上所述,目前大多研究存在研究方法不多样、研究主题不鲜明、研究材料不丰富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拟在研究方法方面,纳入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主题方面,在对比汉语和英语句构的同时,也分析中美译者译文之间句构的差异,继而从这两方面来窥探汉英思维特质差异倾向;在研究材料方面,选取老舍著作《骆驼祥子》中的汉语流水句,中国译者施晓菁和美国译者葛浩文的英译文作为研究材料,以期弥补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二、句构差异表现

笔者拟借助语料统计出所选汉语流水句与其英译文,以及两英译文中使用连接词、停顿单位以及谓语动词等句子成分的数量和频率,以试图发现汉语流水句与其英译文,以及两个英译文之间存在的句构差异。

(一)连接词

由于汉语流水句一般由多个句段并置成句、流动铺排,结构较为松散,而且句段与句段之间不借助或少借助连接词[3],因此汉语流水句与其英译文在使用连接词的数量和频率方面会存在较大差异。而由于中国译者可能会受到汉语流水句整体句式的影响而减少连接词的使用、弱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7],所以施译文和葛译文在使用连接词的数量和频率方面也可能会存有一定区别。基于此,通过量化的方法有助于更直观地看出该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例如:

(1):①她的脸是离他那么近,②她的衣裳是那么干净光滑,③她的唇那么红,④都使他觉到一种新的刺激。[4]

施译文:At the same time he didnt want to leave, for her face so close to his, her clothes so clean and glossy, her lips so red, all stimulated him in a novel way. [2]

葛译文:Her clothes were so clean and silky and her lips so red that he felt stimulated in a way that was new to him. [1]

例(1)由4个句段并置成句,而且从语义逻辑上看,前3个句段是句段④“使他觉到一种新的刺激”的结果或原因。但由于汉语流水句流动铺排、结构松散的特点,原文句段之间并没有出现连接词。但英语句子或成分之间需要连接词来凸显逻辑关系,因此,汉语流水句与其英译文在使用连接词的数量和频率方面会有一定差异。而在两个英译文中,葛浩文用连接词“and”指明了句段②③之间的并列关系,用“so…that”突出了前3个句段与句段④的递进关系,而施晓菁只是用“and”指出“干净”与“光滑”两个词语之间的并列关系,译文多用逗号连接小句,更贴近原文的句子结构。由此可见,两个译者在连接词的使用方面也会有所区别。

(二)停顿单位

笔者拟将每一处句子停顿作为一个统计单位,具体包括逗号、句号、顿号以及分号等标点。由于特别多的流水句在很多地方可断可连[8],再加上其流动铺排、结构松散的特点,汉语流水句中停顿单位出现的数量和频率相较于英译文也会有区别。另外,由于汉语流水句整句边界模糊且逗号句号界限不明[13],中国译者是否也会受到句式和标点的影响而增加小句的数量、模糊化英语标点的功能(比如逗号的并列或标记功能),从而影响英译文的延续性。鉴于此,通过量化的方法可以更清晰地看出汉语流水句与其英译文,以及两译文之间在句子连接紧密程度上的差异性,例如:

(2):①想起胡同中立着的那块黑影,②那个老人,③似乎什么也不必再说了,④战胜了刘四,⑤便是战胜了一切。[4]

施译文:The vision of that black shadow,that old man, in the middle of the alley called for no comment. By triumphing over Fourth Master Liu he had triumphed over everything. [2]

葛译文:The vision of the old man stand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alley made anything he might say unnecessary. Triumphing over Fourth Master was the ultimate victory. [1]

标点作为近现代出现的用以标记语言停顿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将连续的语言形式进行切分的手段[12]。但由于汉语流水句在很多地方可断可连的结构特性,以及依靠语义逻辑实现各成分关联的语言特点,句中停顿单位的使用频率相较于英语会更高。比如,例(2)由4个逗号切分为5个句段,全句共有5个停顿单位,且存在标点界限不明的现象,而施晓菁将原文译成了两个句子,共有4个停顿单位,第一句中用逗号的作用是明确“that old man”与其同位语“that black shadow”的关系。葛浩文则是用现在分词做后置定语代替了逗号的使用,全句共有2个停顿单位。由此可见,汉语流水句与其英译文,以及两译文之间在停顿单位的使用数量和频率方面也会有差异,施译文更贴近原文的句构方式。

(三)谓语动词

由于汉语流水句句段之间没有主句和从句之分,且多由多个动词依靠语义连接成句,而英语多是以一个“主语+谓语”结构为核心[5],多个谓语动词线性排列,亦或是将一些谓语动词转换成非谓语或独立主格形式,因此流水句中谓语动词出现的频率与英译文中谓语动词出现的频率也会有所差异。而在分析两英译文句构的差异性时,笔者在统计谓语动词数量的同時,还会统计由该结构转换成的非谓语表达方式,或者介词短语、名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等独立主格结构的数量,以此来探究两译者在转换谓语动词时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差异,例如:

(3):①忘了冷,②忘了张罗买卖,③他只想往前走。[4]

施译文:Cold and fares forgotten, he wanted to walk on. [2]

葛译文:Disregarding the cold and forgetting to look for fares, he single—mindedly walked on. [1]

(4):①他能在车口上,②亮着自己的车,③和身上的白裤褂,④和大家谈天,⑤老不屑于张罗买卖。[4]

施译文:At a stand, he would show off his rickshaw and white clothes and chat with others but never compete for a fare. [2]

葛译文:He would take a spot at one of the stands, showing off his new rickshaw and clean, white pants and jacket, and chat with the other men, seemingly too good to vie for fares. [1]

例(3)中包含3个句段,3个谓语动词,即“忘了”“忘了”“只想”,而在两个英译文中,施晓菁和葛浩文分别将句段①②中的谓语动词转换成了独立主格结构和现在分词结构,均在句中作状语表伴随状态,两译文各有1个谓语动词。例(4)5个句段中共有3个谓语动词,即“亮着”“谈天”“不屑于”,施译文中均转换成了谓语动词“would show off”“chat with”和“compete for”,而葛译文在将“谈天”转换成谓语动词的基础上,将“亮着”和“不屑于”分别转换成了现在分词和形容词做伴随状语,增加了表达的多样性。由此可见,汉语流水句与其英译文,以及两个英译文之间在谓语动词的使用数量和频率方面也有一定差异。而究其原因,便是汉英思维特质差异。

三、结语

从连接词、停顿单位以及谓语动词的使用三方面可以看出汉语流水句少用或不用连接词,更多的是通过停顿单位,或者说语义连接句子,甚至句与句之间顺序的调整与改变也不会影响整体句意的实现,体现了汉语的强空间性[10]、整体性、动态性的思维倾向;而英译文中连接词用于连接句子的各种成分,引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谓语动词是句子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且英语多通过改变动词时态来表明动作发生的时间,句子顺序不可随意改变,体现了英语的强时间性[11]、线性、静态性的思维倾向。

然而,本研究只是对比了汉语流水句及其英译文在连接词、停顿单位以及谓语动词方面的差异,继而探寻汉英思维特质倾向,对比范围仍有很大拓展空间,思维倾向也存有更多方面的差异。此外,通过建立语料库进行量化对比可以让研究变得更加直观与可靠。

参考文献:

[1]Goldblatt,H.Rickshaw Boy[M].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2010.

[2]Xiaojing,S.Camel Xiangzi[M]. 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81.

[3]胡萍,刘艳霞.从“焦点”和“散点”看汉语流水句英译技巧[J].外语与翻译,2021(4).

[4]老舍.骆驼祥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5]连淑能.论英汉句法的基本特征[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

[6]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7]任小华.翻译汉语中的连接词显化与隐化: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16(1).

[8]王文斌,趙朝永.汉语流水句的分类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7(1).

[9]王文斌,赵朝永.汉语流水句的句类属性[J].世界汉语教学,2017(2).

[10]王文斌.论英语的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2).

[11]翁义明,王金平.文学语篇机器翻译的特征与局限——汉语流水句人机英译对比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20(6).

[12]严洁.英汉句构的时空性特质差异的对比研究[J].语言应用研究,2013(3).

[13]赵朝永,王文斌.汉语流水句与英语复杂句结构特性对比:英汉时空特质差异视角 [J].外语教学,2020(5).

作者简介:李佳音(1997—),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骆驼祥子
河北省卷《骆驼祥子》阅读
论《骆驼祥子》中祥子人生悲剧的原因
从《骆驼祥子》看祥子的多重性悲剧
试谈《骆驼祥子》中两大女性形象
唤醒沉睡在《骆驼祥子》里的写作精灵
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看歌剧《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两译本习语翻译比较分析
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内涵研究
老舍《骆驼祥子》中二强子人物形象叙事的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