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繁荣社区文化以文铸魂

2024-01-24王志鲲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0期
关键词:社区文化挖掘传承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沒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才能不断提高大家的文化精神素养。文中围绕如何提升社区文化建设,挖掘、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拓展文化交流,扩大影响力,以丰富群众精神世界,让社区文化更加繁荣昌盛。

【关键词】社区文化;挖掘;传承;弘扬;促进繁荣

【中图分类号】G24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0—084—03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中提出: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新文化产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开展各类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社区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等文化生活。按照战略部署,翔安区敢于尝鲜,首创社区书院挖掘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紧密结合区情实际,扎实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广大干部群众爱乡建乡的热情迅速迸发出来,推动社区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并获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加快社区书院建设,共享文化精神大餐

(一)建社区书院,造精神家园

在社区书院的建设中,翔安发动群众自觉参与共同缔造,倡导百姓自愿捐出具有历史风貌,闲置的红砖民居。澳头、莲塘、何厝等10多个社区捐出了30幢古民居,作为社区书院、公亲会和乡贤馆等公益性场所,既节省了建设成本,又保护古建筑。此外,在书院的建设过程中,海外华侨自发积极参与,同样一度被传为佳话。

如:马巷舫山书院是清朝同治六年的古建筑,一直以来就是马巷百姓心中的文化地标;何厝书院毗邻火炬(翔安)产业园区,是服务外来员工的文化之家;内厝莲塘书院依托宋江阵传习中心,是村民心中的文武学堂;大嶝田乾社区的希元书院是由画家郑瑞勇先生腾出私宅,自筹资金26万元兴办而成。

2015年6月份在全市率先成立首家集思想道德教育、协商议事、共同学习于一体的社区书院——云头社区书院之后,翔安区的书院建设掀起新的热潮,2016年再建成45家社区书院,2017年已实现全区覆盖,并创下了多个全市第一。在短短的时间内,社区书院已经融入了千万的老百姓的生活。无围墙、零门槛、随到随学,社区书院已成为翔安居民的精神家园。

(二)课程有特色,文化有品味

翔安区有关部门及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深入第一线根据各村、街的实际情况,以群众爱听爱学为出发点,进家入户征求意见表,面对面听取建议,书院的课程安排等都是在群众的共谋共议中应运而生,站在讲台的不仅有专家学者,还有社区的“本土”人才,这种“村民间互相上课”的方式,提升了办学的亲和力。书院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各具特色多姿多彩,广大的居民群众也收获满满的。

如:厦门首个成立的社区书院——云头社区书院刚成立那天,村里比过节还要热闹,村里及周边村庄近千号人,携家带口,搬着板凳到村里的戏台前上“文化课”;作为书院别出心裁的一项授课内容的民俗文化表演,又让全村沸腾了,由云头村及周边兄弟村村民自编自演的广场舞、拍胸舞、群口相声、答嘴鼓、南音、少儿拉丁舞、车鼓弄……个个精彩节目接连登场。

莲塘书院,文院武堂前后相依修旧如旧。在这个“文武兼修”的社区书院内,不仅书香四溢,而且刀光剑影。当地人千百年来的“文脉”和“武脉”在这里延续。

自2014年以来,在市区各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宋江阵研究会、传习中心每年都举办暑期公益培训班,在广大青少年群体中持续传承、发展和弘扬传统武术与宋江阵非遗文化。而一年一度的厦门(翔安)武林大会更吸引了无数海内外高手参加莲塘比武,促进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大传播、大发展。在这里八方豪杰共筑大舞台,在这里优秀传统文化再兴新风貌。

近年来,随着马塘的富美乡村建设取得亮眼成绩,马塘人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富了的马塘村还坚持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开办社区书院定期为群众的生活提供精神文化大餐,如:结合中秋传统节日举办“和谐邻里节”,把社区书院的课搬到了宗祠文化广场上,还邀请翔安著名民俗专家、区档案局局长张再勇为村民上了一堂又一堂既接地气,又生动有趣的民俗课。

张再勇用闽南话讲学,一下子拉近和马塘村民的距离。他讲述了中秋博饼的起源,郑成功如何利用博饼凝聚、鼓舞军心,最终打败侵略者的历史。紧接着,他又从马塘村宗祠的石鼓讲到燕尾脊、雕龙等,浓浓的家乡韵味让村民更加爱乡。

“没想到我们熟悉的宗祠或祖厝,还蕴藏着这么多的寓意。”村民老陈激动地说。

在何厝社区书院,与“乡愁文化园”连成一体,每天都很热闹。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来客很大部分都是工业区的员工们,他们说,社区书院让他们有了家的感觉。连占有百分之九十侨胞的澳头村,他们的社区书院也有侨乡味,既保留了原有的历史文化元素,又融入了澳头特有的“三海一侨”现代精神元素。(三海指:海港文化、海防文化、海鲜文化)

总之,各有特色的书院已在翔安区各镇街、村居遍地开花结果,给人们带来了不同品味的文化精神大餐。提高了大家的精神素养。

(三)书院传文明,宣传正能量

在翔安区,社区书院不仅向百姓传递出他们最爱听,最想学的知识,更把文明创建的理念注入每个人的心理。近几年来,翔安先后组建了“创业达人”宣讲团、“共同缔造 百姓故事”宣讲团和“道德模范”宣讲团……。这些政治可靠、知名度高、事迹突出的草根名嘴,走进基层、入社区、进学校讲述翔安的好故事。他们走进了翔安区100多个村居,进行三百多场次的宣讲,成为翔安传递精神文明正能量的渠道。正如新店镇东园社区书院举办的“圆梦中国·巾帼故事汇”主题宣讲活动中,宣讲老师与妇女朋友们分享了最完美的家庭经验,让更多的朋友能感受到优秀家庭精神力量。

一股股古早味、草根味、侨乡味、文艺味夹杂在淡淡的书香里,不断从翔安各大社区书院荡漾开去。作为全市首个社区书院,云头书院已经成为居民协商议事、共同学习成长和培育共同精神的课堂。目前,翔安区已将云头书院的成功经验面向全区推广,努力把“更加温馨的人居环境、更加高尚的文化体验、更加和谐的人际交往”带给各位居民。

二、挖掘学校文化特色渠道,打造“一校一特”品牌

翔安区在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引领下,非常重视特色教育。翔安区教育局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特色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师资保障、校本课程开发,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和中小学衔接等方面进一步推进规划、深化、提升特色学校的建设水平,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打造“一校一特”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如:翔安一中的排球、新店中学的田径、巷西中学的射击射箭、新圩中学的重竞技、大嶝中学的棒垒球、马巷中心小学的闽南童谣、南音和象棋、内厝中心小学的木偶剧和武术、大嶝中心小学的航模、第一实小的读册歌、古宅小学的竖笛和答嘴鼓、莲塘小学的宋江阵、蔡厝小学的农民画、翠英小学的剪纸等。

这些特色学校的特色项目受到广大师生的支持与热爱,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和省、市级的比赛中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2012年古宅小学的竖笛《草蜢弄鸡公》参加第十三届全国校园春晚荣获金奖。

三、拓展文化交流平台,促进文化繁荣

(一)传承闽南文化瑰宝——宋江阵

翔安区的宋江阵发展至今有近两百多年历史,给本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是闽南地区独特的文化瑰宝。在各部门重视下,在柯依达工贸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下,新宋江阵成立以来,已经在省内外演出及交流一百多场,受到省内外观众的好评。此后,他们还组织参加了两次国内武术大赛均获金牌。2016年至2020年又成功举办宋江阵民俗文化节及武术精英赛。现在宋江阵文化不但在乡村展开,而且也导入企业、校园,特别是莲塘小学的宋江阵,现在不仅仅是翔安区的名片,将来还可能成为厦门传统民俗文化的一张名片。

这只是翔安区对外民俗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现在新店镇吕塘戏校、马巷镇的池王文化、新圩镇的拍胸舞……这些民俗文化也已经陆续被挖掘出来,并加以传承。

(二)发挥传统优势 推动对外体育文化

翔安区发挥传统优势,积极推动体育文化的对外交流,共同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与繁荣。譬如:区象棋协会连续几年与全国象棋教育协会进行互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使象棋交流常态化,推动了象棋竞技水平的提高。现在翔安区对外交流又创新品牌——棒球。棒球作为翔安新兴的一项体育运动,在全国棒球运动火热的氛围带动下快速发展和壮大。目前,棒球国家级基地落户翔安,2015年青少年棒球交流赛也在翔安举行,青少年棒球选手激情比拼,挥汗赛场,一条无形而坚实的纽带,让他们齐聚翔安,共襄盛举,交流球艺。

曾任翔安区副区长的林奕田表示,翔安將不断把棒球交流赛事做强做大,发挥翔安区在垒棒球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推动对外青少年棒球交流与合作,将棒球打造成为翔安区又一个体育对外交流的靓丽品牌。

(三)经贸文化交流的好地方——大嶝小镇

大嶝小镇,置身于“8.23”炮战的主战场——大嶝岛,距离金门最近的地方仅2000米,是海上看金门的最佳地域,岛上正兴建的翔安国际机场,将进一步拉近大嶝与世界的距离。

自免税公园面世以来,每年逾200多万人次的市民游客亲历感受,述说大嶝小镇作为美丽厦门不可忽视的游客魅力,作为无法取代的城市味觉标签——闽南味。

首先,免税公园的开办,拉近了对外交流的距离,全国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涌向这个具有神秘色彩的特色小镇,伴手礼则是城市独有的特色“烙印”,免税公园里无数的商品可在这里一站购齐,她是经贸文化交流的好天地,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大嶝小镇各方面的建设与配套正在不断地完善不断升级,成为游客来厦门的岛外必选之地。

现在,大嶝小镇已成为了“美丽厦门”的新坐标,从2011年的“厦门10大商业街”殊荣、2013年的“厦门岛外最受游客喜爱景点”、2014年的AAA景点成功申报评选;到“厦门新24景”48个候选景点入围,……车来人往,天南海北慕名而来的游客来到了大嶝小镇。阵头表演、戏曲表演、书法展等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也纷至沓来,不定期在大嶝小镇上演,大家在这里领略海岛风情,感受休闲魅力。

(四)担当文化艺术使者 开展对外交流活动

翔安区举办“中华大家园”2011全国关爱各族少年儿童厦门市翔安分营公益夏令营活动,组织35名营员前往莆田市南少林寺渡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活动,亲身感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木文化。带领翔安的孩子前往首都北京参加为期6天的夏令営活动,让边远海岛少年儿儿童亲身体验中华民族的渊源文化的同时,感受党和国家对少年儿童的关爱。

吕塘戏校高甲戏实验剧团每年前往文莱等地开展交流演出活动。据统计,行程遍及文莱的区、乡、村,演出场次一百多场,演出剧目50多个,观众近十万人次,让在地乡亲过足了戏瘾,饱尝了乡情,是对外文化交流中最为常态化的交流项目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翔安吕塘戏校的对外民间文化交流工作也取得佳绩。从2006年起,已连续三年应邀赴文莱参加为期15天的中秋节民间庙会活动。目前文莱人口约37万人,其中华人占11%。在华人中,闽南人占绝大多数,而且他们都保持着家乡的风俗习惯和民间信仰,剧团之所以能够到文莱演出也是文莱的华侨乡亲热情举荐促成的。中国驻汶莱大使馆大使佟晓玲等官员也专程前往文莱腾云殿广场看戏,并专门设宴招待演职员。佟晓玲大使说,翔安戏校的访问演出,不仅带来了优美的文化艺术享受,而且带来了乡音、乡情,也带来了家乡人民对远在文莱乡亲们的问候和思念,此行是一次成功的民间文化之旅、艺术之旅和乡情之旅,促进两国的民间友好关系,为中文两国睦邻友好、全面合作关系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翔安南音占据厦门南音的“半壁江山”。2008年翔安区南音协会成立之后,每年元宵节,区均举办全区南音大会唱活动。还组队到晋江、南安、泉州、厦门、漳州等市进行南音文化交流演唱,活跃于闽南地区一带。经常配合区委工作中心,每年组织下乡下社区进行南音交流演唱活动,丰富我区人民文化生活。此外,从1990年以来,特别是马巷南音作为福建南音代表团唯一的民间成员,赴菲律宾演出,在总统府举行,特为当时的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夫人专场演唱;2006年应新加坡同安会馆马来西亚马六甲同安金夏会馆的邀请,进行为期14天的巡回演出;2011年,应马来西亚瓜雪县沙白适耕庄福建会馆和新加坡同安会馆的邀请,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参加为期8天的国际南音文化交流演出,为推介翔安南音文化,扩大新区对外的影响,增进在外侨胞的情感作出积极的贡献。

总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沃土。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文化是一个有力的截体,一种柔性化力量,也是社区美的精髓。通过文化建设以文铸魂,把浓郁的文化氨围送到了村民的家口,把美丽厦门的共同精神塑造在通老百姓的心间;通过文化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增强群众的精神力量,聚集城区人气,提升社区品味,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社区文化建设更加繁荣昌盛。

作者简介:王志鲲(1978—),男,汉族,福建厦门人,本科,翔安区文化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副高),研究方向为群众文化艺术创作、活动等。

猜你喜欢

社区文化挖掘传承
宁夏生态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探究
甘南藏区“和谐”社区文化构建
互联网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思考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古诗词教学中艺术内涵的挖掘策略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