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4-01-23陈琳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应用价值初中数学

陈琳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过程中,构建高质量的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核心,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质增效是教师工作的关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探索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问题导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优势。文章主要分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结合具体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为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价值;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30-0055-04

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学生需要具备问题意识。问题导学法是基于学生主体提出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尽管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应用困境:问题导学法要求教师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学生则需要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问题导学法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问题缺乏探索欲望,从而影响了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问题导学法通常需要教师花费更多时间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讨论。然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需要进行知识传授和问题导学时间的分配,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问题导学法强调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需要丰富的学习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的意义

(一)教学设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运用充分凸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借助问题的引导推动学生深入学习,成为知识生成与问题探究的主体,向主动学习者的角色转变。在问题的启发下,学生完成思考与探究过程的展示,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完整流程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推动数学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二)教学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具备清晰的思路,有序推动问题探究活动的进行。在问题导学法的指导下,学生基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学习与问题探究,利用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的结合解决问题,把握问题本质,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过程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问题导学法突出导向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自主学习。基于问题导入法的初中数学课堂满足了动态教学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思维能力等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通过学习平台搭建构建高质量课堂的桥梁,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目标。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的不足

(一)学生欠缺问题探究意识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部分学生较为依赖教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面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倾向于记忆与应用,没有思考知识从何而来,如何应用、如何创新等。在学生缺乏问题探究意识的情况下,教师设计的问题难以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逃避数学学习的念头,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例如,学生通常习惯于直接接受公式和规则的讲解,而缺乏对其背后原理的深入思考。学生可能习惯于接受数学定理和结论,但不懂得提出问题来深入探究定理的证明过程。他们可能只求结果,而没有思考形成结果的过程。

(二)问题难度控制不到位

初中阶段的学生存在较大的学习差异,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需求不同,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影响问题导学法运用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例如,若问题过于复杂或抽象,学生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难以理解问题的提出意图或解决方法,从而产生学习的挫败感。若问题过于简单或直接给出解决方案,学生可能会缺乏主动性和思考的动力,无法真正发展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反馈模式单一

问题导学法的核心是“导向”,在于问题和教师的引导,在于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但是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评价其学习过程,忽视了学生探究问题过程中的态度、思路等因素。

例如,学生在问题导学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困难,需要针对个体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如果反馈模式过于统一化,则难以针对具体学生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如果反馈过于模糊或泛泛而谈,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问题所在,难以得到准确的指导,导致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的策略

(一)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导学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运用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探究学习活动。问题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数学教学效果,其质量与 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关。问题导学参与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努力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满足感。导学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启发下形成对知识的初步理解,促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加投入。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三视图的基础为学生设计导学问题:“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曾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你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学生在小学时就学习了这首古诗,能回答出诗歌主要描写庐山的变化多姿,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两句诗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在学生利用语文知识回答问题后,教师继续向学生提问:“你们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这个现象吗?”教师借助学生熟悉的语文古诗,让学生对三视图相关知识形成基本认识。接着教师让学生找出其他与三视图有关的图形,分别描述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形,让其他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调节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

(二)利用问题导学,拓宽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存在的。导学问题也应该从生活中寻找,对学生熟悉的事物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借助生活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作用,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现实价值。在开展问题导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生活化设计,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升问题设计的质量,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提高生活质量的能力。

生活化问题的设计需要教师具备观察事物的能力,也需要教师对数学知识具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将生活现象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全面把握数学知识的原理,借助问题导学拓宽学生思维。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圆”的教学中,教师根据相关知识为学生创设情境:“常见的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在生活中这些图形的运用也十分广泛,但是为什么车的轮胎一定是圆形的?如果换成其他形状可不可以?为什么?”想象这个情境对学生来说很容易,学生见过各种交通工具,并且在潜意识中就认为车的轮子就是圆形的,但是并没有思考过背后的原因。教师再次提问:“小明用一根长度为10 cm的线段围成了一个圆,他想找到一个周长与这个圆完全相同的矩形。你能帮助他找到合适的矩形吗?”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学生可以首先回顾圆的定义和性质,比如圆的周长、直径、半径以及圆与矩形的关系。学生可以尝试利用几何工具(如圆规和直尺)绘制不同半径的圆,并测量它们的周长。学生可以观察并总结:当圆的周长等于线段的长度时,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可以推测,当圆的周长等于线段的长度时,所对应的矩形的长和宽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可以验证他们的推测,绘制出对应的矩形,并计算它的长和宽。通过以上的问题导学,学生会进行思考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利用问题导学,完成知识巩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是课堂教学的几十分钟就可以实现的,从课堂导入到课后复习的整个环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都要积极参与。问题导学法不仅可以运用在课前和课中,而且可以延伸到课后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中。在学习了数学知识之后,学生需要及时复习巩固知识,加深印象。面对相对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体系,教师要引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促使学生构建科学的思维体系,形成对数学知识的全面认识。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梳理,借助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加强章节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促使学生在回顾旧知识、巩固新知识的学习环节中产生对知识的全新理解与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利用问题导学法导入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一元二次方程是在一元一次方程基础上的难度升级,学生可以从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中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题思路。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复习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是什么?基本方程是什么?有哪些解题方法?其中的变量和函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回顾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将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等进行对比,由此总结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变量、函数关系,掌握解函数题的一般方法。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小明和小红一起去购物,小明买了一件衣服,小红买了两件衣服,他们一共花了100元。如果一件衣服的价格是x元,请求出x的值。”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学生可以设小明买的衣服的价格为x元,那么小红买的衣服的总价就是2x元。根据题目中的条件,他们一共花了100元,于是可以建立方程:[x+2x=100]。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这个方程简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即:[3x=100]。

最后,通过解这个方程,学生可以求出x的值,进而得出小明买的衣服的价格。通过问题导学法,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进一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题方法,进而为后续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打下基础。

(四)结合现实生活,开展问题导学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创新型人才是社会的主要需求。创新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把握原理的基础上运用新方法与旧知识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不能培养只会读书的学生,而是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教师要利用问题导学法拓宽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跃思维,促进推理能力、反思能力的提升。学生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在解决单个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同一类问题的方法,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发掘学习潜能。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问题的设计拓宽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思考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的提升。又如,在检验产品的合格率时,工厂通常会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确定同一批次的产品是否全部合格,合格率为多少。如果发现抽样的产品中有不合格产品,那么同一批次的产品可能都要回炉或者销毁。教师在为学生展示某工厂某批产品的抽样检测合格率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检测方法是以什么数学原理为依据的?这种检测方法具有偶然性吗?”在教师的问题导向下,学生对概率原理、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等进行思考,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

综上所述,初中是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随着教学内容深度和难度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传统的讲授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很大潜力,教师应不断探索和运用问题导学法,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灵活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同时,学校和决策者也应提供支持和资源,为问题导学法的运用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问题导学法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数学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学生可以更主动地参与和探索。问题导学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提升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问题导学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来促进学习。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问题导学法常常涉及一些开放性和多元化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学生不仅懂得解答问题,而且懂得思考问题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郭小亮.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3(25):54-56.

[2]  郑泽模.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14):31-33.

[3]  李丽君.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探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5):26-28.

[4]  王晓伟.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5):5-7.

[5]  杨发鑫.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3):29-31.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应用价值初中数学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公共管理在税务行政管理应用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