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报刊选读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2024-01-19郑瑜婕
摘 要:英语报刊选读是面向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将西方英语报刊文章作为教学素材,是学生接触西方世界的一条直接途径。课程思政建设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使课程教学目标进一步完善,在将专业学生培养成专业人才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学生拥有全球化视野。本文将以高校英语报刊选读课程为例,浅谈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并在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OBE教育理念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关键词:英语报刊选读;课程思政;思想政治素养
作者简介:郑瑜婕(1993.02-),女,江苏丹阳人,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教学法。
在课程思政理念未推出之前,大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集中于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自此,高校各专业课程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与大学思政课程不同的是,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知识的教授过程中,使得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积极的态度学习专业知识。肖琼与黄国文认为,课程思政的教育内容是弹性的、隐性的,量和度的多少是没有严格规定的,因此也是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是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
一、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寓价值观引導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
英语专业课程的特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较为真实的语言学习素材,以便更为高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英语报刊选读是面向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阅读课程,该课程将英语报刊文章作为主要载体,向学生提供真实的英语语用物料,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该课程的阅读材料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报刊文章,因此学生需要分析和理解英语报刊文章特有的表达方式和所涉及领域的专业术语,并掌握语言的实际运用方式来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将思政元素融入该课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英语报刊文章所反映的西方社会的现象,帮助学生从英语报刊文章中掌握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社会、经济等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关心国际形势与国家大事的习惯。
美国著名新闻传播学者 Merrill认为,新闻写作包括观念塑造、新闻控制和事实加工等宣传手段,因此报刊文章具有传播意识形态与传递社会价值等特性。英语报刊文章作为西方价值传递的媒介之一,教师需要谨慎而细致地选取并用于教学。信息化时代,大学生作为借助网络接收信息的主力军,不免被各种渠道所传递的价值观念所影响,造成意识形态的混乱甚至偏差,所以英语报刊选读课程在进行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实施课程思政也十分重要。
二、OBE教育理念概述
OBE教育理念全称为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一种优先考虑结果、目的、成就和产出的教育理念,认为所有关于课程、评估和教学的决定都是由学生在项目或课程结束时应该展示的学习成果驱动的,且该结果是可观察或可测量的。OBE教育的实施原则为:清楚聚焦(Carity of Focus)、反向设计(Design Down)、扩大机会(Expanded Opportunities)和高期望(High Expectations)。“清楚聚焦”意味着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应以学习者所期望的最终学习成果为导向,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聚焦于该结果之上。“反向设计”指将最终学习成果设为教学起点,教学设计由最终学习成果向下倒推。“扩大机会”则意味着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并将之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以便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高期望”指为了促进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教师应该对学生有更高的期望,并制定更有挑战性的教学目标与标准。
三、英语报刊选读课程教学现状
英语报刊选读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注重语言技能的探讨与赏析,并通过社会、政治、经济、战争、环保、人口、国际关系、科学技术等方面主题的报刊文章,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在文章赏析的同时,学生可掌握英语国家报刊惯用的英语表达逻辑和方式,以提升自身文化感知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英语报刊选读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具体表现为:
(一)学生缺乏阅读报刊的主动性
英语报刊的语言难度较高,对于英语阅读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阅读时可能会感到困难,从而失去兴趣。此外,具有阅读价值的大报(Broadsheet)的内容可能过于严肃,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英语报刊所涉及的文化背景与中国学生所熟知和了解的背景不同,这也成为学生缺乏阅读主动性的原因之一,从而无法对学生的思政素养加以培养。
(二)阅读素材缺乏时效性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大多会选取已出版的与该课程相关的教材,但由于编撰、出版等环节有一定时间消耗,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时,所选报刊文章已缺乏实效性。尽管这些报刊文章仍可向读者提供特定事件的相关信息,让读者感知不同时代、社会背景下所发生的事件,但由于缺乏时效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联系,故而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三)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考虑不够全面
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英语报刊选读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依靠教师自身对于报刊所述事件或现象的理解、教师自身的思政素养以及课程思政建设的意愿,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考虑不够全面等情况。
四、英语报刊选读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基于现有问题,结合OBE教育理念,在英语报刊选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从以下层面进行探索:
(一)以学生为中心,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环节的设置以及评价环节的设计都应从学生角度出发。首先应坚持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思政教育要求,英语报刊选读课程具有以下三大目标:第一,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文章赏析和案例分析,了解西方国家文化以及相关语言知识点;第二,能力目标:除提高阅读能力外,学生通过文本分析提高独立、批判思考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小组作业等学习活动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第三,素养目标:学生通过多领域文章阅读拓宽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辩证看待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体会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不同单元应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目标。以《美英报刊文章阅读(精选本·第五版)》为例,第一单元所选报刊文章围绕“China Watch”展开,阅读素材围绕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话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思政教育重点放在“培养民族精神,构建家国情怀”之上。根据单元所囊括的各文章主题,教师可将该单元的教学目标设置为通过学习不同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三方面的特定话题(人才战略政策、中外经济交流、中国式教育),使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意识到欲知人先知己的重要性,通过了解国内外人士对特定话题的看法辩证地看待相关事件,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
教师应根据教学素材内容和学生课堂表现,灵活开展教学活动。例如,遇到概念性偏多的文章,教师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将概念具象化。如《对美国梦的种种困惑》一文,谈及关于拥有房屋的美国梦以及中国威胁论。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可通过PPT介绍“美国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引出该概念中“拥有住房”的内涵和社会意义,再通过PPT演示图表和数据,来说明拥有住房在美国社会的重要性。针对中国威胁论,教师可采用小组调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西方媒体所宣传的相关内容,并进行针对性解释,以此达到批判性思考的目的。教师可结合这篇文章,引出中国梦的含义,借用小组展示的呈现形式,鼓励学生全面了解大国动向,在学习中增强“四个自信”。此外,由于教材中的报刊文章缺乏时效性,教师可将线上资源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同时将线上平台作为课外学习与教学评价的辅助工具,以实现混合式教学。
在评价环节的设计上,教师应侧重于布置显性作业,使学生在学习中内化的思政素养得以体现,进而使学习成果可衡量。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或是团队合作实践任务,可以考查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目标和任务的理解和实施情况。同时,课堂讨论中学生的表述和思考过程也是思政教育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英语报刊选读课程教学中注重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课堂设置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加强团队合作,并将讨论结果通过代表发言或集体展示的形式可视化。
(二)教学素材选取
教师应选取既具有思政教育意义又能与学生现阶段经历有联系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做到使思政教育服务于实践。教师可在课程教材的基础上,适时添加最新的时事新闻,利用时事新闻进行思政教育,做到书本与实际相结合。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发展情况选择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文章作为阅读素材,例如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环保等的文章,以此帮助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同时提升学生对于重大问题的敏感度。例如,《美英报刊文章阅读(精选本·第五版)》的第五单元中,标题为“谷歌的零碳计划”的报刊文章向学生展示了以谷歌为首的美国企业如何探索节能减排的环保之路,其内容不乏碳足迹、碳中和等环保术语以及环保举措,教师在解释相应概念时,可结合国内企业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的相关案例或报道。教师可利用学生群体熟知的蚂蚁森林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从自身使用经历出发,将较为枯燥的环保事业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及企业在环保事业中所付出的努力,提高民族自信,理解生态文明建设与“两山理论”。
此外,在內容以及篇幅上选取稍具挑战性的篇章,教师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讨论题材等,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思政教育的内核,并具有洞察社会发展的敏感性。
(三)教师提高自身思政素养与思政教育意识
教师需要提高自身思政素养,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和成就,掌握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趋势,从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同国家发展大局,激发学生追求理想、担当作为的意识和情感。同时,教师应深入解读相关文件,以便更好地在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具体来说,教师可通过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学习强国等平台掌握最新时政与思政动向,积累素材的同时提高思政敏感度。同时,教师可组成课程组,共享教学资源,探讨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可行性。
五、结语
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是必然趋势。这种教育方式在学生思维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思政教育的引领下,学生可以借助所学习的英语报刊文章,认识到自己在未来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并在后续的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落实这些思想。同时,英语报刊选读课程本身的特点也符合思政教育的目标和标准。英语报刊文章有着丰富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题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还有利于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和多元化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而形成开放包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因此,将英语报刊选读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思考、学习和实践机会,同时也可以促进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肖琼,黄国文.关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中国外语,2020(5):1,10-14.
[2]郑志恒,黄雅娟.英语报刊选读课程的思政内涵及教学实践研究[J].外语研究,2021(4):59-63.
[3]Rao N J. Outcome-based Education: An Outline[J]. 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Future, 2020(1):5-21.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英语报刊选读”(项目编号:2021ykcsz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