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研究

2024-01-16姚聪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说明文

摘 要:说明文是重要的实用性文本,是学生进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支撑。“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能够指引说明文教学顺利开展,尤其便于学生在阅读、表达的过程中获得良好发展。但是,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忽视说明文的教学价值,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说明文教学,这有违新课程改革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针对此情况,文章指出,初中语文教师应在认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下的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价值的同时,改进教学方式,着力进行说明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说明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33-0079-03

当前,语文教学改革进入核心素养培养阶段。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六个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说明文是重要的實用性文本,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提出为说明文教学赋予新内涵、新要求。教师需要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指引下实施说明文教学。

一、“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界定

要想理清“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下的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的价值,教师要先知道什么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体验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倾听、阅读、观察等方式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依据具体的交际情境和交际对象,逻辑清晰地进行表达,传递有效信息,满足现实生活交际需求[1]。“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不是简单地罗列实用性问题,也不是简单地叠加阅读、交流,而是借助实用性阅读与实用性交流,促使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其中,实用性阅读是指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内化知识的过程;实用性交流是指整合现有信息,对信息进行修正、输出的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学生能做到阅读、表达相结合,建立良好的认知,同时潜移默化地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基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价值

(一)帮助学生提升信息整合能力

说明文包括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性。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说明文的过程中,掌握与应用知识和技能,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借助恰当的语言、方法、顺序,说明事物的特点[2]。此目的的实现离不开学生筛选、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作用下,学生会获得实践机会,在实践过程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继而整合信息、组织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交换信息,顺其自然地增强信息整合能力。所以,在实施说明文教学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

(二)帮助学生发展逻辑表达能力

说明文教学有一个贯穿教学始终的主线,即让学生逻辑清晰地表述问题、描述事物[3]。“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能够推动学生进入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发挥逻辑思维作用,沿着一定的顺序探寻事物的本质,建立良好认知,并逻辑清晰地进行表达。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提高逻辑思维水平。因此,在实施说明文教学时,教师要紧扣教学主线,联系具体的教学内容,使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性表达,促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三)帮助学生提升科学思维水平

说明文的显著特征是准确性。这表明,在阅读说明文时,学生要准确地分析文章内容,了解事物或事理,体会其与其他文体之间的差异。同时,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还要了解作者严谨的思维方法和求真的科学理念,提高科学思维水平。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指引下,学生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用不同的方式,由浅入深地剖析说明文,层层深入地理解说明文的逻辑和内涵,建立深刻的认知,同时感知思维方法、科学理念,自然地提升科学思维水平。所以,在实施说明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说明文内容,帮助学生提升科学思维水平。

三、基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

(一)设置说明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指引说明文教学。《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导向,在“课程目标”“教学提示”“教学建议”等方面指明了语文教学方向[4]。语文教师要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明确教学方向,继而联系具体的说明文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例如,《课程标准》在“教学提示”栏目要求学生阅读说明性文本,发现、欣赏、表达、交流生活中的种种美好,学会热爱生活,感恩生活。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说明文单元,设置了五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蝉》《梦回繁华》),分别介绍了中国古建筑、园林、绘画艺术和动物。其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梦回繁华》这四篇说明文可以助力学生欣赏名胜风景,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美好。教师可以整合这四篇说明文,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定教学目标:(1)阅读实用性文本,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把握说明对象的基本特征;(2)知道不同的说明方法,学会紧扣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3)感受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增强思维的逻辑性、科学性、严密性;(4)了解中华传统建筑、绘画艺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产生探索自然和社会的欲望,塑造科学精神。

(二)拓展说明文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是实施说明文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虽然初中语文教材中设置了诸多说明文,但是这些文本篇幅有限,不利于“实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落地生根。课外有诸多说明文资源。教师要在“用教材教”这一教材观的指引下,以教材中的说明文为基础,收集相关的课外说明文,拓展说明文教学内容,夯实开展“实用性阅读与表达”活动的基础。

例如,《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围绕苏州园林的特征创作的一篇说明文。在这篇文章中,叶圣陶先生站在游览者的角度,先概述苏州园林的地位、价值、总体特点,接着紧抓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图画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说明。之后,叶圣陶先生简单地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其他特点。在阅读这篇说明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知园林风景类题材说明文的特点。但是,学生阅读单篇内容不利于建立深刻的感知。对此,教师可以依据《苏州园林》的特点,选取与之类似的园林风景题材的说明文,如《故宫博物院》《万园之园——圆明园》等。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认知同题材说明文特点的同时,了解不同的古建筑,体会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魅力,由此增强表达欲望,为向他人介绍中国古代建筑及其文化做好准备。

(三)丰富说明文教学方法

1.比较阅读法

比较阅读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或有一定联系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分析其共同性和特殊性的阅读方法[5]。比较阅读的过程正是学生发挥逻辑思维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围绕比较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探寻其共同性、特殊性,建立良好的认知,同时提高逻辑思维水平和逻辑表达能力。

例如,《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的两篇说明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具有连贯性,同时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是值得学生比较的。尤其,教材的“思考探究”板块提出了如下两项任务。任务一:这两篇短文都提到了恐龙的灭绝,但是所使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重点问题也不同,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任务二:这两篇短文都从某一现象出发,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了规律性的认识,请任选其中一篇课文,分析其思路。其中,任务一直接点明了这两篇说明文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任务二则指明了这两篇说明文之间有共性。教师可以“思考探究”板块为依据,引导学生探究这两项任务。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认真分析任务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切实把握任务要点。之后,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以选用的材料和说明的问题为切入点,找寻两篇说明文中的相应内容,反复诵读、对比,发现二者的差异,由此组织语言,认真表述。与此同时,学生会紧扣这两篇说明文的写作特色,探寻它们的相似之处。在有所发现后,学生主动走进合作小组中,与组员展开激烈的交流,描述两篇说明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建立深刻的认知。在整个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有针对性地探寻到两篇说明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建立正确的认知,尤其提高逻辑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获得良好发展。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及方法论的指导下,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使用恰当的手段有目的地引入具有积极情感色彩的场景,使学生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实现认知、思维、情感、观念等协同发展的教学方法[6]。情境教学法具有实践性,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实践的机会。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发挥主观能动性,整合信息,踊跃表达。

例如,在《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中,作者先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接着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了石拱桥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基于文章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独特的中国石拱桥。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展示赵州桥、卢沟桥的图片,同时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正在带领游客游览赵州桥。一名游客向你提问:‘赵州桥有什么特点?其历史地位是怎样的?卢沟桥也是一座石拱桥,它有什么特点?历史地位如何?你会如何回答这名游客呢?”学生边看边听,进入具体的情境,同时在问题的引导下发挥思维作用,提取关键信息,了解“做什么”。立足于此,學生发散思维,联想《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将注意力集中在描写中国石拱桥特点以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相关内容上,思索其特点、历史地位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发挥逻辑思维作用,选取有价值的信息,认真组织语句,介绍相关内容。

在学生代表介绍时,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化身游客,认真倾听,并对照《中国石拱桥》中的有关内容,发现学生代表的表达漏洞,提出问题,促进学生认真阅读,有针对性地探寻相关内容,弥补认知漏洞,给予较完善的表达。通过体验实践活动,学生既可以做到阅读、表达相结合,加深对《中国石拱桥》内容的理解,又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信息整合能力、语用能力,有利于提升发展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指引下阅读说明文,不仅可以了解说明方法、说明对象、说明顺序等,建立良好的说明文认知,还可以在阅读与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增强信息整合能力、逻辑表达能力、科学思维水平,增强说明文阅读效果。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紧扣“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下的说明文教学价值,联系具体的说明文内容,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接着,教师要以教材中的说明文为基础,收集相关的课外说明文,拓展说明文教学内容。之后,教师要以说明文为依托,灵活应用比较阅读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实践活动,使学生自觉阅读、交流,由此达成教学目标,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指引下发掘说明文教学价值,切实增强说明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姚兰.统编初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3.

倪含石.“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视域下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探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23.

袁照慧.初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3.

郝英达.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说明文有效教学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22.

刘重达.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说明文教学策略探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22.

姚元珍.浅论当前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4):114-115.

作者简介:姚聪(1988.10-),女,浙江衢州人,任教于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菱湖校区,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说明文
说明文阅读专练
高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生语文实用性阅读能力培养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