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桂林团扇介绍文本英译策略研究

2024-01-12丁美育 刘永丽 陈飘 沈玉莹 谭梦秋 范永祥

校园英语·下旬 2023年7期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

丁美育 刘永丽 陈飘 沈玉莹 谭梦秋 范永祥

摘 要: 在翻译非物质文化遗产桂林团扇过程中,译者发现桂林团扇文本的特点增加了翻译的难度。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出,要以译入语文本为导向,使译入语读者读完译本后能够产生和源语读者相似的反应。在翻译桂林团扇外宣材料时,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可以使译文表达更加地道,使更多人在读完译本后了解桂林团扇这一非遗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从词汇、句法以及语篇三个层面分析桂林团扇外宣材料的文体特点,基于此特点,译者采用了异化翻译策略和归化翻译策略来翻译桂林团扇的外宣材料,同时提出了运用归化策略翻译时可用的方法。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桂林团扇;异化翻译策略;归化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丁美育,刘永丽,陈飘,沈玉莹,谭梦秋,范永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桂林团扇是当地匠人精湛制作工艺的代表,蕴涵了桂林当地特殊的历史文化,因此桂林团扇介绍文本的英译在对外宣传其艺术价值、促进其创新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现有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的英译研究较少,且大多依托生态翻译学、传播学、顺应论等视角探索非遗外宣。在新媒体时代下,本文通过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分析桂林团扇介绍文本的英译策略与方法,以期促进桂林团扇的对外宣传,让其更好地走出去,也促使桂林团扇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发展。

一、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在1986年出版的《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一书中,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了著名的翻译理论功能对等理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是“翻译时应追求语言功能上的对等,而不是形式上的对应,要以读者的感受为基准,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知译本的意思,产生与原文读者相似的读后反应。”奈达认为,在翻译时应优先考虑翻译材料内容的意义,且为保留源语的意义,可以适当放弃追求形式上的对等。由此可以看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以译入语译本为基准,将译入语读者在读后的反应作为衡量译文好坏的标准。而桂林团扇历史悠久,制扇工艺复杂,且工艺对于对其鲜有了解的母语听众来说都十分难懂,翻译起来就更为困难。因此,应使用以译入语为导向的功能对等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以期向世界传递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桂林团扇的信息,并吸引更多人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桂林团扇外宣材料的文本特点

桂林团扇的外宣材料多在官方媒体、期刊论文以及博览会的展品介绍中可见。这种材料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桂林团扇的历史、制作过程等,呈现了独特的特点,下面将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面简述其特点。

(一)词汇特点

与桂林团扇制作工艺、制作过程相关的文化词较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在制作工艺与制作过程,因此,在对外宣传时介绍其详细且专业的制作工艺及制作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一代又一代传承人在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创造与传承发展而来的,是其他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很难理解的,而这些独特的文化也大量体现在文化专有词上。在此背景下,翻译桂林团扇外宣材料时,有时很难找到与译入语文化相对应的文化专有词。如在桂林团扇相关的外宣材料中就经常提到与桂林团扇的制作工艺及制作过程相关的专业表述,例如:“一把团扇通常由扇骨、扇面、扇柄、流苏等配饰制作而成。”这些文化专有词的出现大大增加了翻译的难度。如何使读者既能清楚地明白其中意思,又能让其从中了解中华的文化,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而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时译者要以译入语读者的接受度为基准,可以使用音译、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因此,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可以灵活翻译出现的文化专有词,使译入语读者在读桂林团扇的外宣材料时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专有项。

(二)句法特点

从句法上看,桂林团扇外宣材料最大的特点是句子复杂、意合性强。由于中国人的语言思维和语言习惯,桂林团扇的外宣材料中常会出现以句意来连接多个短句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出现与译入语国家语言思维与风格不符的问题。因此,为使译入语读者流畅地阅读,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在翻译桂林团扇的外宣材料时应注意译入语国家的语言思维,对材料进行适当删除或增补,并调整句子结构,使译文更加地道。

(三)语篇特点

桂林团扇外宣材料的主要作用是向外宣传桂林团扇的制作工艺及其背后的中华文化,使更多人了解、热爱这一物件,甚至促成与译入语国家的贸易往来。因此,桂林团扇外宣材料的语篇应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且具有一定的交流性。在这种情况下,译者要通过删减重复内容、增补缺失内容,转变原文本的语言风格,使译本的语言风格与译入语国家语言风格一致,达到文化传播、交流的功能。

三、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桂林团扇外宣材料的英译策略

译者根据桂林团扇外宣文本的特点,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翻译了由官方媒体发出的有关桂林团扇的外宣材料,总结出以下翻译方法。

(一)异化翻译策略

1.直接转化法。不同的文本特点及功能决定了译者在翻译时应选择哪一种翻译策略。翻译桂林团扇的目的是为了让它走出国门,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歡上桂林团扇。基于桂林团扇外宣材料的特点以及目的,译者在翻译时应该本着“使译入语读者对文本内容的反应与源语读者对文本内容的反应趋于一致”的原则。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如果直译能够实现功能对等,那么就不需要归化了(Nida,2004:227)”。这种情况下,译者只需在翻译时保留原文本的内容和形式。例如:

原文:在传统中国,团扇代表着团圆美满。

译文:In traditional China, Tuan Shan is a symbol of union and happiness.

以上文字的意思均可以按照原文本的字面意思来理解。这种情况下,译者在翻译时可以采用直接转化法,即按照原文表达的字面意思来翻译,使源语转化为译语的过程更加简单明了,无需变化太多就可实现功能对等。

2.音译法。桂林团扇在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承载了这一地域特殊且悠久的文化底蕴,因此,如何恰当翻译它的名称,以使译入语读者清晰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音译的方法常用于翻译中华文化专有名词,只根据专有名词的读音而不是根据意译来翻译该词。译者在翻译桂林团扇时,就可用音译的方法翻译成“Guilin Tuan Shan”,这种简单直接的翻译方式保留了其本身的语音特征,不会破坏其暗含的文化精髓,更容易被英语国家的读者接受。

(二)归化翻译策略

由于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下英汉语言的差异,一些文化专有词有时不能通过直接转化的方法实现功能对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归化翻译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归化翻译策略是指以译语语言文化及语境为导向,将源语翻译成符合译语读者认知、易于译语读者理解的表述。下面主要探讨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归化翻译策略在翻译桂林团扇外宣材料过程中的应用。

1.正确翻译相关文化专有词。在翻译桂林团扇外宣材料的过程中,准确翻译相关的专有词是非常重要的。不同国家的文化是不同的,不能互通,因此,在用不同的语言对外宣传的过程中,译者必须以译入语读者为导向,不能仅仅按照源语材料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因为这样可能会使译入语读者产生误解。因此,在翻译桂林团扇外宣材料的过程中,译者必须准确理解一些专有词语的意思,并考虑译入语读者的语言文化,在译入语中寻找正确的对等表述。例如:

原文:团扇还有宫扇、纨扇之称。

译文:Tuan Shan is also known as Palace Fan or Silk Fan.

以上例句中,宫扇和纨扇名称的由来蕴藏着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且根据读音难以区分。宫扇是指古时朝廷仪仗中所用的扇子;纨扇是指用中国的丝绸所做成的扇子。在翻译这两个词时,译者采用了归化翻译策略,在英语中找到与之有相同意思、能够使英语国家读者理解的词语,将其翻译成了“Palace Fan”和 “Silk Fan”。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译者在翻译时不仅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特别是准确理解专业词语的意思,还需要对译入语语言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可以在译入语语言中寻找最恰当、最准确的表述来翻译原文的专业性词语。只有这样,译入语读者才能在读后产生与源语读者相似的反应,使翻译更有效。

2.忠于原文意思。中英文在组织句子时差异较大。中文更加注重意合,即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不会通过明显的连接词来体现;英文更加注重形合,即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会通过明显的连接词来体现,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应抓住原文的主要意思,准确翻译句子的核心词汇,按照原文意思适当采用拆解或合并的方法组织句子,使译文忠于原文,且更加流畅。

例如:

原文:在传统中国,团扇寄寓团圆美满,它是握在手中的一缕清风,扇动起中国人岁月静好的绵绵祈愿。

译文:In traditional China, Tuan shan is a symbol of union and happiness.When people hold it in hand,it not only produces breeze to help cool people, but also seems to send the everlasting wishes of the Chinese people for a tranquil and peaceful time.

在上述例句中,原文是由四个短句组成,短句与短句之间用逗号连接。而在英语的语言思维与习惯中,逗号不能连接短句。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在归化翻译策略的指导下,将其分成了两个句子。而且,原文中的一些关键表达在句子中起着重要作用,需要译者忠于原文准确翻译出来,比如“是握在手里的一缕清风” “扇动” “岁月静好” “绵绵祈愿”。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转化了说法,使用了增补法,将原文想要表达的桂林团扇的表层功能——消暑功能补充了出来,使英语国家的读者能够理解本句话的意思,实现了功能对等。

3.符合译入语国家的语言风格。中英文语言风格与思维存在差异,且为了使读者了解桂林团扇,外宣文本大都句子优美、辞藻华丽,追求形式上的对等。因此,译者在翻译桂林团扇的外宣材料时应以译入语国家的语言风格为导向,通过删减或增补内容,追求意义上的对等和符合英语国家读者的阅读习惯。例如:

原文:用力过大,扇面会翻翘。用力不到,扇面粘不牢。

譯文:If the pressure the craftsmen apply is too hard, the fan face will roll up. If the pressure is not enough, the surface will become unstuck.

在上述例句中,原文的句子为追求句式优美,采用了对称的句式,省略了逻辑连接词。但中英文的语言风格存在差异,如果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句子将会缺失主语,译入语读者也将不明白原文的句意。因此,在归化翻译策略的指导下,译者采用了增补法,增加了表达“假设”意义的连接词 “if”,这样就符合了英语国家的语言表达习惯与语言风格,实现了功能对等,使译文更加地道。

通过以上例句可知,译者在翻译桂林团扇外宣材料时应注意深入透彻了解原文的意思,适当使用增补法等方法,准确地将相关表述转化为符合译入语国家读者语言习惯的表达,使文字表达更自然。

四、结语

宣传桂林团扇不仅对其制作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在发展当地经济、让中华文化走出国门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准确恰当地翻译桂林团扇的外宣材料非常重要,对译者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桂林团扇外宣材料的独特特点决定了翻译策略的选择,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桂林团扇的外宣材料具有指导意义。译者必须充当好外宣的桥梁,既熟知源语语言的特点与当地文化,又要准确使用译入语的语言,以达到功能对等。

参考文献:

[1]曾衍文.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研究现状分析及探讨:基于2007—2016年数据[J].四川戏剧,2018(1):138-141.

[2]卜玉坤,王晓岚.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中国文化专有项英译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85-89.

[3]苗锡璞.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翻译[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1):99-103.

猜你喜欢

功能对等理论
从功能主义论看日本电影名的中译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葛浩文的《变》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作品翻译中的应用分析
近十年国内影视翻译研究综述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谈中文电影名称的翻译
合同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对策
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化补偿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财经新闻标题翻译中的应用
柰达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英译研究
基于功能对等的商务英语翻译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