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英语”的发展、作用发挥与前景展望
2024-01-12廖淑梅 陈建平
廖淑梅 陈建平
摘 要: “一带一路”是我国加强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拓宽国际贸易的重要举措,它为“中国英语”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中国英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下,“中国英语”不仅向世人展示了我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促进全球经济合作,而且也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同时还有助于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阐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英语;发展;作用;展望
作者简介:廖淑梅( 1979-),女,江西宜春人,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陈建平( 1980-),男,江西樟树人,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信息化。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国际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参与国际事务的力度不断增大,“中国英语”在促进对外沟通和交流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英语”作为世界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通过文献梳理,笔者发现研究者们从顺应理论、受众视域、操控域、生态语言学、生态翻译学、生态语用学、跨语际理论等视域对“中国英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2013年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英语”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也愈加凸显。本文将对“中国英语”将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充分发挥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研讨。
一、“中国英语”的概念及内涵
国内学者葛传槼最早提出“中国英语”的概念。他在《漫谈由汉译英问题》一文中指出:“英语是英语民族的语言,任何英语民族以外的人用英语当然依照英语民族的习惯用法。不过,各国有各国的特殊情况。就我国而论,不论在旧中国或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要表达。如‘四书’‘科举’‘五四运动’‘人民公社’‘四个现代化’分别译作‘Four Books’‘Imperial Competitive Examination’‘May Fourth Movement’‘People's Commune’‘Four Modernizations’等。这些英译文不是 Chinglish 或 Chinese English,而是 China English”。自“中国英语”概念提出,国内学者纷纷对其展开了讨论。汪榕培认为,“把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称为‘中国英语’并无不妥之处,‘中国英语’是个客观存在”。李文中通过对“中国英语”的内涵分析指出“ ‘中国英语’ 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综合以上不同学者对“中国英语”的解读,笔者也赞同“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在其词汇、句式及语篇等方面都融入了中國元素,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英语”的发展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一带一路’倡议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该倡议于2013年9月至10月期间提出。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同年,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对“一带一路”的英文表达进行了规范。在对外公文中,统一将“一带一路”倡议的英文名称表述为“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简称“the Belt and Road”(缩写为“B&R”),倡议一词则使用“Initiative”。“一带一路”秉承共商、共建、共享三大原则,通过五通发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促进协调联动发展,深化区域合作,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它的提出对于拓展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英语”的发展
自1980年“中国英语”被正式提出以来,学者们对其内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同时对它的存在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但早期的“中国英语”并未在国际上引起太多的关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的往来日益密切,“中国英语”渐渐被世人所认知。特别是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度不断提升,对外宣传力度不断增大,极大推动了“中国英语”的发展。各领域也逐渐出现越来越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饮食等领域。在“中国英语”的国际认可度日益提升之际,越来越多的“中国英语”词汇被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5th edition)(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第五版)、Merriam 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11th edition)(韦氏大学词典第11版)等词典收录。同时,它也活跃在美国《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英国著名杂志《经济学人》等国外主流媒体上。“Fengshui(风水)、Taoist (道教徒)、tai chi shadowboxing (太极拳)、Asian tigers(亚洲四小龙)、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Lantern Festival(元宵节)”等词汇已进入国际视野。
2013年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英语”的国际化,其官方译文“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迅速成为国外媒体中的焦点,而后网络热词“tuhao(土豪)”也走进了英国广播公司。
2022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冰墩墩(Bing Dwen Dwen)和雪容融(Shuey Rhon Rhon)的英文名称采用了汉语的叠词翻译,体现了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地意志,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着力创造了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英语”的作用发挥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英语”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中国英语”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在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展示中国经济实力,促进全球经贸合作
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命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要提高其国际地位、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就必须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基础。当今世界,全球贸易合作加剧,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孤立地发展,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经济贸易中来。
在全球化经济合作浪潮中,“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与全球众多国家签订了合作协议。截至2022年12月6日,中国已与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超过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在全球经贸合作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词汇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如丝绸之路(silk road)、改革开放(reform and opening up)、经济特区(special economic zone)、珠江三角洲(pearl river delta region)、“一带一路”倡议(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全面建设小康社会(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复兴之路(the road to rejuvenation)等“中国英语”的词汇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英语”也充分地向世人展示了我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全球经贸合作,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
(二)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文化是历史的沉淀、智慧的结晶,也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开放包容,有着数千年的积淀,在国际舞台中,我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也日益凸显。“文化国际影响力是指一个文化体在国际文化交往中,通过运用吸引、说服、引导、市场占有、竞争、感召等柔性的方式,改变被影响者的意愿和行为,从而实现其被高度认同的能力和力量。” 2022年8月,《“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把“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升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作为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两大重要举措”。
“一带一路”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最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在“一带一路”带来的契机下,通过构建包容开放的文明对话平台,“中国英语”以其独特的优势引起了世人的瞩目。“four books (四 书 )、five classics(五 经 )、baihua (白话文 )、qipao (旗袍 )、kowtow (叩 头 )、xiucai(秀才 )、Chinese knot(中国结)、Beijing Opera(京剧)”等“中国英语”的词汇有着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中国英语”的词汇能精准地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递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这不仅能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加强文化认同感,而且也能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扩大中华文化感召力和影响力,促进全球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改变过去以英美等西方文化为主导的被动局面,搭建多元文化沟通平台,构建世界文化新格局。
(三)有利于构建对外话语体系,阐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话语权是社会主体利用话语的形式来传播和引导其影响广度和深度的能力。话语权是体现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也提出:“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的重要手段,是其在国际舞台上生存的根本。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的迫切性也愈加明显。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借助“中国英语”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传达更多中国声音,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国英语”作为具有本土特色的英语变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契机下,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国英语”的对话效率,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精准阐释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核心理念、建设目标、合作内容及合作目标等,阐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这有利于我国提高话语权,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发出更多中国声音。
四、“中国英语”的前景展望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是全球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沟通和交流的主要载体。“中国英语”是英语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自其提出以来,便受到了国内学者的众多关注和积极地肯定。随着“中国英语”的不断发展,它在促进对外沟通和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带一路”顺应国际经济发展潮流,拓宽了“中国英语”的国际舞台。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國英语”也成为加强与沿线国家合作、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对外沟通的主要媒介。笔者相信,在全球一体化推进过程中,“中国英语”将快速发展,未来会涌现更多体现中国鲜明特色的英语词汇、句式和语篇,不断丰富世界英语理论,助力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参考文献:
[1]葛传槼.漫谈由汉译英问题[J].中国翻译,1980(2):1-8.
[2]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1(1):1-8,56.
[3]李文中.“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19.
[4]魏海香.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及其实践困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2):3.
[5]赵蓉英,张晓曦,刘卓著,朱伟杰.话语权与话语权评价解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1(11):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