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

2024-01-11孙小双郭宇尘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35期
关键词:英文中华传统

孙小双 郭宇尘

(1.阜阳市北城小学 2.阜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安徽阜阳 236000)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中指出,加深中华文化理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深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内涵和底蕴,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良好地继承和发展。

有鉴于此,笔者通过实践,积极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途径。

一、深入挖掘教材,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现行的PEP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为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提供了宝贵的素材。然而,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很多是隐性的,很多时候,这些因素不能被充分地识别和利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带领学生认识、理解和欣赏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美。

如PEP六年级上册Unit 3 My weekend plan中有一张“福”字倒贴的图片,该单元教学除了让学生会用“paste the character of Fu”来表达,还应该关注这一传统文化习俗背后蕴含的含义:“福倒了”即“福到了”。为此,教师在教学开始时引入“the Spring Festival”后,给学生播放一个视频短片,介绍中国人民为迎接新年的到来会做哪些准备。从生动又热闹的视频中,学生能直接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浓浓的文化底蕴瞬间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他们个个意兴盎然,并要求再次观看。心理学专家认为,识记材料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人们通常会对其进行较为顺畅的记忆。因此,教师将学生熟悉的春节童谣创编成英文歌谣:“On twenty-third,Tanggua sticky.On twenty-fourth,sweep the house.On twenty-fifth,make tofu.On twenty-sixth,boil the meat.On twenty-seventh,kill the year chicken.On twenty-eighth,send the surface.On twenty-ninth,steam buns.Playing shelter on thirtieth.New Year’s twisting torsional!”

这首歌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从“糖瓜粘”“把面发”“杀年鸡”中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的魅力,如此隆重地过年,是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年来的忙忙碌碌,都是为了过年的相聚和团圆。春节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象征,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学生浸润其中,在观视频、唱歌谣中,发自内心地发出了“I love Spring Festival! Spring Festival is reunion!”的感叹。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只有被正确地欣赏、深深地理解,才能更好地浸润学生的心田。

二、创新教学设计,感悟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新课标提出“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类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真实问题,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设计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类活动。

[创新设计1]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出现了中秋节“Mid-Autumn Day”,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则以一首藏头诗的形式详细介绍了中秋节的一些习俗和活动。在这两个课时中都可以设置应用实践类活动。

首先,让学生随意发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传统节日。学生可以借助图片获取这些节日的英文翻译,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学生已经知道的不需要教,过难、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知识也不宜教;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知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主观能动性。

虽然课本上只有中秋节的翻译,但是我们给学生提供的图片(见图1)中有其他节日的英文,学生只要根据以往的语音学习经验就可以大致拼读单词。有课外阅读量的学生对于这些节日不会陌生,可以让这样一些学生在组内充当“小老师”。一方面,这可以让能力强的学生有发挥的空间,使之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这可以弥补课堂时间有限,不能逐个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不足。

图1

其次,让学生写出这些节日的时间。这就要求他们调动四年级学习的序数词表达方式等知识,“温故而知新”,在此基础上学会分析与判断。此外,这些节日的时间是农历日期,可以借机简单介绍一下“农历”,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并增强其认同感。

最后,设计可供选择的差异化作业,注重作业的探究性和合作性,让学生制作关于传统节日的手抄报。教师将优秀的学生作品发到微信班级群中,以鼓励更多的学生,使其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自我感悟与内化,形成文化认同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到骄傲。

[创新设计2]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Read and write呈现了教材中唯一一首英文诗歌。它是一首通俗的藏头诗。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欣赏我国翻译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先生翻译的苏东坡创作的《水调歌头》,再朗诵该词。意蕴深远的宋词,配上富有美妙格律音韵的英文译文,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英文诗歌的学习氛围。在学生朗诵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配乐诵读,让学生立体化地感知诗歌、图画与音乐融为一体的意境之美。教师从朗读的准确性、连贯性和表现性方面给出明确的评价标准,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及时诊断学生在吟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其次,创作英文诗歌。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要为学生搭建“脚手架”,统一结构句式,并且给出范例。这样有效地降低了难度,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和创作的空间。

三、依托信息技术,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提出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提升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益。因此,教师要整合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加便捷、高效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中。

(一)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研究表明,在进入人脑的各种信息中,视觉信息约占75%。而微课具有可视化、动态化特征,有助于将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在微课视频中,教师可以将目标词汇等以图加文的形式一一对应呈现,再辅以音标,用自然拼读的方法示范朗读,让学生根据掌握情况选择跟读次数,最终实现自主朗读,在课前就解决生词问题。

将各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呈现,有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观看,从而收到自主学习的最佳效果。微课可以反复观看,随时暂停,也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助于学生高效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App助力口语练习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离不开流利的口语表达。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可以依托“英语趣配音”和“一起作业”这两款功能强大的App进行课后延伸与巩固练习。

通过“英语趣配音”这款App,学生可以完成老师设定的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配音任务,并且把自己的作品分享到英语学习群。师生可以共同欣赏学生的配音作品,对其进行点评。学生通过配音,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

学生可以从“一起作业”这款App中找到优质的原版英文绘本,完成阅读、跟读、高频词练习等任务,拓展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进而提高英语水平,开阔文化视野,在今后的对外交流中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结语

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积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英语教学内容。

猜你喜欢

英文中华传统
英文摘要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