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中的融合思维应用

2024-01-07苏雪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道德与法治

苏雪琳

[摘 要]“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要求提质增效,而融合思维的应用有助于实现该目标。融合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趋势。在作业设计应用融合思维,可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融合思维;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5-0040-03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对部分学生和家长而言,最大的负担是过多的作业及其带来的连锁反应。作业作为学业评价体系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能帮助教师分析本校学情、检验课堂效果、改进教学策略,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科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可见,作业本身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数量过多、质量不高的作业不仅不能发挥作业本身应有的作用,还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过重的负担和压力。因此,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才能真正实现减负增效,让“双减”政策落地。融合思维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所谓融合思维,是指把一个已知领域的知识迁移到不熟悉的领域,通过融合找到高效学习方式的一种思维模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应用融合思维,让作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作业设计融合教学目标,彰显立德树人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作业设计必须融合教学目标,对照《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文简称《课标》)的要求,从价值引领、情感塑造、能力提升、知识考核等方面出发,积极从学生生活中挖掘素材、寻找育人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比如,2021年,我校利用建党100周年这一历史契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四史”教育实践活动。借助福建省博物院主题展馆、林祥谦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教育带领学生实地体验、聆听讲解、合作交流、感悟提升等,让学生了解我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感受革命先辈舍身忘我、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精神,体会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对党、对国家的认同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并自觉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笔者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时,根据我校开展的一系列“四史”教育实践活动,设计了以下作业:

1.“传承红色基因”: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意义。

2.“深挖紅色资源”:请你在实地走访的基础上,为本班同学介绍一个家乡的红色资源,需写出介绍的发言提纲。

3.“发扬红色传统”:请你为本校设计一个发扬红色传统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写出活动方案。

以上作业的设计以《课标》确立的初中学段的课程目标为依据,以党史学习教育为背景,立足学生视角, 取材真实生活,联系地方实际,考查学生概括和表达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和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在能力的提升中掌握和应用知识。以上作业以革命传统教育为基础,将立德树人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了解优秀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奋斗历程,理解先辈们用鲜血凝练出的革命文化,感悟他们身上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体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一道理,增强对革命传统、中华文化的认同,进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作业设计融合教学内容,落实学业质量标准

《课标》指出,学业质量标准是指导评价与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学业质量标准也是作业设计的重要依据。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涉及三学年六本教材,基本围绕着“我”这个核心主体展开,按照学生成长的时间逻辑以及社会交往的空间逻辑对以下几个关系展开论述:“我”与自己的关系、“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世界的关系。处理各种关系的内容有的集中在某一章节、某一模块,有的比较分散。每单元、每课时虽然有自己的核心主题,但不是完全独立的,与其他章节存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因此,在日常教学和作业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对教学内容的融合,构建整体知识体系和逻辑框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引导学生连点成线、连线成网、融会贯通。

比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中涉及了诚信的内容。诚信是我们处理与他人关系时在道德层面上的要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九年级上册的内容)在公民个人层面上的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还是一项民法原则(八年级下册的内容),违背诚信原则可能涉及违法。再如,法治的内容在七、八、九年级的教材里都有出现,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可以打破教材限制,将相关内容加以融合,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如一部法律的出台,一定会涉及科学立法的要求,一定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样,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虽然是在九年级上册的教材中着重介绍的,但其贯穿了三学年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对相关内容早已熟记于心。教师在教学中可按《课标》的要求,将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情教育等融为一体,统筹考虑,还可将体现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科学统整,避免让学生单一、孤立地掌握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并进行系统思维训练和发散思维训练,从而让学生树立整体意识、大单元意识、融合意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三、作业设计融合不同学科,促进全面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初中阶段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当然,要完成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单纯依靠关键课程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所有学科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让显性思政与隐性思政携手共进。为此,其他学科在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科特点,融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容,发挥自身的德育功能。而道德与法治学科也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优势,通过多学科融合达到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这个多学科融合的要求同样适用于道德与法法学科的作业设计。

比如,笔者结合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参考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给学生布置探究与实践方面的寒假作业。该作业分为三个环节:“劳动之行——动手做”“劳动之得——谈收获”“劳动之美——创造幸福”。具体要求如下:承担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劳动,如为家人做一顿美味的晚餐、做一次家庭大扫除、进行一次绿植养护等,记录劳动过程并写下心得体会。学生以文字和图片的方式记录自己查阅食谱、采购食材、学习清扫小技巧、了解植物生长习性和养护方法等过程,将道德与法治、生物、语文、劳动教育等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融合。教师再将学生的记录加以汇总,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剪辑视频,从“劳动满足需要,带来幸福”“劳动美化环境,打造幸福”“劳动创造财富,收获幸福”三个层面去展现学生的劳动成果和教师、同学对他们的评价,让学生充分体会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被认同感。通过该作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理解“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实干精神,同时体会劳动的快乐,理解父母的艰辛,和父母建立融洽的关系。

四、作业设计融合不同场所,构建“三个课堂”

“双减”政策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既要做好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减法”,又要做好通过“三个课堂”提质增效的“加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三个课堂”,即教室课堂、校园课堂和校外实践课堂。“双减”政策下,要以“三个课堂”为载体,凝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中,同样可以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发挥家庭和社会的育人作用,构建“三个课堂”,将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进行融合,从而形成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局面。

如暑期社会实践作业:利用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这一本土资源,组织开展“习船政文化,探海军摇篮”主题研学实践活动。该活动以“学习中国船政文化,探寻中国海军发展历程,了解‘福建舰’的前世今生”为主要内容,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中国船政发展史,体会自主创新道路的艰辛,厚植爱国情怀,增强对国家的认同。

这样的作业设计,体现了“大思政课”的理念。在学校的号召下,在家长的参与中,在博物馆等社会资源的支持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资源得到了丰富,教育场所得到了拓宽,实现了教室课堂和校外实践课堂的有机融合。

五、作业设计融合不同感官,促进深度学习

多感官教學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多个感官进行刺激,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多感官去吸收学习内容。如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中,教师经常通过听、说、读、写、看、练等方式刺激学生不同的感官,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实践证明,不同感官之间是能够起到相互补充、相互提醒和相互加强的作用的。其实,多感官教学不仅适用于英语学科,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和作业设计中同样需要刺激学生的多感官,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形成“感官协同效应”。

比如,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班级准备开展一次以“弘扬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本次班会的策划工作。

“视频看一看”:观看党的二十大相关视频。(通过看一看了解党的二十大的内容)

“上网查一查”:党的二十大代表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动手查一查了解相关信息)

“小组议一议”:本次班会课准备邀请“身边的党代表”来校给同学们作主题报告,你希望他讲哪些方面的内容?(在动脑想一想、开口说一说中表达思想)

“大家唱一唱”:在我党走过的光辉历程中,出现了许多彰显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歌曲,本次班会准备开展一次红歌大合唱活动,请你写出两首推荐的曲目并说明推荐的理由。(在开口唱一唱、用耳听一听中升华情感)

“建议做一做”:青少年要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请你提出三条切实可行的建议。(在动手做一做中提升感悟)

这个作业设计了“视频看一看”“上网查一查”“小组议一仪”“大家唱一唱”“建议做一做”等环节,让学生调动多个感官参与其中,达到知、信、行相统一。这类作业可以促使学生调动全身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能培养勤动手、勤动脑的良好习惯。

除了这类拓展实践类作业,日常的单元作业、阶段性检查作业也可以运用多感官学习法。

融合,可以体现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但不管是哪些领域、哪些方面的融合,都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多角度的有机整合和协同发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作业设计中,应用融合思维,有助于发挥学科的价值导向、思想引领作用,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同时满足“双减”政策下的社会期待。

[   参   考   文   献   ]

[1]  邓鑫.新时代高中思政课教师如何上好“大思政课”[J].求知导刊,2021(29):30-31.

[2]  侯东杰.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速读(上旬),2020(2):179.

[3]  吴万强.融合: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风向标[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8):64-6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简析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