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治疗卒中后尿潴留疗效观察*

2024-01-03蔡伟彬陈文威陈星宇蔡科达苏利梅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腹针进针岭南

蔡伟彬,陈文威,陈星宇,刘 洋,蔡科达,秦 敏,苏利梅△

(1.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95;2.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广东 佛山 528248;3.南部战区空军医院,广东 广州 510062)

脑卒中是由于各种因素致脑部缺血或出血性损伤,局部脑细胞缺氧坏死而出现各种躯体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随着社会发展,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明显趋于年轻化[1]。卒中后尿潴留是脑卒中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脑卒中后72h 内可有近50%的患者将并发尿潴留,1 个月内并发者亦有近30%[2]。其主要表现为膀胱充盈,小腹胀痛,排尿不畅或无法自行排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3]。现代医学以物理因子治疗、膀胱功能训练、留置导尿管及药物等治疗为主,但疗效均有限且易增加感染、复发的风险[4]。因此,探求一种更加安全和高效的方案治疗卒中后尿潴留成为一线临床研究的关键点。既往研究表明[5],针灸在治疗卒中后尿潴留方面具有良好疗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岭南特色针灸疗法,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以其独特的分区选穴与进针方式在卒中后尿潴留的应用中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 年10 月~2021 年10 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住院治疗的卒中后尿潴留患者60 例,脑卒中均符合《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中的诊断标准[6],并经MRI 或CT 确诊;尿潴留符合《外科学》[7]中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其中治疗组男15 例、女15 例,年龄43~74(62.47±7.02)岁,尿潴留病程10~27(18.97±4.05)天;对照组男13 例、女17例,年龄45~75(63.10±6.71)岁,尿潴留病程12~26(18.37±3.51)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无心、肾、肝等重要内脏的器质性疾病;③生命体征较稳定,意识清楚,认知功能恢复,可进行简单的检查及交流;④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发病前已有排尿功能障碍者;②合并精神疾病、造血系统及恶性肿瘤、心肝肾等原发性疾病;③依从性差,无法配合针刺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参考2005年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8]给予基础治疗,如脑卒中二级预防(调脂降压、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

1.3.1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参考《经络腧穴学》[9]中关于尿潴留的诊断进行常规针刺治疗,穴取关元、中极、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前充分打开尿管,尽量排空膀胱,使用75%酒精在施术部位行常规消毒,选用环球牌1.5 寸(0.30mm×40mm)毫针,所有穴位均垂直进针约1寸,采用导气行针平和手法,使局部产生明显酸麻胀感后留针30min。每天治疗1次,5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3个疗程。

1.3.2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进行治疗。选取任脉为正中线,以左右旁开各0.5 寸足少阴肾经为两条旁线,依次分为上焦区、中焦区及下焦区三大区域,各区定位如下:①上焦区位于剑突下(鸠尾穴)至脐上4 寸(不含中脘穴),本区间每隔1 寸取一穴(共3 穴),旁开0.5 寸再各取一穴,3 针为一组,共3 组。②中焦区位于脐上4 寸(中脘穴)至脐中(不含神阙穴),本区间每隔1寸取一穴(共4 穴),旁开0.5 寸再各取一穴,3 针为一组,共4组。③下焦区位于脐中(不含神阙穴)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穴),本区间每隔1 寸取一穴(共5 穴),旁开0.5寸再各取一穴,3针为一组,共5组。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前充分打开尿管,尽量排空膀胱,暴露腹部,使用75%酒精在施术部位行常规消毒,选用环球牌1.5 寸(0.30mm×40mm)毫针,所有穴位均垂直进针,采用“一旋、二翻、三点头”的飞行旋转式进针法,即刺手迅速翻腕,如飞鸟展翅一般将针迅速刺入皮下,针刺顺序由下往上,深度在0.1~0.2寸,留针30min。每天治疗1 次,5 天为1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膀胱功能①首次排尿时间:记录患者开始治疗后至首次出现排尿的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②膀胱残余尿量: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膀胱B超测定,记录膀胱残余尿量,观察其改善情况。

1.4.2 疗效标准使用膀胱功能积分[8]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功能的变化(具体标准见表1),并结合症状体征拟定疗效标准。痊愈:患者小便顺畅,无相关症状和体征,膀胱功能积分为0 分;有效:患者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改善,膀胱功能积分为1 分或2分;无效: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膀胱功能积分为3 分。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表1 膀胱功能积分标准

1.5 统计方法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无序计数资料以频数(f)、构成比(P)表示,采用χ2检验。两样本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由DPS 7.05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膀胱功能 如表2所示,治疗组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B 超表现见图1。

图1 某患者治疗前后膀胱B超表现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功能比较(± s,n=3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功能比较(± s,n=30)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首次排尿时间(min)61.83±30.14②114.16±33.52膀胱残余尿量(mL)治疗前208.13±18.76 215.83±29.76治疗后68.47±12.74①②99.07±19.18①

2.2 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f,Rˉ,P)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因脑卒中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膀胱充盈信号无法传递至大脑,旁中央小叶失去对排尿反射的有效控制致排尿感觉消失,尿道外括约肌、膀胱逼尿肌协同失调又致使排尿阻力增加,最终致使尿潴留的发生[10-11]。目前,西医临床多以α受体阻滞剂和胆碱能药物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且该类患者常需要留置导尿管,易引起泌尿系感染的同时又使患者行动不便,干扰脑卒中的康复训练,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严重影响[12]。因此,现代医学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寻求一种更安全、便捷、高效的治疗方案。

卒中后尿潴留属于中医学“癃闭”之范畴,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其病癃闭,邪伤肾也。”说明癃闭病的主要病位在膀胱与肾,基本病理变化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13]。除此以外,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中“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灵枢·本输》之“三焦者,……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渴之”,可见人体小便的通畅还有赖于三焦气化的正常,三焦是全身液体上下运输散布及运行的通路,而三焦气化主要依靠肺的通调、脾的转输、肾的气化来维持,又需要肝的疏泄来协调,故肺、脾、肾、肝功能失调,亦可致癃闭[14]。脑卒中后,因脑为“元神之府”,脑络损伤致使神机失常,神又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脑窍闭塞则经络不通,神不导气,气机不畅则致三焦、膀胱气化不利,水液代谢失常,癃闭乃成[12,15]。

许多研究显示,中医药无论对脑卒中还是尿潴留均有独特优势,尤以针灸疗法应用广泛。本研究对照组穴取关元、中极、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行常规针刺,其中关元属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可温补下元,鼓舞膀胱气化;中极为膀胱募穴,能促进气化,通利小便;两穴均位于下腹,为近部取穴,能直接作用于病位。配三阴交、阴陵泉醒脾利湿,与中极相合主治小便不利;足三里补益中气,与关元的补肾培元相合,可同补先后天,则气化复权,小便得利。然卒中后尿潴留病机复杂,涉及脏腑众多,常规针刺若取穴少则易顾此失彼,取穴多则徒增患者痛苦;而且针刺讲求酸麻胀等得气感,患者舒适度较低,长期治疗易影响患者的依从性。

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岭南飞针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在传统腹针理论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岭南地域特点,基于中医整体观、脏腑经络辨证及阴阳相生理论发展而来的岭南特色针灸方法。岭南飞针疗法代表性传承人秦敏教授认为[16],人是一个由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及所有组织器官组成的有机整体,各部分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其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机体整体统一性。而腹部经脉通过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四肢末端与其所属经脉相连,又通过五脏六腑或十二经别沟通表里内外,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针刺腹部腧穴既可达头面四肢,又可及五脏六腑,从而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行气血、协阴阳。此外,《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生之本,本于阴阳”,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是机体保持阴阳相对平衡的结果[17]。岭南飞针疗法治疗上注重任督二脉的阴阳统一性,讲求“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整体来看待阴阳;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针刺腹部穴位,刺激“阴脉之海”的任脉可向后连通“阳脉之海”的督脉从而激发阳气,以此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效。

从经络腧穴学角度分析,循行在腹部的经络主要有任脉、肾经、胃经、脾经、肝经、冲脉、阴跷脉、阴维脉等8 条经脉。滑伯仁《难经本义》云:“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指出脏腑之气于俞募穴相通,经气可以由阴行阳,由阳行阴,阴阳互通,腹背前后照应,从而达到阴阳相对平衡的目的。从选经取穴角度分析,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主要以神阙穴为中心,选取任脉为正中线,以左右旁开0.5 寸足少阴肾经两条旁线为辅,将腹部依次分为上焦区、中焦区及下焦区三大区域。其中,上焦区为剑突下(鸠尾穴)至脐上4寸(不含中脘穴)腹部区域;中焦区为脐上4寸(中脘穴)至脐中(不含神阙穴)腹部区域;下焦区为脐中(不含神阙穴)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穴)腹部区域。因中脘穴为胃之募及腑之会,可用治一切腑病,有补益中气、疏利中焦气机之功,故为上焦与中焦之枢纽;神阙穴作为先后天信息出入之门户,也是经络之总纽、经气之汇海,主管全身诸经百脉,有通百脉、连脏腑、调气血、和阴阳之效,故为中焦与下焦之枢纽[18]。因此,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治疗卒中后尿潴留的要点在于从阴引阳,调补整体气血,从而使局部膀胱气化功能恢复,小便得以通畅。

而且,传统腹针基于全息生物学理论与大脑功能分区相对应的方式进行穴区定位,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体现,也是辨证施治、统筹兼顾、治病必求于本思想的发挥。但传统腹针进针相对较深,患者疼痛明显,不易接受。岭南飞针疗法较之则充分结合岭南气候特点,在传统针灸上以浅刺调气为原则,采用“快速、无痛”的进针方法治疗临床疾病,不再以传统“得气”作为主要依据。治疗组运用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治疗卒中后尿潴留患者,在腹部任脉三焦分区的基础上行“一旋、二翻、三点头”的飞行旋转式进针方法,进针速度快、深度浅,进针片刻后便出现片状红晕为“得气”;因进针较浅,故留针后不行针,患者疼痛不明显,在不知不觉间调动人体气机,从而取得良好疗效,患者亦易于接受认可。

综上所述,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治疗卒中后尿潴留,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本研究只是预试验,样本量小,由于客观条件限制,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尚未能完全发挥干预措施的疗效,望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腹针进针岭南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忆岭南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腹针结合浮针治疗颈源性耳鸣病案1则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腹针配合神阙灸治疗慢性盆腔炎验案1则
雨岭南
不辞长作岭南人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