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英语教学融合的策略
2024-01-03朱君
摘 要:现阶段高职英语的教学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英美文化的单向输入上,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西方的文化思想、价值观等必然会对高职学生的三观造成一定的冲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文化责任感。本文在文化自信的视角下,从教学工作特点出发,剖析了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并从人才培养方案、教材运用等方面积极探讨了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融入;实施策略
作者简介:朱君,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
在实现文化自信的道路上,最根本的就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升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高职英语的教学在文化自信视角下,将英语文化与中华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将单一的西方文化引入中西文化双向输入的文化教学方式。告诉学生在繁多冗杂的国际文化环境之下,要懂得识别,保持良好的开放的态度与心态,不断提升鉴赏世界多元文化的能力。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桥梁与基础。在传统的职业英语教学中,课堂上的训练大多是英美文化的单向输入,目的在于学会听、说、读、写、译等英语技巧。而在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西方的思想、价值观必然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想要维持中国英语课堂的文化生态平衡,就必须要在其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比重,形成一定条件下的文化对比,让学生由此培养欣赏文化的能力。而作为介绍西方文化的一个特殊场所,高等职业学校英语教育必须肩负起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在英语教学中造成跨文化交流效率低下的原因是,没有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不能正确地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也不能用英语把中国故事讲好。因此,应当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高职英语作为主渠道,通过对比研究,帮助学生展望世界、拓宽视野、增强文化自信,使其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家情感的现代职业人才。
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上。世界各国对文化教学都极为重视。在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的研究多集中在语言、习惯等方面。将传统文化引入高职英语教学中,需要考虑中国国情、社会现状、职业院校的需求與能力等因素,再进行分析,找出符合国情的英语教学方法。目前,我国对文化教学的研究总结经验、总结的成果很多,但缺少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也没有从人才培养方案、教材、教师、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探讨。中国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融合研究已经遭遇到了瓶颈,要探究如何将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去,就应当结合当前高职英语文化的研究成果,从职业工作的特点出发。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巨大财富,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进,具有强烈的历史人文色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积极的教育成分,是中国人民独一无二的精神象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和力量。它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种独特的精神符号,能够将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凝聚向一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有助于培养学生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促进跨文化交流、促进英语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全球传播。高职英语课堂应当致力于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加强跨文化交流、推动英语教育改革与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内容
根据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的需要进行分析。首先,从国家、社会两方面的需求出发,对可以与职业英语教学相结合的传统通识文化进行分析。如:“保家卫国”“家国同构”的社会传统;讲仁义,讲诚信,讲大同、孝悌忠信。通识文化的通识教育适合于各种专业的英语教学,通过比较和分析中西文化观念,指导学生将语言文化学习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摆出正确的态度,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并建立起文化交流和探讨的观念。
其次,以通识文化为核心,以职业工作特点为视角,满足个体需求,发展补充文化内涵,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工作特点的契合点,进一步进行升华。例如培养经受挫折的健康心理和坚强意志,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根据专业的工作特点,将文化教学与英语教学有机融合,必须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将中西方文化的对比研究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加深对文化背景的认识,从而达到“和而不同”的效果。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英语的特点,将英语教学和传统文化输入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必须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出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教学进行整体规划。在英语教育中,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都有明确的规定,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规范与评价。在宏观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引导作用,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从细节上掌握具体方案,时间进程以及专业人才水平的提升。宏观把控与微观细节掌控相结合,培养专业的、爱国的人才,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不断融合。
(二)选择与规划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材不论是何种形式,其内容都应包含中国与西方两种文化的教学资源。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的培养要在英汉语言中进行文化的传授。因此,高等职业英语教材既要反映出通识文化的内涵,又要立足于职业的特点,比较西方文化,学习优点,保持初心,正确对待中西文化的比较、碰撞和交融。
(三)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教师的素质是课堂上融合程度的一项因素。总体来说,英语教师英语文化素质要优于母语,这主要是因为英语学科长期强调西方文化的输入。教师要改变教育理念,积极提高自己的双语能力,既要具备深厚的西方文化修养,又要有强烈的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善于收集各种语言材料,进行比较和分析;掌握中、西在课堂中比例适中的基本原则,告知学生文化是平等的,有差异地共存,文化与文化之间可以深入地探讨。
(四)开展教学活动
传统教育的课堂教学采用中西语言、文化对比的方法,从而更加全面完善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在一起,例如,用英文解说中国传统节日及其背后的背景、含义;对喜欢的影视片段进行英文配音比赛;创建爱国主题英语网站以及英语优秀诗歌的翻译等进行融合。以职业工作特点为基础的传统文化教学应与其专业特点相融合,如建筑专业英语讲授时讲工匠精神可以从中国建筑的历史、传承工匠精神的先哲的观点等方面来融合。
(五)评价机制的合理设置
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英语教学相结合,必须合理设置评价机制与体系,除了需要评价英语表达能力、专业能力以外,还需要评估中西文化鉴赏能力。构建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能力分级评估标准,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从而实现英语课程目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教师得到更加准确、及时的反馈。这样教师就能不断完善教学遗漏部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英语教学中。要健全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传统教育评估体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评估机制,为同类课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六)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要对英语课程进行改革
目前,我国高职英语课程的设置很少涉及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英语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在英语教学中,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语教材,以英语来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等,形成中西文化交融的课程体系。同时,改革现行的英语课程,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制订适合高职学生的英语教学目标。
(七)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在当今社会,不仅仅是我们能够通过英语教学了解到外国文化知识、思想形态,同时英语这一媒介手段,也能使外国人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些文化中涉及与政治、经济、历史等有关的知识。实际上,一门外语的交流学习并非是单向的,而是一个双向的交流,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英语这个媒介来认识中国。人的语言是共同的,因此,英语与母语的学习是互相促进的,而非互相排斥的。在英語教学中,运用母语可以提高学生对外语的理解和敏感性。在英语教学中,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就要正确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与特征,正确对待中西文化。同时,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和文化的过程中,应注意中西文化的比较,注意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进行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坚持传统教学目标,将专业系统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还有西方的文化传播以及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注重目标与文化的导入,而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这一方面还不够重视。在传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传递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吻合的精神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提高我国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八)参与第二课堂学习
在英语教学课堂中进行文化交流,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其作用也是有限的。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是主要的,而文化交流活动仅限于常规的形式与内容。所以,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增强其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请一些专家、学者来做一些关于中西文化的讲座,并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让学生对中国和西方的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针对中文译文的讨论,针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根据中西文化的特征,讨论如何使译文更符合原文和中国文化的特征,从而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成为可能;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英语比赛、演出话剧、小品、古诗词等。通过这些形式的交流,加深对对方文化的了解,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英语教学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在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他们以英语为媒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到世界各地,实现高水平的跨文化交流。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比较中西文化,自觉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英语课堂中,是培养学生中西两种不同文化间的比较意识和交流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比较中西文化,加强比较意识,提高逻辑思维,提高学习兴趣。例如,播放《推手》《刮痧》等反映中西文化差异的电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也可以邀请英美回国的学者进行跨文化交流的专题讲座,通过亲身经历,拓宽他们的跨文化交流渠道。因此,英语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中西文化的比较,从词汇和习语等几个方面着手,以培养中西方文化间的比较意识,从而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五、结语
本文明确了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现实需求。中西文化的交流、传播首先要在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保持文化生态的和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既能促进中西文化的融合,让学生在了解世界文化的同时,不忘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生命力、活力。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辩证文化观念,在世界多元文化之下,包容、开放、平等地看待,不断奉献自我,提高中国文化的传播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用英语把中国的故事讲给全世界听。
参考文献:
[1]刘艳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英语教学融合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21):151-152.
[2]九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英语融合的策略研究[J].校园英语,2020(23):57-58.
[3]蒋群.“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策略与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1(5):24,256.
[4]王星远.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