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4-01-03俞连珠
摘 要:2020年以来,劳动教育重新受到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为彰显“学科育人”功能,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英语学科,与劳动教育目标协同,内容关联。因此,笔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深挖教材内容中的劳动元素,搭建不同支架,将劳动教育融入课堂和课后作业,从而激发学生劳动热情,投入劳动实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自然、自觉的沉浸式学科育人。
关键词:劳动教育;学科育人;学习活动观
作者简介:俞连珠,杭州市萧山区义桥实验学校。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不仅对各学段学生提出了劳动教育的要求,也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多种途径。学校不仅应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还应关注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
自《指导纲要》与“新课标”发布以来,社会反响强烈。在一线教师中,讨论热度空前。受限于劳动场地、劳动设备、劳动经费、劳动课时等问题,独立的劳动课程无法满足劳动教育的要求,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便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存在“孤立化”“表面化”或“机械化”等现象,出现课程独立性丧失、劳动教育目标缺失与渗透过程迷失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静下心来,深挖教材内容,找到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的共振点,精心设计,科学评价,做到自然、自觉地使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协同共振。
二、初中英语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可行性
(一)教学目标的协同性
“新课标”中文化知识内容的三级要求列表第12条明确,初中学生应该了解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劳动实践和劳动精神。这也正好契合《指导纲要》关于劳动教育总目标中提出的“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的要求。英语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它不是僵化的知识点的堆积。教师应关注学生英语语言核心素养的提升,积极创设不同情境,培养学生主动投身各种语言实践活动的能力。显然,初中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有一定的协同性。教师应利用目标的协同性,深入探究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目标设定以及实施途径。
(二)教学内容的关联性
劳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笔者细究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发现,仅八年级上下册就有不少契合劳动教育内容的选材。如“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这一单元,谈论职业目标与规划,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与人生观。“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这一单元,以cooking为主题,以food为主线,不仅要求学生能听会说,更加直接锻炼学生的动手劳动能力。在“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这一课,在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探讨愚公的劳动精神是否可取,愚公的技术支撑是否合理等问题。在“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这一单元,教师应该倡导并创造机会让学生提供帮助,参加志愿者活动,投身服务性劳动。
(三)教学路径的适切性
“新课标”要求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应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参与到語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中学英语中的劳动教育可以通过英语课内外的活动设计,丰富学生家务劳动、志愿劳动之类的体验,帮助学生体会劳动精神代代相传,从对劳动之爱延伸为对文化之爱、对家国之爱。笔者认为,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都强调体验与实践,在学习中体悟孜孜以求的匠人精神,在体验中学习劳动的知识、技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新时代赋予教学的任务,也是落实学科育人目标的要求。
三、初中英语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下两册为例,进行初中英语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探讨。
(一)深挖内容,巧设目标,筛选劳动元素
教师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立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教师首先要做到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潜,找到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的共振点,并在设立教学目标时,精心筛选劳动元素。八年级英语教学中可渗透劳动教育的素材分析与目标设定见表1:
经过对教材的整体分析以及单元的整合处理,发现教师可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素材有很多。教师应善于发现并挖掘劳动教育素材,并根据多模态素材,选择比较契合的劳动教育目标,自然、自觉地融入日常英语教学中。
(二)立足目标,搭建支架,感悟劳动精神
教师应根据既定的劳动教育目标,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优化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搭建多种语用支架,梳理语言素材的各种细节,引导学生赏析与感悟劳动精神。下面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ke shake?”这一单元为例,分析如何搭建支架,帮助学生体悟劳动精神。本单元核心语言围绕cooking展开,要求学生能够describe a process and follow instructions。基于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考虑,本单元教学可进行如下梳理。
1.说一说(运用连词)。在本单元第一节听说课中,教材提供了banana milk shake、fruit salad、Russian soup等食物的制作过程,且都以听说形式呈现。教师应提醒学生关注连词的使用,连词的正确使用不仅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也能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在describe a process过程中,教师可先给出连词,培养学生运用连词的意识。(见图1)
2.动一动(掌握动词)。在本单元的第二、三节课中,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学习素材。如,make a popcorn、make beef noodles、make a sandwich等。除了复习可数与不可数名词外,针对劳动元素,笔者设计了让学生“动一动”的教学环节。从语言学习角度讲,动作即各感官的调动,能帮助学生加深目标语言的记忆。从劳动教育维度考量,动作也是简单劳动技能的传授,是劳动实践的初体验。如在学生讲述how to make beef noodles时,教师便可设计呈现一些动词和动图,让动词活起来。(见图2)在学生声情并茂地边讲边做动作时,课堂氛围良好,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记忆也更加深刻。
3.做一做(收集素材)。本单元的阅读课“Thanks giving in North America”,学生能够学到感恩节火鸡大餐的制作。因本节课授课时间刚好在感恩节前夕,结合学校德育处“我为家人做道菜”的倡议,笔者也适时布置了“cook a dish and take a photo”这一任务。很多家长在朋友圈晒出了孩子的作品,不少学生还在班级公众号提交的作品与文字底下点评与点赞。把课堂所学延伸到课后劳动实践,不仅为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也让劳动富有更加特殊的意义。
(三)依托作业,付诸实践,厚植劳动情怀
教师要以作业为媒介向学生传达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加作业的温度,充分彰显作业背后的育人价值。单元整体教学引领下,教师应特别关注周末及节假日作业的设计。周末和假期是学生巩固旧知、迁移创新和参与社会劳动实践的好时机。
以下以劳动实践作业为例,阐述初中英语作业中,教师帮助学生把课堂所学付诸实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助力学生厚植劳动情怀。
1.问题链引领(情感表达)。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问题链的使用能够连接相关語言知识,帮助学生唤醒旧知。在劳动教育视角下,教师应从劳动体验、意义、情感等方面入手,合理设计问题链,帮助学生自然形成并表达劳动态度与情感。
在“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这一单元的写作任务中,教材中给出了“Write a recipe for your favorite food”这一写作任务。基于课堂内建构的关于cooking这一主题丰富的支架,以及学生积累的语言素材,写作课上,笔者利用brainstorm让学生回顾本单元所涉及的食物制作。然后设计了以下问题链“Who do you make a dish for? Why? How do you make it? Is it successful? How do you feel after that? ”,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自然流畅地加入了劳动价值的体悟,使简单说明文变得温情,学生在习作中也流露了满满的劳动情怀。(见图3)
在“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这一单元,围绕Volunteering and charity,在单元教学中,列举了很多志愿者活动。如,打扫城市公园、拜访老人院、志愿帮助宠物医生、参加儿童课后阅读志愿服务等。教学题材从对话到语篇,再到书信,丰富多样。还在长课文阅读部分,教师采用了Interview的形式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体悟志愿劳动的价值意义“Miss Li,Why do you choose to give money to Animal Helper? How do you feel after you hear from Ben Smith? ”。在阅读课的最后,增加了一个课后作业“Miss Li, please write a letter back to Ben Smith. ”,让学生站在助人者的角度,感悟助人的快乐,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活动引领(情感升华)。教师应特别关注校内外活动,特别是和学生息息相关的活动。在劳动教育视角下,教师应抓住社会实践活动的契机,引领学生体悟劳动价值,实现内化于心的情感升华。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这一单元教学时间正好是在“学雷锋”日前后,笔者所在班级在家委会的协助安排下,利用周末时间,拜访了学校附近的敬老院。这次活动之后,笔者布置了以下作业“What volunteer work did you take part in last weekend? Why did you choose to help in the activity? What did you do in the activity? How do you feel? Please write it down in your composition.”。在上交的作文中,笔者能看到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意义所在。下面节选两位学生的作文原文。(见图4)
(四)创设平台,丰富评价,激发劳动热情
教学评价应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体现多渠道、多视角、多层次、多方式的特点。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时,教师也应注意依据劳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合理选择评价时机,不断优化评价与反馈的方式与途径。
1.选择合理时机评价。根据不同教学目标与内容,在对有关劳动因素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注意选择不同的时机。如,在评价学生做的美食时,教师选取课堂评价“Wow, it seems so delicious! I guess you've learned it for a couple of years. ”。在评价学生志愿者服务习作时,教师选择课后作业评价“You are such an understanding girl. I'm proud of you! Keep on!”,有效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同伴与家长的评价有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比如,在班级公众号上传学生烹饪作品后,学生与家长进行实时评价。大家一起切磋厨艺,其乐融融。
2.选择多种渠道评价。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要求。教师应积极开拓评价渠道,为学生展示劳动成果搭设多种平台。(见图5)如,在志愿者活动中拍摄的照片及学生的习作可以在教室后墙软包和学校公告栏展评;在make a dish and take a photo活动中,学生制作的视频展示在抖音,学生所拍的照片及所写的recipes上传至班级公众号展出。增加学生劳动实践作业的曝光度,接受更多受众的点评与点赞,无疑是对学生劳动教育的正向刺激,能够激发学生投身劳动实践,创造劳动成果的热情。
四、结语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在初中阶段进行适当的劳动教育能助力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能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不畏困难、勇于承担、乐于助人、服务社会等劳动精神。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彰显了“学科育人”的功能,也解答了时代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自己在学科素材中捕捉劳动元素的敏锐性。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搭设多种支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并进行合理的多样化评价,激发学生劳动热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赵枫.把好学科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的“度”[J].基础教育课程,2021(11):28-32.
[3]方涵,何敏,刘春.中学英语教育融合劳动教育的价值、内容与实践路径[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2(10):24-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