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游客感知视角的秦淮风光带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

2024-01-02张芷瑜聂嘉孙馨郭杰

现代管理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因子分析法价值评估

张芷瑜 聂嘉 孙馨 郭杰

[摘要]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是联结人文社会与自然环境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提升人类福祉。当前,已有学者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基于游客感知视角评估景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研究较少。基于此,以南京市秦淮风光带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划分游客感知的景区价值维度,并通过旅行费用法和支付意愿法评估景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结果表明:秦淮风光带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游客感知价值主要由景区环境、文化遗产和旅游服务3个维度构成,其中景区的整体环境最受游客关注;景区生态文化使用价值高于非使用价值表明景区内游憩资源种类多、旅游开发强度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大;游客感知视角下秦淮风光带生态文化服务评估总价值大于景区实际旅游总收入,说明景区内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还未被充分开发利用。基于上述发现,从游客感知视角出发,揭示秦淮风光带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结构和特点,提出挖掘文化遗产价值、优化旅游休闲空间、促进景区环境建设等景区品质提升相关建议,为进一步保护和发展文化风光类景区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系统文化价值;价值评估;游客感知;因子分析法;秦淮风光带

一、 引言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及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被掠夺、生态环境被破坏,不仅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更阻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营,将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农林水产等直接物质产品,以及水源涵养、休憩旅游、文化遗产等间接服务产品。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利于促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导下的资源环境到经济效益转变,满足新时代人民对高质量绿色生态产品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1]。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是生态系统价值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自然资源与文化遗产的关键要素。尤其是河流生态系统以水体连接,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廊道效应[2],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优势,能够带给人们很强的美学体验和精神享受,在生态旅游和休闲娱乐方面具有极大的价值潜力[3]。

游客感知视角则是从景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直接受益者出发,通过调查游客对于景区建设、文化以及生态质量满意度,由此反映景区提供的产品及服务是否达到游客的预期水平、满足游客游玩需求,更有助于发现影响游客体验感受的关键因素,从而有利于针对性地优化景区建设相关制度与政策,带给游客更舒适的游玩体验。关注文化风光类景区游客满意度,研究其体现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维度并进行核算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文从游客感知视角出发,基于游客对景区环境、文化遗产、旅游服务价值等的感知分析,结合游客的满意度、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费用以及游客的支付意愿,深入了解游客真正的需求和期望,力求反映出客观的秦淮风光带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不断提升游客感知价值,从而提升景区整体竞争力水平。

二、 文献回顾

1. 游客感知价值

20世纪90年代,Zeithaml提出感知价值即人们基于所感知的得失对产品或服务的效用作出的总体评价[4],其是一个多维的变量[5]。旅游感知是旅游者通过感官获得旅游目的地相关信息,如旅游对象、旅游环境等的心理过程。Friedman提出感知总价值来自消费者通过主观意识对交易利益与成本之间差值的衡量[6]。

在我国,首次从旅游角度来对感知价值进行研究的学者是程兴火。他指出,对于一个旅游景点来说,游客对其产生的利益和感知成本所提出的整体评价就叫做游客感知价值[7]。李文兵等[8]在程兴火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游客感知价值还应该包括游客对旅游产品或服务满足其旅游需要程度的总体评价。任庆柳等[9]采用内容分析法评估游客对不同类型资源价值的感知收益和关注度,发现不同维度资源价值的游客感知存在较大差异,游客感知收益依次为地学价值(55.42%)>生态价值(24.45%)>美学价值(17.62%)>人文价值(2.51%)。

游客感知价值是由很多变量决定的,主要通过满意度体现,并对游客的行为意向具有很强的正向影响[10]。这就需要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提高游客感知利益,从而提高满意度。目前多数学者考虑到了基础设施、产品质量和消费价格等方面的满意度影响因素,但缺乏对环境品质、感知体验等非实物因素的关注[11]。因此,本文在加入文化活动体验、生态景观观赏等非物质变量的基础上,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具体考察秦淮风光带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尝试划分景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维度。

2.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相关研究最早开始于19世纪后期,源于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感知,普遍强调其支持和满足人类生存的服务性及生物物种的生态系统性。2005年联合国发布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4大类服务,其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是指“人们通过精神满足、认知发展、思考、消遣和美学体验而从生态系统获得的非物质收益”[12]。

针对不同尺度和不同生态系统,多名学者开展了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相关研究。李涣承[13]通过总结归纳之前学者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研究,将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划分为游憩体验、科学教育、精神享受和文化艺术四个指标。Arnberger等[14]发现城市公园的文化服务价值,如休闲娱乐等,可以提高居民的社交联系和互动,促进公众健康和福利的改善。Cortinovis等[15]针对欧洲儿童接触自然环境的现状展开研究,并发现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文化服务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教育意义重大,如自然植物学习、生态学知识的积累和地方文化的傳承。可以发现,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功能是“以人为本”而建立的,对于公众健康、身心教育等人类福祉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作用。

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价值具有非物质性[16],没有确定的市场价值,且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标准不一,难以进行定量客观研究[17]。目前,旅行费用法(TCM)、支付意愿法(CVM)是模拟和替代市场技术的重要评估方法。通过衡量游客实际游玩或愿意为自然资源付出的成本,间接反映公众认知的非物质文化服务的价值,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Zandersen等[18]通过旅行费用法对森林游憩价值进行评估,发现场地属性、人均GDP和人口密度对计算结果有显著影响;张春慧等[19]利用旅行费用法和消费者剩余概念来评估景区的游憩价值,发现以目的地进行分区计算的结果更为准确;Ghermandi等[20]综合了意愿调查法和旅行费用法对海岸游憩价值进行评估,对比发现环境特征对价值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孙宝娣等[21]采用旅行费用区间法对辽宁省滨海湿地的休闲旅游价值进行了评估,为地区旅游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决策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当前关于景区生态文化服务价值的研究,核算方法及选取指标缺少统一的标准,且多侧重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和空间分布[22],较少关注游客作为景区生态资源直接受益者的切实感受,基于游客感知视角评估景区生态文化服务价值的研究较少。

三、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区概况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部,面积4.69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个开放式5A级景区,共有自然景源21处,人文景源123处,共计144处。秦淮河全长约10公里,被誉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夫子庙地区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街”。作为南京重要的窗口和名片之一,秦淮风光带以十里内秦淮河为轴线,串联起夫子庙古建筑群、明城墙等众多文物古迹,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是独具南京特色的文化风光带景区。2023年春节期间,秦淮风光带跻身“全国5A级景区热度TOP10”榜首位,“五一”假期前四天,游客量高达183万人次,居全国第二1,是中国极具典型代表的文化旅游胜地。

2. 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选取景区环境、文化遗产和旅游服务三个指标[12,23],从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两方面[24]对秦淮风光带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研究数据来源于实地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游客个人基本信息、旅行实际支出、对旅游资源的支付意愿和对景区建设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具体步骤如下:

(1)设计问卷:根据河流文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构成,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游客基本信息、对能够体现旅游游憩、生态环境、文化遗产和景观美学功能等价值属性景区因素的满意度评价等。另外,收集门票、交通、食宿等旅行费用用于旅行费用法的计算,并询问其对保护秦淮风光带生态文化价值愿意支付的最大费用用于支付意愿法的计算。

(2)数据收集:调查分别于2022年3月和9月进行,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南京市秦淮风光带的主要景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181份,有效率约为90%。

(3)数据处理:利用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描述性统计和因子分析法,得到游客对秦淮风光带生态文化服务价值的感知现状和特点。

本研究将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类型划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两大类,其中,使用价值指景区环境价值,非使用价值则包括文化遗产价值和旅游服务价值[25],详见表1。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对游客感知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基础上,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因子分析,并划分价值维度,采用旅行费用法和支付意愿法估算秦淮风光带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最后与景区实际营收进行对比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算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特征的各项活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调查总体所有变量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性描述,主要包括数据的频数分析、集中趋势分析、离散程度分析、分布以及一些基本的统计图形[26]。本研究主要对秦淮风光带游客的个体特征、对景区的评价、支付意愿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是比较常用的一种简化数据的方法,主要用来提取数据的主要信息,考察多个变量间的内在结构关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时,首先要开展KMO检验,只有通过KMO检验的数据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信度分析可以用于检验这些数据的可靠程度。随后开展的主成分分析是把属性相关的几个变量归到同一类别里面,这些类别统一为主成分因子,通过这些因子来反映调查数据资料,进而验证并修正评价指标体系[27]。本研究提出了影响游客感知的因素,并通过因子分析法进行归纳分析,以寻找景区最优的改进方面。

(3)旅行费用法

旅行费用法包括分区旅行费用法(ZTCM)、一般个人旅行费用法(ITCM)、高级个人旅行费用法(AITCM)、旅行费用区间分析(TCIA)等。TCIA是根据游客旅行费用划分为不同的分区,计算各分区游客支出费用和旅游需求,计算出旅游率并构建其与游客支出之间的回归模型,进一步求出消费者剩余[28]。由于受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游客多集中在南京本地,TCIA能够更充分利用样本,保证每个集合中的游客都具有相等或相近的旅游费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分区后假设来自同一区域游客对某个旅游点具有相同的偏好和旅行费用这一缺陷,因此本文采取旅行费用区间分析的方法进行计算。本研究通过计算游客在景区的消费和消费者剩余,衡量生态文化服务功能的景区环境价值。

(4)支付意愿法

支付意愿法(CVM),又称条件价值法,是通过问卷调查人们对保护游憩资源的最大支付意愿(WTP),或因为环境污染、资源破坏造成损失的最大受偿意愿(WTA),其体现了人们对公共物品的偏好程度和對其非使用价值的认可程度[29]。本研究通过计算游客愿意为秦淮风光带旅游过程所支付的费用,衡量游憩资源的文化遗产与旅游服务价值。

四、 秦淮风光带生态文化价值评估与分析

1. 游客感知价值分析

(1)样本特征分析

整理原始数据,对样本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游客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多为41~60岁的中年人;多数拥有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呈现高学历的特点;客源主要来自江苏省,所占比例近50%,主要是由于疫情影响,大部分游客只能在省内活动;约60%的游客已经游览过秦淮风光带三次及以上;多数游客通过亲戚朋友推荐和网络、电视渠道了解到秦淮风光带;游客多以休闲观光、放松身心为旅游目的(表2)。

(2)游客感知价值维度划分

本文通过提取秦淮风光带文化、环境、旅游建设等方面因素的游客感知价值公因子,分析秦淮风光带的核心生态文化价值。对景区满意度评价(变量值为1~5,1为非常不满意,5为非常满意)的17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处理,KMO值为0.956,大于0.8,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4271.417,在0.000水平上显著,说明17个变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运行结果如表3所示:

提取3个公因子:F1、F2、F3,三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85.212%,能够较合理地解释原有变量所包含的信息。根据3个公因子所含次因子的特点,将其命名为景区环境因子、文化遗产因子、旅游服务因子(表4、表5)。

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到各指标的公因子方差,其值大小表示该项指标对总体变异的贡献。因此权重α可以通过计算各个公因子方差占公因子方差总和的百分数得到。α1=36.300/85.212=42.60%,α2=25.244/85.212=29.62%,α3=23.668/85.212=27.78%。

其中因子F1景区环境的权重系数最大,相较于文化遗产和旅游服务因子更为重要,说明游客最为关注景区的整体环境建设和生态景观。

2. 景区生态文化价值核算

(1)景区生态文化使用价值

①计算消费者支出

总消费者支出包括旅行费用和时间成本。其中,旅行费用包括交通费、门票费、住宿费及其他额外费用;旅行时间包括出发地到目的地来回的交通时间以及在旅游地的停留时间,参考国内学者相关文献[30],本文选取机会工资成本的40%替代计算旅行时间成本;通过统计局网站获取各地在岗职工的平均年薪,扣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日,按照一年工作240天、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获得各个出发地每小时的工资。

总消费者支出=旅行费用+时间成本

旅行费用=交通费+门票费+住宿费+其他额外费用

时间成本=旅行时间×40%×小时工资

旅行时间=出发地到目的地的交通时间×2+在旅游地停留时间

小时工资=各地在岗职工平均年薪÷240÷8

经计算,181位游客的总消费者支出为409194.19元,人均支出费用为2260.74元。

②计算旅游率

根据游客旅行费用的不同,将游客划分为20个区间,计算每个区间的人数Ni、旅游需求Mi、累计样本比例Pi和旅游需求率Qi。其中旅游需求Mi表示在该区间的最高支出费用限度下,愿意游玩的样本游客数量;旅游需求率Qi为旅游需求人数与总样本数的比值。从表6中可以发现,大部分游客的总支出费用低于1000元。

③计算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愿意为其支出的价格和实际支出价格之差。根据供需规律,随着消费支出的提高,旅游人数呈现下降态势。以旅游需求率Qi为因变量,以旅行费用Ci為自变量,分别以线性、对数、倒数、幂函数和二次曲线等方式进行回归,得到单个游客的旅游需求曲线模型。

表7 旅游率与旅行费用的曲线拟合结果

[方程 模型汇总 参数估计值 R 方 F df1 df2 Sig. 常数 b1 b2 b3 线性 .633 31.001 1 18 .000 .588 -6.615E-5 对数a . . . . . .000 .000 倒数b . . . . . .000 .000 二次 .877 60.836 2 17 .000 .744 .000 1.017E-8 三次 .975 206.751 3 16 .000 .877 .000 4.958E-8 -2.100E-12 复合 .960 429.538 1 18 .000 .678 1.000 幂a . . . . . .000 .000 Sb . . . . . .000 .000 增长 .960 429.538 1 18 .000 -.388 .000 指数 .960 429.538 1 18 .000 .678 .000 Logistic .960 429.538 1 18 .000 1.475 1.000 ]

注:a.自变量(Ci)包含非正数值。最小值为0。无法计算对数模型和幂模型

b.自变量(Ci)包含零值。无法计算倒数模型和S模型

根据表7可以看出,11个模型中复合模型、增长模型、指数模型、Logistic模型相关系数较高,F检验值最高,显著水平达0.000,在标准范围之内,从统计学上来说均为最佳模型。参考相关文献和各曲线特征,在景区旅游价值评估过程中,增长模型相对较符合实际情况,如图1所示。

因此,本研究选取增长模型。所得旅游需求曲线如下:

Q=[e(-0.3884-0.0003C)]

式中,Q为旅游需求率,C为旅行费用。

由公式可知,在只考虑旅行成本对旅游率的影响下,旅行成本升高一个百分点,旅游率的对数值将下降0.0003个百分点。

单个游客的消费者剩余计算公式为:

CSi=[(Ci+Ci+1)/2∞e(-0.3884-0.0003C)dC]

其中,CSi为第i个区间的每个游客的消费者剩余,Ci为第i个区间的旅行费用的左端点(即区间下限)。

总消费者剩余=[i=1nNi×CSi]=263118.96元

其中,n为区间个数,Ni为第i个区间的游客数量。

④使用价值估算

景区生态文化使用价值=(消费者支出+消费者剩余)/样本人数*调查年份的游客总数

=(409194.19+263118.96)/181×3453.7×104

=128285520782.04元

=1282.86亿元

(2)景区生态文化非使用价值

①支付意愿

对景区的区位、知名度、发展现状等条件进行介绍可以带给被调查者客观真实的交易市场感知。调查结果表明,有152名游客愿意为保护秦淮风光带支付一定费用,支付意愿率为83.98%。

②支付金额

在调查游客的最大支付意愿(WTP)时,并未在问卷中设置上下限或给定可选择的支付金额,游客主要依据门票等旅行中实际消费进行填写。

③非使用价值估算

由于本研究中最大支付意愿值范围为0~1000元,差距较大,因此采用人均支付意愿期望值与调查年份的游客总数相乘进行计算。根据表8可计算出保护秦淮风光带景区的人均支付意愿期望值为:

E(WTP)=[WTP×Pi]=132.85(元)

景区生态文化非使用价值=调查年份的游客总数×样本支付意愿值=3453.7万人×132.85=458824.05万元=45.88亿元

3.  景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

秦淮风光带生态文化服务评估总价值

=使用价值×景区环境因子权重+非使用价值×(文化遗产+旅游服务因子权重)

=1282.86亿元×42.60%+45.88亿元×(29.62%+27.78%)

=546.50亿‬元+26.34亿元

=572.84亿元

结合相关数据资料,2022年秦淮风光带旅游总收入为28.63亿元1,本文所求得的游客感知视角下景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为572.84亿元,高于景区实际生态文化资源价值,可能的原因是受到疫情影响。其中景区旅游游憩使用价值远高于景区实际收入,说明游客对秦淮风光带的整体认可度高,愿意付出更多的费用,在门票、纪念品等商品和消费水平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此外,秦淮风光带具有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有多处历史古迹和秦淮河贯穿景区,如何进一步挖掘文化遗产与景观美学的非使用价值也是景区未来发展需要关注的方面。

4. 讨论

研究发现,景区环境和文化遗产价值是最受游客关注的价值属性,这与景区内秦淮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密切相关,但目前其生态和文化价值还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此外,通过对游客感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整体较高,但对价值进行计算后发现,在生态环境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表明在旅游资源开发中,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宣传。

总体上,本研究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1)南京市秦淮风光带是具有丰富河流文化资源的地区,通过其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可以了解景区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利用的亮点与不足,为促进景区品质提升提供了发展方向。

(2)游客感知视角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使相关部门关注游客作为景区生态资源直接受益者的切实感受,为进一步保护和发展文化风光类景区提供了参考。

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受疫情影响,本研究的抽样调查对象大部分为江苏省内游客,游客感知价值分析的准确性受到影响,今后可以丰富抽样对象来源地以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本研究仅评估了游客游玩过程中满意度体现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究游客游玩前后的感知差异,从而更加准确地进行价值評估与分析。

五、 结论和政策建议

1. 结论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因子分析法划分游客感知的景区价值维度,并运用旅行费用区间法和支付意愿法,进行南京市秦淮风光带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的货币化估算,最终得到秦淮风光带景区总体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结论如下:

(1)游客感知的秦淮风光带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主要由3个维度构成,按照占总体感知价值的比重从大到小分别为景区环境、文化遗产和旅游服务,比重分别为42.60%、29.62%、27.78%。说明景区环境和文化遗产是最受游客关注的价值属性,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通过旅行费用区间分析法计算得到景区生态文化使用价值为1282.86亿元,通过支付意愿法计算得到非使用价值为45.88亿元。景区生态文化使用价值比非使用价值大,说明秦淮风光带内游憩资源种类多、具有一定知名度,基础设施等服务较完善,且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较多,旅游开发强度大,对游客的吸引力强。

(3)游客感知视角下的秦淮风光带生态文化服务评估总价值为572.84亿元,大于景区2022年实际旅游总收入28.63亿元。说明游客对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展示方面的感知价值较高,但景区还未充分发挥其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功能优势。

2. 建议

基于以上实证分析结果,本研究对秦淮风光带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活化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遗产价值

调研结果显示,游客对文化遗产价值的关注度高,但文化遗产价值所占比重远低于景区环境价值。因此,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秦淮河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提高游客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同感和满意度。秦淮风光带内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如秦淮灯会、秦淮灯彩、剪纸、南京白局、“秦淮八艳”等,传承历史悠久,自南朝就,受到才子佳人的青睐,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圣地。将旅游资源与南京六朝古都的深厚文化结合起来,设计制作有秦淮历史文化特色的景观微小品、情景表演等文化活动,在中秋节、元宵节等特色节日举办秦淮灯会活动,在秦淮游船上增加相关诗词歌赋的展示并举办创作活动等,可以提高秦淮风光带文化品位与人文内涵,带动社会经济效益与品质的提高。同时,秦淮河作为南京古老文化的摇篮,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应充分利用景区历史文化优势,打造一体化特色品牌,推出秦淮系列产品、活动及服务,如个性化定制的文创产品等,以吸引更多游客。

(2)完善景區基础设施,优化旅游休闲空间

在三类价值评估中,旅游服务价值所占比重最低。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休闲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高游客对旅游休闲价值的感知和满意度,对于提高景区的非使用价值具有积极作用。要注重游客对景区游览引导标识及交通指示牌、公共卫生间、休息长椅等的需求,增加老年代步车,满足老年人出游需要。还可以适当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丰富游客体验,如对于夫子庙景区科举文化,可通过VR虚拟技术等重现古代科举场景,并与游客进行互动,加强沉浸式的旅游体验感,迎合年轻群体喜好。还可依据周边轨道交通等情况,规划秦淮风光带旅游路线图,切实为游客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质量。

(3)适度进行开发利用,促进景区环境建设

在对秦淮风光带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也要注重景区使用价值的提升。通过在秦淮河周边进行宣传教育、展示解说等方式,引导游客重视河流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游客对生态环境价值的感知。同时,加强跨部门沟通和协作,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改善河流水质、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制定景区管理、监督具体规章制度,确保河流文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保护和发展工作得到有效实施。此外,积极探索河流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新方式,如在宽广的河面处,以不破坏河流生态为前提,发展水上运动和娱乐活动,包括皮划艇、帆船等,吸引企业投资入驻。

参考文献:

[1] 黄顺魁.生态资源属性对不同生态补偿方式的影响[J].现代管理科学,2016(12):58-60.

[2] 梁鸿,潘晓峰,余欣繁,等.深圳市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16,31(9): 1474-1487.

[3] 付景保.河南水景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问题与对策[J].生态经济,2010(12):159-162.

[4] Zeifhaml A V.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J].Journal of Marketing,1988,52(3):2-22.

[5] Sweeney C J,Soutar N G.Consumer Perceived Value:The Development of a Multiple Item Scale[J].Journal of Retailing,2001,77(2):203-220.

[6] Friedman M. Agreement between Product Ratings Generated by Different Consumer Testing Organizations: A Statistical Comparison of Consumer Reports and Which? from 1957 to 1986[J].The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1990,24(1):44-68.

[7] 程兴火.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竞争优势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8] 李文兵,张宏梅.古村落游客感知价值概念模型与实证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J].旅游科学, 2010,24(2):55-63.

[9] 任庆柳,杨兆萍,韩芳,等.国家公园“资源价值”与“游客感知”对比研究——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为例[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23,40(3):333-342.

[10] 冯强,程兴火.生态旅游景区游客感知价值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2009(9):105-108.

[11] 周璐,肖平,汤澍,等.基于感知价值的城市森林游憩者满意度研究——以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生态经济,2014,30(5):146-152.

[12]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Ecosystems & Human Well-being: Wetlands and Water Synthesis[M].Washington: Island Press,2005:1-68.

[13] 李焕承.基于GIS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D].杭州:浙江大学,2010.

[14] Arnberger A, Schneider E I, Ebenberger M, et al.Emerald Ash Borer Impacts on Visual Preferences for Urban Forest Recreation Settings[J].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2017(27):235-245.

[15] Cortinovis C, Geneletti D. A Framework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Urban Planning Decisions on Regulating Ecosystem Services in Cities[J].Ecosystem Services,2019(38):100946.

[16] J D A, Mette T.Valuing Ecosystem Services in Terms of Ecological Risks and Returns[J].Conservation Biology,2011,25(2):250-258.

[17] Bieling C.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as Revealed through Short Stories from Residents of the SwabianAlb(Germany)[J].Ecosystem Services,2014(8):207-215.

[18] Zandersen M, Tol S R. A Meta-analysis of Forest Recreation Values in Europe[J].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s,2008,15(1):109-130.

[19] 张春慧,王乃昂,陈美招.贵清山地质公园游憩价值评估[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2):203-208.

[20] Ghermandi A, Fichtman E.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of Multifunctional Constructed Treatment Wetlands and Waste Stabilization Ponds:Time to Enter the Mainstream?[J].Ecological Engineering,2015,84.

[21] 孙宝娣,崔丽娟,李伟,等.基于费用区间法的辽宁省滨海湿地休闲旅游价值评估[J].资源科学, 2017,39(6):1160-1170.

[22] 苟廷佳.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21.

[23] 张彪,谢高地,肖玉,等.基于人类需求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6): 64-67.

[24] 張红霞,苏勤,王群.国外有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6(1):31-35.

[25] 李兰莉,杨阿莉,王纪云.国家公园语境下森林公园游憩价值感知评估及优化——以马蹄寺森林公园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22(2):164-171.

[26] 周虹宇.基于游客感知的乌梁素海湿地公园游憩价值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1.

[27] 王岚,张捷,曹靖,等.游客感知视角下的旅游地可进入性评价研究——以九寨沟风景区为例[J].人文地理,2010,25(2):144-148.

[28] 彭文静,姚顺波,冯颖.基于TCIA与CVM的游憩资源价值评估——以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经济地理,2014,34(9):186-192.

[29]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条件价值评估法的发展与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3,18(3):454-463.

[30] 吴经纬,郭忆,陶敏,等.历史文化因素对南京秦淮河滨水区经济开发的价值估算分析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4,14(11):14-19.

基金项目:2022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游客到访意愿的秦淮风光带品质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10307232Y)。

作者简介:张芷瑜(2002-),女,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国土空间规划与管制;聂嘉(2002-),女,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与管理;孙馨(2002-),女,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经济;郭杰(1982-),男,博士,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土空间规划与管制、景观生态与可持续性科学、土地信息技术及应用。

(收稿日期:2023-07-18  责任编辑:苏子宠)

猜你喜欢

因子分析法价值评估
基于因子分析对乡村旅游者乡愁感知的研究
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快递服务配送环节的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市场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评价体系
基于非财务指标的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新三板生物医药企业价值评估问题研究
价值评估方法理论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