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性的影响研究

2024-01-02罗玉明

现代管理科学 2023年6期

[摘要]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国土空间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对企业研发策略有着关键影响。基于2003—2021年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会显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性,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旧成立;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通过营造创新环境与增加政府补助方式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性提升。异质性检验发现,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性提升的促进作用在资源禀赋短缺省区市、高等级城市、中西部地区与国有企业层面更为显著。据此,提出加大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支持力度、深化企业可持续技术创新服务、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的政策建议,以助推企业持续性技术创新,引导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持续性技术创新;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一、 问题提出

区位导向性政策是我国采用一系列优惠政策与补贴方式,助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福利的关键手段[1]。这一政策强调政府制度干预与具体区位进行“绑定”,并通过定位区域发展战略,围绕各地区发展异质性特征采取差异化政策,继而同地方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经济增长。随着“双碳”目标的践行,越来越多国家与地区将环境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相结合,主要有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等区位导向性政策。2021年,生态环境部颁布《关于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的通知》,指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要通过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培育低碳新业态等措施,形成降碳减排工作方案,助推“双碳”目标实现①。相较于传统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根据循环经济理念、国家清洁生产要求、工业生态学原理而建立的新型工业园区,涵括明确可持续发展要求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即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2]。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的提出有效加快我国碳减排步伐,对于引导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助推“双碳”目标实现及提高国内产业经济全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地,为规范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管理工作,推进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顺利实施,生态环境部、科技部、商务部分别于2003年、2007年与2015年颁发关于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建设管理的规定,并对园区申报建设、监督管理等過程作出明确要求。作为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实施的载体,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在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区域绿色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示范引领作用。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更强调充分引导区内经济基础与资源禀赋形成合力,一定程度上可为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性赋能,其逐渐成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演化方向。

前述可知,作为一个外生冲击,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会影响企业持续性技术创新行为。换言之,设立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与微观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性具有较强关联性。一方面,针对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带来的成本压力,企业会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与区域发展战略权衡边际成本,加快技术创新并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为获得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的有效支持及市场份额,越来越多企业通过加大资本、设备与治理投入等方式,延伸技术创新链条,增加符合生态环保标准的优质产品供给,以实现持续性技术创新。但现有文献并未对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与企业持续性技术创新间的关系给予充分关注。事实上,考察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的实施效果,既能为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有效性提供强力证明,也能为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性指明清晰路径。

理论上,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可能存在两面性。其一,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促使企业更加重视长期绿色发展,增加其技术创新的资本投入与研发力度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其二,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可能会引致诸多企业重视短期利益,使其通过激进方式快速开展技术创新行为,阻滞企业实现持续性技术创新,进而影响长期健康发展。是以,本文将重点考察如下问题:第一,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是促进还是抑制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性?第二,影响机制是什么?第三,这一影响机制在不同维度上呈现何种异质性?探讨上述问题,不仅有助于拓展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微观经济效应理论认知,而且为如何利用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助推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性及实现长期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二、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1. 文献综述

与本文研究问题紧密相关的一支文献主要以研究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为主。观察过往研究发现,学界关于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其所产生的影响效应。具体而言,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能有效促进地区碳减排,降低区县层面排放的二氧化碳[3],且可通过提高全过程环境规制强度与城市绿色创新水平促进区域碳减排。同时,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及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立对外商直接投资会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在城市行政等级、城市经济地位及所在区域层面存在差异。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显著提高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环境规制水平,导致城市更偏向吸引高技术清洁型外商直接投资[4]。此外,诸多学者重点考察了区位导向性政策的影响。邓学龙等[5]基于2003—2020年广西人口与经济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得出,区位导向性政策下广西各市内部人口地理集中度不高,且全区人口与经济重心逐渐向西南方向迁移。曾皓[6]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视作区位导向性政策,研究发现区位导向性政策能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中财政支持效应与研发创新效应是两条主要实现渠道。佟孟华等[7]指出,区位导向性政策可显著提升区内企业创新投入水平与创新产出能力,且该政策具有可持续性。

与本文相关的另一支文献主要集中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随着数字化建设进程日渐深入,企业发展思维也向更智慧、更敏捷方向进阶,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方式衍生新模式[8]。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界认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不局限于数字化建设进程。李将军等[9]研究指出,营商环境优化能显著改善企业技术创新条件,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朱俊峰[10]指出,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最大,依次为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张欣等[11]发现,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与创新效率提高,还可通过经营效率、政府补助与市场关注度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

2. 理论分析

一方面,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以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形式,为企业营造良好环境,这有利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性。其一,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可为进入生态工业园区的企业提供优惠制度支持,有助于企业直接或间接获取技术创新所需的各项资源要素,缓解其技术创新面临的资金约束,为企业持续性技术创新赋能。在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通过采取一揽子税收优惠手段,直接或间接为企业提供政策制度支撑,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进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性。其二,进入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企业可享受区内高效、便利的行政服务及完善基础设施,这有利于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实现持续性发展。在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的支持下,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内的企业不仅能获得内外部充足资金扶持,而且可借力园区内成熟配套设施与制度服务,实现持续性技术创新。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能向外部资本传递示范区内的企业有政府政策支持这样的隐性信号,可以缓解融资约束,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意愿,从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性。

另一方面,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有助于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性。首先,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可通过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吸引各类型企业在地理上集聚并形成规模效应,降低企业搜寻、交易等成本的同时,帮助企业借助更多资金开展持续性技术创新活动。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实施所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可吸引各类型企业入驻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实现快速集聚并形成规模经济,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效率,激发区内企业持续性技术创新动力。其次,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的产业集聚效应可有效破解供应商、上中下游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缓解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性活动中遭遇的融资约束。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可促使上下游产业在示范区内集聚,延长产业链,有效降低企业间信息交流成本,促使企业将更多资金用于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性。最后,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为企业知识、技术外溢提供良好载体,激发企业利用、整合外部信息的动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1: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能助推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性。

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性的机制主要体现在创新環境。具体而言,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可有效改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创新环境,助力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性。一方面,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各类型企业进入生态示范工业园区的门槛,为各类型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环境的同时,激发各类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而且,良好的创新环境能打破企业在市场准入、招投标、审批许可等方面的“玻璃门”[12],促使企业将更多资源、精力投入技术创新,进而实现技术创新可持续性。另一方面,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可为企业营造有力有效的政策环境,赋能其持续性技术创新。政策环境可加快政策链与企业创新链的无缝对接,并提供各环节政策制度支持,激励企业不断打破固有思维限制,以实现持续性技术创新。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2: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通过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性。

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政府资助,助力其实现技术创新持续性。在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支持下,企业可获取政府补助与银行贷款,逐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技术创新成本,以实现持续性发展。首先,企业借助政府补贴,可降低不确定性支出成本,为持续性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资本支持[13]。在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支持下,示范区内相关政府部门可为企业持续性技术创新提供有效政府补贴,为企业各环节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扶持,助力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性提升。其次,政府补助能刺激企业多元技术创新,促使企业将更多成本投入用于技术创新持续性活动。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不仅有助于示范区内相关政府部门出台多项补贴制度,还能促使周边资金、资源向示范区集聚,为区内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多元资金支持,赋能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性提升的同时开展多元技术创新。最后,依托于政府补助企业,能保障各项技术创新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提高项目整体收益成效,强化企业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积极性,进而实现持续性技术创新。概而言之,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可通过增加政府补助,助力企业缓解融资约束、降低投入成本,进而开展可持续技术创新活动。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3: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通过增加政府补助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性。

三、 研究设计

1. 数据来源与样本处理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正式颁布《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命令和管理规定(试行)》,并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管理等基本制度做出详细规定①。自此,我国陆续出台并逐步形成一整套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为代表的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据此,本文以2003—2021年为样本年度区间,以各地区成立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为样本,获取一个相对平衡的面板数据,并对初始样本数据进行如下处理:剔除ST或PT公司,剔除存在财务数据问题的企业年度样本,最终累计得到12461个“企业-年度”样本。此外,为规避时间、个体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多维固定效应对模型展开回归。企业层面数据均源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其余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及其他各省份统计年鉴。缺失数据采用均值填补法补齐。

2. 估计模型

本文围绕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这一自然实验,借助双重差分法(DID)验证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具体模型如下:

[Sustit=α0+α1trei×post+βConit+μi+λt+εit] (1)

式(1)中,[Sustit]为企业[i]在[t]年的持续性技术创新水平;[trei]、[post]分别表示处理组虚拟变量与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实施前后的虚拟变量,即2003年及以后成立的取值为1,以前取值为0。[Conit]代指一系列控制变量;[μi]、[λt]、[εit]分别是企业与年份固定效应及随机误差项。[α1]为交乘项系数,反映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的平均效应。

3. 变量定义

(1)企業技术创新持续性

梳理学术界研究可知,学者多采用企业连续获得专利成果年数考察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性[14-15],或者用[t]年后保持技术创新的概率来考察创新持续性[16]。因此,参考相关学者研究成果[17-18],本文用技术创新投入([INS])与产出([IOS])的环比增长率与当前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相乘,并取自然对数,进而分别测算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持续性指数([InSust])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持续性指数([IoSust]),具体如式(2)、式(3)所示。随后,将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持续性指数与产出持续性指数进行加总,最终得到企业可持续性技术创新综合指数。

[InSustt=LnINStINSt-1×INSt]  (2)

[IoSustt=LnIOStIOSt-1×IOSt]  (3)

(2)控制变量

为确保实证结果准确性,参考相关学者研究成果[19-20],本文控制如下变量:企业资产回报率([Enter]),利用税后净利润与总资产之比衡量;企业年龄([Age]),取企业成立年数的自然对数测量;企业规模([Size]),取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征;企业盈利能力([Pro]),使用企业营业利润占企业总营收的比重测度;企业资产负债率([Lirat]),采用企业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值表示;股权集中度([Own]);借助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计算。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具体如表1所示。

四、 实证结果分析

1. 基准回归分析

根据前述所构式(1),实证得到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对企业持续性技术创新影响的回归结果(表2)。列(1)报告了仅控制企业与年份固定效应的估计结果。由此可知,[trei][×][post]的系数估计值在10%置信水平上显著为正,即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有利于企业持续性技术创新。列(2)为增加一系列控制变量后的基准回归结果,显示出[trei][×][post]的估计系数仍通过10%显著正向水平检验,且系数间相差较小。综上可知,在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实施后,进入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且表现出持续性特征。

2. DID构设的有效性及稳健性检验

(1)平行趋势检验

使用双重差分法估计的前提条件是,处理组与控制组在政策实施前存在同趋势性。鉴于此,本文构设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实施前后的虚拟变量,再次实证分析处理组与控制组的变化趋势。需注意的是,[prei](i=1,2,3)以政策实施上一年为基准年份,即平行趋势检验未纳入[prei](i=1)、[cur]与[posi](i=1,2,3)分别为政策实施前、实施当年、实施后的年份虚拟变量。表3列(1)报告了平行趋势检验结果。

由表3列(1)可知,2004年之前所有变量估计系数均不显著,说明在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实施之前,处理组与控制组的变化趋势不存在明显差异。实施当年,处理组企业创新持续性指数相较于控制组明显上升。因此,可以通过双重差分估计法对样本展开平行趋势检验。

(2)反事实检验

前述基准回归结果显示,实施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会增强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性。进一步地,参考刘胜等[21]的研究做法,进行反事实检验,并将政策发生时间人为向前推移,即构设一个虚拟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发生的时间点。此过程中,本文将政策冲击年份设置为2001年与2002年,并在此基础上重新估计式(1),实证分析在虚假政策冲击年份下处理组企业技术创新的持续性特征。表3列(2)、列(3)分别展示了相应估计结果,对于虚假政策冲击年份,所选核心变量的影响系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反映出前文结论可证实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性的促进作用。

(3)倾向性匹配

为规避企业是否被纳入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而引致的差异化结果,本文进一步围绕企业特征变量对样本展开倾向性匹配,并借助匹配后的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第一,借助估计Logit模型计算得出样本对应倾向得分,被解释变量为企业是否被纳入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解释变量为基准回归模型中的控制变量。第二,对各企业进行最近邻1∶1匹配。结果显示,匹配后的控制组能更好地作为处理组反事实结果展开回归分析。由表4列(1)结果显示,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仍对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性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验证本文基准回归结论。

(4)排除其他政策干扰

观察现有研究可知,学界主要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政策[22]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23]两方面考察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两项试点政策影响范围大、针对性强、时间跨度大,且均处于研究所选样本区间。进一步地,在模型中分别加入该省市当年是否被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政策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覆盖的虚拟变量。基于以上,分别设置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政策与政策实施年的交互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与实施当年的交互项为控制变量,回归结果如表4列(2)、列(3)所示。由列(2)结果可知,在排除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政策的影响后,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性的正向影响效应下降1.42%,但仍旧通过显著性检验。列(3)结果显示,在剔除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影响效应后,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性的正向影响略降1.23%,同样显著。

(5)更换企业技术创新衡量指标

参考刘元雏等[24]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企业年度无形资产增量与企业年度初期资产总额的比值重新测度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性,回归结果详见表4列(4)所示。可以发现,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性的正向促进效应结论仍旧成立。

3. 机制分析

当前,学界主要采用将中介变量纳入基准回归模型的方式展开作用机制分析,以考察中介效应的显著性,也有部分学者直接使用中介变量对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展开分析。但不可忽视的是,江艇等[25]发现,现有关于中介效应的回归模型在设定上存在一定偏误,且理论上尚未达到真正的验证效果。基于此,本文重点从创新环境、政府补助两个方面检验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的作用机制。

表5列(1)展示了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对创新环境的估计结果,其影响系数值在10%置信水平上显著为正。该结果说明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可显著优化企业技术创新环境,且创新环境可进一步通过降低研发成本与增加资金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性。由此,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能通过营造创新环境助推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性,假设2得证。列(2)测算了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对政府补助的估计结果,其系数值通过1%显著正向检验,反映随着政府补助的增加,企业技术创新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此过程中,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可显著促使政府增加补助,为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性提供大量资本支撑,假设3得证。

五、 政策效应异质性检验

1. 异质性分析

(1)企业所有权异质性分析

参考马从文等[26]的研究做法,本文将所选样本企业划分为国有与非国有企业两类展开异质性分析,回归结果详见表6列(1)、列(2)。结果显示,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性的影响因企業所有权性质而存在差别。其中,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而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2)城市与区域异质性分析

由于不同等级城市所属行政权限与决策模式具有较大差异,我国围绕各城市经济发展所制定的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也存在区别。2007年《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中强调,地方政府是各个地区申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主要条件之一①。鉴于此,本文将样本企业所属的城市划分为高等级(直辖市、省会城市与副省级城市)与一般城市。表7列(1)、列(2)结果显示,高等级城市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的促进效果最显著,即上述城市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进一步地,根据国家地理划分标准,将所选样本企业再次按照所处地区位置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展开分析。表7列(3)、列(4)、列(5)结果展示,东部地区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性的影响显著为负,而中西部地区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并未产生负向影响。

六、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2003—2021年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会显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性,且表现出长期促进效应,在采取倾向得分匹配、反事实检验等一系稳健性检验方法后这一结论仍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对企业可持续性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资源禀赋短缺的省区市、高等级城市、中西部地区层面更为显著。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通过营造创新环境与增加政府补助方式促进企业持续性技术创新。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加大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支持力度。中央政府应联合地方政府部门加大对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励各省区市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拓宽政策覆盖范围,赋能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性。具体而言,中央政府应通过数字媒体加大宣传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的优势特征,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制度支持地方政府积极申报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企业提升技术创新持续性赋能。

第二,深化企业可持续技术创新服务。各地方政府应联合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主管部门积极创造优质区内环境,完善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所需各项基础设施,助力深化企业可持续技术创新服务。此基础上,地方政府部门应联合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主管部门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结合其他园区与国际服务经验,助力本区域企业持续性技术创新。

第三,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快统一大市场构建,破除企业可持续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的地方保护、政策不平等、市场分割等因素的制约,助推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中央政府应制定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总体方案,并督促地区间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让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红利更多惠及该地区企业,助力其实现可持续性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 郑思齐,宋志达,孙伟增,等.区位导向性政策与高质量就业——基于中国开发区设立的实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157-171.

[2] 陈梅,张龙江,苏良湖.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进展及成效分析[J].环境保护,2021(20):59-61.

[3] 华岳,叶芸.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来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实践[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4):94-112.

[4] 华岳,谭小清.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与外商直接投资:来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022(1):130-145.

[5] 邓学龙,曹世武,王慧.区位导向性政策下广西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演变[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6):20-25.

[6] 曾皓.区位导向性政策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吗?——基于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J].财经论丛,2023(4):3-13.

[7] 佟孟华,李慧,张国建.区位导向性政策的创新驱动效应——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证据[J].经济管理,2022(4):63-79.

[8] 张森,温军,李旭东.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技术创新[J].经济体制改革,2023(2):60-68.

[9] 李将军,韩圣玥,秦颖.营商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例[J].统计与决策,2023(9):163-168.

[10] 朱俊丰.数字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效应识别与机制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3(7):173-178.

[11] 张欣,董竹.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技术创新——机制识别、保障条件分析与异质性检验[J].经济评论,2023(1):3-18.

[12] 郑烨,姜蕴珊,秦毅.简政放权、创新环境与科技小微企业创新意愿[J].科研管理,2023(2):65-72.

[13] 齐永智,李园园,闫瑶.政府补助、技术创新与品牌价值的门槛效应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20(4):60-70.

[14] 毛荐其,牛文祥,刘娜,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双元创新持续性的影响研究[J].科学决策,2023(4):1-14.

[15] 肖阳,张晓飞.技术并购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持续性影响:基于吸收能力和利用能力的中介作用[J].技术经济,2021(11):1-12.

[16] 辛琳,孟昕童,邊婉婷.中国数字经济企业双重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研究[J].财贸研究,2022(12):59-73.

[17] 权锡鉴,朱雪.政府补助、资本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22(2):96-103.

[18] Ángela T,David C.Understanding Innovation:an Analysis of Persistence for Spanish Manufacturing Firms[J].Research Policy,2013,42(2):340-352.

[19] 孙冰,杨雪婷.沉睡知识对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性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11):116-124.

[20] Christian L B, Caroline M, Thuc U N.The Differentiated Impacts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Practice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sistence[J].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5,18(1):110-127.

[21] 刘胜,温锡峰,陈秀英.循环经济政策与中国企业环境绩效:助推器抑或绊脚石?[J].经济学报,2023(2):175-210.

[22] 郭丰,杨上广,柴泽阳.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2(5):117-127.

[23] 李创,王智佳,王丽萍.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工具变量和三重差分的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3(5):15-33.

[24] 刘元雏,华桂宏.金融科技能否通过缓解金融错配促进企业创新可持续性——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科技论坛,2023(4):122-132.

[25] 江艇.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22(5):100-120.

[26] 马从文,杨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碳减排效应研究——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23(2):76-85.

基金项目:2021年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河南省创新平台生态系统竞优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12400410121)。

作者简介:罗玉明(1979-),男,硕士,洛阳理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管理、企业管理与产业经济。

(收稿日期:2023-07-04  责任编辑:殷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