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媒体的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路径探索
2024-01-01隋林书
隋林书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社会化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高职院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则肩负着引领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崇高使命责任。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应通过整合各种资源,营造积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氛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融入教育教学。在新时代,高职院校应巧妙运用融媒体平台,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路径;融媒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凭借其深厚的精神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对我国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因此,高职院校要提升对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融媒体平台的影响力逐渐提升,高职院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亟须创新。在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将其有效融入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一、高职院校通过融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行性
融媒体是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2023上半年,我国各类互联网应用持续发展,多类应用用户规模获得一定程度的增长,截至2023年6月,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规模分别达10.47亿人、10.44亿人和10.26亿人[3]。融媒体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教师和学生构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得益于融媒体的强大功能,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与增强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理念相契合
融媒体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发挥着积极作用。融媒体为学生提供了获取当代文化信息和体验社会生活的途径。融媒体的共享特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未知文化的探索欲望,同时增强他们对新事物的心理接受能力。这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认知,锻炼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通过应用融媒体,高职院校能够更全面地培养学生,不断提升其文化素养,从而为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二)与培养学生爱国精神相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拥有丰富知识储备的群体,大学生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力量。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使得高职院校在立德树人教育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高职院校通过应用融媒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还能够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
总体而言,高职院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并通过融媒体传递给学生,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培养更具爱国情怀的新一代人才。
(三)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提升认知能力相统一
随着政治和经济全球化,我国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文化思想引领工作也面临巨大挑战。在融媒体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內容的多元性和普适性对拓展传统教育资源发挥着显著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提高认知能力,拓宽知识视野。
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充分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强化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这不仅有助于应对全球化带来的信息挑战,还能够培养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四)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的根脉相联系
随着经济的迅猛增长,社会中的一些负面思想可能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在如何通过融媒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并找到解决之道。高职院校应致力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免他们受到不良思想的冲击和影响。通过巧妙运用融媒体,高职院校可以有效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嵌入教育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深刻的文化体验。这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还有助于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促使其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融媒体相结合,成为高职院校应对负面思想的挑战的一项重要策略。
二、融媒体融入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现实困境
(一)缺乏积极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网络平台开始出现一些批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当言论。这不仅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还导致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产生误解[4]。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高职院校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使其在课程设计上更注重专业多样性和市场导向。然而,这种偏向导致高职院校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显著作用,缺乏积极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缺乏多样有效的传播手段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并未达到期望的传播效果,反而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进一步减弱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融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高职院校有必要尝试借助这些创新技术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手段,以提升传播效果。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创造更富有吸引力和互动性的内容,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过程。这样的革新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在信息获取方面的需求,还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缺乏科学完善的保障制度
科学且完善的保障机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承和传播的强大后盾。然而,在当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过程中,相关制度和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人人都可成为博主”的短视频时代,由于传播门槛低、上手速度快,一些博主为了吸引眼球,制作了一些质量较低、导向不明确的视频进行传播。如果相关部门无法对这一特定群体进行有效监管,会妨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对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三、融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路径
(一)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路径,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媒传播新格局
高职院校通过整合媒体资源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厚内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正面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制订应用融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制,强化对不良内容的警戒审核,完善监督管理规范,宣扬主旋律。同时,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路径,积极利用融媒体的宣传优势,创新性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院校应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环境,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宣传奠定环境基础。这将有助于高職院校更有效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推动融媒体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高校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5]。高职院校通过在日常宣传中融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做法可以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高职院校通过应用融媒体在学生群体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显著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还能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高职院校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高职院校通过利用融媒体手段,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他们在互动中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三)丰富传播手段,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氛围
目前,备受大学生青睐的教育内容具有创新性、个性化的特质。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高校思政课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模式”[6]。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速度较快,大学生群体庞大,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云课堂以及学习强国等平台,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手段来加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高职院校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制作成微视频、H5动画等形式,并通过网络平台定期发布,以丰富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内容。
此外,高职院校可以借助VR技术引导学生在线上沉浸式观赏博物馆文物,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内部,高职院校可以开展“我与传统文化” “我与非遗文化”等系列活动,让广大师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通过应用上述措施,高职院校可以更全面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见识,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传播提供了途径。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线上竞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报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频征集等符合当代青年关注热点的相关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见识。
(四)增强教师素质,坚守好文化宣传主阵地
在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提升教师素质,使他们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提升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建议高职院校利用融媒体技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平台展出,帮助教师更好地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
此外,高职院校还可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沙龙、校园知识讲座直播、文化展演和社团活动等,满足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需求和兴趣。这些举措不仅能够为师生提供更充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机会,还能够在校园内营造积极向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四、结语
在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人体系,是我国为培养职业教育人才和主动应对新一轮变革所采取的行动。高职院校要注重提升教师素质,增强教师教学工作能力。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优势,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的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培养出紧贴时代脉搏,服务时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2023-10-08)[2023-10-24].https://mp.weixin.qq.com/s/2a_VdWn8xqVyUphKTKkiIw.
[2]王粤,全伟.大型融媒体跨区域联合直播实践[J].电视技术,2023(05):8-12.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3-08-28)[2023-10-24].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828/c88-10829.html.
[4]喻莉姣.新媒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中的价值及应用策略[J].时代报告,2022(01):113-115.
[5]赵颖.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大学生亚文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9.
[6]张文艳.互联网思政视域下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分析[J].鄂州大学学报,2023(0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