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梁有誉诗歌中的生命意识

2023-12-31张玺

新楚文化 2023年24期
关键词:生命意识

【摘要】梁有誉是明代“后七子”成立之初的重要人物,也是“南园后五先生”的成员,是明代中后期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然而相较于“后七子”“南园后五先生”中的其他成员,学界对梁有誉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版本考察、诗歌题材与艺术特色等方面,对其诗歌文本的细致考察甚少。但梁有誉的作品中饱含着他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其中对岁月飞驰的敏感、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是梁有誉对生命价值的体悟,非常值得关注。

【关键词】梁有誉;人生哲思;生命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4-0026-04

一、引言

生命意识是主体对生命的感知,包括對生命的长度、生命的喜乐感受以及生命的意义等多种观点的认识。文学创作与生命意识息息相关。文学创作是创作主体被外物感动,将其引发的情感、想象等诉诸吟咏。《文心雕龙·物色》曰:“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①外物形态的转变影响创作主体情感的变化,创作主体的情感变化影响其文学创作。生命的变化过程漫长而多样,对细腻多感的文学家所产生的影响尤为深远。

学术界对文学作品中的生命意识多有研究,但对于明代文人的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生命意识的关注则略显不足。梁有誉作为明代嘉靖前期诗坛上的重要文人,其所受到的关注,较之“后七子”的其他成员,也较为薄弱。目前学术界对梁有誉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其诗歌题材、整体艺术特色两方面。如董莉莉《明代广州府作家研究》主要关注到梁有誉的诗歌风格,张敏《南园后五先生诗歌研究》对梁有誉的研究则是诗歌题材与艺术特色两类,高建旺《明代广东作家与明代广东文学》主要考察梁有誉的交游情况。除了以上将梁有誉作为整体中的一部分的研究外,还有对梁有誉的个案研究,如李叶萍《梁有誉诗学研究》从整体上研究了梁有誉的诗歌,对梁有誉的文学交游、诗学思想与诗歌创作特色都有论述;刘国蓉《梁有誉及其诗文集研究》更侧重梁有誉文集的价值。学术界已逐渐意识到梁有誉在明代诗坛上的重要地位。但是纵观对梁有誉的研究,尚缺乏对其诗歌内容的关注,很少从作品本身出发来解读其诗歌中的深层意蕴。然而梁有誉诗歌中所体现出的生命意识,饱含着他对人生、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值得后世细细品味。

二、梁有誉诗中的“生命意识”

钱志熙在《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一书中对生命观作出了较为详细的阐释,他认为:“生命观作为人生观的核心,是构成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基质,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人生境界,对其审美也产生了影响”[1]1。并将生命观分为两部分,即“生命本体观与生命价值观”[1]3。他指出,生命本体观更多的是对生命性质的认识,而生命价值观则是对生命应有的价值的把握和判断;前者是后者建立的基础[1]3。本文据此观点,以梁有誉的诗歌作品为研究文本,以生命意识为中心,从生命本体观和生命价值观出发,探讨梁有誉诗歌中体现出来的生命意识。

(一)生命本体观

1.时间意识

生死是生命本体观最直接的体现,是生命意识的首要观点。《左传·文公十三年》有云:“死之短长,时也。”[2]220人从降生直至死亡的这一过程,正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而终结的。因而,对时光流逝的叹息与挽留都是生命本体观的体现。梁有誉诗中对生命意识的认知,也正是由于感受到了时光的流转才有所感知。其诗歌对时间意识的体现,一部分是使用明显的光阴意向来突出人生之短促,如《济上太白楼作》“请看黄河水,滔滔万古流”②;再如《扬州悼隋离宫》其二“可怜河水滔滔逝,不识人间有岁华”③。二者皆化用《论语》中“逝川”的典故,以昼夜不息、连绵不绝的滔滔河水形容一去不复返的光阴。另一部分则是通过使用含有隐喻性质的光阴意向来表达岁月的飞驰,如《杂诗》其一“晔晔春华敷,欻忽委尘埃”②;再如《咏怀》其一“心星转坤维,芳荣遽销谢”④。二者以“春华”“芳荣”的开谢,写出诗人因见季节交替而引发的时光飘忽之感。

在《咏怀》其二中,梁有誉则是通过女性视角来写生命的短促:

明月鉴重帏,凉风吹绮疏。佳人扬清讴,顾影伤离居。昔别黄鸟鸣,倐忽秋兰舒。繁华不再至,欢乐宁倩余。迢迢牵牛星,万古恒不渝。所思杳天末,日夕增烦吁。秦女善鸣筝,赵女亦吹竽。筝竽岂不哀,不如琴瑟娱。织缣常苦迟,织素常苦劬。嗟哉织作勤,泪下沾罗襦。④

思妇情思多用来表达孤独、寂寞之情。孤独是文学中的一大主题,人们总是在孤独、寂寞的时候更能深刻地体味人生的百般滋味。全诗尽写时间之流逝。“昔别黄鸟鸣,倏忽秋兰舒”,女主人公与丈夫分别之际尚是黄鸟啁啾鸣啭的繁华春日,如今秋兰舒展,丈夫却未归来。以节候的转变写时光流转,颇有“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⑤之感。次以“迢迢牵牛星,万古恒不渝”,从时间与空间的双重角度来写遥远天际的牵牛星之亘古不变,以此对比别离之夫妻。思妇期盼着久别的夫君能够与牵牛星一样,不论时光流转、距离遥远,对自己的心意仍是一如既往,不会发生改变。同时,万古不渝的星辰,更是与人生的短暂形成鲜明的对比。夫妻分离,人生数十载之一年,与漫长时光长河中的一年,自是不可同日而语。诗人在层层递进的写作手法中,满载着思妇的愁思与期盼。

2.历史意识

自上古以来,无数时间构成了历史的长河。时间即历史,相反,历史也即时间。由此来看,抒发对历史变迁的思索的怀古诗自然也是生命本体观的体现。“一般地说,‘怀古诗都是以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作为主题的。而在论及作为这些人物和事件的象征的人间的行为时,往往被说成它们究竟不过是时光流逝的长河中的一个瞬间的梦幻而已。”[3]88日本学者松浦友久却将怀古诗看做表现生命意识的诗,他认为:“对过去的爱惜,就是对时间的爱惜,对时间的爱惜就是对生命的爱惜。”[3]89梁有誉的怀古诗即以对历史无常的感慨,表达其对生命时光的体悟。

不论是《扬州悼隋离宫》二首中隋炀帝时于扬州所建的“江都宫”,还是《秋日越台登眺》中汉时南赵王所筑的“越台”,都是具有历史意味的意向,诗人选择此类意向,意在把抽象的时间转化为客观存在的历史遗迹。与人类短暂的一生相比,建筑存在的时间更为长久。梁有誉关注到历经时间长河的冲刷,建筑尚且不存,遑论个体有限的生命!

这种从历史古迹抒发岁月流逝、时光无情的感叹,还有《姑苏怀古》:

看山几日到吴中,游客登临感慨同。金虎迹荒灵气灭,水犀军散霸图空。春归茂苑乌啼月,花落横塘蝶怨风。谁识倦游心独苦,扁舟长忆五湖东。③

诗写到吴中游览,对历史兴亡的感叹。颔联运用金虎迹与水犀军的典故,来展现即便是春秋霸主的吴国也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消退在历史中。颈联写景抒情,乌啼月、蝶怨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吴国兴亡的怅惘之情。尾联笔触一转,从吴到越,用范蠡的典故,深化了诗人对人生虚幻、历史无常的感慨。

(二)生命价值观

生有定期,而死无定期。正是因为时光催迫、生命短暂,当肉体终将消亡时,精神的不朽就显得难能可贵。何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2]433在有限的生命中,达成此种“不朽”,是历代仁人志士所追求的人生价值,这也成为延续生命的另一种方式。亦即梁有誉在《谒张丞相祠》一诗中所写的“唯留千载名,来哲同兴羡”②。这正是了解了生命本体观之后所兴起的对人生的意义、目的与价值的追求,是生命价值观的体现。中国古代文士实现人生追求的途径,不外乎受儒道二家的影响。儒家讲求积极用世,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人大都以天下为己任,向往整个社会的安定太平,表现在外则是期望通过建功立业来使社会达到海晏河清的状态;道家则更讲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受道家影响之人期以通过隐居山林来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以此来避免受到“有为”的喧嚣纷扰。

1.建功立业

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是中国古代士人的普遍心理,梁有誉在《结客少年场》一诗中也对建功立业的心志有所吐露:“身徇一朝诺,心期万里功。”③他入仕较晚,年逾三十才考中进士得以为官,然而这并未消减他对功业的追求。如《登徐州城楼北望》:

朔风吹游子,寒城倏以眺。乘高势嵚崟,独客情窈窱。皇州在何处,双阙峙天表。中原割霜雪,星日荡昏晓。云气莽空阔,一览齐鲁小。败壁剥枯藓,土壕聚寒鸟。北有古战场,落日行人少。迹岂陈项余,鬬想晋宋藐。王霸代沦踊,今古谁能了。浊世事豪举,毂击咽争扰。媸彼猰?子,原泽徒刘剿。西北风尘昏,闪闪飞白旐。万金购谋士,千金购騕褭。丈夫立功勋,无使殷忧绕。②

诗人登高远望,广阔云天中向北看到南北朝时期南陈与北周的战场,曾经的征战之地,如今行人稀少。由此想到时光流转、朝代更替,意欲称霸天下之人也随着王朝的兴亡而有所显隐。世事的无常,激发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眺望西北战场,诗人不免生出“丈夫立功勋,无使殷忧绕”的慷慨抱负。

在儒家观念中,成就个人的功业,最终是为了社会的安定。关注时事、期望改变社会也是诗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梁有誉于嘉靖二十八年计偕北上,途中作《夜宿清远江口》诗:

短棹依依系晚风,壮怀离思浩无穷。荒村夜急菰蒲雨,远戍秋悲鼓角风。白雁影斜江树暗,清猿声断岭云空。更堪处处征输急,深箐休论战伐功。③

时年边费浩大,屡兴土木,祷祀频繁,以致帑藏匮竭,海内骚动。有誉途径清远,见到各处急于征输,有感而作此诗。诗歌前三联写所见所思,荒村、急雨、鼓角风、白雁影斜、清猿声断,目之所及尽是战后荒凉的乡村景色,离家的愁绪与报国的壮志在胸中激荡。尾联写到处都是急于征输,哪里还顾得上谈论战争的“功绩”呢?全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的忧虑,又有对百姓被横征暴敛的同情,感慨深沉。

嘉靖二十九年,梁有誉中进士第,在京期间,天大旱后有雨,作《喜雨》诗;闻边报后赋同名诗;历“庚戌之变”作《庚戌八月虏变》二首等,与民众同悲喜,这些诗篇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对百姓、对国家的关注,同时也是诗人生命价值观的体现。

2.隐居访道

中国古代文士常在仕与隐之间徘徊,梁有誉也不例外。他时而清晰地以建功立业自勉,时而又认为“皆哉愚蒙者,眷恋区中谋”②。所谓“区中谋”,对梁有誉而言,无疑是羁绊。他在《咏怀》其五中这样写:“冥鸿游四海,所畏在虞罗。”④又在其十五中说:“鹑笼栖凤鸟,局促铩其羽。”④遨游天际的飞鸿,所畏惧的只有捕猎者的网罗;凤鸟囚于方寸间的牢笼尚且会铩羽,更何况汲汲营营困于俗世之人?诗歌运用比兴寄托的手法,以飞鸿、凤鸟的意向,表现诗人对困于尘网的担忧。思及此,诗人便生出隐逸之心:“高居与驷马,不如南山阿。”④富贵显宦的生活比之隐居南山下的自在,不过是俗累。诗人甚至想象去游仙:“放神凌八荒,將与斯人遇。”④更是对家乡的道教圣地罗浮山分外怀念,写下《怀罗浮吟》一诗。其中“我生胡为苦百忧,三湖卜筑仍淹留。侧身天地箭满眼,令我东望怀罗浮”④四句,点出面对人生的诸多苦楚,惟有隐居罗浮山方可获得身心的安宁。

甚至在他初入京都时,隐逸的思想都不曾消失。嘉靖二十九年三、四月天大旱,嘉靖帝带领群臣祷雨。癸丑,雨至,有誉作《喜雨》一诗:

朱明始戒节,旱魃势方。麦陇嗟民瘼,桒林轸圣衷。瑶坛卜禋祀,玉署肃羣工。香满三千界,灵祈太一宫。明星歆紫极,甘泽降玄穹。洒自严城北,飘从禁籞东。濯枝初淅沥,触石转?蒙。灌溉三陔合,欢呼万姓同。蓟门山色净,榆塞战尘空。楼阁青溟外,川源泱中。云藏苑绿,花泛御沟红。细湿王孙草,轻翻少女风。乌皮?润上,鹤氅暗凉通。有道占天贶,无能喜岁丰。子桒歌正涩,谢客句徒雄。忽动山中兴,清霄忆桂丛。⑥

诗歌前四句点明天大旱及久旱对农业与百姓的影响;五至八句,写群臣焚香祷雨。天果然降雨,诗人以满含欣喜的笔触,大篇幅地描述下雨的景况:甘泽洒自玄穹,由城北至禁篽,从上到下,由远及近。再写雨水浸润久旱之地,山色净、战尘空,万姓欢呼。再以大量的意向,如雨中之楼阁、川源、绿树、红花;以王孙草和少女风的典故,一展诗人此刻的欢欣之情。却在结尾两句笔锋陡转,写道:“忽动山中兴,清霄忆桂丛”,在此普天同庆的时刻,流露出想要隐居山林的心意。

然而当他真正辞官返乡实现隐逸的理想之后,又时露伤感。这种心境,在《霜夜楼中闻笛有感》中可见一斑:“自从乞身南国卧,悲歌苦调何人和。”④诗人此时虽已返乡隐居,但回想起在京时“庚戌之变”时俺答围困京师的经历,仍然感到惊心动魄,听闻笛声心神才复又愉悦。

梁有誉的一生,始终在仕与隐的矛盾中犹豫徘徊。尽管如此,在他看来,无论是出仕还是隐居,在人生价值上达成的成就是相等同的,正如他在《杂诗》其一写道:“钟鼎镌峻功,竹帛垂逸民。静操虽殊域,德业终同伦。”②之所以相等同,是因为他认为“由来事不同,各以性自营”②,每个人的本性不同,故而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也会有所差异。

分析梁有誉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时,在建功立业与隐居访道外,也不能忽略他由于生命短暂而偶然生出的享乐思想。如其在《燕京侠客吟》一诗中先以“昨日车骑游如龙,今朝桃李飞成雪。桃李飞飞黄鸟哀,酌酒且上燕昭台。忆昔燕昭下士日,高谈霸略吞九垓。郭隗当师位,乐毅抱奇来。黄金销歇威棱失,千载霸图安在哉”④道出时间的无情流逝。继而由此生出“今人古人不相待,行乐莫使朱颜改”④的念头,既然人生苦短,何不及时行乐!这是梁有誉对人生与历史的感悟,同时也是在了解世事无常后的自我消解。

三、结语

梁有誉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仍旧在嘉靖诗坛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他对生命思考的诗篇,既有他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感慨,也有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同时还表现了他对时事、对社会的关怀。细读梁有誉的诗歌,生命本体观与生命价值观相互结合,在了解时间意识与历史意识后,对生命不朽的追求更有意义。探究梁有誉诗中的生命意识,可以从中窥见他的部分人生经历以及其对诗歌创作产生的影响,而且梁有誉诗歌中对世事无常的感悟与思索,也值得后人深思。

注释:

①刘勰:《文心雕龙译注》,王运熙、周锋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第462页。

②梁有誉:《兰汀存稿》卷一,明嘉靖刻本万历递修本。

③梁有誉:《兰汀存稿》卷四,明嘉靖刻本万历递修本。

④梁有誉:《兰汀存稿》卷二,明嘉靖刻本万历递修本。

⑤萧统编,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选60卷》卷第二十九,四部丛刊景宋本。

⑥梁有誉:《兰汀存稿》卷三,明嘉靖刻本万历递修本。

参考文献:

[1]钱志熙,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7.

[2]左丘明.左传[M].李维琦,等注.长沙:岳麓书社,2001.

[3]松浦友久.李白——诗歌及其内在心象[M].张宁惠,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4]詹福瑞.诗仙酒神孤独旅人李白诗文中的生命意识[M]北京: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21.

[5]郑利华.前后七子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6]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M].北京:商務印书馆,2008.

作者简介:

张玺(1992.2-),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猜你喜欢

生命意识
文本解读教学需要生命在场
让“生命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沈从文笔下底层人物的生命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生命意识的培养
中职语文教学,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诗经》爱情誓言及其生命意识
思政课堂里的生命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