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现状及文化传承策略研究
2023-12-31蒋凌霞
【摘要】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特有思想理念的重要载体。柳州市拥有较为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调研柳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现状,尝试提出保护与发展柳州市传统村落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4-009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柳州传统村落保护更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KY1503);2020年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創新团队及卓越学者“传统村落保护与研究团队”项目(桂教人才〔2020〕6号)研究成果。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特有思想理念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人民特有处世方法、生活理念、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能够彰显中华文化特色,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传承人文精神和传统工艺[1]。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各地把保护开发传统村落作为重要推手。当前,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居民大量向城市迁移,导致传统村落大批闲置,传统生产方式、民俗文化也快速消失,传统村落的保护研究工作的步伐需要加快[2]。而保护研究工作的前提,是要摸清家底,通过对柳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现状的调研,可以更加针对性地进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3]。
一、柳州市传统村落资源分布情况
(一)传统村落名录数量分布情况
1.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分布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传统村落众多。
2012年12月,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被联合公布,全国共646个传统村落入列,其中广西39个(南宁1个、柳州6个、桂林19个、钦州1个、玉林2个、百色3个、贺州6个、来宾1个)。
2013年9月,住建部、文化部等四部局联合公布915个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广西30个(南宁3个、柳州1个桂林12个、防城港1个、钦州3个、玉林1个、贺州7个、河池1个、来宾1个)。
2014年11月,住建部、文化部等七部局联合公布994个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广西20个(桂林18个、玉林1个、贺州1个)。
2016年12月,住建部、文化部等七部局联合公布1598个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广西72个(柳州8个、桂林36个、梧州1个、北海2个、玉林2个、贺州18个、河池3个、崇左2个)。
2019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公布2666个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广西119个(包括南宁6个、柳州13个、桂林52个、梧州1个、北海1个、钦州3个、贵港5个、玉林16个、贺州11个、来宾9个、崇左1个)。
2023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公布1336个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广西62个(柳州7个、桂林33个、北海1个、钦州5个、贵港1个、玉林8个、贺州5个、河池2个)。
截至目前,广西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总量达到342个。广西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在各市的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桂林和贺州市。其中桂林市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数量为170个,占总数50%;其次就是贺州市,数量为48个,占总数14%;位列第三的是玉林市,数量为30个,占总数8%;位列第四的是柳州市,数量为27个,占总数7%。柳州市的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数量并不占优势。
2.柳州市的自治区级传统村落名录分布情况
2015年4月,自治区住建厅、文化厅、财政厅联合公布第一批广西传统村落,共205个(其中南宁7个、柳州17个、桂林61个、梧州11个、北海4个、防城港4个、钦州6个、贵港6个、玉林25个、百色10个、贺州31个、河池7个、来宾14个、崇左2个),这205个名单中包含了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117个。
2016年10月底,自治区住建厅、文化厅等六厅委联合公布第二批广西传统村落名录,共218个(包括南宁8个、柳州22个、桂林102个、梧州7个、北海2个、防城港2个、贵港6个、玉林7个、百色3个、贺州39个、河池12个、来宾1个、崇左7个),218个名单中包含了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101个。
2017年10月底,自治区住建厅、文化厅等六厅委联合公布第三批广西传统村落名录,共234个(包括南宁13个、柳州28个、桂林99个、梧州2个、北海5个、防城港1个、钦州7个、贵港4个、玉林24个、百色3个、贺州13个、河池6个、来宾23个、崇左6个)。
2022年2月,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和旅游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公布自治区第四批广西传统村落名单,共有117个传统村落入列(南宁市4个、柳州市9个、桂林市64个、梧州市1个、钦州市7个、贵港市4个、玉林市19个、贺州市9个)。
截止到目前,广西传统村落名录总量达到770个。名录数量最多的是桂林市,为326个,占总数42%;位列第二的是贺州市,为92个,占总数12%;位列第三的是柳州市,为76个,占总数10%;位列第四的是玉林市,为75个,占总数10%。柳州市的自治区级传统村落名录数量相对靠前。
柳州第一至四批次的自治区级传统村落名录数量为76个,包含了20个国家传统村落名录,国家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自治区级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县、鹿寨县。其中三江侗族自治县为36个,占总数47%;融水苗族自治县为30个,占总数39%;融安县为7个,占总数9%;鹿寨县为3个,占总数4%。
(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广西分布情况
1.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情况
2003年起,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了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这些村落通常保存有丰富的文物,同时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完整地反映了特殊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4]。
目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一共评选了7批,其中广西有38个入选。包括9个镇29个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其中南宁3个、柳州1个、桂林10个、梧州1个、防城港1个、钦州2个、玉林8个、贺州11、河池1个。
其中数量排在前三的分别是贺州市11个,占总数29%;桂林市10个,占总数26%;玉林市8个,占总數21%。柳州市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数量较少。
2.自治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分布情况
2010年,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及有关规定,评选出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我自治区优秀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
2010年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自治区文化厅组织评审,确定第一批自治区历史文化名镇5个、名村12个;2013年确定第二批自治区历史文化名镇6个、名村16个;2016年,确定第三批自治区历史文化名镇6个、名村23个;2023年确定第四批自治区历史文化名镇2个、名村36个。
广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共106个,其中国家级38个,分布情况为南宁8个(国家级3个)、柳州4个(国家级1个)、桂林28个(国家级10个)、梧州3个(国家级1个)、北海5个、防城港1个(国家级1个)、钦州13个(国家级2个)、玉林24个(国家级8个)、贺州15个(国家级11个)、百色2个、河池1个(国家级1个)、来宾1个、崇左1个。
其中数量排在前三的分别是桂林市28个,占总数26%;玉林市24个,占总数22%;贺州市15个,占总数14%。柳州市的广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的数量相对较少。
(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分布情况
2012年12月,国家民委印发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指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聚居,且比例较高,生产生活功能较为完备,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及其聚落特征明显的自然村或行政村”[5]。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共有59个。其中包括南宁1个、柳州24个、桂林17个、梧州1个、防城港1个、崇左3个、百色4个、河池5个、来宾1个、贺州2个。2017年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予以挂牌。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共有38个。其中包括南宁5个、柳州5个、桂林4个、梧州1个、防城港1个、钦州1个、贵港2个、百色5个、贺州3个、河池5个、来宾4个、崇左2个。2020年,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公布命名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共595个,其中广西共40个。其中包括南宁9个、柳州10个、桂林7个、贵港2个、百色3个、河池1个、来宾3个、崇左5个。
第一到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广西共137个,其中南宁15个、柳州39个、桂林28个、梧州4个、防城港2个、钦州1个、贵港2个、崇左10个、百色12个、河池11个、来宾8个、贺州5个。数量处于前三位的分别是柳州39个,占总数28%;桂林28个,占总数20%;南宁15个,占总数11%。
柳州市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39个,其中柳城县1个、融水苗族自治县18个、三江侗族自治县14个。融安县2个、柳江区1个、鹿寨县3个。数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融水苗族自治县,占总数46%;三江侗族自治县,占总数36%;鹿寨县,占总数8%。
以上的综合统计数据显示,柳州市的传统村落资源综合相对较为丰富,数量也是居于自治区相对较前的位置。
二、柳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柳州市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高度重视,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传统村落的数量都位居前列。且在2020年,柳州市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柳州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从制度的层面,保障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但在地方基层实际工作中,发现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一)本地传统村落基础数据挖掘不够
各基层单位对本地区的传统村落的基础数据挖掘不够,没有村落原始数据积累,同时因为缺乏本土研究机构和专业研究人员,也没有对整个区域的传统村落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对于传统村落中的基本建筑、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民间艺人的数据不全,村落形成历史、村落的文化价值研究缺乏,基础性研究数据不齐全,造成外界对柳州传统村落的价值认知模糊,给传统村落后续保护工作的开展造成较大困难。
(二)本地传统村落缺乏基础研究
目前柳州本地专家对于传统村落基础研究较为单一,缺乏本地区传统村落的代表性研究成果。由于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和内涵与本地区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本地如果没有培育自己的本土文化专家,在开展申报、保护规划和项目审核的时候所临时外聘的专家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法把握本地传统村落的核心价值,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本地传统村落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价值提取缺乏对应文化研究支撑,呈现的村落资料系统性不强,村落的核心价值不突出,导致部分官方村落文化宣传的专业化不够、宣传资料较为简单,不能真正展现传统村落丰富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缺乏基础研究严重制约柳州市传统村落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三)基层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各地村民为满足住房需求而拆旧建新、随意破坏传统村落古建筑的现象仍不时存在。究其原因,是由于老百姓和部分领导干部对于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了解不到位、认识不足,基层对党中央的保护传统村落的有关精神没有吃透、没有宣传到位,同时基层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种种因素使得直接接触传统村落的基层一线干部群众自觉保护传统村落的意识还不够强。
(四)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沟通机制
对于保护传统村落、建立长效机制,各地住建、文化、财政、民族等相关部门相互协调沟通的工作机制一直没有建立或完善,一旦出现问题,容易相互推脱。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对于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尚没有足够重视,没有积极主动出面协调、组织、督促好各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形成合力;各有关部门日常工作繁重而人手普遍紧缺,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柳州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来。
三、柳州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传统村落基础性研究
依托柳州本地相关研究机构,在本地建立传统村落的研究梯队。一是鼓励本地高等院校以研究课题立项的形式,通过文献研究、实地研究等多种手段对柳州市传统村落基础性数据进行收集。二是鼓励本地相关研究团队对传统村落的基本建筑元素、村落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人等基础性数据进行采集建档,形成柳州市传统村落的大数据资料库。三是鼓励本地相关机构对基础性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发行,定期推出系列化的研究成果,扩大研究范围、拓宽研究层面。
(二)加强传统村落的对外宣传
鼓励各县区基层部门充分利用好线上媒介和线下媒介等多种方式拓宽传统村落文化宣传渠道,加大宣传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好党中央关于传统村落保护有关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切实增强各地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一线干部群众保护好传统村落的意识。
由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播契合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需求,有助于向世界推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的全球化交流和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柳州传统村落英译的需求也逐步呈现增长的态势。促进英译工作品质的提升,需要政府、高校、专业译者多方整合资源,发挥合力作用[6]。
(三)建立健全各县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各县区党委政府必须足够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并积极组织、督促各有关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充分利用好联席会议制度,鼓励各县区相关部门涉及传统村落相关工作时加强协调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地共同研究推动传统村落保护、维修、开发、利用等工作,及时解决有关问题,以此形成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强大合力。
参考文献:
[1]林冠.加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保护[J].中国人大,2018(11):48-49.
[2]刘婕,林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12):134-135.
[3]周剛志,曾容.论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立法:理据、现状与体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02):47-54.
[4]刘之杨,孙志国,戴光忠.武陵山片区乡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05):1450-1453.
[5]卢德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研究现状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42(02):9-20.
[6]曾贞.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的现状分析及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0(39):84-85.
作者简介:
蒋凌霞(1987-),女,瑶族,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