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读思达”模式的运用探索
2023-12-30陈锦凤
陈锦凤
【摘要】初中阶段,学生身体、精神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指导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学习技巧.文章主要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读思达”模式的运用价值,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读思达”模式的运用方法,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助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读思达”;教学策略
引 言
“读思达”法是以读、想、说三个过程为主线,其中“读”指的是信息输入,阅读教材标题、内容、图表等;“思”是包括想象、推理、演绎等在内的信息处理过程;“达”就是信息输出,包括口语表达、书面语言表达,还涉及知识的展现、迁移和应用等.按照新课改的有关规定,想对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进行培养,教师要致力于创造数学活动的对话机会,让数学教学活动成为一个互相交流的互动过程,当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的时候,学生的求知欲就会越来越强,学生会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知识,由此展开多样化的数学探究与研讨.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读思达”模式的运用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中“读思达”模式的运用,有助于指导学生增强自己的数学阅读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通过数学阅读、数学思考、数学表达,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新奇与趣味.另外,“读思达”模式的运用,使数学教学化繁为简,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和理解,在充满趣味性、故事性、画面性的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另外,在“读思达”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有效地拓展数学教育广度和深度,使学生数学学习更加多样化,从而能够更好地开阔学生眼界.
(二)有利于培养正确学习习惯
在常规的初中数学教育中,数学阅读、数学思考、数学表达等方面所涉及的内容相对比较少,多数情况下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侧重于数学理论和数学知识的教授.部分教师较常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以知识输出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僵化,长此以往会降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專注力.将“读思达”教育模式应用到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使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使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呈现出新的生命力.初中数学教学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学生会受到新的教学环境的积极影响,在教师的正向指导下展开阅读、思考、表达,进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寻找到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数学学习方式与技巧.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读思达”模式的运用方法
数学教材的内容、例题、习题都是由教材编研员精挑细选的,凝聚着教材编研员的集体智慧,其功能是给学生学习提供规范和参考.教师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按照学生的认识水平,抓住教材编委会留给学生的“教材应用创新空间”,挖掘、整合、利用教材中的显性和隐性课程资源,生成新的课程学习资源,明确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层次,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习目标是什么,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读思达”能力.
(一)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教师必须按照教学要求,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进行训练与培养.现阶段所用的数学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认知特性、学生学习需求、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特性等,所以数学教材的可读性很高.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定义、性质、公式等呈现出数学学科的严谨性、抽象性;数学教材中的实例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呈现出数学学科的典型性、代表性;数学教材中的习题内容呈现出广泛性;数学教材中的图片、对话、图表呈现出形象生动性.在对数学教材的不断研读中,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融合到一起,先“读”,构建基础的数学知识体系,再逐步过渡到“思”“达”,从而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养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1.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有更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在初中数学“读”的教学中,教师要运用阅读情境创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迅速地进入到阅读情境之中,并始终保持对新知识的探索欲.以初中数学中的“圆周角”知识为例,教师创设阅读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将要学习、探索的数学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数学问题.教师:“这就是这一节课同学们要讨论的问题,请同学们逐一阅读.”问题一:圆心角的概念是什么?圆周角的概念是什么?问题二:圆心角的定理、推论有哪些?圆周角的定理、推论有哪些?问题三:证明圆心角时,具体分哪几种情况?原因是什么?学生在读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够基本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建立起对新知识的初步理解.
2.拆解数学语言
在实际的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习逐字逐句阅读,并且要对每一个关键词语、图表、图片进行一遍又一遍的阅读,应用分析文章作品句子成分的阅读方法,找到每一句的主、谓、宾,弄清楚到底哪些字词是修饰限制成分,这些修饰成分对题目起到了怎样的效果,弄清楚哪些字词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影响,这样才能让学生们真正理解“读思达”中“读”的意义.以初中数学中“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知识点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对数学语言进行拆分,明确这句数学定理的主语是“距离”,谓语是“相等”,并设置问题“这句数学定理的修饰限制成分是什么?”学生进行逐字剖析,由浅入深,逐渐掌握这句数学定理的真实含义.
(二)思
数学思维的本质,就是指学生将数学知识当作思维载体,对数学事物及它们之间的数学关系展开认识和发现的心理过程.在进行一系列的数学思考活动之后,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包括如何选取准确的信息证据、如何以严谨的数学方式进行思考、如何准确地利用数学符号进行计算、如何获得精确的数据等.之后,学生可以对数学方法进行归纳和整理,从而获得一种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的思维方式.学生应该具备联想、类比、类推的思考能力,做到举一反三,利用所学的知识和现有的学习经历,展开对数学知识的推断和推导,从而找到新的规则,合理地推断出事情之间的数学关系,发现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共同之处,力求将它们之间的数学联系展现出来,从而找到问题的数学实质.在数学“读思达”教学中,教师通过“读”,引入“思”,拓展学生思考空间,锻炼学生思考能力,为“达”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在“读思达”的“思”环节,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设置主要问题“在三角形中,不等边所对应的角大小关系如何?”首先,学生通过绘图,猜测结果,并进行求证.其次,学生借鉴“等边对等角”数学定理的探究过程,将小组探究成果进行整理,对比“不等边所对应的角”,并增加辅助线条,对此进行解释说明.教师通过设计一个主问题,为整个数学思考过程提供一个载体,指导学生利用相对独立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保证其在进行小组交流的时候,有一个可以独立思考的基本条件,这就可以提高深度对话、共同学习的质量.教师在学生猜测问题结果、探究验证数学图形、符号语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结构性构建,使其实现深层次的数学思考.经过讨论后,每个小组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进行分析、补充、提问、质疑等.
比如,某小组展示图1,提出:从“AB>AC”切入,将AC折到AB上,这时,∠C也被折到∠ADE上,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特性,可以证明∠ADE大于∠B,由此证明∠C大于∠B.某小组展示图2,提出:从“AB>AC”切入,在线段AB上截取AC′=AC,再将C′与C连接起来,那么可证明∠AC′C等于∠ACC′,再由三角形外角的特性证明∠AC′C大于∠B,∠ACB大于∠ACC′,由此可得∠ACB大于∠B.某小组展示图3,提出:前面同学所提到的方法是“截长”,还有一種方法是“补短”,将AC延伸到B′,这样AB′等于AB,再将B与B′连接起来,由此可证明∠ACB>∠AB′B=∠ABB′>∠ABC.
由此可见,学生将合作、竞争、个性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视觉化的实验操作对数学知识进行提炼,在小组讨论之后,可以得到更多的新的解决方案.在集体演示的过程中,思维的碰撞、启发的引导、整合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再比如以“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为例,题目为“有两根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蜡烛,粗的蜡烛能燃烧四个小时,细蜡烛则能燃烧三个小时.假设某天停电,两根蜡烛在同一时刻被点燃,当来电后,两根蜡烛同步熄灭,蜡烛熄灭时发现,剩下的粗的蜡烛长度是剩下的细的蜡烛长度的两倍,请计算停电时间有多长?”这个问题的条件很多,而且没有明确的特性,学生需要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和理解,寻找问题中隐藏的条件.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可提供思考问题的方向:“同学们可以把这个问题中两根蜡烛已经烧掉的长度当作‘已做完的工作量,剩下的长度当作‘未做完的工作量.”学生以问题的性质、条件、关系的特征为切入点,对问题展开深入的剖析和思考,从而利用化归的方式将问题转变为基本类型的问题,最后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
(三)达
结 语
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改革逐渐深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技巧与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运用“读思达”教育模式很有必要.教师应该积极地利用数学教材中的各种教学材料,对学生“读思达”技能进行有效的训练,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表达能力,使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理解、巩固、迁移、应用,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林建森.“读思达”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评《中学数学教学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32):65.
[2]汤雪玲.运用“读思达”理念,探析“先学后教”教学模式[J].读与写:中旬,2021(9):65.
[3]陈雅煌.核心素养导向下“读思达”教学法的运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2(25):3-4.
[4]陈育苗.探究“读思达”教学实践下中小学数学衔接的有效策略[J].新一代:理论版,2021(7):271,275.
[5]王国芳,陈清华.发展初中生数据分析素养的“读思达”教学实践[J].数学通报,2022,61(2):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