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业的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2023-12-30曹丁凡

中国商论 2023年24期
关键词:农村物流电商平台新农村

摘 要: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作为农产品出村进城的重要渠道之一,在拓宽农产品上行通道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以及需求质量的提高,基础设施不完善、系统布局不充分、数字化工具运用不全面以及复合型人才的短缺都影响着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业的协同发展与践行。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在坚持系统发展理念的思路下,推进建设冷链等基础设施,发挥电子商务信息化平台在大数据共用共享、规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新农人的示范带头作用,进而促进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业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协同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电商平台;农村物流;协同发展;新农村

本文索引:曹丁凡.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业的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23(24):-122.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12(b)--04

《2023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连年再创新高,已超过5.3万亿元规模。同时,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快递量已达到1105.8亿件,连续九年保持全球第一,全国95%的建制村已经实现农村物流快递服务覆盖。此外,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抖音电商平台在《2022丰收节抖音电商助力乡村发展报告》中提到,仅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先后共有28.3亿单农产品通过抖音电商平台渠道实现“出村进城”。在农产品畅销的同时三农产业从业人数也在不断增长,仅抖音三农账号总量与农产品商家数量分别同比增长252%、152%。这些都充分显示出农产品电商平台与物流业的高速发展赋予乡村振兴与产业消费以新动能。

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不但助推三农产业高速发展,而且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在帮助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也促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走深走实的背景下,本文以协同理论为理据,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宏观政策为依据,探讨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业协同发展的关系,通过系统梳理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难题,以期能为两者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1 协同发展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1.1 协同发展理论的基本阐释

协同理论又称“协同学”, 协同理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协调多个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其旨在通过相互合作以达成一定的发展目标,促进系统通过有序结构以实现共赢,其核心就是“共荣共存”。为实现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理论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多样性原则,其重在通过多种要素之间的竞争以实现共同发展。二是公平竞争原则,即协同发展并不是绝对的不平等竞争,而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三是发挥各自优势原则,即协同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主体之间的优胜劣汰,而是鼓励各自在遵循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或创新优势以求主体之间的共荣共存。

1.2 协同发展理论的实践意义

协同作用是系统有序结构形成的内驱力[1],协同进步是农产品电商产业与农村物流业规范化、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协同共建与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的长远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主要是指为农户或农产品企业提供网上交易洽谈的平台,例如抖音电商平台等。农村物流则是指在农村地区内,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的运输、加工、仓储等一系列活动[2]。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现代化乡村服务业发展离不开多方的助力,拓宽农产品上行渠道与流通效率同样也需要电商产业与物流业的协同配合,进而实现农产品在生产端、在途运输以及配送末端的良性循环。农产品销售产业要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借助电商平台与现代化物流产业的独特优势,通过便捷的物流与广阔的市场资源实现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效率与质量。一方面,不断涌现的电商平台凭借其专业营销手段、技术手段以及前期市场占有率可以为农产品推销、推广抢占市场先机,而且规模化、成熟化的电商平台可以通过价格、品牌、品质等比较优势实现电商平台、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三方共赢。另一方面,农产品要实现出村进城必须通过现代化物流确保其转运与配送的高效化与精准化,尽最大可能降低农产品产后损耗与农产品在流通中的浪费。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业的发展态势

2.1 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业的发展支撑

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推行与落实的政策夯实了农村农产品发展的制度与政策基础。在前述基础上,2021年11月《“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提出要优化农产品田头集货组织、提高農产品出村进城效率。之后,2022年5月《“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针对农村物流业发展进一步提出要补齐农村物流设施和服务短板,要加快实施产地保鲜设施建设工程。此外,2023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针对农村服务业发展提出要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通过“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等方式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为进一步推动农产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23年8月《中央财办等部门关于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前述举措提出了更细化的要求。在产地生产端,要求加强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提升仓储保鲜、电商直播等综合服务能力;在销售端,提出要鼓励平台企业创新商业模式,通过共享数字服务系统满足农产品零售需求;在人才培养端,提出要通过标本兼治、强化扶智扶技,培养农产品电商运营与物流流通复合型新农人。

综合前述各项政策,只有发挥电商平台在开拓客源以及农村物流企业在产后降损与高效配送方面的比较优势,才能通过整合生产端、配送端以及在途运输等方面的资源推动农产品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走向更远的发展。

2.2 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 年)显示,农村电商继续保持乡村数字经济“领头羊”地位,截至 2022 年底,“832平台”入驻脱贫地区供应商超 2 万家。在消费群体与消费规模方面,根据《2023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2022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与农产品网络零售销售分别同比增长3.6%、9.2%,农产品网络零售增速远超农村网络零售。同时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65亿,网络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越来越多的农户与商家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来宣传和推介农产品,为农产品上行渠道打开越来越多的通路。在农产品电商平台发展方面,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22)》数据,通过“数商兴农”等专场活动已经帮助对接销售农产品累计超400亿元,“数商兴农”初见成效。在农村物流发展方面,2022年全国支持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506个,乡镇快递物流站点650个。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设超过2700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积累建成1489个县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15.8万个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站点,同时布局了42万个村内“邮乐购”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行政村快递服务覆盖率已达95%。在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部分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开展“热土计划”行动,主动为农村电商从业者提供送课下乡服务;部分电商平台主动参与帮扶工作,提供农产品品牌化运营、支付结算、订单物流管理等链条化服务。这些数据都充分显示出目前我国乡村农产品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以及发展前景。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不完善

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与配送“最后一公里”尚未实现工作闭环。农产品营销要实现优质高价销售以及超低产后损耗就必须将生产、运输、配送环节紧密集合起来,即在产地要通过保鲜技术实现质优,在运输中转途中要通过高效物流线路规划与中转降低农产品损耗,在配送端要通过多种便民快捷方式实现高效投递,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产品外销上行通道的全链条闭环。产地“最先一公里”与配送“最后一公里”的流通机制能否实现闭环直接决定农产品上行通道的发展,末端物流配送的效率则是直接制约农产品电商产业与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些问题的破解之道都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

本文以规模较大的农产品电商平台为例,其主要通过自我种植或收购、集中仓储、线上零售或批发等方式完成运输前环节。在农产品运输的前置阶段,其对仓储保鲜技术要求较高;在农产品运输的在途环节,该环节对中转规划以及降低损耗的要求较高;在农产品运输的末端环节即配送环节,其对配送时长、配送方式等要求较高。一般而言,农产品电商平台主要通过自有物流链或租借第三方物流链实现运输与配送。但是自建高标准物流链、高昂冷链费用以及冷链车去程往返空载率较高的局限会大幅提高电商平台的经营成本,进而影响其農产品产后损耗、销售价格以及市场占有率。因此,这种模式下仅靠现有资源来完成高效精准的中转运输与“最后一公里”配送往往会使其心有余而力不足。大部分农产品本身具有时效短、地域集中等特点[3],基础设施的不完善难以满足生鲜类以及精品化、特色化、个性化的农产品定制需求。因此有必要在政策引导下,通过整合现有社会资源来发挥零散农户、规模化农户、大型电商平台以及第三方物流等主体的优势,进而实现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产业的高效融合与协同,推进农产品销售、运输、配送工作的闭环。

3.2 发展布局不均衡

互惠性、扩张性、传递性、中介性以及闭合性等多种网络自组织效应推动快递物流网络结构复杂化[4],在此背景下协同发展理论要求通过系统内有序结构来实现发展共赢,农产品电商平台的销售与物流运输除了要均衡自身内在的结构布局,也要注重产业系统的合理布局。现有农产品电商营销与农村物流布局主要存在以下两个不足。

第一,当季错峰销售与运输布局的不均衡。一方面,在同类型农产品大量上市时,由于同质化产品的挤压,部分产量大、附加值较低且离市场目的地较远的农产品无法通过以往的品质优势获得市场占有份额。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农产品仓储前置仓以及灵活集散物流中转基地,当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发生时,农产品电商平台即使做好完善的售前营销也无法灵活应对在途与末端配送的突发情况,因此其有必要做好前置与在地化仓储、运输布局。第二,反季销售与运输布局的不均衡。一般而言,较多的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往往选择集中现有资源推动当季农产品营销与运输,但由于我国国土跨幅较大以及种植等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反季农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其需求也随之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下,灵活调配仓储基地与物流集散的组合就成为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止步不前的营销模式与物流布局就会成为农产品外销的阻碍之一。

3.3 现有协同机制的规模效应不突出

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产业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实现了快速的融合与发展,但是精准数字化服务的缺位以及严格标准化规范的缺失等方面的局限,导致电商平台开拓客源与农村物流业高效配送深度协同的规模化愿景有待深入发展,因此高效畅通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及规范化工作标准的制定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

在数字化服务方面,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发展不仅仅适用于数字经济,同样也适用于农产品电商推广与农村物流业的发展。虽然已有较多城市已经建成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但是其尚未充分发挥其灯塔作用,缺乏对数据信息的挖掘和分析利用能力,推动产业向供给端、农户端延伸不够[5]。通过数字化助力农产品需求端与生产端、运输端的集合与协调,才能使得农产品生产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解决农产品市场投放的时差问题。在产业链信息协同方面,农产品供应、运输链条较多,但缺乏多样化的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共享平台的缺乏导致其原有协同效应尚未充分发挥,进而导致各营销、仓储、运输节点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可能引发供产销链条的失调,因而有必要加快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与农村物流平台之间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信息平台综合分析与调度,实现农产品的采购与分销、日常消费品的采购、农业信息的展示等功能[6]。在规范化标准作业方面,虽然较多乡村已实现快递覆盖,但真正的规范化村级配送网点较少[7]。除超大体量与规模的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平台外,虽然2022年《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要求全面推动智慧物流标准化工作建设,并围绕系统平台与数据单据、服务与管理等方面开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修订工作,但是零散的电商平台与小规模农村物流经营主体普遍存在运营管理混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的局限。平台与企业交叉合作之间缺少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标准,造成供应链上各企业在合作时信息不透明[8]。因此,全产业链条及不同竞争主体之间可操纵的统一操作规范标准亟须完善。

3.4 亟需复合型专业人才

现有的农产品电商运营与物流配送多是以农村当地劳动力为主,缺乏既懂农产品电商运营又懂物流配送的复合型“新农人”,农村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业发展并不缺乏高级管理型人才,而相对缺乏实践型、技能型的人才。在农产品商品化层次低、发展周期长等问题的阻碍下,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缺乏不利于整合现有的人才资源,无法形成规范化、可复制的推广经验,不利于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而且较难满足农产品电商运营与物流配送的智能化发展的需求。此外,不同区域的农产品特色决定了其人才需求的特色化,因此需要改变多地一策、针对性较弱的人才培养模式[9]。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业协同发展的可行路径

4.1 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最先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服务网络建设。政府可以通过统一建设田间小型快速保鲜设施以及末端小型多功能保鲜、仓储设施,以市场化统一租赁等方式进一步完善电商、仓储、快递等服务一体化的发展网络。同时在不同的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在利益联结情景中引入合作方式[10]。因此,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企业之间可以通过深入合作,以租用、共享等方式通过提高现有网点仓储能力、保鲜技术以及中转设备等基础建设,通过优势互补等方式发挥农村物流企业对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寄递辅助作用,推动基础设施资源最大化利用。

4.2 坚持系统思维以实现合理布局

在跨东西、南北区域布局中,要着力发展现代网络科技,用科技创新缩短东中西部的差距[11]。根据季节需求、商品特性、地域特色以及消费需求,优化物流配送模式与路线,提高农产品销售与运输的时效性。在区域性发展布局中,发挥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企业之间“资源圈”“共享圈”等资源的互补作用,通过合作或以租代建等方式建设农产品“农产品预处理”中心、仓储-配送前置仓、仓储-中转一体仓等方式,在解决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企业自身设备不足的同时提高智能仓配与运输能力,满足错峰、反季销售与农产品商品化的现实需求。在应急管理方面,除现有管理方案外,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企业之间的产销与运输等信息共享共用,推进农村物流与电商平台以及实体商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应急采购、运输、派送等突发性事件的管理方案,以系统化的发展思路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调度能力。

4.3 加强数字化服务与规范化指引

加快数字化建设,政府需要通过发挥政府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的信息集成作用,尊重市场规律,从关键要素入手,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与预警进一步发挥数字化建设对农产品电商与农村物流运输的灯塔指引作用。在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企业之间,通过共建信息化共享系统及共享平台,推進各主体之间产销信息共享共用,在节约企业与平台运营成本的同时推动各自产业的数智化发展。同时还可以通过发挥区域专业特色产业村、镇等示范作用,促进乡村e镇和专业镇协同发展。在发挥数字化建设引导作用的同时,通过数字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企业之间的基本规范制度,通过发布统一的规范操作标准,促进融合发展过程的透明化、公开化,维护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合理竞争。

4.4 加快人才引进与改进培养方式

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政府应通过“凤还巢”等人才引进方式,引导其回流创业,发挥现有知名新农人以及产业基地的示范带头作用。在技能培训方面,可以通过问卷采访等方式收集电商平台、物流企业的需求,进而针对切实需求开展与农产品电商销售与物流运输等方面有关的技能培训与鉴定,进一步发挥复合型人才在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的作用,也充分发挥当地居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另外,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双方外部人才交流等方式促进双方之间的合作,也可以通过内部人才跨区域、跨部门轮岗制度等方式助力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的发展。同时,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与农业院校等对口专业院校进行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式、定点式等方式来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助力农产品的网络销售与农村物流运输事业发展。

5 结语

农产品商品化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现有数据虽然表明我国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业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系统化发展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改进空间。因此有必要在系统化发展理念的引导下,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及规范制度等手段推进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农村物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白列湖.协同论与管理协同理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7(5):228-230.

付永军,徐贵宏.“电商兴农”背景下农村物流赋能乡村振兴的动态效应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 2023(10):112-115.

周建平,刘程军,徐维祥,等.电子商务背景下快递企业物流网络结构及自组织效应:以中通快递为例[J].经济地理, 2021(2):10.

朱新英.基于乡村全面振兴的农村电商物流发展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23(20):102-104.

姜盼,闫秀霞,姜浩.城乡一体化生态物流网络构建与测度研究[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22,34(5):51-61.

赵广华.基于共享物流的农村电子商务共同配送运作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8,32(7):36-44.

王晓平,闫飞.北京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影响因素模糊综合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5):318-324.

耿化瑞.后扶贫时代农村物流扶贫方式的路径选择[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43(1):49-51.

贾铖,郑嘉欣,杨建辉.信息共享视角下个体农产品电商信息配置的演化博弈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3,28(7):265-281.

何小洲,刘丹.电子商务视角下的农产品流通效率[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1):8.

张诚,张广胜,王艳玲.政府减贫的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协同演化及政策优化[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9(1):8.

猜你喜欢

农村物流电商平台新农村
贵州省农村物流发展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电商平台的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经济研究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影响成都市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因素分析及措施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商平台界面管理影响因素研究
南京市农村物流“客货邮商”同网经营发展策略浅析
试论电商平台主导的供应链融资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