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重庆市制造业绿色转型路径研究

2023-12-28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双碳重庆市制造业

程 娇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管理学院,重庆 401520

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主要支柱。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3.5 万亿元增加到31.3 万亿元,连续11 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在世界制造业增加值中占比接近30%。然而,在此过程中,我国的工业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2022 年全球环境绩效指数报告》中,环境绩效指数报告根据40 项指标,对180 个国家和地区的气候变化绩效、环境健康和生态系统活力进行分析后得出排名,在所有参评国家排列中,我国居于160 位。因此,为响应我国的“双碳”政策,推进重庆市实现绿色转型是一项急需完成的工作。

1 “双碳”目标下重庆市制造业绿色转型现状

2020 年,我国正式提出“双碳”目标,这不仅是进一步推动全球环境保护,也是解决中国内部产业高质量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1]。2021 年,重庆市制造业在重庆市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据《重庆统计年鉴2022》,2021 年重庆市生产总值为27 894.02 亿元,其中第二产业为11 184.94 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0%,第二产业中的工业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28.3%。但是,制造业所带来的高能耗与高污染也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

2021 年重庆市统计局数据显示,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达8 046.31 万t 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为3 983.30 万t 标准煤,占比高达50%;工业消费总量为4 085.41 万t 标准煤,其中制造业消费1 776.28 万t 标准煤,占比43%。但制造业的万元产值能耗仅有0.13 t标准煤,远远低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万元产值能耗0.88 t 标准煤[2]。

重庆市在全力降低碳排放,推进经济实现绿色增长的过程中也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例如,2021 年1 月,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重庆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碳排放评价(试行)》与《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碳排放评价(试行)》,是国内首批规划及建设项目环评中碳排放评价指南;2022 年9 月22 日,重庆市首个气候投融资国家试点在两江新区正式启动。重庆市着力搭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在节约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2 “双碳”目标下重庆市制造业绿色转型外部环境分析

2.1 政策层面

2021 年以来,国家先后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与《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力求各地区紧密结合区域重大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从根本出发推动地区绿色低碳发展。为了更好地落地“双碳”政策,有效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

2.2 经济层面

据《重庆统计年鉴2022》,重庆市2021 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7 894.02 亿元,较上年增长8.3%。其中绿色转型重点对象——工业保持持续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高于全国1.1 个百分点。汽车产业和电子产业分别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 和2.8 个百分点。人均GDP 达到了86 879 元,较2020 年增长了7.8%左右,经济总体而言处于合理区间。可见,重庆市经济稳定恢复,重点领域支撑稳固,经济发展保持多重压力下的恢复态势。

2.3 社会层面

随着人们生活理念与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改变,消费者环保观念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将迫使企业向绿色转型。由2022 年重庆市统计局公布的消费数据可以看出,在绿色产品消费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37.1%,较2021 年加快15.4 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占全市汽车类零售额的比重由2021 年的6.8%提高至2022 年的18.6%,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2.4 技术层面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2022 年9 月发布的《2021 年重庆市科技投入统计公报》显示,重庆市2021 年R&D(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总量为603.8 亿元,比上年增加77 亿元,较2020 年提高2.4 个百分点,经费增速与全国平均增速持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 经费为424.5 亿元,较2020 年增长13.9%。在制造业中,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是R&D 经费投入最多的三大支柱行业,三大行业R&D 经费占工业企业R&D 经费的50.3%。

3 重庆市制造业绿色转型优化路径

3.1 “双碳”目标下重庆市制造业绿色转型SWOT分析

3.1.1 优势

重庆市着力于为企业的绿色转型提供政策上的正向驱动,如对绿色转型企业提供财政补贴、优惠绿色产品的税收等。这些举措可以给绿色转型企业减轻转型压力,进一步调动企业自主进行绿色转型的能动性。

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反向施压的方式倒逼企业进行绿色转型。环境税的征收,就是把这种治理成本划分到每个具体的企业中,使企业自身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因此,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还是环境保护意识角度出发,企业都会自主探索适合自身经营状况的绿色转型道路[3]。

3.1.2 劣势

实现企业的绿色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绿色产品的设计,生产设备的更新与更换,产品销路的拓展与产品的绿色回收处理等环节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与精力。但由于绿色转型见效慢,并且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因素,对于当下更多注重经济性的企业来说,这严重偏离了正常意义上的成本效益原则[4]。因此,对于绿色转型高投入、慢见效的特质,企业的意识极容易动摇。同时,进行绿色转型也需要高新的技术支持,但是从现行的绿色技术发展来看,无论是产品外包装的设计,还是产品核心技术的创新,国内较缺乏相关经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绿色转型的进度。

3.1.3 机遇

企业要实现绿色转型,面临着两个机遇。一个是政府颁布的优惠政策。政府为支持企业绿色转型颁布了许多利于转型的环境政策。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目标指导、税收补贴以及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更好地开展绿色转型。二是消费者的认可。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极端天气的出现、海平面的持续上升与温室效应的加剧等。消费者对绿色生产方式越重视,就会对绿色产品的制造增添新诉求[5]。

3.1.4 威胁

制造业转型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机会成本。虽然政府有相应的政策去引导企业进行绿色转型,也有相关补贴以及税收上的优惠为绿色企业提供便利,但始终无法从根源解决企业绿色转型投入高,见效时期长的问题。这会打击企业对绿色转型的积极性,减小绿色转型对企业的吸引力,削弱了企业进行绿色转型的主动性。此外,政府监督绿色转型的手段较为单一,大多是通过相关节能指标来限制或者问责等方式,收效甚微且持续性不强。此外,对于整个市场而言,与碳排放相关的市场交易机制也未成熟,碳减排的外部价值尚未得到体现。

3.2 SWOT 分析下重庆市制造业绿色转型优化策略

3.2.1 SO(优势—机会)策略层面的优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打好绿色转型战役,重庆市高碳排放的制造业企业可以充分借助政府提供的各项保障制度。为了保证绿色产品质量,在选择采购原材料的上游供应商的资质层面,可以通过增设环境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等标准,迫使绿色产品从原材料到生产、使用、回收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始终保持绿色,打造全新的绿色产品。销售方面,在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抱有好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绿色产品的宣传力度,借助诸多的社交平台开展绿色生态文化宣传,展示碳减排的价值意义,增加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带来的环境保护贡献的感知力。

3.2.2 ST(优势—威胁)策略层面的优化

建立健全绿色制造业准入准则与对环境保护的达标准则体系,从源头控制能源的消耗和其对环境的破坏,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同时,还可以建立健全绿色转型企业监督机制。例如,使用环境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对环境事故的监管;在对企业的绿色绩效评价方面,借用绿色财政及其配套的审计监管制度的监管;有效应用社会监督属性,政府、社会公民及企业共同参与对绿色转型事业监督控制,设立绿色转型前的评审,转型中的问题反馈以及事后的绿色发展监督。

3.2.3 WO(弱点—机会)策略层面的优化

当下,企业可以依靠政府政策的支持与消费者偏好绿色产品的大好形势进行绿色转型。但绿色转型的前期需要大量资金去采购符合环保标准的生产设备并有着高投入、慢见效的盈利风险。因此,对于政府而言,可以通过加大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关注力度,积极进行绿色金融融资工具的创新。2021 年10 月,国务院印发的《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贷款、绿色股权、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碳达峰行动提供长期稳定融资支持。此外,也可以使用政策来引导鼓励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及民间资金搭建绿色投融资平台,如通过绿色贷款贴息、绿色转型专项扶持以及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来创新投融资模式,参与绿色技术研发。

3.2.4 WT(弱点—威胁)策略层面的优化

企业的绿色转型是一项高投入、慢见效的工作,为了贯彻绿色理念,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应由侧重活动经济性的理念逐渐转变为在活动经济性与活动社会性之间寻求平衡的理念。绿色转型的前期投入在外有政策支持,在内应靠企业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绿色产品生产模式。例如,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从之前的原材料—产品—污染物排放的不可循环的生产流程转换为高效能、低污染的绿色生产流程,尽可能在源头上把控绿色产品的规范标准,降低其对环境破坏度。此外,重庆市也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府可以在市场步入正轨后,逐步完善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现碳减排的价值。

猜你喜欢

双碳重庆市制造业
“双碳”目标背景下碳排放治理路径研究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