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DO在CD20+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RCHOP方案治疗预后的关系

2023-12-26刘正彪濮阳油田总医院血液内科河南省濮阳市45700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4期
关键词:免疫耐受色氨酸阳性细胞

刘正彪 濮阳油田总医院血液内科,河南省濮阳市 45700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常见亚型,约占全部NHL的30%~50%[1],临床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伴不同程度潮热、盗汗表现,部分可伴胃肠道、中枢系统受侵犯。目前多采用免疫化疗干预DLBCL,研究发现,DLBCL对放化疗较为敏感,约有1/2的患者可在免疫化疗获益,甚至可达临床治愈水平[2]。报道显示,有超过95%的B淋巴细胞表达CD20抗原且其与抗体结合后不会从细胞膜表面脱落,故可将CD20抗原作为治疗DLBCL患者的理想作用靶点[2]。近年来,以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为主的化疗方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对肿瘤靶细胞有较好的杀伤效应、安全性高、耐受性好。相关研究表明[3]免疫逃逸为DLBCL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则为与色氨酸分解代谢密切相关的因子,系色氨酸分解代谢的关键限速酶,在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及介导肿瘤免疫逃逸中具备重要作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IDO表达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其过度活化,避免机体免疫损伤,而在肿瘤病理条件下,IDO异常表达则可导致效应T细胞功能紊乱,造成树突状细胞免疫抑制。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IDO在CD20阳性(CD20+)DLBC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RCHOP方案治疗预后的关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接受RCHOP方案治疗的82例CD20+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CD20+DLBCL;(2)有石蜡标本存档;(3)入院前未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4)完成IDO测定;(5)接受超过3个周期RCHOP方案治疗;(6)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复发或难治性DLBCL者;(2)有器官移植史者;(3)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及心、肾、肺等重要脏器官损伤无法完成RCHOP化疗者;(4)患免疫系统疾病者;(5)放弃治疗或失访者。82例患者中男54例,女28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4.5±5.7)岁;Hans分型[4]: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35例,非GCB型(non-GCB)47例;Ann Arbor分期[5]:Ⅰ~Ⅱ期34例,Ⅲ~Ⅳ期48例。

1.2 方法

1.2.1 IDO表达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组织IDO表达,按照染色程度及阳性细胞比例进行评分。染色程度,0、1、2、3分依次对应无着色、细胞浆或细胞核内见均匀分布淡黄色颗粒、细胞浆或细胞核内见均匀分布棕黄色颗粒、细胞浆或细胞核内见均匀分布黄褐色颗粒;阳性细胞所占比例,0、1、2、3、4分依次对应的阳性细胞数为<10%、10%~24%、25%~50%、51%~75%、>75%。评分结果为染色强度评分×阳性细胞所占比例评分结果。阴性:0~1分;弱阳性:2~3分;中等阳性:4~6分;强阳性:≥7分。

1.2.2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RCHOP方案治疗,化疗前1d,给予利妥昔单抗(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J20170034)375mg/m2,静脉滴注;d1,环磷酰胺(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84627)750mg/m2,静脉输注,多柔比星(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H44024359)60mg/m2,静脉输注,长春新碱(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H44021772)1.4mg/m2,静推;d1~5,泼尼松(北京康蒂尼药业有限公司,H20058375)100mg,口服,每3周重复,持续化疗3个周期以上。收集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包括性别、临床分型、血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体能状态评分(ECOG)[6]、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7]、治疗反应(化疗3个周期后评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8],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及进展)等。

1.2.3 随访。所有患者均完成2年随访调查,随访截止时间2022年3月30日,统计患者无进展生存率(PFS,自治疗至肿瘤出现进展或患者死亡、随访截止日)。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进行χ2检验,预后影响因素采用COX风险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DO在DLBCL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82例DLBCL患者组织IDO表达阳性45例(54.88%),阴性37例(45.12%),患者组织细胞浆、细胞核见明显棕黄色染色颗粒分布,阳性细胞所占比例高。

2.2 IDO表达与不同病理特征DLBCL患者的关系 年龄≥60岁、Hans分型为non-GCB型、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有典型B症状、治疗反应为稳定+进展的DLBCL患者IDO阳性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 IDO表达与不同病理特征DLBCL患者的关系[n(%)]

2.3 不同病理特征的DLBCL患者与随访2年PFS的关系 82例患者随访2年PFS为19.51%(16/82),IPI指数为0~2分、IDO表达为阴性DLBCL患者随访2年PFS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不同病理特征的DLBCL患者与随访2年PFS的关系[n(%)]

2.4 DLBCL患者2年PFS影响因素分析 COX回归分析显示:IPI指数、IDO阳性均为影响DLBCL患者2年PFS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DLBCL患者2年PFS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多数DLBCL患者均表达CD20表面抗原,其为非糖基化疏水磷酸蛋白,位于前B细胞及成熟B细胞表面,少部分表达为T淋巴细胞表层,对B细胞增殖、分化有关键调节作用。利妥昔单抗则为针对B细胞细表面CD20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其可特异性与CD20结合,激活效应细胞释放细胞毒性作用的颗粒酶与穿孔素,促进CD20+B细胞溶解,有效杀灭B淋巴细胞。近年来,随以利妥昔单抗为主的RCHOP免疫化疗方案的应用,DLBCL患者总缓解率得到明显上升,但李书家等[9]的研究发现,仍有1/3的患者在接受化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机体产生免疫耐受,无法识别及杀伤肿瘤细胞因而导致DLBCL患者免疫化疗疗效欠佳。随着DLBCL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研究指出DCBCL患者生物学行为与肿瘤细胞、微环境相互作用密切相关,而色氨酸代谢与免疫耐受的关系则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课题[10]。

IDO是色氨酸分解代谢中关键限速酶,一般认为IDO主要通过降解色氨酸,耗竭局部色氨酸,抑制T细胞增殖。机体在正常条件下,IDO表达水平极低,而在病理条件下,脂多糖及干扰素-γ均可激活IDO表达。近年来发现,IDO存在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移植排斥反应及肿瘤免疫逃逸均有密切联系。

本研究对IDO在DLBCL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探究,结果发现,有54.88%的CD20+DLBCL患者肿瘤组织IDO均呈阳性表达,进一步分析发现,高龄、non-GCB亚型、临床分期较晚、伴全身典型B症状、RCHOP免疫化疗反应较低的患者有较高的IDO表达阳性率,证实IDO表达影响CD20+DCBCL患者对 RCHOP化疗的治疗反应,分析其机制为:在DLBCL患者初始反应阶段,活化T细胞表达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可诱导IDO高表达,破坏机体免疫防御屏障,导致机体产生免疫耐受,而在效应阶段,肿瘤细胞自身表达高水平IDO,降解局部色氨酸,抑制效应性T细胞增殖,引起免疫逃逸,影响机体对RCHOP免疫化疗的敏感度,产生耐药。

本研究中预后COX分析发现,IPI指数、IDO阳性为影响DLBCL患者2年PFS的危险因素,IPI指数是临床公认评定DLBCL预后的指数,而Ann Arbor分期越靠后的患者病变浸润深度越高,侵犯范围越广。在DCBCL患者中IDO主要表达于癌细胞及宿主抗原呈递细胞内,IDO高表达的宿主细胞聚集于肿瘤组织及引流淋巴结附近,可抑制T细胞功能,导致T细胞调节紊乱,并干扰其他免疫细胞对肿瘤抗原的呈递及识别,引起局部免疫耐受,诱导全身免疫耐受,降低其识别及杀灭突变细胞能力,导致免疫监测失活,引起肿瘤复发,影响患者预后。但免疫耐受及免疫逃逸机制相对复杂,IDO并非引起DCBCL患者免疫逃逸的唯一机制,后续需进一步展开深入研究,明确DCBCL患者发生免疫逃逸的相关机制,为其治疗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CD20+DLBCL患者IDO阳性率较高,且IPI指数、IDO阳性为影响DLBCL患者2年PFS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引起重视。

猜你喜欢

免疫耐受色氨酸阳性细胞
色氨酸在养猪生产中的营养作用
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应精准抗病毒治疗
动态监测脾脏大小和肝硬度值协助判断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不建议抗病毒治疗
全球和我国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人数估计更正说明
色氨酸的来源、代谢途径及其在家禽生产上的应用
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人胎脑额叶和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发育性变化
猪对色氨酸需要量的研究
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及阳性细胞比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