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式育儿”助力家庭教育觉醒探析
2023-12-26荣星星
颜 蕾 荣星星
(合肥市南门小学森林城校区 安徽合肥 230000)
一、了解家庭教育误区,有的放矢
(一)家庭教育误区之一:“不好就是不努力”
2021年4月7日,《中国教育报》报道:深圳一名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气得给了孩子一巴掌,导致孩子一侧耳朵鼓膜穿孔。2022年11月1日,《澎湃新闻》报道:湖南株洲的李女士辅导女儿作业时崩溃,教拼音上百遍,孩子还是不会。
当下很多家庭都陷入了辅导作业的僵局,父母疲惫不堪,孩子痛苦不已。上课老师教过的内容,回家还是不会;明明是简单的计算,却总是粗心;同样的题目在家反复教,孩子却心不在焉。家长们觉得孩子不努力,恨铁不成钢,亲子关系紧张。有些父母甚至出现动手打骂孩子等行为。
(二)家庭教育误区之二:“学习重于一切”
一些家庭中,父母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只负责学习,别的什么都不用操心”。家长这种只看重成绩的行为极大地忽视了孩子的综合发展,忽视了对孩子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培养。父母认为孩子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没错,但其前提条件是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孩子在父母的强迫和高压下机械地学习,对孩子来说学习就是一种灾难,会使孩子感受到极大的痛苦。
(三)家庭教育误区之三:“父母要控制一切”
部分家长要求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不得反抗。家长向孩子灌输“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的思想,让孩子产生负疚感,只能无条件地服从。孩子的独立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时间长了就滋生惰性,一切等着被安排,学习动力有所欠缺。
一系列的教育误区会引发家庭教育失衡,这些失衡与混乱归根究底源于父母对孩子过高的要求与期望,这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从本质上看,家庭教育是一种比学校教育更接近教育原型的教育类型。家庭教育相较于学校教育来说,对孩子的影响更加深远。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不是每个孩子都早慧,开智晚的孩子需要父母耐心地等待;每个孩子的学习特质不同,有的是听觉记忆者,有的是视觉记忆者,作为父母应该科学地指导,帮助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每个孩子擅长的领域不同,根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相关智能。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性,不要将孩子的未来局限在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中,以免给孩子的未来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二、掌握《家促法》知识,实现觉醒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接受三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为重要和深远的。《家促法》明确指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以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作为和孩子情感最亲近的人,父母应该为孩子打造一个安全、轻松、温暖而有力量的家庭环境。从《家促法》的第二章“家庭责任”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具体有效的做法,分别是:有效陪伴、家风建设和构建和睦的亲子关系。
(一)有效陪伴
有效陪伴不仅仅是和孩子在一起,还要蹲下身子,与孩子保持眼神交流。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情绪,主动了解他们喜欢的事物;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充足的安全感;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与他们分享秘密;真诚交流,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同时,给予他们独立探索的自由空间。人们常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其实确切来说,有效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有效陪伴主要包含三个特点:其一,父母在陪伴孩子过程中做到全身心投入;其二,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度过一段开心的时光;其三,亲子双方相处愉快又平和。
有效陪伴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快乐,享受这段美妙的时光,奠定身心健康、自尊自爱的基础,还能让亲子双方尽情投入共度的时光,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二)家风建设
中国人重家风。所谓家风就是这个家庭的长辈所倡导的,并且通过他们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形成的一个家庭的风气和道德氛围。好的家风会使整个家庭和睦友爱。家风正则后代正,家风渗透在家庭生活中,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孩子的行为习惯主要来自对父母的模仿和学习,我们可以在餐桌上与孩子讨论时事新闻,在书房里谈论古今诗词和读书心得,在厨房中与孩子一起烹饪和打扫,等等。远离抱怨等负面情绪,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的家庭美德,能够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奠定基础。
(三)构建和睦的亲子关系
构建和睦的亲子关系需要家庭成员之间共同配合和付出。父母应该提供温暖和支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关系。同时,父母也应该给孩子树立榜样,成为他们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具体而言,构建和睦的亲子关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落实:
1.懂得克制
超出界限的干涉和控制越多,孩子就会越渴望挣脱束缚、争取个人自由空间,对父母表现出不满与反抗。想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需要尊重孩子成长发展规律,克制那颗包办的心,永远不要在孩子请求帮助前干涉、插手,让孩子充分体验、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克制对孩子的控制欲,尊重孩子的喜好、个人想法,给他们做选择、做决定的自由。父母有界限感,孩子才愿与之亲近。
2.学会信任
不信任孩子的父母,不会赢得孩子的信任,只会使孩子变得更加叛逆,亲子关系变得冷漠、疏离。想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就要对孩子有信心,少怀疑、质问、猜忌孩子,慢慢地他们就会真的变成父母所信任的那个样子。与其总是怀疑这怀疑那,不如坦诚地和孩子好好聊一聊,加深亲子之间的了解。不管是何种关系,一旦彼此的信任开始动摇,就难以变得紧密和深厚。
3.注重有效沟通
亲子关系中,比起讲道理、论对错,情感上的接纳和理解更为重要。有效沟通要求家长学会放下指责、评判、说教,平等、真诚地和孩子对话。不管发生什么,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了解真相后再做处理;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体会孩子的感受和情绪,表示接纳和理解,而不是站在大人的立场忽视和否定。父母与孩子之间多进行有效沟通,才能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结,使亲子关系得到良性发展。
4.不把全部重心放在孩子身上
家庭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牺牲父母成就孩子的过程,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实现双赢。育儿专家王人平老师说过:“亲子关系,本质上也是一个人与自己的关系的投射。我们说‘爱人如己’,没有‘己’,没有‘自我’,便没有能力去真滋养孩子。”
对自己足够满意的家长,能够更好地接纳孩子、尊重孩子,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因此,家长把一部分精力和能量用在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上,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三、实施“有氧式育儿”,实现赋能
充满支持和情感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自我认同感。而自我认同的程度越高,个体在问题和困难面前就会表现得越自信,这对个体抗逆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增强个体心理弹性。秉承为家庭教育赋能的理念,课题组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专题讲座培训、个性化团辅,并录制家庭教育系列指导视频课程供家长学习。在两年的持续跟踪研究中,超过半数的家庭逐渐觉醒,形成一种健康的育儿方式,且具有同一性,我们把这种家庭教育新模式称为“有氧式育儿”。
(一)“有氧式育儿”概述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即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氧量与需氧量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有氧式育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把“氧气”还给孩子,让孩子在一个放松的环境中成长;其次是给孩子自由,使自由和规则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
“有氧式育儿”遵循“TRICK”原则,T、R、I、C、K这五个字母,分别代表Trust(信任)、Respect(尊重)、Independence(独立)、Collaboration(合作)和Kindness(善意)。“有氧式育儿”的家庭氛围是轻松和谐、温暖友爱的,孩子有边界清晰的规则意识。
(二)“有氧式育儿”的三大特征
1.理解被尊重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有独立的人格与思想,父母不应将自己的观念强行灌输给孩子,不要依自己的想法控制或约束孩子的行为,要尝试换位思考,真正去理解孩子的想法并试着尊重他们的选择,让孩子感受到“我被看见”。
2.平等能对话
家庭成员之间应是平等的,孩子作为家庭成员的一份子,是可以在家里发表见解、参与讨论的,在家庭大事上甚至是有投票权的。父母应摒弃居高临下的口吻,和孩子平等对话,学会有效沟通,既能听懂孩子心声,又善于表达自身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我很重要”。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五种技术,实现亲子的有效沟通。
第一,多听少说。倾听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倾听有宣泄、容纳、减压和净化心灵的作用。对话交流时,父母对孩子的倾听要大于说(听要占70%~80%)。在倾听时,父母可以配合面部表情作出回应,听的过程中不猜测、不打断、不评价。
第二,回应对方情绪。孩子的情绪需要被接纳,不能压抑在心中。父母应告诉孩子所有情绪都是合理的,可以自然流露,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情绪反应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引导孩子了解自身情绪,理解他人情绪。
第三,提问。当我们因为一些事情而不停地对孩子进行提问时,我们的动机也许是爱,但并不代表我们的孩子接收到的也是爱。提问是一门技术活。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教师们发现,传统教学并未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基础医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而通过PBL模式呈现真实的过往病例供学生诊断,却能有效发展学生的临床问题解决技能。“PBL”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即问题式学习,其核心就是开放式提问。由此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开放式提问可以让家长获取更多信息,同时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孩子思考。
第四,共情。体验——体验对方的感受;理解——理解对方的想法和做法;传达——把你的理解表达出来:通过这三个步骤实现共情。孩子被理解了,父母与孩子心与心的距离就被拉近了。孩子愿意敞开心扉,就会逐渐变得更平和、更理性。
第五,分享。在孩子遇到困难、感到无助时,家长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和感受,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不是唯一会遇到困难的人,也无须独自承受。家长的分享和分担,可以增强孩子的勇气和精神力量。
3.接纳被肯定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其中前四个是生存需要,最后一个是生长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尊重”是生存需要的一种,意味着被接纳、被肯定对孩子来说极为重要的。幸福的孩子是松弛的,不幸的孩子紧张、焦虑、不安,甚至恐惧。教育孩子有“容错度”,接纳孩子性格、行为、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孩子才会在这种松弛的状态下产生自我认同,拥有高度自尊,感受到“我有价值”。
“有氧式育儿”保证了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为家庭教育赋能,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在《家促法》实施背景下,我们应大力拓宽家长学习依法养育知识的渠道,丰富依法养育知识的学习资源,引导家长以更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更灵活的家庭育儿方式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