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中的 多模态隐喻解读

2023-12-25康筱晗

今古文创 2023年46期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概念整合电影

康筱晗

【摘要】多模态隐喻研究是隐喻研究中的重点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电影《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研究,探究其中四个关键物品所包含的意义,并通过概念整合理论对该电影的主题进行解析,便于观众可以充分理解该电影的内涵。并由此启示电影工作者更应该合理运用多模态隐喻,以创作出易于欣赏和易于理解的佳作。

【关键词】电影;多模态隐喻;概念整合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6-010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6.031

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人们不再局限于使用纯语言模态传输信息。更多的学者由此开始转向研究多模态的信息。而隐喻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多模态隐喻的研究也广受研究者的关注。电影作为融合了多种模态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内含的多模态隐喻非常值得人们进行研究。所以本文选取日本奇幻电影《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以下简称《假如》)进行多模态隐喻的研究,并通过概念整合理论对主题进行探析。该影片豆瓣评分7.4,是由川村元气的小说《如果世界上不再有猫》改编,讲述了一个身患绝症的青年,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与恶魔签订了契约。只要世界上某种事物消失,他就能增加一天的寿命。借由这个契约,他开始回顾自己的人生。

一、多模态隐喻

Lakoff&Johnson认为,隐喻是一种概念现象,隐喻的产生就是原始域向目标域的隐射[6]。随着科技发展,如今对多模态信息的研究逐渐取代对单一模态信息的研究,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难点之一。而Forceville是多模态话语研究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广告中的图像隐喻》中提出了“图像隐喻”的概念,并将其根据构成分为四个类别[5]:单体图像隐喻(MP1)、双体图像隐喻(MP2)、图像明喻(PS)以及文字—图像隐喻(VPM)。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后,Forceville和Urios[4]又将模态进行了如下分类:(1)图像符号;(2)书面符号;(3)口头符号;(4)手势;(5)声音;(6)音乐;(7)气味;(8)味道;(9)触觉。Focreceville[4]由此将多模态隐喻界定为,源域和目标域完全或主要通过多种模式来实现的隐喻。国外对于不同作品中的多模态隐喻研究层出不穷,如对于漫画的研究[1]、对于广告的研究[7]、对于海报的研究[8]等。近年来,国内对于多模态隐喻的研究也逐渐多样化,但仍集中于研究以图文模式结合为主的广告[9]、漫画[17]、海报[16]等等。

电影作为一种多种模态交汇的艺术表现形式,制作者往往会通过使用一些多模态隐喻的手法来表述其主旨和概念,一直是多模态隐喻研究者们的研究对象之一。电影中一般包含Forceville和Urios所提出的模态中的五种[4]:(1)图像符号;(2)书面符号;(3)口头符号;(4)声音;(5)音乐。但是,正如前文所说,目前对于漫画、海报、商标等的多模态隐喻研究较多,对于电影中的多模态隐喻研究相对较少。而多模态隐喻作为一个信息传递的方式,其构建和解读就是信息的编码与解码,这个过程会受到信息发出和接收双方的认知结构等因素的约束,可能会因双方认知差异而导致理解上的差异。随着电影成为一种较为普及的娱乐活动,研究电影的多模态隐喻更有助于观众对电影主旨进行解读,理解其中一些较为特殊的表达方式。而电影《假如》中存在众多的多模态隐喻,故本研究选取电影《假如》进行多模态隐喻的解读分析。

二、电影中的多模态隐喻分析

该片的主要剧情是年轻的邮差被查出身患绝症的时候,恶魔出现在他面前,声称为他准备了一个延长生命的机会,可以和他签订契约。但是契约中提到,一旦他的生命延长一天,世界上就有某样东西消失。而通过这一件件物品从他身边消失的过程,邮差由此接受了自己将要死亡的事实,最后平静地与这个世界告别。

(一)色彩分析

画面作为电影重要的视觉表现,可以非常直观地将观众带入制作者设置的情感和氛围中。在其中,色彩作为画面表现的重要部分,值得观众去重点关注。在邮差得知自己患上脑癌之前,电影的滤镜是偏橙黄色的。橙色、黄色都属于暖色调,给人一种平和、自然、温馨的感觉,这也向观众表现了邮差过着一种平淡又平凡的生活。邮差在温暖的阳光中摔倒在地上,下一幕就转到了医院,由医生宣布了他的病情。此后电影的色调便由橙黄色转为蓝绿色,这些颜色属于冷色调。滤镜从色彩的变化上向观众表现了邮差的情绪变化。而后续电影中的回忆所用滤镜明显不同于现实。有的偏暖,但是饱和度低,像是蒙上了一层灰色;有的回忆则是亮度偏高,色调和现实差别不大……回忆的色彩与邮差的心情息息相关。中间僅有一段回忆和电影的主色调相差较大,是邮差和女友在国外旅游的回忆。他们在海外认识了一个乐观向上的日本青年汤姆。这段回忆的色彩丰富,颜色的饱和度较大,和电影的主色调截然不同,从色彩的差异表现了汤姆和邮差完全不同的生活态度。

而色彩的隐喻在邮差的穿着上也有所体现。邮差是一个年仅三十岁,努力工作的青年。他远离家乡,独居在外。除了工作,只有他的猫陪伴着他。他的穿着多是饱和度低的颜色,如靛青、灰色等,这些颜色并不如红色、黄色这些饱和度高的颜色显得明艳,表现了这个人物的平凡、沉闷以及他的生活的平淡。

(二)音乐分析

本片中的音乐多为纯音乐,整体风格较为舒缓。开片邮差独白的时候背景音乐是小林武史的“Letter from mother”,指的是母亲去世前给邮差留下的信。而此刻的独白正是邮差写给自己父亲的信。也是暗示邮差最后走向了和母亲一样的结局。画面进入邮差的生活时,背景音乐是“路面电车”,和音乐名一样,这是一首轻松舒缓的纯音乐,让观众体会到邮差生活的温馨。但在邮差摔倒的瞬间,音乐戛然而止,较为直观地向观众们表达了邮差生活中的巨变由此开始。恶魔出现的时候,背景音乐是“表と裏”,在此处暗示了恶魔和邮差其实是同一个人,可以理解为事物的明暗两面,表现了邮差的这一段经历其实是一个和自己对话的过程。而且此处略带压抑的音乐也反映了邮差面对恶魔时的紧张不安。在本片中,当邮差回忆起过往和女友、朋友相处的美好回忆时,播放的背景音乐是“Flag”。前部加入了鼓点,节奏更强,更能振奋人的精神,即使在平和的音乐里也并不突兀,让人不由得跟着邮差沉浸在过往的美好回忆中。配合这段音乐的回忆,就像旗帜一样,在邮差的人生中随风飘扬。而在恶魔让电话、电影消失的时候,所选用的配乐“Disappearance”是空灵又急促的音乐,把物品消失那种奇幻又带有一丝恐怖的感觉表现出来。

最后电影结束时,在播放字幕表时,背景音乐是本片唯一一首人声歌曲,HARUHI的《ひずみ》。这首歌通过少女的歌声,诉说着死亡并不是故事的终结,而相遇却是一切故事和羁绊的开始。面对人生,选择感谢,会比选择毁灭拥有更美好的结局。配合着轻缓悲伤,又充满希望的歌曲,结尾的字幕表短暂消失后又重新浮现,呼应了影片中邮差失去和得到的过程。

(三)意象分析

电影中恶魔让邮差身边的四件物品消失了,分别是电话、电影、钟表、猫。

电话象征着爱情,邮差和女友的相识就起源于一通打错的电话。女友误打电话给了邮差,而通过交谈,他们发现彼此拥有相同的爱好,就此开始通过电话交谈。两个人虽然彼此离得很近,但是比起约会,电话中的交谈却更让他们沉迷。恶魔提出让电话在世界上消失,邮差在犹豫和茫然中接受了恶魔的契约。但当电话消失的时候,他和女友的羁绊也随之消失。他意识到电话的消失所带来的结局,于是马上跑回女友身边,但是此刻的女友却已经不认识他了。此处的电话是源域,爱情是目标域。借电话消失的现实,表达爱情消失的含义。

电影象征着友情,邮差和朋友的相识就源于电影。邮差因为电影和当时还是陌生人的朋友搭话,两人从谈话中发现了双方都有着电影这一相同兴趣,于是朋友每次见面都会给邮差推荐电影。在朋友看来,电影和他们的友情很像,世界上的电影是无穷无尽的,只要电影不会消失,他们的友情就永远不会断绝。邮差在此刻已经有所察觉恶魔契约的本质了。他向恶魔表达不满,试图更改消失的物品,但是恶魔却已经让电影消失了。邮差和朋友相处的时光也都随着电影的消失而不再存在。和女友一样,再次见面时,朋友只把他当作一个陌生的客人。此处的电影是源域,友情是目标域。电影的消失,意味着邮差的友情也像爱情一样消失了。

钟表象征着和父亲的感情,父亲开着一家钟表店。邮差的童年便是在这家钟表店生活的,恶魔让钟表消失,便是夺走了邮差和父亲相处的过去。邮差的父亲沉默寡言,他对邮差的爱都渗透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失去了钟表的邮差既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也失去了在钟表店长大的童年。

猫象征着和母亲的回忆。邮差拥有过两只猫,第一只猫“生菜”是下雨天的時候捡回来的小猫。母亲一开始不让他养小猫,但在他再三央求之下还是同意了。可是小猫也会老去,也会死去。他的第一只小猫生菜就这样死去了。而第二只小猫“卷心菜”,其实是父亲看母亲太过伤心所以偷偷抱回家的。在母亲去世后,它被托付给了邮差,之后就一直陪伴着独居在外的邮差,可以说已经成为邮差的亲人了。所以在邮差发现卷心菜不见了之后,他误以为是恶魔让小猫消失。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无法接受失去卷心菜的痛苦。他没有办法接受失去和母亲的回忆,没有办法接受再失去自己的亲人了。而当他找回小猫时,他也收到了那封由逝去的母亲写下的信。他最后选择了不让猫消失,自己坦然接受死亡。此处的猫是源域,而和母亲相处的一点一滴是目标域。借小猫,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感谢。

恶魔夺走邮差身边的物品这个过程,其实也是癌症夺走邮差生命的过程。邮差患的是脑癌,脑部的肿瘤长大后会挤压大脑,会给病患带来痛苦和幻觉。而恶魔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病痛的象征。这一段经历,其实也在影射邮差的生命逐渐消逝的过程。身边事物消失的过程,事实上也是邮差在生命的最后,切断羁绊、和身边的人告别的一个过程。

三、从概念整合理论角度分析电影主题

(一)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Fauconnier[2]和Turnner[3]二人提出,它由心理空间这一概念演变过来,为人类的创造新思维和新概念产生提供了有力的解释。在这一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概念整合网络。Fauconnier[2]和Turnner[3]指出,一个完整的概念整合网络由四个概念空间组成:输入空间I(Input Space I)、输入空间II(Input Space II)、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合成空间(Blending Space)。

输入空间I和输入空间II中的信息呈对等关系,类属空间则拥有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信息。而合成空间融合了两个输入空间中投射出的信息,通过组合、完善、拓展构建出新的层创结构,形成新的意义。

概念整合理论可以有效地解释隐喻的意义构建[14],在多模态隐喻领域备受学者的关注。国内已有学者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作品进行解读,比如对诗歌[13][15]、漫画[10]等,当然其中也不乏对电影的解读[12]。

(二)电影主题探析

在电影中,每次恶魔的出现都会夺走一样物品,而随着物品的消失,邮差与周围人的联系也一一切断。正如脑癌的出现,在得知自己患了脑癌之后,邮差一一通知周围的亲人朋友向他们告别。恶魔是源域,脑癌是目标域;消失的物品是源域,告别的亲朋是目标域。在概念整合理论中,恶魔、消失的物品是输入空间I,而脑癌、告别的亲朋是输入空间II,这两个输入空间构成的类属空间是“失去”“痛苦”,而通过两个输入空间的信息融合重组,以及结合最后的结局。邮差拒绝了恶魔的提议,选择不让猫消失。从中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融合空间:面对逆境,比起选择毁灭自怨自艾,不如选择坦然面对困境,并对人生的美好事物表示感谢。

四、结语

多模态是信息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多种模态交织结合的产物,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值得学者关注。电影《假如》正是通过多种模态的结合,讲述了一个关于失去与得到的故事,告诉大家,在面对逆境的时候,与其就此绝望选择毁灭,不如回头来欣赏周围美好的事物,对生命的美好表示感谢。通过画面色彩、音乐等多种模态结合,给观众提供了全方位的观影体验。而不同模态的隐喻互相交织、前后映照,也使观众们通过观影进程的增加,加深了解电影的主题,提高对电影的了解。多模态信息的巧妙结合,比起单一模态的输入,能方便观众对接收信息进行深入的加工和理解。电影工作者更应该合理运用多模态隐喻,从多种不同模态表达想要表达的概念和主题,创作出易于欣赏和易于理解的佳作。

参考文献:

[1]Bounegru,L.&Forceille,C.Metaphors in editorial caroons represent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J].Visual Communication,2011,(2):209-228.

[2]Fauconnier,G.&M.Turner.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J].Cognitive Science,1998,(2):143.

[3]Fauconnier,G.&M.Turner.The Way We Think[M].New York:Basic Books,2002.

[4]Forceville,C&Urios-Aparisie.Multimodal Metaphor[M].Berlin/New York:de Gruyter,2009.

[5]Forceville,C.Pictorial Metaphor in Advertising[M].London:Routledge,1996.

[6]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7]Ortz,J.M.Visual rhetoric:Primary metaphor and symmetric object alignment[J].Metaphor and Symbol,2010,(25):162-180.

[8]Tay,D.Metaphor construction in online motivational poster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17,(112):97-112.

[9]藍纯,蔡颖.电视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以海飞丝广告为例[J].外语研究,2013,(05):17-23.

[10]刘熠,刘平.新闻漫画中“贫困”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4):419-427.

[11]孟玲.英语儿童绘本叙事中死亡意义的多模态建构—— 《爸爸会很快回来吗?》多模态叙事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42(01):12-19+159.

[12]苗瑞.当代电影隐喻的多模态认知建构[J].当代电影,2021,300(03):41-47.

[13]项成东.诗歌语言话语分析的认知整合框架:以谢默斯·希尼的《传神言者》为例[J].外国语文,2017,33(03):81-89.

[14]谢琴,匡芳涛.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新冠病毒”新闻漫画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J].外国语文,2021,37(03):86-96.

[15]徐杰,姚双云.诗歌语言中的概念整合[J].语文研究,2015,136(03):60-65.

[16]赵秀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海报中的多模态隐喻[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44(02):17-30+126.

[17]赵秀凤,冯德正.多模态隐转喻对中国形象的建构——以《经济学人》涉华政治漫画语篇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02):31-36.

猜你喜欢

多模态隐喻概念整合电影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幸福的认知解读
从相似性看水资源保护公益广告中多模态隐喻意义的构建
汉语名名式饮食词语的语义合成分析
概念整合视阈下的广告语解读
浅析概念整合理论在语言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动画电影《冰雪奇缘》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语用解读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