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

2023-12-21谢诗瑶,覃正爱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谢诗瑶,覃正爱

摘要: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百年征程中自主形成的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品格。历史主动精神所蕴含的历史逻辑是:党取得成功的真正奥秘、党赢得当下的内在要求、党实现梦想的精神动力。历史主动精神所蕴含的理论逻辑是:科学精神是前提、主体精神是核心、斗争精神是本质、实干精神是关键、创新精神是灵魂。历史主动精神所蕴含的实践逻辑是:主动增强理论自信、主动走好中国道路、主动完善社会制度以及主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唯此才能增强历史主动。

关键词:历史主动精神;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23)06-0008-1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历史主动精神”这一科学概念。“历史主动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奋发有为精神状态和勇于开拓历史并对历史负责的担当精神的高度概括,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精神标识,因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显然,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历史主动精神的再次强调,不仅深刻揭示了党在新时代十年取得伟大变革和伟大成就的成功奥秘,而且清晰指明了未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在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深入研究探讨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对于中国共产党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强化历史担当意识,以饱满的精神面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逻辑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大力弘扬历史主动精神,时刻保持清醒、主动、自觉的状态,推动中华民族进入发展快车道,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从历史主动精神中我们可以找到过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当下和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原因,而这正是历史主动精神中所蕴含的历史逻辑。

(一)历史主动精神是党取得成功的真正奥秘

近代以来,晚清政府妄自尊大、安于现状、因循守旧、腐败无能,无视世界发展变化,使中国错失了一个又一个主动发展的机遇,以致全面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被动挨打,丧权辱国,签订了无数屈辱条约,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被“开除球籍”的严重历史被动状态。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有了主心骨和领路人,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由历史被动状态到历史主动状态的飛跃,使中华民族实现了由被动挨打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切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其一,主动掌握先进理论。早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初期,李大钊就认定苏俄道路是解救中国的良方,并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他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无产阶级革命这一世界历史发展大势,以战略家的眼光作出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2]这一伟大预言。在李大钊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经过思想洗礼放弃原来的信仰转为信仰马克思主义,正如毛泽东所说:“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3]1921年,党的一大向世界宣示了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思想基础、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1]从此,党始终主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为指导,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先锋队。其二,主动开展武装斗争。当陈独秀主张右倾投降论,认为中国共产党可以用非武装斗争的办法求得生存时,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使中国革命一下陷入低潮。毛泽东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主张,从此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掌握武装斗争的主动权,同时也掌握了中国革命的主动权。正是通过武装斗争进行农村武装割据,才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其三,主动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党自成立起就注意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利益,特别是实现、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的土地利益,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和改革时期,都围绕土地做文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热情。简言之,广大人民群众之所以支持拥护中国共产党,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取了现实利益。

(二)历史主动精神是党赢得当下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这一新的历史节点上,要想有所作为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化被动为主动。所谓主动,就是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认识历史发展趋势,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一心一意干好每一件事情,正如马克思对巴黎公社战士所说的:“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历史主动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5]面对新时代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中国共产党要想赢得历史主动,必须主动进取,迎着困难上,否则将难免陷入历史被动。其一,积极主动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这说明社会主义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显示其优越性,也才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其二,积极主动全面深化改革。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在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情况下,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社会生产力有着巨大的反作用。为了解决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改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使之与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相一致,从而激发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其三,积极主动保障和改善民生。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这就告诉我们,发展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为了增进民生福祉,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

(三)历史主动精神是党实现梦想的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主要是指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必然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克服这些困难与挑战,没有一种积极的精神气质是很難做到的。而这种积极的精神气质,就是历史主动精神。只有弘扬历史主动精神,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建设国家各项事业,才能做到不畏缩、不躲闪,主动擘画蓝图、主动创新求变、敢于斗争。其一,主动擘画蓝图。实践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只有主动运用战略思维擘画发展蓝图才能赢得历史先机,从容找到发展方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战略思维的产物,就是为中华民族未来擘画的宏伟蓝图。其二,主动创新求变。“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7]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信息革命、产业革命加速演进,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创新能力愈发成为改变国际力量对比的关键因素。要形成发展的后发优势,就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破守旧思维,攻克“卡脖子”技术,以体制机制创新和培育创新型人才为突破口,提升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切实增强创新能力。其三,敢于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8]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节点,面临着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国防等领域的各种风险挑战,唯有敢于斗争,方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在实践中进行斗争,需要讲究斗争艺术,要做到斗争原则的坚定性与斗争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瞄准斗争方向,把握事物本质属性,直奔主要矛盾;增强斗争本领,不断以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更多地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解决重大问题,勇于直面难题,主动投身到斗争中去。

二、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逻辑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百年征程中自主形成的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品格,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也是一个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具体地说,历史主动精神主要包括科学精神、主体精神、斗争精神、实干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其蕴含的理论逻辑是:科学精神是前提、主体精神是核心、斗争精神是本质、实干精神是关键、创新精神是灵魂。

(一)科学精神是历史主动精神的前提

历史主动精神就是热爱科学、崇尚科学、运用科学的精神,没有科学的支撑是不可能有什么历史主动精神的。换言之,科学精神是历史主动精神的前提。这种科学精神具体体现为对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认识与运用。其一,历史主动精神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与运用。中国共产党人摆脱了宗教神学等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主动运用自然规律,通过实践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人民,诸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等都是中国共产党主动运用和掌握自然规律的产物。其二,历史主动精神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与运用。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演进虽然是人“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9],绝不是主观意志的杂乱堆积,而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自然史的过程”[10],这个规律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进行的一系列改革,都是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各个时期的社会矛盾进行科学认识和辩证处理的结果。其三,历史主动精神是对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认识与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而每一次循环往复的内容都提升到高一级的程度。这一规律性的认识简单地说,就是实践出真知。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实践中探索出一些客观的真理,例如,对什么是革命、怎样开展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才形成完整的真理性认识,充分体现了党对人类思维规律的自觉遵循。

(二)主体精神是历史主动精神的核心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主体,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主动精神是党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表达,更是党主动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的价值引领。正因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所以,党自成立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主动相信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其一,主动相信人民。党之所以能够主动带领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沧海横流中站稳脚跟,是因为始终相信人民拥有无穷的智慧,始终相信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11]新中国成立后,党主动相信并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鼓励群众大胆创新,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其二,主动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取得成功,之所以能克服那么多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依靠的正是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例如,1941年,面对国民党的经济和军事封锁,加上延安自然环境的相当恶劣,党没有束手无策,而是主动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掀起了大生产运动的高潮,在短短的四年间就实现了丰衣足食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党以历史主动姿态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依靠人民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其三,主动造福人民。“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12]正是站稳了人民立场,党才能领导人民、团结人民、激发人民的主体力量。回顾党的历史,党成立之初就志在改变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而后,党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时期,尽管工作重心发生变化,但根本还是为了造福人民。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胸怀“国之大者”,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自觉把人民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最高位置,使广大人民群众拥有巨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斗争精神是历史主动精神的本质

所谓斗争精神,就是无论面对敌人,还是面对错误、困难,都敢于亮剑、敢于挺身而出的精神。实践证明,唯有斗争才能获得主动,没有斗争就没有主动。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赢得历史主动,从本质上说是因为它带领人民敢于与敌人、错误和困难进行伟大斗争,最终才赢得自身的发展壮大和国家发展的主动权。其一,主动与敌人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党带领人民与国内外反动势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形成了以斗争精神为内核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抗战精神等。建国初期,面对美帝国主义挑起的朝鲜战争,党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无畏气概与美帝展开斗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使新中国站稳了脚跟。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先辈们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精神,谱写了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斗争史诗。其二,主动与错误斗争。列宁曾说过:“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13]中国共产党继承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基因,直面自身的错误,既不隐讳,也不逃避,而是“刀刃向内”,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特别是通过健全党内法规体系,修正错误,坚持真理。其三,主動与困难斗争。回溯历史,党与人民戮力同心的伟大事业也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正因为敢于斗争,党才能一次次绝处逢生,愈挫愈勇,从低谷重新走向辉煌。大革命失败后,大批共产党人遭到屠杀,迫使党向广大农村和山区转移开展武装斗争,以致在城市革命低潮之际,农村革命形势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受挫情况下,主动总结失败经验,最终探寻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四)实干精神是历史主动精神的关键

古人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精神是主体在实践中所显现出的一种昂扬向上、脚踏实地的精神气质和精神风貌。历史主动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实干精神品格的高度提炼,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深知“不干,连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的道理。其一,敢于担当。近代以来,与中国共产党同时期成立的党派不一而足,虽然这其中绝大多数也打出了为民谋福祉、为国谋复兴的旗号,但大都流于空谈,最终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中。只有中国共产党始终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实干。正是由于敢于担当、团结奋斗,党才能肩负起多重使命,带领人民一道干出一番伟业。其二,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是指在实践中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人民利益。善于在踏实肯干、埋头苦干中不断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是党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统揽发展全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三,顽强拼搏。恩格斯曾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14]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知道自己目的并为达目的而始终奋斗的伟大政党。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咬定青山终不放”的拼搏姿态,带领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古老的东方民族重新焕发生机;消灭了困扰中华民族发展的绝对贫困,实现了小康这一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五)创新精神是历史主动精神的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15]这是关于创新的真理性认识。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获得竞争优势的不竭动力。唯有创新才有竞争力,唯有创新才有高附加值,也唯有创新才有社会发展的无穷活力。创新精神是历史主动精神的灵魂所在。无论是科学精神、主体精神,还是斗争精神、实干精神,都离不开创新,只有以创新为引领,才不会误入旧途,才会增强历史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集中表现就是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主动贯彻创新理念,主动增加研发投入,主动建立创新机制,产生了无数令人骄傲的创新成果,极大地赢得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主动。其一,主动贯彻创新理念。创新理念是创新活动的思想根基,没有创新理念,就没有创新活动。党在实践过程中始终注重用创新理念驱动中华民族向前发展,无论是“向科学进军”口号的提出,还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无不体现了党对创新的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提高发展速度与保证发展质量的矛盾、提升效率与维护公平的矛盾愈发尖锐。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开拓创新,主动摒弃“GDP崇拜”[16],提出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升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其二,主动增加研发投入。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是一项消耗大量资源的系统性工程,离不开对科研、人才、教育等的投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提升,成功建设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成果多的世界领先的大国重器,使我国成功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其三,主动建立创新机制。创新从本质上说就是由资源、投资等要素向知识、人力资本等高级要素的转换,创新机制即是指这些要素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一般而言,良好的创新机制能够加速创新水平的提升。正因为如此,党在深刻把握科技发展规律基础上主动建立创新机制,通过不断完善科研资源分配机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科研评估机制、科研转化机制等破除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提升了我国创新水平。

三、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逻辑

回望党的百年峥嵘岁月,我们可以说,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要不负自己的初心使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才能主动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真正做到历史主动。这就是历史主动精神所蕴含的实践逻辑。

(一)要主动增强理论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党之所以能把握历史主动,根本在于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实践告诉我们:思想的主动,是最大的主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必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其一,主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来之不易。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主义先后经由欧洲、俄国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在与各种思潮同台竞技过程中被中国共产党人所接受,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历史已经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华民族从苦难重新走向辉煌的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必须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抵御各种落后思想的侵袭,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其二,主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诞生于风起云涌的革命时代,迥异于现今时代主题。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要想不在思想上陷入被动状态,就必须推进理论创新以适应变化了的历史环境。习近平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1]这是一个郑重的承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場、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不会犯颠覆性错误,也才能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同时,要做好“两个结合”,既要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又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沃土,融入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其三,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归于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必然遭到失败。作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科学理论。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坚持并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转化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物质力量,才能推动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落地生根。

(二)要主动走好中国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17]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并不只有一条路,而是三条路,这就是传统社会主义老路、资本主义邪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传统社会主义老路虽然实践已经证明走不通,但仍然有不少人依旧怀念;走资本主义邪路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否定,也是对中国人民幸福的否定,所以,资本主义邪路是断然不能走的,但仍有少数人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因此,一定要保持高度的清醒,千万别走老路,更不要走邪路,而是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使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畅,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主动排除道路干扰,主动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其一,主动坚定道路自信。是否相信道路的正确性,客观上影响着一个政权、一个政党是否具备合理性。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俄国思想界对十月革命的诋毁甚嚣尘上,许多号称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家质疑俄国革命道路的合理性,严重威胁了俄共(布)的执政安全。对此,列宁经过深入研究,有力论证了十月革命道路与苏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一致性,捍卫了苏维埃政权的合理性。当前,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杂音,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来之不易,只有以高度自信的精神状态才能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走下去。其二,主动排除道路干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涉及的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就必须以更加清醒自觉的状态排除道路干扰,绝不能走过去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苏联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坚定信心、锚定目标,牢牢把中国发展的命运攥在自己手中。其三,主动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走中国道路的主要目标,只有埋头苦干,团结奋斗,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我们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

(三)要主动完善社会制度

《商君书》云:“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良好的制度安排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18]185在新的历史时期,制度日趋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可以说,获得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必要条件。因此,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就要主动完善社会制度。其一,主动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评价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完善有多重标准,但根本的还是要看该制度是否符合科学规律,是否真实地反映了民情民意。一是要科学制订各种制度。只有形成从制度提出、制度审查、制度执行到制度评估的闭环,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才能为国家治理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二是要主动聚焦人民关切。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只有体察民情,广泛集中民智,才能使制度更带有温度、更能解决实际问题。其二,主动发挥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等重大制度优势。新时代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就要主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发挥出来,使其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一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引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我国发展赢得主动、赢得未来。二是要发挥制度威力。只有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的威力才有利于开展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化解影响发展的风险隐患,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其三,要维护制度权威。制度效能能否得以有效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在执行中能否形成制度权威。习近平总书记说:“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18]364新时代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就必须主动维护制度权威。在制度运行过程中必须做到人人平等、令行禁止,强化监督意识,健全问责机制,推动制度执行落在实处。

(四)要主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方向的先进文化,主要包含三种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时代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必须要主动扛起文化继承与创新的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其一,主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是要从更深层次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主动寻找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道德追求、价值取向与时代发展的契合点,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要保护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三是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其二,主动弘扬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党带领人民在浴血奋战、艰苦创业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新时代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必须赓续红色血脉,在弘扬革命文化中汲取前进的动力。一是要做好革命文化的宣传工作,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推动革命文化入脑入心。二是要从红色文化中提炼和发扬好革命精神。通过激发革命精神的深层次力量,主动将革命文化熔铸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构建更加丰富厚重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其三,主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主流,具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气的功能。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必须要主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壮大主流媒体、巩固舆论主阵地,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二是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奋进新时代的良好思想氛围,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要坚持以我为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碰撞中擦出创新的火花,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入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1).

[2]李大钊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67.

[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1.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2.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7]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2).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5.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5.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

[1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0.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89.

[13]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7.

[1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39.

[15]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2(2).

[16]覃正爱.对“GDP崇拜”的反思与超越[J].理论视野,2017(8):23-29.

[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1.

[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高 辉

猜你喜欢

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依赖与超越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文化传承视域下大理“三月街”千年发展的实践逻辑
精神养老研究取向及其实践逻辑分析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基于宅基地置换的新型集中社区建设类型及其实践逻辑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
浅谈供给侧改革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