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Z 世代本科护生职业使命感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2023-12-04李菲菲何月媛刘彩玲张善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使命感领悟生涯

李菲菲,何月媛,刘彩玲,张善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3)

职业使命感是指个人对某特定职业具有强烈激情,并体验到浓厚意义感[1]。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是护理队伍的重要后备军,高职业使命感对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水平[2]、学业投入水平[3]、生活满意度[4]等均具有正向影响。Z 世代(generation Z)指的是1995—2009 年出生的年轻人[5],与以往的各世代群体不同,Z 世代是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原住民,由互联网形塑的社会交往与认知价值深刻影响了其自我认同[6]。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基本出生于、成长于Z 世代,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受到来自庞大网络体系的熏陶,数字世界塑造着这一代人的价值观念、情感及社交属性等,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更加适应多任务和快节奏的环境,更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更有个性化的想法。医学是神圣的职业,治病救人是责任也是使命,Z 世代护生身为未来护理队伍的主力军,只有对未来从事的护理职业充分认同、充满使命感,才能激发强烈的内在动力去追求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本研究以Z 世代护生为对象,对其职业使命感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为护生培养和管理模式的完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23 年3 月4—15 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大连市某医学院校484 名本科护生为调查对象,其中大一139 名、大二120 名、大三101 名、大四124 名。纳入标准: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调查。排除标准:大专护理专业学生;非全日制本科学生。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1)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主要包括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学生干部、是否获得奖学金、父母一方是否为医务人员、政治面貌、家庭经济状况、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等。

(2)职业使命感量表:由张春雨[7]修订,适宜于我国文化背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大职业研究中。该量表共有3 个维度,即利他贡献、导向力、意义和价值维度,包含11 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计分法,1 分代表 “非常不符合”,5 分代表“非常符合”,总分11~55 分,得分越高表示职业使命感越强。该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746,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940,具有良好信效度。

(3)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由Zimet 等编制,姜乾金[8]引入并做了一定修订。该量表共3 个维度12 个条目,分别是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采用7 级计分法,从“极不同意”到“极同意”分别计1~7 分,总分12~84 分,分数越高表示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该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85,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969,具有良好信效度。

(4)生涯自信量表:采用赵小云等[9]编制的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问卷中的生涯自信分量表,共包括6 个题目。采用Likert 5 级计分法,1~5 分分别代表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总分6~30 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涯自信感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920,具有良好的内在一致性。

1.2.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法,在问卷开头采用统一指导语解释本次调查的目的及自愿性。通过问卷星App将链接或二维码发放给学生,每个IP 地址仅能填写1 份,内容设置成必填项,防止漏填。护生知情同意自愿填写,问卷星后台回收问卷。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484 份,其中有效问卷484 份,有效率为100.0%。

1.2.3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构成比等对本科护生的一般资料和各量表得分进行统计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 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推断。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不同特征的本科护生职业使命感量表得分比较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级、选择护理专业原因的护生职业使命感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的本科护生职业使命感量表得分比较(n=484)Table 1 Comparison of Career-Calling Scores for nursing undergraduate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n=484)

2.2 本科护生职业使命感、领悟社会支持和生涯自信的相关关系

本科护生职业使命感、领悟社会支持、生涯自信量表得分见表2,三者呈正相关关系(见表3)。

表2 本科护生职业使命感、领悟社会支持、生涯自信量表得分(n=484)Table 2 Scores of Career-Calling,Perceived Social Support,and Career Confidence Scale for nursing undergraduate(n=484)

表3 本科护生职业使命感、领悟社会支持、生涯自信量表得分的相关性分析(r)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 Career-Calling,Perceived Social Support,and Career Confidence Scale scores(r)

3 讨论

3.1 Z 世代本科护生职业使命感较强,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Z 世代本科护生职业使命感量表得分为(41.82±8.21)分,与总分中间值27.50 分相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王冬华[2]、李梦媛[10]等的研究结果相同,究其原因可能是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务人员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被人们称赞为“最美逆行者”,他们是战士、先锋,冒着生命危险负重前行,面对可怕的疫情,他们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乐观的态度,这种奋不顾身、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使Z 世代护生更加坚定了从事护理职业的信念。此外,Z 世代的群体往往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特征,更加自我、独立,有着明确的职业价值追求,会为自己的热爱倾注感情,对自身也有清楚的认知[11]。近年来护理学专业蓬勃发展,护士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护生在学习过程和社会实践中也逐渐增强了自己的职业使命感。职业使命感越强,护生在校学习医学知识、临床技能的内在动机就越强,对未来的临床工作也更加充满热情与期待。本研究结果显示,Z 世代护生职业使命感量表得分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当前,课程思政是教育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护理学专业教师也应当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案例、思政元素,弘扬医学精神。如组织护生学习南丁格尔、希波克拉底、白求恩等典型人物事迹,学习抗疫一线护士的优秀事迹,以丰富的临床案例触动护生的内心,激发职业热情。Z 世代大学生热衷于网络,学校也应当利用网络平台宣传护理学专业,突出护理学特色,充分发挥网络对护生的教育引导功能,引导其履行“当尽予力以增高吾职业之程度”的南丁格尔誓言,增强职业使命感。

3.2 Z 世代本科护生职业使命感的影响因素

3.2.1 高年级本科护生职业使命感量表得分低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年级的本科护生职业使命感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四护生得分明显低于大一至大三护生。原因可能是大一至大三护生一直在校学习,学习任务相比较为轻松,不会接触医疗环境,对以后自己所从事行业的了解仅来自他人或网络;而大四护生已进入临床实习,实习任务繁重,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各种措手不及的事情会对其造成冲击,导致其出现职业倦怠,从而影响职业使命感[12]。由于成长环境的变化,Z 世代本科护生社交对象趋于虚拟化,当他们面对现实中的压力和困难时,心理承受能力往往不强。本身实习任务就繁重,若再遇到患者或带教教师的质疑,他们就会放大自身感受,导致心理压力增大,感觉实习达不到心理预期,减少了对护理职业的期待和向往。因此,学校和实习医院应重视对实习护生的心理疏导,定期举办座谈会,了解实习护生的真正想法,引导其朝积极的方向努力,不要让实习磨灭了他们对护理行业的热情。

3.2.2 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不同,护生职业使命感不同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选择护理专业原因不同的本科护生,职业使命感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因为“自己喜欢”和“容易就业”而报考本专业的护生得分较高。分析原因可能是这类护生在报考前已主动了解过护理学专业的特点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且内心对护理学的职业价值较认可,报考目的也是希望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将来投身于护理事业,所以职业使命感量表得分较高。选择“听从他人意见”的本科护生往往没有自己的主见,更多的是随波逐流,对护理学专业虽然没有什么抵触情绪,但也不会发自内心地认可。而因“调剂”选择护理学专业的学生一般对本专业不感兴趣,被动的选择甚至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可能认为自己学习护理学专业是委曲求全,从而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职业发展感到迷茫,职业使命感不强。对于这种对护理学专业不了解的护生,学校应在入学时就开展相关教育,充分宣传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前景,帮助护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目标,培养职业精神。

3.2.3 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护生职业使命感越强 本研究结果显示,领悟社会支持对职业使命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Dobrow 等[1]的研究也证实,感受到社会支持的个体会具有更强烈的工作使命感。本研究中,Z 世代本科护生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为(60.70±14.90)分,处于较高水平,与李翊君等[13]的研究结果相同。有研究[14]表明,社会支持对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投入、工作满意度及工作积极度具有重要影响,而Z 世代本科护生在校学习或临床实习阶段社交圈子小,当遇到问题时,寻求帮助的对象多是同学、任课教师和临床带教教师,若他们不能从中获得支持与帮助,则会对其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和职业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培养职业使命感。Z 世代本科护生具有过度关注自我内心感受的特点,加之他们年龄尚小,工作经历和社会经验不足,如果在学习或实习过程中缺乏社会支持,则容易产生排斥、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Z 世代本科护生是引领护理职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培养其职业使命感、走好护理职业生涯发展的第一步不仅需要个体的不断努力,更需要内外环境的支持,这是一个长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因此,学校和医院应从多角度提高对Z 世代本科护生的社会支持度,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壮大护理队伍。

3.2.4 生涯自信水平越高,护生职业使命感越强 以往研究发现职业使命感与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密切相关[15],生涯自信作为生涯适应力的效能方面,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涯问题解决能力的信心及信念[16]。本研究结果显示,Z 世代本科护生的职业使命感与生涯自信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护生生涯自信越强,职业使命感越强,与汤芙蓉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决策与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的护生将更有信心面对困难,更能从生涯困境中突围,最终寻找到职业使命感[18]。具有高度职业使命感的护生更能体会到护士职业的内在价值和意义,坚定学医的初心。

4 结语

本研究结果显示,Z 世代本科护生职业使命感处于中高水平,影响因素较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护理教育者要结合Z 世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培养其职业兴趣,学校、医院以及其他社会相关机构要加强对护生的社会支持,增强Z 世代本科护生的职业使命感,提高护理教育质量,壮大护理队伍。

猜你喜欢

使命感领悟生涯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中小学教师感知使命感对践行使命感的作用机制研究
多么痛的领悟
吐槽退役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
美国青年华人热议十九大:激发强烈使命感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工作使命感:一个正在复苏的研究课题*
工匠精神之责任感与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