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儿童本位 关注新鲜词句
——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3-12-04黄晓莉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3年31期
关键词:新鲜感预学词句

□黄晓莉

【教材分析】

《花的学校》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深厚感情表达得十分自然。教材选编此文,一是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并尝试让自己的言语表达给人以新鲜感;二是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的童真童趣。这也是本单元中学生需要完成的核心任务。

从学情看,读懂课文内容不是难点,难的是关注并理解课文中有特色、有新鲜感的词句。学生通过对前一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习,对有新鲜感的词句已经有了粗浅的认识,但是要想充分掌握单元语文要素,还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动,实现对知识与能力的理解和迁移。

【教学目标】

1.借助学评单,自主学习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新鲜感”的基础上,通过自主阅读,圈画出课文中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并联系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尝试说明理由。

3.深度理解文本,学习用声音传递内心感受,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

《花的学校》学评单

◇建议时间:15~20分钟。

◇预学任务一:练习朗读课文。

★读正确。

★★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

★★★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

自评:_________

◇预学任务二:正确规范地书写会写字中的易错字。

同桌评:_________

◇预学任务三:文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读起来让你觉得有新鲜感?用“——”画出来。

教师评:_________

◇预学任务四:课文写得太有趣了,当我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另附画纸,便于交流时展示在黑板上)

组内评:_________

【教学过程】

一、初读想象,梳理文本结构

1.导入:第一眼看到课题时,你觉得课题有没有给你带来新鲜感?如果有,那么新鲜在哪儿?

2.朗读课文,互评互助。

(1)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互评互助。教师巡视,关注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适时的帮助。

(2)投影展示一位学生的学评单,交流预学任务二,学习生字“裳”。

①出示词语:衣裳(shang)。指名读,注意轻声。

②出示古代男子着装图:“衣”在古代指的是上衣。“裳”单独读时应该读作cháng,指的是下衣,就像我们现在的裙子。古代无论男女,穿的都是像裙子一样的“裳”。

3.想象画面,梳理文本结构。

(1)分小组交流预学任务四:说说读到文中哪些词句时,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交流完成后将自己的绘画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梳理:听了同学的描述,看着同学的绘画,你发现课文只是在写花的学校吗?还写了什么?(学校—游戏场—家)

请展示绘画的学生上台,将自己的绘画与黑板上的词卡相对应,生成思维导图,呈现文本结构(如图1)。

图1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首先,从课题入手,围绕“新鲜感”,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其次,以学评单为支架,基于学情,引导学生根据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交流想象的画面;最后,要求学生依托绘画,梳理文本结构与脉络,生成思维导图。整个初读环节立足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遵循语文教学原则,引发学生对“有新鲜感的词句”的关注。)

二、聚焦“新鲜感”,体会词句妙处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细细体会:课文中的哪些词句让你觉得特别新鲜、特别奇妙?静静地听老师朗读诗歌,你是否发现了在预习的时候没有发现的奇妙之处?画出相关词句。

2.根据小组交流学习单,组内开展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原初体验。

小组交流学习单

◇组员发言:

课文中让我觉得有新鲜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这个句子让我觉得很新鲜。

◇发言人总结汇报:

我们组要汇报的有新鲜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这个句子让我们觉得很新鲜。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引导,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1)预设一:代入角色想象,体会文本新鲜的表达。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①思考:这句话用三个字就可以写完——“花开了”。比较原句,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②引导学生聚焦“跑出来”“跳舞”“狂欢”等关键词语,体会花朵的迫不及待和欢喜热闹,想象自己就是那一群一群的花,教室就是草地,上台代入角色演一演。

③学生练习朗读。要求把自己的理解读进去,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教师予以适时的示范指导。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①聚焦“碰触”“簌簌地响”“拍着大手”,说说词句的新鲜之处。

②代入角色,师生对话:亲爱的小树枝呀!你们在林中互相碰触着,你们在聊些什么?亲爱的绿叶呀!你们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你们在说什么悄悄话?尊敬的雷云爷爷,您一边拍着大手,一边在对花孩子喊话吗?

③练习朗读,学习用声音传递自己内心的理解和感受。

(2)预设二:联系生活经验,体会作者独特的理解。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的。

①引导: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发现了花孩子的生活有什么新鲜之处吗?他们居然和你们一样,也有功课要做,也喜欢玩游戏,也期待着放假。这是多么独特的理解呀!

②联系生活经验,用朗读来表达阅读体会。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①思考:花孩子的家居然在天上,他们的生活又会有什么新鲜之处呢?(星星月亮是他们的邻居,太阳云彩是他们的伙伴,他们的生活应该很有意思。)

②朗读展示,读出新奇和有趣。

4.教师小结:风雨,平平常常;雷声,平平常常;花草树木,平平常常。可是,在文中,他们却成了有魔力的神灵,成了欢喜的孩子,成了亲密的朋友。是谁赋予了他们神奇的力量?又是谁给了我们阅读时的新鲜感?(是作者,他的想法很新鲜,写法也很新鲜)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样你会体会到更多阅读的乐趣,会看到更多新奇的世界。

(设计意图:作为读者,我们读到陌生的事物,发现新奇的表达,获得独特的理解时,就会产生新鲜感。基于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寻找作者的匠心之所在。首先,教师把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他们有了新鲜感,产生新鲜感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从文字表层走向文本深处。其次,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后,教师以小组交流学习单为支架,让学生组内交流,以此充分发挥阅读伙伴的作用,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最后,在全班汇报交流环节,教师运用“代入角色想象”和“联系生活经验”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新鲜的表达和作者独特的理解,并且练习用声音传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读出新奇和有趣。)

三、练习表达,迁移文本写法

1.改变文本排列形式,师生合作读。

(教师读)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男生读)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

(女生读)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

(男生读)雷云拍着大手。

(女生读)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引导发现:“雨”是一个信号,就像体育老师的口哨声。当这个口哨声响起的时候,都有谁听见了而且有所行动、有所变化?你觉得这样的表达方式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2.练习表达:这样的写法很新鲜,让我们也来尝试运用这样的写法,使我们的语言也变得新鲜奇妙。

清风一吹,他们……

蝴蝶一来,他们……

……,他们……

组织交流:这里的他们会是谁?当清风一吹、蝴蝶一来时,哪些事物会接收到这些信号而且有行动、有变化?

3.学生练笔。

4.分享交流,生生互评。教师点评,以激励为主,如有需要指出不足之处的,可以下课单独交流,重在保护学生的创作热情。

(设计意图:学生对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已经有了充分的理解。课后练习题把单元语文要素以练习的方式提炼出来,引导学生从阅读到练笔,从理解到表达,发现作者的写作秘密,并且习得文本的语言,写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在言语实践中提高读写能力。)

四、深度理解,感悟童心童趣

1.感悟童心。

(1)启发交流:在我们眼里看起来十分平常的事物,在诗人的眼中却是那么真、那么善、那么美、那么好玩、那么新鲜、那么奇妙!你们猜猜,作者是一个小孩子,还是一个大人?

(2)阅读链接:(出示课后“资料袋”)课文选自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为什么这篇文章像是孩子写的呢?

2.师生分角色诵读全文,学生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小结:每个大人都曾是个小孩子,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泰戈尔便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他始终记得自己曾是个小孩子,始终拥有一颗童心,始终用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那么,亲爱的孩子,你呢?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既是典型,又是经典。本课先以教典型的方式入手,用课文来教语文要素——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但又不止步于此,而是以教经典的方式继续深入。首先,由理解诗歌到关注作者,链接课后“资料袋”,提出学生感兴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他们的深度思考;其次,以师生分角色朗诵的方式来表现诗歌主题;最后,以一段结语将文本与学生的困惑编织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反思与提升。此板块中,教师立足儿童本位,引导学生在拓展阅读和有声语言中感悟童心童趣,从而实现教学延伸。)

【教学反思】

《花的学校》是一首经典的散文诗。课堂教学针对课文体裁特点来展开。朗读是实现本单元语文要素的重要手段,也是本课的表现性任务之一。课上,在学生汇报交流环节中,若教师急迫地想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让他们充分地体会作者充满新鲜感的言语表达方式,就会使课堂陷入过度理性分析的窠臼,削减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三年级学生需要借助教师的范读来理解文本,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深度解析,从而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习变得艰涩乏味,影响学生能动性的发挥。

猜你喜欢

新鲜感预学词句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KINGSWOMAN
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新鲜感
如果不曾有过,你希望自己的人生能重启一次吗?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