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搭支架,助力思辨与表达
——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与评析

2023-12-04朱旭艳设计汤亚梅评析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3年31期
关键词:巴迪预设心情

□朱旭艳 设计 汤亚梅 评析

【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分别描写了无私的母爱与深沉的父爱。而本文承接其后,略读提示为“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意在让学生感受到虽然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不同,但爱意却一样,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围绕“体会思想感情”这一语文要素,统编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了系统性、有层次的编排。从四年级下册的“抓住关键语句”到五年级上册的“借助具体事物”“结合资料”,学生经过了一定的训练,已初步掌握相关方法。到了本单元,学生通过对前两篇精读课文的学习,品读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体会到文中蕴含的母爱与父爱。在此基础上,教师教学本课时,可通过表格、心情图等支架助力学生进一步运用已学的方法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课文对应“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该学习任务群在教学提示中提出,第三学段可以围绕“爱与责任”“成长的脚印”等主题,“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同时,本文的内容和略读提示又体现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提出的“辨析态度与立场”“重证据地表达”等元素。对标这两个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结合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解读,本课试图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评析、思辨等方式,运用习得的要素,体会流淌在文本中的爱和成长,进一步落实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预学反馈,认读本课生字新词,重点关注易错词“誊抄、谨慎”等。

2.迁移本单元的阅读方法,品析细节,借助表格、心情图、原文等支架,感悟父母之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根据具体情境,发表对巴迪父母的两种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品题导入,预学梳理

1.关注课题,发现构题精巧。

(1)设疑导题:这个课题和以往的课题相比,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预设1:发现引号。课题引用了父母的语言。

预设2:“精彩”“糟糕”的意思截然相反,后面还分别跟了“极”和“透”。

(2)链接激趣:本文作者巴德·舒尔伯格发表过很多作品,其中有几篇的题目很有特点。你有什么发现?

拓展启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改编自其中一篇,猜猜看是哪一篇。

(点评:课始通过介绍作者来导入课堂学习,是很多教师都会做的事。教师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处理:先呈现一组作者写的文章的题目,让学生去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再引导学生猜猜课文改编自哪一个作品,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2.预学反馈,梳理生字新词。

(1)出示预学作业。

(2)反馈指导:根据预学情况,重点指导错误率比较高的字词,如誊抄、谨慎。

(3)齐读作业中出现的重点词:歧视、慈祥、鼓励、誊抄、谨慎。

(点评:将省编配套《语文作业本》中的基础性作业前置到预习中完成,并在课堂上进行反馈,这样的处理方式旨在进一步培养第三学段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提高第三学段字词教学的效率。)

二、聚焦评价,揣摩心情

1.借助表格,聚焦父母的评价。

(1)引导梳理:对于巴迪八九岁时写的第一首诗,父母的评价分别是什么?(完成表1)

表1

教师相机板书“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2)交流感受: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母亲对巴迪的鼓励?你特别关注的是哪一处?哪些句子写出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特别关注的是哪一处?

学生运用本单元前两课所学的方法品析细节,交流感受。

预设1:抓住母亲“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搂”“拥抱”等神态、动作及母亲的语言,体会母亲对“我”的夸赞。

预设2:抓住父亲的“扔”“并不退让”及父亲的语言,体会父亲对这首诗的批评。

(3)根据学生的交流,分板块同屏呈现父母的不同态度。

(4)对比读母亲和父亲的态度。

2.借助心情图,揣摩“我”的心情。

过渡:母亲的“搂”与“嚷”给了巴迪很大的鼓励,而父亲的一“扔”一“问”却浇灭了巴迪急切热情的期待。这个下午,巴迪的心情真是大起大落呀!

(1)以图解文:请大家在表格最后一列用图式表达“我”的心情变化。(完成表2)

表2

(2)以文解图:你为什么用这样的图来表示“我”的心情变化?

根据学生的交流,呈现文中描写“我”的心情的语句。

(点评:以上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对本单元“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这一语文要素进行迁移和运用。教师借助表格支架,让学生聚焦特别关注的一处语句,抓住“眼睛亮亮的”“兴奋”“扔”等细节,体会父母对巴迪不同的爱。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关注体现“我”心情变化的细节,用多种形式来表示“我”的心情。这些心情是“我”成长的见证,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不仅是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进一步落实,也为理解“我”对成长的感悟做好了铺垫。)

(3)启发思辨:你认为哪一处是巴迪心跳最快的地方?小组讨论,并在相应句子前打上五角星,组内说说理由。

预设1:我认为巴迪得到母亲的鼓励时,心跳是最快的,因为他人生写的第一首诗得到母亲这么高的评价,他一定兴奋得心儿怦怦跳。

预设2:我觉得父亲读诗时,巴迪的心跳是最快的,因为父亲是巴迪心目中的权威,他的评价对巴迪来说非常重要。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巴迪一定非常紧张。

预设3:我觉得巴迪冲出饭厅,跑进房间时,心跳是最快的。他等了整整一个下午,却等到了父亲这样的评价。对巴迪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学生自由表达,只要能依据文本或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有理有据即可。教师相机板画心情曲线图。

三、研读“成长”,思辨表达

1.链接上文,第一次表态。

学生用手势表明态度:竖大拇指表示喜欢听“精彩极了”,举小拳头表示喜欢听“糟糕透了”。

预设:链接上文“我”的心情,学生大多会选择“精彩极了”。请学生阐述理由。

2.链接下文,第二次表态。

过渡:八九岁的巴迪第一次写诗,多么需要“精彩极了”这样的鼓励,可是父亲却说“糟糕透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1)研读课文第15~17 自然段:自主默读,圈画相关句子,思考原因。

(2)第二次表态: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更愿意听到“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请联系课文或者生活实际来谈谈你的观点。

①学生再次用手势表明态度。教师随机采访。

更为麻烦的事情还在后面,朋友之间总会有争吵或者矛盾,假如我跟女朋友吵架,解决的办法非常简单:说好听的,道歉,送花,或者——就像微博营销账号说的那样——抱住她强吻,反正总有一招可以让关系回到正常。但我要是跟一个男性朋友吵架了,要想挽回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腼腆而好面子的中国男人。

A.你为什么更愿意听到“糟糕透了”?

B.你为什么更愿意听到“精彩极了”?

C.你既愿意听到“精彩极了”,也愿意听到“糟糕透了”,为什么?

②学生说理由,预设会联系下面的句子表达观点。

预设1: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交流:句中的“这个”指哪个?会把人引入什么“歧途”?

预设2:“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交流:如何谨慎把握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③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自己的观点。

3.小结:随着年龄的增长,巴迪理解了父母这两种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

4.教师继续板画心情图,并板书“理解”。

四、多维链接,深化感悟

1.链接成就,创设练笔情境。

(1)引入资料:巴迪是幸运的,他在这样的爱中成长,在写作之路上取得不少成绩。

(2)练笔:设想你就是巴德·舒尔伯格。在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现场,有记者采访你:“作为一名作家,你会遇到众多读者。他们中,有人会对你说‘精彩极了’,也有人会对你说‘糟糕透了’。你是怎么做到使自己不迷失方向的?”你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选择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慎重地写下你的获奖感言。

A.“精彩极了”是一种______的爱,使我________;“糟糕透了”是一种_______的爱,使我________。这两种不同的爱使我在写作之路上一直努力前行。

B.请你自由地表达对“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两种爱的看法。

(点评:“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是重要的课程理念。在学生充分感悟了两种不同的爱后,教师创设了一个颁奖情境,让学生代入角色,在新的情境中表达自己对爱的理解,实现认知升华。)

2.链接原文,见证“爱”的力量。

(1)学生阅读,交流体会。

(2)小结:爱使我们健康成长。岁月让我们更懂得父母,感恩父母;更懂得爱,感恩爱!

(3)教师继续板画心情图,并板书“感恩”。

【板书设计】

【教学评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老课文。如何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背景下落实相关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体现本文在单元整组教学中的价值?朱老师从学习支架、学习情境、学习资源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巧搭学习支架,落实语文要素

本文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让学生迁移运用在前两课中习得的语文要素,是本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朱老师通过表格这一学习支架,帮助学生聚焦父母对“我”的爱的不同表达方式,达成了语文要素从学习到运用的教学目标。除了表格,心情图也是本课的学习支架。课文中有多处关于“我”的心情的描述。学生需要联系上下文,用富有创意的方式表达作者当时的心情变化,并说明自己选择表达方式的理由。这其实是再一次让学生走进细节,体会当时“我”真实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

二、创设学习情境,助力角色代入

“情境”是《课程标准》中出现的高频词。学生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建构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核心素养。朱老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将情境的创设放在课的最后一个板块。学生从体会细节到感悟成长,然后自然地走进情境、代入角色,把自己想象成作者来回答记者的提问,表达自己对爱的理解。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会面对这样一个人生问题:当你听到别人对你不同的评价时,该如何思考和回应?朱老师提供两种可选择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富有哲学意味的交流中呈现思维的过程。

三、整合学习资源,促进思维发展

《课程标准》提出要“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课始,朱老师通过介绍巴迪的成就,让学生猜测和辨析课文选自作者的哪个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末,朱老师又通过链接原文,让学生在阅读中对作者的成长和心路历程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高匹配性学习资源的利用,能有效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变得深刻。学生感受到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可能遇到像巴迪父母这样的爱,而这样的爱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进而加深对自己父母的爱的理解,并学会感恩。这大概也是这篇课文所独有的教学价值吧。

猜你喜欢

巴迪预设心情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起加油
一起加油
天天有个好心情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心情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稚趣心情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