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区域智慧教育新生态的实践探索
2023-12-02张宗方刘洁
张宗方?刘洁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丰县深入分析区域智慧教育基础环境建设和教学研究的现状,以需求为导向,基于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优质共享资源,利用学情大数据开展个性学习和差异化学习指导,着力打造经济薄弱地区智慧教育推进城乡均衡发展的全域样板,实现区域教学提质增效,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关键词:智慧教育;乡村教育;精准教学;减负提质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20-0010-05
*本文系2022年度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减负提质县域行动”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3-06-11
作者简介:张宗方,丰县教师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正高级教师,徐州市领军名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刘洁,丰县教师发展中心,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為高中物理教学和信息化教学。
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开展和落实8大行动,以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随着教育信息化2.0的推进,人工智能已逐步成为当前教育变革的重要驱动力[1]。为以研促用,丰县教育局于2022年成功申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减负提质县域行动”。项目立项以来,丰县积极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的大环境,以需求为导向,进行整体设计、统筹推进,着力构建区域智慧教育新生态,倾力打造智慧校园,持续强化智慧环境建设,借助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构建智慧教育体系,促进教、学、考、评、管等方面的改革和突破,积极推进全县教育数字化转型。
一、丰县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回顾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历程,我国多次颁布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意见或政策。教育信息化是促进减负提质的重要手段,丰县教育局高效推动“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减负提质县域行动”,优化智慧教育基础环境,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智慧教育的进一步落实。
(一)智慧教育基础环境基本建成,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增强
为满足智慧教育基础网络需求,丰县开展中小学校园全县域、全学段、全覆盖的全光网建设,为智慧教育搭建“信息高速路”。智慧教育基础环境的建成解决了网络掉线、卡顿等问题,符合智慧课堂学习终端的教学需求,补齐学校在硬件设施建设上的短板。但是,在教学视导和教学调查中,教育行政部门发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支撑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对全县中小学教师开展的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调查反映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见表1)。
调查数据表明:70%的教师不具备制作微课的能力,36%的教师不能开展线上互动教学,52%的教师不能熟练地制作动感课件。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丰县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应用的能力普遍较低,不能利用信息化教育设备探索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构建智慧课堂。
(二)数字资源供给不断丰富,但资源内生动力不足
2020年,丰县教育局大力优化智慧教育云平台架构,在原有的基础上打造了新的智慧教育云平台。新平台划分了教学资源、学校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网络教研、活动评比、新闻报道等板块,通过科学归类、多源汇聚、智能检索,优化资源供给服务,推动数字资源建设,提高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率,有效支撑教师备课、授课及教研工作,促进资源与应用深度融合。新平台使用以来,丰县教育局先后购买资源145662条,在县组织的教学资源遴选活动中积累资源147505条,学校校本资源积累1073条。从数据可以看出,校本资源只占总资源的0.73%。云平台的资源供给主要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单向提供,学校建设校本资源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教学资源更新不及时,削弱了对教学的支撑力。增强乡村教育数字化发展活力,需要进一步优化数字资源供给服务,完善数字资源获取渠道,激活乡村教育数字化内生发展动力。
(三)软硬件助力精准教学,但学情数据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在一系列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的保障下,教室升级成智慧教室,教师可以利用平板开展互动教学;学校配备智慧学习终端,教师可以及时采集与分析学生学情,并通过智慧教育学习平台开展精准教学,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统一;畅言智慧教育平台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轨迹,通过数据分析更好地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及时巩固消化,从而不断提升学习效果;智学网为学生统计好错题,使学生的错题整理变得更加便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教育行政部门在每周智慧教学巡视统计中发现,教师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备课率为87.2%,授课率为75.3%,学情检测查看率为5.8%。可以看出,教师不重视智慧平台统计的数据,仍然凭经验教学,学生平时练习的学情数据不能进入智慧教育数据分析平台,未实现全过程数据采集。学情数据采集不全、分析数据不准、学生学情画像不全,弱化了智慧教育在精准教学中的效果。
(四)智慧教育教学研究逐步深入,但研究的专业性、系统性不足
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动态结果,整合是融合的起点环节,融合是整合的高级阶段。教育信息化的要素——技术、环境和人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关系,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都会成为深度融合的制约因素[2]。针对部分教师教育数字化理念不到位、信息技术掌握不熟练,不从教学的需求出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硬结合的现象,丰县教育局利用智慧教育课程网研修平台与教学互动平台,与江苏省教育学会、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师范大学进行合作,坚持“以培促应用、以研促创新”的理念,加强教师团队系统培训,通过专家定期线下指导与线上答疑相结合的形式,推进智慧教育教学研究,探索教育教学的均衡化发展。但是,智慧教育教学研究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过程,受到师资队伍、思想观念、升学压力等因素影响,培训课程体系尚未建成,绝大多数的培训还是短期培训,前后关联性不强,只有专家报告会、参观、调研等形式,专家指导也只是针对某个问题或事件开展指导,缺乏知识系统性和区域普惠性。
二、构建区域智慧教育新生态的路径
以需求为导向的智慧教育新生态离不开顶层设计、环境支撑、能力提升以及教研引领[3]。教育行政部门要以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为牵引,打造高水平应用、高效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智慧教育新高地”,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径。
(一)创新应用教育城域网,打造“互动课堂”新亮点
为促进教育公平,丰县教育局开展基于教育城域网的“互动课堂”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网络互动课堂按照“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创新赋能、应用驱动”的原则,在全域进行备课、教学、议课和教研互动,打造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成长共同体,推动县域全光网与无线网双覆盖的教育城域网融合创新应用。互动课堂形式丰富,可以是城乡结对互动课堂建设,实现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定点学校”间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学生作业、教学评价“四对接”,让城乡学校可以快速结对、共同成长;也可以是网上自助互动课堂,教师自愿进行模拟课堂教学,可以两两结伴,也可以三五成群,进行跨校、跨学科交流,针对教学和学生管理问题进行平等对话,相互交流,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二)优化智慧教育云平台应用,构建从“数据分析”到“智能善用”的个性化智慧治理体制
教育智慧化治理是教育回归人的过程,智慧教育的实质是实现人的智慧生成和发展的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人的现代化和教育可持续发展。在智慧教育技术的帮助下,丰县基于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一网统管”县级智慧管理云平台,打造可视化的典型智慧教育应用场景,实现教育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高区域教育全要素、全场景、全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形成;充分利用智慧管理平台,推进教育管理精细化、信息化、智慧化,让教育治理变得更高效、更智慧、更美好。目前中学阶段已完成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小学阶段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初步完成,提供与教材版本配套的62万条教学资源和超600万份拓展资源。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教师备课时间降低了36%,资源适用性提升了23%,学生互动参与率达到62.15%。教师日常组卷时间降低了44%,日常批阅时间降低了24%,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围绕“课堂主阵地”,丰县教育局促进数字资源及教育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实现区域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同时,通过对学生学情数据和学生真实作答数据的分析,推送个性化学习手册及错题集,有效落实了“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依托智慧教育云平台开展个性化智慧治理,丰县实现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双提升。
(三)智慧教育赋能,打造基于大数据的精准、高效的教学模式
教育行政部门聚焦教育教学变革,推进智慧教育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应用。学校利用智慧教育平台的学情数据、教学资源和畅言课堂开展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精准学、深度学的“五学”高效课堂探索,提升课堂效率,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双提升,勾勒信息技術赋能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教育行政部门开展伴随式数据采集,获取学生多维度动态数据,实时跟踪和精准分析学生学、教师教、学校管的全过程开展情况,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相关工作,为教师精准教、学生个性学提供有力支持,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学校开展基于教育信息化的“3+2+1”个性化学习策略教学(如图1),“3”即实现课前、课中、课后3个环节个性化学习作业的智能推送与评价反馈;“2”即基于课后作业学情生成学测数据,形成个性化作业与课后作业辅导2项线上个性化资源;“1”即基于教学学情数据形成1份学生学业报告,为教师教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四)健全教研网络新模式,促进区域教科研水平能力提升
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和技能是构建区域智慧教育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可以将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纳入教师资格认证、入职教育、绩效考核等硬性条件中,激发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内在驱动力;开展连续、系列、分学科、分层次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分享等能力,切实有效提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从理念、认知上提升教师教学范式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的内在动力,全面动员、引导广大教师通过教育信息化创新性地开展减负提质教育教学工作。
健全教研网络新模式,可以从两个层面开展。在县域层面,丰县教育局以学科中心组为核心,开展通识化与学科化相结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提高全县教师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与技术精准分析学情的能力。打造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减负提质精品课堂,组织开展各学段、各学科智慧教育研讨课、评优课等活动,通过典型示范和切身体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丰县教育局开展智慧教育推进工作的调研、监测和评估工作,制度化保障教师全员参与。在学校层面,加强校际交流沟通,开展多种形式的联盟研学培训;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加强校本课堂教学研究,定期开展主题性校本培训,打造学校骨干教师队伍。
为保证教研质量,丰县教育局制定优秀教学资源审核制度和共享机制,开展教学资源学科组、学校、县区多层级审核,成立学科核心组,存储与管理教学资源,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加工。强化县研训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责任,确保平台资源精品化、专业化、体系化,提升教学资源质量。教师在县研训员的带领下充分解读新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的模块内容,合理规划教学资源建设的知识点,做好资源建设的整体架构。教科研部门为教师提供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示范课等备课资源,为学生提供微课、网络课程、巩固习题、模拟实验等自主学习资源。教师利用智慧教育平台提供的交互性资源,在班级学习群开展互动式教学。学生利用平台个性化推送的资源,实现参与式、沉浸式、泛在式、探究式学习。
(五)评价赋能,促进智慧教育有效落实
为促进区域智慧教育新生态路径的有效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四位一体的立体评价体系,以判断、检测行动目标是否实现或者到了什么程度。在制定相关评价要素时,既要重视教育信息化在减负提质县域行动上的应用,也要重视它对提高共享资源质量、课堂教学效率、教育管理水平以及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贡献,不能为用智能技术而用智能技术,也不能为减负而减负,应把育人目标作为评价的核心目标,引导信息化由技术伦理向教育伦理转变[4]。
四位一体的立体评价体系包括学生、教师、学校、区域四个层面。学生层面,要重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真正实现在减负中提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层面,要充分调动教师借助教育信息化促进减负提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点评估教师信息化技术运用、减负提质课堂推进以及优质资源建设和使用情况等,积极引导他们运用大数据深入研究智慧教育教學的策略。学校层面,将评价重心转移到通过智慧教育有效落实高品质办学和师生高水平发展上,以评促建,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区域层面,以评督促和考核,进行专项督导挂牌,对待好的做法及时弘扬,对不作为、慢作为等情况进行通报、约谈等[5]。
未来,智慧教育要加强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智能化终端配备,统筹建设智能化教学、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伴随式收集、信息自动化分析、资源最优化配置;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以教学资源库、备课工具包等为载体,为各级各类教师备课和教研提供支撑。在“智慧教育”的框架下,推动教育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教学和学业质量,打造高水平教育队伍,为全县师生提供优质、均衡的教育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王思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发展方向探索——关于劳动教育信息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13):1.
[2]吕红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7(1):59.
[3]陈婷,甘梦蝶.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逻辑、困境与路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9):125.
[4]宣小红,纪效珲,石邦宏,等.育人本位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20(8):53.
[5]黄科文.推进“双减”工作的区域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23(13):17-18.
责任编辑: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