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推进“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2015-06-01钟及龙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5期
关键词:减负提质以生为本教学改革

[摘 要]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教育改革要先行先试。本文以重庆市九龙坡区基础教育为例,以“课堂”为突破口,寻求从“师本”向“生本”革命性转变,从“135策略、多元课堂、课堂文化构建”等几个主要方面建筑“九龙课改现象”,进而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区域推进“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与实践创新。

[关键词]以生为本;减负提质;教学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1] 20个字的工作方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提出学校要把“减负提质”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先后出台了减负提质的“双十条”规定。为此,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如何彻底改变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围绕分数“满堂灌”,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如何加快素质教育实施的步伐,如何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成为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重庆市九龙坡区“区域推进‘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以下简称“生本课改”),以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活动组织为重点,在调研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现状前提下,着力于基础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课堂教学策略的创新、课堂教学文化的构建、课堂学习评价标准的探索等,形成了具有九龙教育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经验与成果,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区域教育特色的课改新路,被誉为重庆的“九龙课改现象”。

一、区域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

课堂是学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堂学习与成长环境,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头等大事。[2]九龙坡区作为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针对全区基础教育“二元结构”突出、城乡差距特别明显等现实,以及中小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教师观念落后、课堂教学组织满堂灌、课堂教学质量低和效益不高、学生被动接受、学科课业负担过重等弊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2010年向重庆市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申报“区域推进‘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科研课题,重点从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实践、交流、创新”五种学习力和教师的“学习研究能力、设计操作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教学创新能力”五种教学力上开展课题研究[3]。其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为以“课堂”为突破口,寻求从“师本”向“生本”革命性转变,探索“以生为本,减负提质”的课改理论和实践路径。秉承“批判、研究、求谐、求真”的学术精神,践行 “责任、荣誉、实证”的工作价值观,全区中小学整体推进“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知行合一,大胆创新,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区域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创新

“生本课改”是重庆市九龙坡区实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在实践创新上重点围绕研究和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探寻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策略;二是如何营造“以生为本、减负提质”的课堂教学文化;三是探索“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中师生“教(学)什么”、“怎么教(学)”、“教(学)怎样”等问题;四是研制并建立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管理机制。

九龙坡区的“生本课改”实践活动中,主要经历了“学校自发实验—区教委试点推动阶段—区教委整体推动—全面深化提升”四个解决问题的阶段;主要采取了“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实验基地学校为示范,骨干教师为带头,展示交流为效果”的课改推进路径,“行政推动,教研带动,学校行动”三位一体的课改实施策略,“调研分析—培训学习—顶层设计—实践探索—总结推广”六步课改推进方式等,深化区域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以生为本,减负提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目标。

在近四年的实践创新基础上,九龙坡区总结形成了区域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六点经验:一是坚持“理念引领、政策引导、课题支撑”的原则;二是坚持“调研—培训—研究—展示—评价”螺旋上升的推进方式;三是实施“四个一批”(立项一批课改课题,命名一批课改实验基地学校,表彰一批课改先进集体和个人,形成一批具有九龙特色的课改成果)课堂教学改革的激励机制;四是做到“五个结合”(课堂教学改革与减负提质相结合,与推进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深化课题研究相结合,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五是搭建“五个”课堂教学改革展示交流平台(教研月活动、九龙教育论坛、九龙学术周、九龙杯优质课竞赛、课改成果评选);六是运用国家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理念及方式对学生学业成绩实施科学评价。

三、区域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效

九龙坡区生本课改历经四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七个方面成果与四个层面的成效,促进了九龙现代教育优跨越式发展,在全市乃至全国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和辐射作用。

1.主要成果

一是厘清完善了“以生为本,减负提质”的科学内涵。“以生为本”是课堂改革理念,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在课改实践中具体的体现,以生为本要求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应立足于“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把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探索作为教学重点,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需要为本、以学生个体差异为本,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实践力、创新力。“减负提质”是课堂改革目的,是基于学科教学“三维目标”达成过程中,减少学科课堂教学中带来的学生“不想学、不会学、学不会”的心理和行为负担;减少学生课内无效学习、低效学习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减少学生课外过多的、机械重复的作业压力;减少教与学诸多的不良行为等,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益,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是探索并构建出了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135”策略。“1”是指一个核心。即课堂教学改革核心目标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着力点是提升学生学习力和提升教师教学力。“3”是指三个层面。即“行政推动,教研带动,学校行动”三位一体的课改实施策略。区教委负责全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组织、规划、协调和考核工作,其推动策略有政策保障、经费支持、考核评价等,区教科所加强对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培训、研究、管理与指导;其带动策略有课题引领、学习研训、搭建平台等,各实验学校在区教委、区教科所统一管理和指导下践行课改;其行动策略有组建团队、制定方案、探索创新、提炼特色等。“5”是指五项行为策略,具体包括《管理行为常规》、《教师行为常规》、《学生行为常规》、《质量评价要求》和《媒体与资源应用要求》。

三是探索并构建出了具有九龙特色、精彩纷呈的“多元课堂”。九龙坡区“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形成了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或模式,如谢家湾小学的“对话课堂”、区实验一小的“三性四步阳光课堂”、高新实验一小的“美的课堂”、森林小学的“生态课堂”、区实验二小“生本课堂”、金凤小学的“智慧课堂”、天宝实验学校的“生本导学课堂”、高新育才学校的“行知课堂”、铁路中学的“星光课堂”、田家炳中学的“幸福课堂”等70种较为成熟、可操作的课堂形态,实现“一校一堂”,成为九龙课改的一大亮点和特色,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让课堂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四是探索并营建了“生命、智慧、幸福”三种课堂教学文化。“生命”课堂教学文化,即让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激情、焕发生命活力的地方,让师生在课堂能够充分感悟生命的价值所在。以生为本课堂,就是立足师生生命、生活、生长的课堂。“减负提质”的过程,是减轻师生过重课业负担,充分挖掘并激活师生生命潜能、生活潜能、生长潜能的过程。“智慧”课堂教学文化,即让课堂成为充满智慧、生长智慧的源地,让师生均能够在课堂启迪智慧和增长智慧。智慧课堂要凸显探究性,充满思辨性,体现对话性,实现质量效率与品位追求的和谐统一。“幸福”课堂教学文化,即让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田园,成为提升教学品质的庄园,成为师生生活的家园。培养学生感知幸福课堂、创造幸福课堂、享受幸福课堂的能力,从而提升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幸福指数。

五是探索并研制了“三关注”生本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第一,关注学生学习行为。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否独立阅读、思考和实践;是否参与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并质疑问难;是否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能否从知识、方法和经验等方面进行反思总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面达到100%,参与交流面不少于1/3。第二,关注教师教学行为。重点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有利于学生思考和合作探究学习;是否对学生生成性问题引向深入探究;教学着力点是否在学生学习需要帮助之处;是否对教学内容进行检测和评价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等。第三,关注三维目标达成。重点是学生知识与技能是否准确落实,能力是否得到提升,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形成。

六是探索并形成了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保障体系。九龙坡区“生本课改”探索并制定《九龙坡区有效推进“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九龙坡区“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质量监测体系》、《九龙坡区“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考核激励细则》、《九龙坡区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化管理办法》等。

七是提炼并形成了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系列物化成果。四年多来,全区干部教师在市级以上公开期刊上发表文章240多篇,主编或参编书籍有30多部(正式出版),开发校本教材120多本,编辑课改画册30多本,形成学科调研分析报告391篇,优秀课例120多篇,市级精品课例光盘99节。全区获重庆市第五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全区获重庆市政府第二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教育著述获重庆市教委基础教育著述成果二等奖2项,中国教育学会第六届成果三等奖2项。 成果课题“区域推进‘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市规划重点)结题获等级“优”,获重庆市人民政府(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一等奖。

2.主要成效

一是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思考、实践、交流、创新五种学习力。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科学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三学”(好学、会学、学会),实现了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四年来,全区学生在市级各类竞赛活动中获一等奖200多人次。从重庆市教育评估院2010年抽样的九龙坡区15所中小学,2012年对全区中小学进行了质量监测分析,量尺分数均值都有明显的增值,呈现出“质量高,负担轻”的良好态势[4]。2013年,九龙坡区有2名学生获第八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19名学生近两年获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居全市前列。

二是促进了教师的发展,提升了教师的学习研究、设计操作、教学评价、资源开发、教学创新五种教学力。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三教”(乐教、会教、教会),全面提升了干部教师的教学力。近四年来,开发建设了具有九龙特色课堂教学改革精品课例、学生成长案例、特色教研范例等3个网络资源库;在全国、全市赛课活动中有21名教师获得全国一等奖,有146名教师获市级一等奖,居全市第一。

三是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打造了一批特色明显、质量优异的生本课改示范学校。通过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全区中小学积极转变育人观念,改革教学管理方式,优化激励机制,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打造出一批课堂教学改革特色明显、教学质量优异的课堂教学改革示范学校。近四年来,全区有15所中小学获全国特色学校命名表彰,有6所中小学获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表彰,有3所学校获重庆市信息技术运用先进学校。

四是促进了区域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与均衡发展。重庆市教委对九龙坡区义务均衡教育专项督导评估反馈意见为:九龙坡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创建工作职责明确,责任落实,政策到位,措施具体。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水平不断提升,校际差距逐步缩小,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为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对于深化区域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课堂层面。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挖掘学习潜力,如何深入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能力,推进课堂从“生本”走向“品质”,从“品质”迈向“卓越”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实践与探索。

课程层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精心建设地方课程,匠心开发校本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实现课程的多样化。如何全区范围内基本建立科学、高效、个性化、有特色的中小学课程体系,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形成学校发展的新动力,还需进一步实践与探索。

区域层面。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改革越来越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如何让课堂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地彰显九龙教育改革价值和发展意义,如何实现“立德树人、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增强区域教育公平性和竞争力,如何满足学生、家长、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还需进一步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0 年 7 月 22 日颁发.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2] 陈瑜.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境界追求[J].教育研究,2014(9):134-138.

[3] 钟及龙等.生本课堂 幸福教育[M].2012.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511.

[4]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2013年重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R].2014.

(责任编辑 王永丽)

猜你喜欢

减负提质以生为本教学改革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心灵之窗
转变教学行为 落实“减负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