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音乐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中的独特价值 和创新实践
2023-11-30赵金子汪儒皓
赵金子 汪儒皓
[摘 要]红色音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宝贵资源、重要载体和创新实践,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中具有独特价值。提升高校音乐专业教师思想意识,充分挖掘红色音乐思政元素,创新红色音乐资源共享云平台,是推进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红色音乐;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
红色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互交融、自觉嬗变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在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音乐思政资源,对于高校音乐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红色音乐及其与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
(一)红色音乐的内涵特质
所谓红色音乐,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辛革命、锐意改革的百年历程中,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汲取国外优秀音乐作品养分的音乐实践中,创造的一种先进文化样态。具体而言,从历史根源看,红色音乐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记录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斗争精神;从主题内容看,红色音乐着力谱写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百年奋斗的辉煌历程,接力传唱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伟大精神;从表现形式来看,主要包括具有红色文化特征的歌曲、舞蹈、歌舞剧、交响乐等文艺作品;从创作主旨来看,红色音乐在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需求、增进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教育民众、引领风尚、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
红色音乐历经百年的艺术传承和文化积淀,呈现出多元统一的内涵特质。一是艺术性和思想性浑然一体。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奋斗画卷、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浩然之歌,红色音乐以其丰富的视听体验承载着鲜明的思想内容,以其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接续奋斗。二是地域性与传承性交相映衬。红色音乐,尤其是革命时期的红色音乐,多来自地方音乐,因其以明快优美的旋律、亲切嘹亮的音调深切表达了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加之新中国成立后一些著名的艺术家的演绎和传承,逐步拓展了地域范围,使其成为经典并为亿万人民久久传唱。三是人民性与时代性同步彰显。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红色音乐,它们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记录新中国成长的足迹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发人民之声,唱时代之音。
(二)红色音乐与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
红色音乐是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音乐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同样也是一种语言工具,它能够以旋律的方式表达和传递文字语言、有声语言、肢体语言所不能穷尽的内容,它更为直接地凸显了创作者及同一时代受众的内在情绪和思想情感,由此可以成为传达情感和思想教育的特殊载体。红色音乐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始终引领中国音乐发展的主流方向,弘扬正确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怀、丰富的思想内涵,是最受人民群众喜爱、传播范围最广、社会影响最深的一种音乐形式。因此,红色音乐作为一种政治语言,能够给予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鲜明的政治导向;红色音乐作为一种道德语言,能够引发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强烈的情感共鸣;红色音乐作为一种思想语言,能够升华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高度和思想觉悟。
红色音乐是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优势资源。高校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高校各门课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这就要求高校各门课程都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各专业领域内的优势资源,为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见效做好基础准备。就高校音乐专业而言,红色音乐既是其专业领域的重要学习内容,又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红色音乐是高校音乐專业课程思政的创新实践。红色音乐富有极强的艺术和思想感染力,这不仅得益于音乐艺术本身的审美特质和表现形式,更因为其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的强大精神力量和中国人民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再借助流行、昂扬曲风的传播能够浸润高校音乐专业师生心灵,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意识,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有效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形式,让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在音乐浸染中强化思想引领和德育意识,是提升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效性的重要实践方式。
二、红色音乐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中的独特价值
(一)红色音乐独特的美育功能与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目标一致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美育教育重在落实。高校音乐专业具有显著的美育优势,红色音乐既是其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其课程思政、以美育人的核心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红色音乐首先是音乐,它具备一般音乐作品的美育功能,即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将听众的听觉、肢体、思维等充分调动起来,引发其对音乐节奏、韵律、声音等方面的体验和把握,更好领悟音乐作品的主题,实现人的认知能力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另外,音乐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强调训练强度和操作速率对结果的影响,因此,音乐审美是完全将大学生置于放松、自然的状态,实现其身心的协调发展。
红色音乐同时还具有一般音乐不具备的独特美育功能。一方面,红色音乐内涵美的意蕴,它表达了一种刚劲雄浑、铿锵有力的庄严宏伟之美,一种积极向上、憧憬未来的安宁和谐之美,一种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悲壮之美等,形成了其特色鲜明的审美感召,给予大学生以“红色之美”的洗礼。另一方面,红色音乐源自现实生活,它是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美。红色音乐不仅强化了人们的审美意识,更重要的是这种“美”直接触及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意识,这些红色音乐的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进了社会历史的向前发展。因此,高校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可以在红色音乐的学习中找寻到中华民族峥嵘岁月、悲壮动人的历史,可以在红色音乐的欣赏中看到英雄人物鼓舞人心、提振士气的影子,可以在红色音乐的传唱中促使大学生爆发砥砺前行的力量。这与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是一致的。
(二)红色音乐独特的形象塑造与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红色音乐具有独特的形象塑造功能,是展现中国共产党光辉形象的重要手段。如革命时期的红色音乐作品以革命战争为背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点燃人民群众救亡图存希望、激励其奋起抗争斗志的英勇形象;如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红色音乐作品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恩之情和坚定跟随党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情感,这也反衬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伟大形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自立自强的崭新形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红色音乐作品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良好形象。
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3]。红色音乐结合时代发展特征,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和主题主线,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直观的形象特征和灵活的艺术手法讴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其鲜明的感染力、亲和力拓展了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以其感性的思维方式激发了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高校音乐专业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提升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实效。
(三)红色音乐独特的情感体验与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相得益彰
音乐传递给受众的,除了有形的文字歌词、显性的节奏旋律,还有一种无形、隐性的情感体验。红色音乐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中育人功能的发挥,很重要的一个激发因素就在于其独特的情感体验。对于高校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在聆听或欣赏红色音乐的过程中,不免会想象红色音乐所展现的音画情景,带动其思想的波动和情感的升华,加之学生自身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很容易将自身融入其中,对音乐作品进行情感“解码”,将红色音乐内含的思想情感内化于心,完成对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情感的“驯化”,强化其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奋斗意识。这与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红色音乐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中的创新实践
(一)提升音乐专业教师思想认知,实现育人与育才目标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4]。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正确把握技能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任务的落实,专业课教师的主体意识是关键。专业课教师必须能够从思想意识层面对课程思政理念真正认可,切实回归到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以红色音乐推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音乐专业教师自我能动性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其知识体系的一种重构。因此,只有专业教师主动开发和利用红色音乐资源,才能将其精神内核渗入教学活动,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其思想意识,最终实现高校音乐人才培养育人与育才目标的统一。
(二)充分挖掘红色音乐思政元素,优化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体系
红色音乐始终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历史脉络同步同行,以其特殊的表达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着中国共产党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国人民不懈的开拓进取、中国社会巨大的沧桑变化、中国未来可期的宏伟蓝图,这就是红色音乐唱响百年的精神内核,为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
首先,将红色音乐纳入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红色音乐的思政元素充实和完善高校音乐专业相关教材,并在教学大纲编写、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均有融入。其次,将红色音乐纳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实施,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环节。高校音乐专业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别于其他理论学科,它更加强调学生切身的实践体验,因此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如组织学生欣赏和演绎红色音乐,增强其共情力;如结合历史发展或社会热点,帮助学生挖掘红色音乐创作的心路历程和时代内涵,强化课堂教学的深度、温度;如开展红色音乐研学实践,在组织学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鼓励其进行红色音乐的创作和展演,使其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最后,构建以红色音乐推进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评价的内容、方式和标准等要结合各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學实际,既要考查学生专业水平的进展,也注重其思想政治品质的提升,更加发挥好评价体系的效能,即以评促教、以教促学的效果。
(三)多元构建红色音乐发展平台,打造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激发红色音乐育人活力,构建红色音乐发展平台,是发挥红色音乐育人功能、推进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抓手。结合当下科技发展现状和大学生的时代需求,在国内高校音乐专业统一创建红色音乐云平台,有利于将红色音乐相关的知识、文化等内容及时推送、升级和共享,以解决国内高校音乐专业红色音乐资源分布不均、共享不全、传播不快等问题,使其更为便捷、全面、高效地服务于国内高校音乐专业师生。当然,红色音乐云平台的创建绝非易事,它需要前期大量的资源整合、筛选和优化,需要过程中的技术维护和数据管理,还需要后期的质量监控和平台管理等工作紧密配合,才能有效提升红色音乐云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结束语
红色音乐云平台的打造、音乐专业课程思政的推进,要求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技术支撑、思政教育的紧密配合等,方方面面无可或缺,才能凸显红色音乐的独特价值,更好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服务于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0-10-15.
[3]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党建,1994(Z1):3-5.
[4]代红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No.276(12):1.
作者简介:赵金子(1981— ),女,朝鲜族,黑龙江大庆人,东北石油大学,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汪儒皓(1990— ),男,汉族,黑龙江大庆人,东北石油大学,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学改革研究专项“中国共产党百年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SJGSZD202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