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数学思辨课堂的有效策略

2023-11-30严美莲

新教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小学数学

严美莲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构建数学思辨课堂,锻造思辨的宽度、深度、地度、广度,是小学数学教学一项基本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辨课堂 思辨能力

通过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核心素养各个方面的深入探究,教师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以问题为引领,采取由思生疑、由疑促问、由问引辩、由辩释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思考、探讨、分析,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构建思辨课堂,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在悬念处追问,拓展思辨的宽度

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巧设核心问题是激发学生进行多元思辨的有效手段。数学课堂要搭建思辨阶梯,就要提炼核心问题,引领对核心问题进行学生思考、辨析。教师于学生疑问处提炼核心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教师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加工,从简单问题到较为繁琐的问题,从浅显到深入,促使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更好地树立学生的思辨意识,逐步掌握知识的本质。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上“百分数的意义”相关内容时,教师抛出一个分子是小数的百分数素材:2020年五年级数学质量抽查我们学校数学及格率90.3%。请问90.3%表示什么意思?生1:“表示五年级100个学生数学考试及格有90.3个。”这时有的学生产生疑惑,生2反驳道:“怎么可能有90.3个,应该表示100个学生大约及格了90个。”生3补充道:“他用四舍五入法,五年级学生100个人,数学考试及格大约为90人。”生4:“不是吧,我们学校五年级只有100个人?”学生面面相觑,一时陷入困惑。教师追问到:“我们学校五年级有4个班级只有100人吗?”此时,学生有所领悟,生5:“90.3%表示如果我们学校五年级有1000个学生,数学考试及格了903人。”教师再次追问:“大家想一想我们学校五年级一定100或1000个人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不一定是。”教师继续设下悬念:“那么90.3%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学生思考片刻后豁然开朗,纷纷举起了手。通过在学生疑惑处设置核心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拓展学生思辨的宽度。

二、在生活中提炼问题,挖掘思辨的深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的心脏、思维的载体关键是问题。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根植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真实生活情境,善于提炼数学问题,引领学生思考辨析,挖掘思辨的深度。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下“乘法分配律”相关内容时,教师给出算式:(125+75)×8≠125+75×8,请解说该算式为何不相等。把算式还原成生活情境“125元一张桌子,75元一把椅子,多少钱能购买8套课桌椅?”引导学生解答,学生列出算式:(125+75)×8或125×8+75×8。此時,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两个算式,得出两个算式相等的结果,引发学生质疑:两个算式有关联吗?进而初步发现乘法分配律的模型。接着,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为什么左边算式只有一个8,右边算式有两个8?”生:“右边算式的两个8分别表示8张桌子和8把椅子,左边算式的8是表示8套课桌椅。”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出相关例子,进行计算、验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一般规律,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抽象概括出符号算式:(a-b)×c=ac-bc。最后,回归教师最初给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进行解说。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提炼关联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使学生的思辨能力走向深入。

三、在衔接处延伸,激活思辨的热度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的能力,思辨能力基于抽象思维层面,被称为高级的思维活动。隐性思辨就是学生内心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分析和判断,显性思辨就是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的过程和结果。隐性和显性思辨交融,让学生的思维焕发生命活力,让交流和互动彰显价值。学生的思辨能力在知识发展形成过程中得以进化。教师要找准激发学生思辨发展的契机——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这促使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准把握教学要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对知识有层层递进的认识,进而拓展认知、感悟本质、达成共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时,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设计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三层积的大小判断,让学生通过再次说理,深化对算理的理解。在课件中显示右图,并提问:“已经可以应用算理判断所有两位数乘两位数各层积的大小了,那么算理是否适用于其他乘法竖式的计算呢?”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先判断积有几层,以及判断每层积的大小。生:“第一层积表示第一个数乘几,第二层积表示第一个数乘几十,第三层积表示第一个数乘几百。因此,第三层积大于第二层积大于第一层积。”通过于知识的衔接处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迁移,逐渐加深对算理的理解,从而内化算理。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说理,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数学表达。因此,数学知识总是一环扣一环,教师应该架起知识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去探索新旧知识之间关系,为学生课堂思辨进行铺路,也增添学生思辨热度。

四、在求异中创新,培养思辨的广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决定他们大多借助具体的直观感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果教师不注意求异思维的培养,会使学生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为了消除思维定式的影响,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还可以适当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拓宽思辨的广度进而使学生形成高阶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明确例子引导他们在运用多种无法或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并享受其中的乐趣。同时,求异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在回顾知识时进行纵横联系,从更深层次运用知识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下“利率”一课时,课堂伊始,教师出示题目: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进行选择。存入银行的本金越多,得到的利息(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结果有很多同学选择选项A。教师再次提问:“存入银行的本金越多,得到的利息就越多吗?”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汇报,并展开辩论与说理。最后,学生在思辨中理解:利息是由本金、利率、存期三个因素决定的,即使本金较多,但利率很低,存期很短,则利息不一定会高。在利率、存期不变的情况下,本金越多,利息应该也越多。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一个持续发展、点滴累积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力求能顺着学生的正确思路,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努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积极发展学生的探索心理,逐渐形成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辨析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光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策略[j].教育科学,2016(1).

[2]吴栋岭.重在探究 贵在思辨——浅谈新课程下的“找规律”教学[j].新课程,2009(04).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小学数学
基于培养思辨能力的大学外语教学策略探究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写作思辨教学策略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