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配与引领: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实践路径研究

2023-11-29郭晓辉韩志孝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专业结构赋能引领

郭晓辉 韩志孝

关键词:专业结构;适配;引领;赋能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推动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2021 年 12 月,河南省政府发布的 《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指出,推动专业紧密对接产业,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层次结构,推动职业教育专业链与人才链、产业链同频共振、深度融合。2022 年,河南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南省职业院校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调整优化方案》和《关于深化河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实施意见》指出,职业院校要“主动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因此,高职院校在面临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优化专业结构,如何建设集群效应的专业群,如何实现专业与产业的高度耦合等是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亟需解决的问题。

从相关研究来看,当前对高职专业结构优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高职院校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个案研究以及高职单一专业(群)服务区域对应产业发展研究。从以上相关研究可以看出:第一,研究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与当地产业发展布局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双高计划”建设都明确了高职教育和产业发展的密切联系;第二,提高高职人才培养与当地产业结构布局的契合度,加快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区域人才供给结构性失衡,是高职院校实现“当地离不开”目标的重要抓手。

一、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的趋同性、盲目性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设置存在一定的趋同性和盲目性。专业设置存在同质化现象,具体表现为成本较低或普遍热门的专业类开设过多[1]。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过度集中在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装备制造等专业大类,这些专业大类重复率过高,容易造成专业类别结构失衡,供过于求,从而导致部分人才积压[2]。从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还会不断扩大,重复流水线操作岗位会逐渐减少,调整和优化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设置势在必行[3]。

(二)高职院校专业集群效应较弱

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基于学科设置专业不同,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呈现数量多、专业大类齐全、覆盖范围广等特点,但专业建设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专业“点”上,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关联度较低。“专业群”并非是一个新概念,从相近论视角出发,专业群即由两个或多个专业性质相似的个体专业组合成专业集合体,强调各专业的相似性。而从合力论视角出发,专业群的组建则强调教学资源的汇聚与重整,强调群內资源效益的最大化[4]。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将类似的专业简单集群和组合,专业“群”的建设意识还不够,不能很好地形成专业集群效应,即使形成专业群,专业集群效应较弱,不能很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需要。

(三)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度较低

区域产业结构是高职院校进行专业设置的主要依据[5]。高职院校基于区域产业布局设立与之相适应的专业结构,从而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是高职院校的使命担当。但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基于生源数量办专业、基于师资办专业的惯性并没有得到明显遏止,导致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不匹配,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贡献度较低。同时,新型产业以及未来产业的发展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产业工人,但部分高职院校尚对这些专业布局不够。

二、高职院校优化专业结构的行动路径

(一)适配:提升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度

1、专业对接产业,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协同性是两者之间差异与协同的辩证统一达到整体效应,使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满足产业需求[6]。高职院校在研判专业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区域产业发展布局,实现专业覆盖全产业链或行业生产的整个流程或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实践中,高职院校应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作为“抓手”和“灵魂”,根据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变化,动态调整优化专业,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衔接,为区域产业发展输送高质素技术技能人才。

2、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革和数字化升级,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和加强传统专业新技术、新智能的应用,面向不同行业的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形态,加大虚拟实践实训中心建设力度,推动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优化、管理精细化、功能服务专业化,打造智能化、数字化的智慧实训基地,促进虚拟学习空间、数字孪生技术等在课程开发与教学创新中的应用,开展精品教材建设,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内容,建设活页式、数字化、融媒体、立体化的精品教材,满足适应数字经济的人才培养的需要[7]。

(二)引领:增强专业建设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

1、加强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研判,开设适应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其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相契合[8]。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能否实现有效衔接,是判断专业结构设置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高职院校应突出专业设置的前瞻性、特色性与适应性,提升人才培养与新兴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增强职业教育对新兴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9]。对于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研判和新增,对新兴专业加大扶持力度,扶优扶强,完善专业建设条件,加快新兴专业的成长速度,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供人才储备。

2、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使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产业发展变化需求。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核心技术作为支撑,专业通过与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中心、产业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生产型实训基地、职教集团或产学联盟,以实现双方人才互派、资源共享、机制共建,高质量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形成人才培养、技术技能积累、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实现专业群助推产业融合发展。

(三)赋能:形成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

1、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为专业建设提供师资保证。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专兼结合、内培外引的工作方法,既要持续提升校内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水平,也要大力引进企事业单位的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校任教[10]。建立和健全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全过程培养体系[11]。高职院校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企业导师、现场工程师引进和培养,完善企业人才和学校教师互派机制,培养一大批能够解决企业实践问题的骨干教师,从而为专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供师资保障。

2、打造技术技能创新高地,赋能专业高质量发展。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打造技术技能积累平台,服务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迭代,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积累和支撑。其次,高职院校要打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攻坚战,打造成果转化高地,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动力。

3、打造创新创业高地,提升学生发展与区域产业融合度。区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更需要富有创新精神人才带动区域产业产业拓展和升级。因此,高职院校要厚植学生创新创业情怀,提升学生对区域产业发展认知水平,为他们创新创业提供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及实践场所,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赋能区域产业发展宽度、广度和深度。

总之,高职院校要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布局,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创新创业高地,从而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结构赋能引领
“数字赋能”破解乡村三大“失能问题”
“大蓝鲸”系统:打造增强型的新广播
争鸣|少儿音乐教育需重新为音乐“赋能”
提高湖南省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的路径探析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以文化为引领加强水利院校德育工作
语言产业发展与语言类人才需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