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

2023-11-29王彦平刘晓丽蒋小锋钱志伟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王彦平 刘晓丽 蒋小锋 钱志伟

关键词:高职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 成协同效应”[1]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 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所有高校、教师和课程都要承担 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将显性教育和隐性 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大 格局[2]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是以 课程为载体,以各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为切入点,以课 题实施为基本途径的育人实践活动[3] 。文章以高职食品类专 业为例,分析该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面对的关 键问题,以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为研究内 容,从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打造“双师型”课程思政教 学团队、创新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等方面,推进课程思政“溶盐入水”“润物无声”,从而提出 高职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高职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职食品类专业应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产 教融合为根本,尊重不同禀赋学生的成长路径,培养学生的 综合素质和能力、良好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从而在学生个人成长中更好地面对各种困难和 挑战。而以食品类专业课程为载体强化价值塑造,比思政课 程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有效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 和价值塑造的和谐共振。食品类高职院校毕业生除具备扎实 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有服务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的责任感 和使命感。因此,在高职食品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不仅是 专业需要,还是社会需求,对于进一步推动高职食品类专业 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

(一)课程思政体系化教学设计不足

食品作为中国人情感表达载体的特殊性,使得食品类课 程涉及的思政元素具有多元性、多样化、广泛性和复杂性。 目前,食品类专业课程对思政元素的挖掘尚不够深入和系 统,随意性和碎片化的思政元素难以满足新时代的育人要求。另外,围绕一门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融合较为普遍, 但基于专业视角的宏观层面的体系化教学设计依然不够,导 致不同课程思政元素的重复、思政内涵不全面、育人主旨不 鲜明,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和育人成效不理想。

(二)教学资源课程思政融入程度不高

目前,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考虑,高职院校从食 品类从业岗位对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技能和素养,构建了通 用类课程思政案例集和专业类课程思政案例集,并通过系列 教学组织活动,将教学内容与案例内容充分融合。但在实际 工作中,部分教师存在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到位、对课程思政 内容掌握不够、课程赶进度等问题,导致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未能充分融入食品类专业课程教学。

(三)专业教师思政教育能力不强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三教”改革,其 中,教师是根本,他们是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 的问题,即教师是决定教学改革是否取得实效的决定性因 素。因此,在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中,专业课教师课程 思政教学能力是决定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但从调 研和相关研究来看,食品专业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尚有待 提高,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食品类专业由于较 高的专业壁垒,决定了其教学队伍多出身于食品类相关专 业,受专业限制和认知限制,他们在思政元素挖掘、思政教 学能力、思政教学手段等方面较为薄弱。另一方面,受传统 思维影响,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考核依旧是教学能力评 价的一个小侧面,这就造成对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缺乏足 够激励动力。

(四)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不全面

职业院校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质量的全面考核,包括理论 考核、技能考核和素养考核。课程思政考核属于素养考核范 畴,但由于课程思政弹性强、内容繁多,且卷面考核往往不 能完全体现学生真实价值观念,所以,当下的课程思政考核 往往流于形式,仅仅以知识点的形式在卷面上有所体现,难 以真实考核学生的食品类专业岗位认知、食品类岗位职业道德与素养以及学生社会公德水平。

三、高职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

(一)打造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三教”改革,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自身的课程思政 育人意识与育人能力是决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能否推进的根 本因素[4] 。只有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到位了,专业能力更 扎实了,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更灵活了,才能持续推进课程 思政教学改革。因此,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保证的关键是打造 一支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水平高超、职业道德过硬的教学团 队。在教学团队建设中,团队成员要加强分工合作,相互支 撑,相互促进,实现优势互补。在实践中,食品类专业教师 一方面要和思政课教师充分沟通交流,提升资源挖掘能力, 合理安排课程思政教学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研究食品类 专业岗位对学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并结合教 材特点,实现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程内容,达到“润物无 声”的教学效果。在食品专业教学中,要充分展现企业教师 在课程思政教学的作用和地位。一是通过企业教师高超的技 术技能水平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是通过企业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对食品类行业有更加 深刻的认识,让学生树立投身食品行业的热情和动力。

(二)紧贴食品类专业岗位,挖掘课程思政教学元素

课程整合是教育提质增效的关键和核心[5] 。食品类专业 课程教学团队,要从学生成人成才的高度,充分认识课程思 政建设的重要性,认真组织学习、研究有关文件精神和政 策,吃透课程思政重点难点,深度挖掘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 内容,结合食品类岗位的工作特性,构建“专业+思政”“理 论+实践”“传统+前沿”思政教学内容体系,帮助学生多维 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党政方 针、时代楷模、行业动态、企业文化和典型案例等优势资源 融入课程教学,以不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观, 保障学生可持续发展,满足企业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6] 。

(三)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既具有灵活 性,又具有规律性。即,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 教学场景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教学实践中,当前食品类课程 思政教学尚存在教法单一、以将为主、目标不确定等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与混合式学习的融合对促进学生 有序开展在线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實现课程 思政有着重要意义[7] 。因此,在食品类专业教学中,既要注 重讲授法、实验法、探究式教学法等传统教学方法的运用, 也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 式教学,实现学生网络自学、课堂互动、讨论答疑等功能, 满足学生碎片化学习、泛在式学习等个性化学习需求。

(四)注重过程性评价,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效用

德技并修,要求“德”和“技”同频提升、同步考核。 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应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终结性考 核为辅。在过程性评价中,要突出三个维度。一是社会公德维度,主要包括学生迟到、早退、旷课以及课堂纪律等,引 导学生养成规则意识。二是职业道德维度,主要考查学生工 匠精神、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学生岗位素养以及学生食品典 型案例分析等方面,引导学生成为食品类专业高素质技术技 能人才。三是理想价值维度,主要考查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践行情况,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 班人。通过三个维度的评价,着力提升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 效用,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食品 行业的发展对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德育 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食品人”要勇挑食品安全治理重担[8] 。 高职食品专业是培养食品生产、检验、贮藏高素质技术技能 人才的主渠道,这就要求高职类专业要时刻牢记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德技并修,打造课程思政 教学团队,挖掘课程思政教学元素,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 法,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为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 多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