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争鸣|少儿音乐教育需重新为音乐“赋能”

2017-07-10张燚

音乐周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赋能智商音乐

张燚

在这个日新月异、竞争加剧、顾客智商提升的世界,每一个行业都需要重新被想象。少儿音乐教育同样如此。

少儿的家长为什么要支持孩子学习音乐?高大上的说法是“音乐能陶冶情操”,也有培训班“循循善诱”说高考选音乐专业会降很多分,并且音乐马上要成为中招和中考的科目。然而,中招和中考的音乐会和体育类似,学生并不须专门去上培训班;学生如果学不好文化课,没有人文素养,也不可能因为考进音乐院系就成为音乐人才。更可怕的,抱着降分目的极有可能把不喜欢、不适合以音乐为职业的学生引入歧途。何况中国即将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孩子未来上大学是很简单的事,他们完全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并相对擅长的领域。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轻视音乐?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音乐不仅有虚无的审美功用和实在的考学功用,在这中间,还有极为广闊的天地。

首先,是提高智商。国外的一些实证研究表明,音乐对于脑部神经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7岁前的良好音乐经历能够促进胼胝体神经元连接的水平,有效沟通左右脑。智力主要不是由大脑神经元数量决定,而是由神经元连接的疏密度决定。在提升语言水平方面,音乐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它能够帮助增强语音意识、音量感知、节奏感知、听觉记忆和声音学习能力,并让我们在嘈杂的环境中还能保持良好的倾听和对话能力。此外音乐还能提高少儿抽象时间、抽象空间的思维能力,这和美术、数学等课程的目标一致。

很多培训机构也把“提高智商”挂在嘴边,不过要注意,音乐并不是天然的提升智商,那种单调、令人厌烦的重复练习并不会提升智商。在正常教学活动中增加“如何提升智商”这个新指标,是少儿音乐教育当前的新课题。

其次,是预防及治疗心理疾病。与提升智商相比,音乐的这个作用更为明显。统计数据表明,当前都市中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现象的儿童超过80%,而音乐不仅能预防感统失调,还在临床上被广泛用来治疗自闭症、多动症这样的感统失调极端病症。在更大范围内,当代疾病的主体已经由生理病、传染病转到“心身疾病”,常见病通常是由心理因素和情绪反应引起,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窦性心动过速、精神衰弱、失眠、抑郁症、病态癖好、甲亢甲低、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神经性官能症等。而音乐能舒张血管,降低紧张度,从而降低血压,改善心脑供血;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液分泌,从而帮助消化;能使呼吸道平滑肌松弛,起到解痉作用;能增加腺体分泌,改善内分泌系统;还有镇静、镇痛作用……

与临床治疗相比,音乐在身心建设方面的应用,也更为简单,但这也不等于不需要学习就能掌握。恰恰相反,笔者观察到很多少儿音乐教学中充满了规训与惩罚,是以病理学范式而不是健康学范式进行教育(这是应试教育的必然反映),处于泯灭人性的“动物园教训学”状态,所谓“预防与治疗心理疾病”根本就无从谈起。

第三,增加生活满意度,形成积极人格。心理学家提塞利格曼提出了“幸福三要素”,即乐趣(感受美好)、参与(享受生活)、意义(追求卓越)。在这方面音乐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同时这也为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对音乐保持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以多样方式参与到多样音乐活动中,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学生感受和表达音乐的能力。音乐还被教育家用作养成少儿乐观性格、积极人格的好药,通过敲敲打打、弹弹唱唱、伴随音乐的蹦蹦跳跳来让孩子的心灵更加快乐,使他们感受幸福的能力得到成长。

积极人格让我们更加具有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曾经请多家大公司的CEO列出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最看重的因素,其中重合度最高的是人品好、身体好、人缘好和想法多,学校最看重的考试成绩他们却根本不在意。在这里,人品好、人缘好直接就属于积极心理的组成,此外大量研究也都证实“快乐的日子让人更聪明、更能干”,并有助于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美国一项长期研究显示,乐观的人与悲观的人相比寿命平均高出7岁以上。

积极心理的建设需要丰富的生活来支撑,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就要避免形式的单一。尤其是儿童的注意力不持久,长时间的“专业性音乐训练”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产生厌烦情绪、厌学习惯。并且,单调、封闭性的练习可能单方面发展了某种机能,却耽误了其他机能的提高,也无法形成多机能联动,得不偿失。

可供音乐积极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大,最后我想归结到高感性人群的培养方面。《新华日报》曾刊文认为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感性和高体会的艺术型人才:高感性能够观察趋势和机会,以创造优美或感动人心的作品、编织引人入胜的故事,并结合看似不相干的概念,转化为新事物;高体会可以体察他人情感,熟悉人与人之间微妙互动,懂得为自己与他人寻找喜乐,在繁琐俗务间发掘意义与目的(丹尼尔·平克:《未来世界属于“高感性族群”》,《新华日报》2014年7月9日)。这其实正是音乐教育之要义,但反观我们的现实几乎是背道而驰,在把艺术型人才改造为单一技术型人才。

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却只有极少数孩子需要成为音乐家,少儿音乐教育需要重新为音乐“赋能”。然而,现有音乐教材类型单一,都是以音乐作品为中心,但真正的素质教育应以少儿发展为中心,少儿音乐教育需要补充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现有的音乐教育研究主要是面对少数人的“专业音乐”形式,面对所有人的音乐素质教育研究极为匮乏,并且在学术体制中得不到起码的尊重。在新的教育发展阶段和新的社会环境中,少儿音乐教育必须被重新想象。音乐,不能只是单一的学科工具,还应该并有能力成为少儿心、智、体和社会能力健康发展所需的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赋能智商音乐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增效机制与实现路径
“大蓝鲸”系统:打造增强型的新广播
智商
二则
音乐
亲,你的智商已下线
音乐
团队智商
秋夜的音乐